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盛夏,月夜。
絲絲縷縷有微風拂過,恒河之水,還是那么不知疲倦的流淌,不動聲色之中有萬鈞之勢翻涌起伏,滄桑而不著痕跡。漣漪蕩漾中,恍然有元古紀的星星,太古紀月亮,永遠在水波中輪回,水流千轉,不變的是那宇宙的童心。
岸旁的菩提靜好蔥蘢,隱隱有圣潔的莊嚴,月光從密密匝匝的枝丫間瀉下,積水空明。
靜坐樹下——我瞻仰著他,——毗迦羅國凈飯王的兒子,釋迦族的太子,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
他倏然睜開了言,眼里流露出神明自得的了然,沒有憂愁,沒有恐懼,沒有生老病死未知的黑暗。那一抹微笑,澄澈淡遠,如白云出岫,如空谷傳聲,如明月松間照,如清泉石上流,其素若何,春梅綻雪,其潔若何,秋蘭披霜,其靜若何,松生空谷,其艷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龍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我恍然看到了他那電光火石的一念,思維碰撞出明艷不可方物的火花,發光,放熱,遍布三千大千世界。如春雷乍響,山谷鳴應,,閃電撕裂黑夜,醞釀著新生的力量。
我聽到蓮花開放的聲音,就象星星笑了一樣。素白的花朵層層鋪卷開來,宛如遠處高樓上的渺茫的歌吹,葉子與花之間也有一絲顫動,剎時穿過恒河彼岸去了。隨后,一道天光射向環宇,始印度,經錫蘭,過緬甸,出中國,渡日本,綿延了整個亞洲。
就拿中國而言,佛教迅速成為主流,發展演變成眾多流派,有了煙雨中四百八市南朝寺,又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罄音的禪境,有蜀僧抱綠猗,西下峨眉鋒的颯然,有當頭棒喝的如夢初醒,有醍醐灌頂的豁然開朗,是慰藉,是信仰,使宗教,也是哲學,是不理會世俗的人生觀,世界觀,是包舉宇內的氣概。
都說佛陀在那時參悟了人生四諦,
苦——人生皆苦
集——苦的原因在于欲愛
滅——滅苦之道
道——求道的方法和途徑
這當然不是全部,他既大徹大悟的那一瞬,一定看透韌人性,洞悉古今吧?
他當然看見了,李白一念之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篙人?黃河之水天山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忽而,云生結海樓,忽而安能摧眉折腰侍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拂衣而去,歸從海生飛鷗,那無拘束的靈魂慢慢蘇醒,猶如月光下的漲潮,讓每根翎羽激揚起飛翔的渴望。
他當然看見了,牛頓一念之間;吸引蘋果落地的力于星體間向心力是否一種里呢?自然科學的殿堂燈火通明
他當然看見了,鄧小平一念之間,對內改革,對外開放,于是,中華,大地春暉,
這就是一年,澎湃如潮,浩瀚如天,犀利如電
佛陀當然明了,這一念,看似偶然實為必然。
——自己一念有六年苦修為鋪墊,李白一念有他豪俠風范為先導,牛頓一念一心鉆研為基礎,鄧小平一念以心憂國事為前提。
如今子夜瑩瑩,案冷疑冰,涌入煙霧辦升騰的思緒牽引筆端,讓他在稿紙上,如鞋聲一樣敲打出生硬的文字
朋友,我們自己的心里,什么時候一念之間,蓮花開放,遍地清涼。
上一篇:帶走心碎的痛楚,留下細細的品味
下一篇:“念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