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著名作家丹尼爾?笛福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故事的主人公魯濱遜是一個敢于向自然挑戰(zhàn)的人,三次駕船出海,在一次風暴中被海浪推上了一個荒島。他始終保持著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甚至還捉了一個奴隸“星期五”為他干活。他頑強的在荒島上度過了漫長二十七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幫助一位船長奪回了被海盜搶走船只,因此回到了他的故鄉(xiāng)。魯濱遜最令我欽佩的,便是他那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斗的積極的心態(tài)。
什么是積極的心態(tài)呢?我認為,在現(xiàn)代世界,積極心態(tài)就是面對工作生活學習中的問題、困難、挫折、挑戰(zhàn)和責任,從正面去想,從積極的一面去想,從可能成功的一面去想,積極采取行動,努力去做;也就是可能性思維、積極思維、肯定性思維。主要的“成分”是執(zhí)著、挑戰(zhàn)、熱情、奉獻、激情、樂觀、愛心、自豪、渴望、信賴。我來幫大家分析一下魯濱遜。他執(zhí)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執(zhí)著;挑戰(zhàn):他敢于向大自然挑戰(zhàn),三次冒險出海;他熱情:飽含“活下去”的熱情;他奉獻:
為了未來他奉獻一切;他激情:心中的激情火焰高萬丈;樂觀:始終都有的樂觀的心態(tài);他有愛心:他有包容“星期五”的善良愛心;他自豪:在完成“工程任務”的自豪;他渴望:在荒島時對回故鄉(xiāng)前所未有的渴望;他信賴:他對船長和“星期五”的深切信賴。有了這些,魯濱遜還有什么理由不積他極向上呢?況且,他用自己的力量做出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偉大的“世外桃源”,他怎么會不積極向上呢?拿破侖?希爾說的好:“一個人的心態(tài)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人生的成敗”。
保持一種陽光、積極的心態(tài),尤其對開發(fā)潛力大有好處。人的潛在能力是無限的,一般人只是發(fā)掘了一部分潛能而已。比如說一個文盲,或者是一個體力勞動者,如果他能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他就會開始學習一些文化知識,開始讀一些書。如果他曾經讀過一些書并能保持積極心態(tài)的話,他就能學到一些科學知識,他也可能是一個技術工人,如果他一直保持這種積極心態(tài),那么他就會讀更多的書,也就可能是一個高級技工或管理者,比如工程師、醫(yī)生、經理或市長,到最后,如果他讀的書足夠多,那么他可能是一個對國家舉足輕重的科學家;相反,即使他是一個對國家舉足輕重的科學家,如果他的心態(tài)是一種消極的甚至是頹廢無為的,那么他就不可能為國家做出貢獻,對社會做出貢獻。長此以往的話,就會成為一個對社會無用的人,社會也將拋棄這種人,到最后,他的生活根本就比不上那個一直保持積極心態(tài)的文盲。感謝《魯濱遜漂流記》,它像一盞啟明燈,照亮了我的人生路!
讓我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永遠保持執(zhí)著、挑戰(zhàn)、熱情、奉獻、激情、樂觀、愛心、自豪、渴望、信賴心理要素
上一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
下一篇:我愛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