初來這座城池,陌生的壓抑感充斥著空氣中的每一絲縫隙。
摔倒了,我要自己爬起來;哭泣了,我要自己擦干淚;太累了,我要自己去放松;懦弱了,我要自己變堅強。或許是陌生,或許是恐懼,或許是內向,或許是慢熱,初來的一年,我一個人,快樂幸福,辛酸痛苦。
然而上帝是公平的,他總會在山重水復疑無路時為你側開一扇窗。
當我無奈的想要堅決離開時,卻由于臨時的一些其它的不得已的理由,留下。
而留下,才讓我有機會對襄陽又有了“心”的認識。
認識她,是在初二的社團中。兩個內向的人不合群地坐在熱鬧的人群之外,都帶著耳機,似乎沒有什么能首先打破這靜謐。感到耳機被人摘下,便睜開雙眼。看到她遞來的另一只耳機,半信半疑地戴上——
碰到的事每一天都不同
有的給我眼淚有的給我笑容
終于會珍惜花開不怕花落
走過的曲折就全變成彩虹
郭靜的聲音,貫穿了我的思緒。
周末,她帶我去一個廣場放風箏,看著細細的線牽扯著高高的夢想,忽然間瞥見她無慮的笑容,我也不禁笑起來。襄陽的六月,是溫暖的,暖暖的風愜意地同我們的頭發嬉戲。我們坐在草坪上,她跟我講她的快樂,她的學業,她的理想,她的努力。我們被藍天覆蓋著,無憂無慮,幸福的。
結識她,是在初二下學期。新轉來的她坐我同桌,齊肩的頭發,可愛的臉龐。初來這座城的她,似乎和我兩年前的這時一樣,沒有安全感。她便依賴著我,在襄陽二月的風聲中,教她認路,教她坐車。這似乎成了我的職責。而對于她的依賴,我大概早已習慣,所以毫不介意地接受。想,我也關心她就好了。可我早已擁有那么堅硬的外殼,不懂怎樣去哄一個愛哭的女生,不懂怎樣去關心一個不懂關心自己的女生,不懂怎樣去接受一個沒有主見的女生,不懂怎樣去相處一個優柔寡斷的女生。然而她只是笑了笑,能快樂就好了,哪管那么多?直到現在,我們還手挽著手,唱著歌曲,一路走來,無關風月,幸福的。
遇見她,是在初三。相見恨晚之感油然而生。她戴著一副眼鏡,時不時會用手扶一下鏡框,看上去頗有學問的樣子。馬尾辮,極具標志的中分發,直到相
識三個月之久我才了解到她已是一個五歲孩子的母親。她與我們互動,她教我們文化。在襄陽十月颯爽的秋日午后,她為我講解一道道不明白的題目,允許我提出不同意見并予以肯定,她的耐心,她的童真,在我初三的回憶中定格為永恒,簡單生活,簡單快樂,幸福的。
總有一些人,不是朋友卻勝似老友,不是親人卻勝似家人,不是回憶卻凝成永恒。
在我還沒意識到要怎樣融入這個城池,怎樣才能保全自己生活在這座城中時,她們教我怎樣快樂,怎樣幸福,怎樣在一個人的時候不會空虛,怎樣傷心時候不會一個人哭泣。她們教我怎樣去努力,怎樣為理想生生不息。原本我一直以為,人的生活并不會因為他在什么地方生活而有所區別。當來到這座城,我意識到,不同的地方,生活又怎會相同。
襄陽,淺行淺走,淺憶淺思,淺樂淺憂,幸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