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謙讓”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似乎已經不復存在,他們忘掉自己身處在一個素有禮儀之邦的國家。整天的爾虞我詐、鉤心斗角早已將謙讓棄之門外。
正因為謙讓之禮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不復存在,所以我現在要在此大力呼吁:“謙讓也是一種美。”想想看,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上出現了多少以謙讓之美而流芳百世的名人。如清朝大學士張英讓給鄰家三尺地而被傳為佳話;當今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提攜自己的弟子陳景潤,讓陳景潤奪得了數學界的最高桂冠……記得有位名人說過:“謙讓即是對自己人格的詮釋,更是對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在我們的人生中可能會擁有許多成就,占據許多風光,但不管在什么時候,我們都應該不要忘掉一種好的質量——謙讓,
謙讓是一種美,它是我們走向成功的臺階,它是我們在為人處事方面的潤滑油,它是我們遭遇挫折時的推進器。謙讓他人,會讓你的人生多姿多彩,更會讓你贏得了別人的尊重。記得“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這成語嗎?謙讓他人,自己也能收獲很多的。
謙讓是一種修養。縱觀三國,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但又有多少英雄豪杰倒在嫉妒的血泊中?周瑜,一代能才。因為心胸狹窄,不能容人,導致自己吐血而死,時年三十六歲。公瑾死前還仰聲長嘆:“既生瑜,何生亮!”我想,如果當時周公瑾知道謙讓,與孔明共同伐魏,恐怕三國的歷史將要重寫。
英國《太陽報》曾以“什么時候最快樂”為題目進行有獎競猜,他們從八萬封來信中統計有大多數人選擇了:謙讓是最快樂。因為我們的謙讓會換來別人的感謝與微笑,也會給自己換來好心情。
可是,在我們的身邊經常會看到:同學間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開交,但是互不相讓的爭吵又能解決什么問題呢?但我們如果擁有了謙讓,我們就會發先,其實很多矛盾都是可以避免的。
謙讓會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時,別人會感激、欣賞、佩服你的謙讓和大度。謙讓,意味著不要“無理掙三分”,意味著不要“得理不饒人”,如果無理者主動向有理者道歉,有理者向無理者說聲沒關系,雙方以和平的方式解決,那種場面不知會讓多少人的心中暖意融融呢。
俗話說的好:“與人方便,與己方便”,謙讓不但能讓你得到別人的尊敬和感激,而且會讓你有更多的知心朋友,當你遇到困難時,他們會伸出無私的援助之手,這是對你謙讓別人的最大回報。而一個自私自利的人是永遠也品嘗不到幫助別人的樂趣的,他也只能孤家寡人,沒有知心的朋友和他同舟共濟,這樣的人不是很可悲也很可憐?俗語有云:退一步海闊天空。能忍讓別人的無理舉動,實在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
上帝是公平的,他沒有賦予你金錢、智慧,但他給予了你走向它們的臺階,那就是謙讓。用你的謙讓之心換回每一次的成功,用你的謙讓之心去創造未來,去改變自己,去獲得
上帝所沒有給予你的東西,去找回以前丟失的東西。
謙讓,得到的是友情,是財富,更是逆境中伸出的援手。所以請你找回你那謙讓之心,永遠不要拋棄它,不要懷疑它……
我們要學會謙讓。謙讓不是一葉扁舟,隨波逐流;謙讓不是一葉浮萍,飄搖不定;謙讓不是一束曇花,轉瞬即逝。謙讓是永恒的,正是因為這樣,世間才充滿著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