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華傳統美德也隨之傳承了五千多年?!岸Y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科技文化飛速發展、人類進步的今天,“禮讓”漸漸被人們忘記,中華傳統美德也慢慢被人們遺忘。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則漫畫,畫中,四個身材魁梧,氣宇不凡的大漢擠成一團的在等公共汽車。而在他們一旁,一位母親抱著孩子,在寒風中無奈地凝望著遠方。
當時我還納悶,這位母親為何會有那般無奈的表情?仔細一看,那四個彪形大漢候車的地方用黑色的字體大大的寫著“母子乘車處”。這下,我終于明白了,原來那是四個大漢為了方便上車,先上車搶座位而把那位母親擠到了一旁。唉,真是太不文明,太沒素質了。一點禮讓也不懂,有那么強健的體魄,多累一點有什么關系呢,非要做出那么沒道德的事呢!不只是漫畫中,生活也是如此。每當公共汽車到站,總有那么一群人為了先上車搶座位,不顧一切往前擠,等上了車看到老人、孕婦、也無動于衷,沒有一點起來讓座的意思。我曾經就遇到過這樣一件事。
我家鄉的彝族火把節年年都十分熱鬧,火把節的商品展銷會參與的人也絡繹不絕。在這樣熱鬧的氣氛中,我發現了一些不文明的現象。去年火把節期間,我和爸爸媽媽逛完街乘公共汽車回家時看到:公共汽車站上的人不計其數,十分混亂,誰也沒有想到要排隊乘車。我和爸爸媽媽在人群中艱難地等候著公共汽車。終于,一輛公共汽車向我們迎面駛來了。瞬時,本已經十分擁擠的場面變得更加混亂了。大家你推我擠,爭先恐后上車,我和爸爸媽媽被擠到了馬路中去。一位老爺爺因為行動不便,被擠倒了在地上,即使一旁的人看見了,也沒有去理睬,依然擁擠上車。見狀,我和爸爸馬上穿過混亂的人群,趕緊扶起了老爺爺,站到了離車遠一點的地方。
老爺爺無奈的看著混亂的人群,沒有言語。此時,我也體會到了老爺爺的那般無奈,不由得發現感嘆:“這個社會太缺少文明,太缺少禮讓了!”有沒有人能想到:如果大家都那么自私,那么不懂得禮讓,那還設“愛心專座”母子乘車處干嗎?提倡尊老愛幼又有什么用?現今,又有多少人能“見義勇為”、“撥刀相助”。每個人每做一件事都能體現文明的存在。文明就是起來讓座;文明就是多一點耐心的等待;文明就是禮讓一些。其實,生活中文明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在生活中能夠多一點將心比心,多一些關心照顧,那么這個社會才會和諧,文明才能得以體現。俗話說:“人在做,天在看”。
做文明人不是做給別人看,而是良知的體現!“天下一家親”需要用行動去實現,努力吧,讓社會和諧、生活幸福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