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處有風景,只要你有一雙發現的眼睛。是的,大自然造化神奇,孕育出泰山的雄奇,華山的險峻,西湖的明麗,東海的壯闊……山川之美,四時之景,固然令然神往,如果缺少了人文精神的美景,整個世界將黯然失色,蒙娜麗莎的迷人微笑,維納斯的殘缺之憾,布魯諾烈火中鎮定自若,嵇康的刑場絕唱……,以上種種,更加令人賞心悅目,蕩氣回腸,他們形成了人世間更美的風景。人生天地間,短短不過百年,如白駒過隙,怎樣讓短暫的生命有價值和意義,宋代的張載曾言,“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范仲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事跡與精神勾畫出天地間最亮麗的一道風景。
提起范仲淹,人們也許只知道千古佳作《岳陽樓記》,并為其“不以物喜,必以己悲”,“先天下憂而憂,后天下而樂而樂”的廣闊胸襟而折服。可是人們應還記得沿海的范公堤,為改變積貧積弱所主張的新政十議,為保西北邊陲安寧,戍守邊關,西夏人稱他的“小老范子”,而且我們在仰慕其政治軍事才能和心胸氣度的同時,我們還應為其卓越的文學才華擊掌,“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體現的是柔情“四面邊聲連角起,長煙落日古城閉”描繪的是空寂,“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流露的是失意,“將軍白發征夫淚”流淌出的是無盡的蒼涼。
文武全才的范仲淹,為國計、為民生,戍守邊陲,出生入死,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他,讓一個封建王朝的官吏,做出如此超乎人們想象的功績,贏得后人永遠的愛戴與追思。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杯,在民間曾流傳著一個這樣的故事,據說,范仲淹在京城做了大官后,回蘇州老家,奉承巴結者不乏其人。有個風水先生,在蘇州城內看中一塊風水寶地,認為在那里建造宅院,將來子孫會科甲不斷,富貴無窮。
可是范仲淹卻在那里建了孔廟和府學,并說既是福地,該由全城人共享。另一個風水先生認為太平山如亂石穿胸,山塢是塊絕地,切切不可以在那里修造墳墓,不然將子孫衰敗,做不了官。范仲淹偏偏買下這塊絕地作為祖墳。如此抉擇,人何以堪?宋朝的皇帝為鼓勵臣民讀書曾寫詩“讀讀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顏如玉”,不知范仲淹怎么讀得圣賢書,又如何上朝聆聽的圣諭?
魯迅先生曾言那些為民請命的人,舍身護法的人,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是呀,一個為國家、為民生謀福利,而唯獨沒有自己的人,他的精神才會源遠流長、永垂不朽,他在世人心目中就能幻化為一道永恒而亮麗的風景。
上一篇:三天光明的設想 永遠前進的動力
下一篇:高三歷史教師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