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F,G......G......”“G”到什么呢?總是想不起來......小的時候,老師教我們背二十六個英文字母,而我總是背到“G”就想不起來了,這似乎和我有著某種緣分和聯系,事實證明,的確如此。
有人說,“G”像一個拄拐的老人,有人說,“G”像電話的聽筒。事實上,生活就是這樣有趣,在我的生活中,兩者并存。
“‘G’像……像……還像……”練習冊上,一道這樣的題出現在我眼前。我在家里巡視著,尋找合適的目標。哦——電話聽筒!彎曲的,末端平的,不正像字母“G”嗎?想著想著,一陣莫名的空虛涌上了心頭:爸媽送你時候出差回來啊?連電話也不打。家里除了我一個人也沒有,太寂寞了。冰箱里又空了,還得下樓買快餐,什么時候才能吃上媽媽做的紅燒魚啊?我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連題都沒心思去想了。
“一號樓三層503房有您的報紙,三分鐘……咳,三分鐘送到咳……對不起……”“三號樓九層902房有一封信件,馬上送到……”又是一陣急促的咳嗽。我往樓下一看,一個佝僂著身子的老伯拄著根破舊的拐杖,用一部老式手機聯系住戶。他的腰深深地彎下去,早已禿了的腦袋非但一點兒也不可笑還格外親切,瘦瘦的身子套著一件大號的布衫,走起路來更顯得顫巍巍的,一根用了好幾年的拐杖卻十分結實。他,是我們小區的門衛——沈伯。看到他,我又想到了字母“G”,彎彎的字母“G”。
就這樣,一家又一家的電話響了起來,一聲一聲,不厭其煩。我疑惑了,小區不是有信箱嗎?何必麻煩上了年紀的沈伯呢?我又望了一眼樓下,沈伯拿著一封信十萬火急地沖上2號樓——我家這棟樓。
我正去接了一杯水,敲門聲緊接著響起,誰?我開了門,橘黃色的的日光燈映出沈伯滿是汗珠的頭。“快!快過來,你爸媽給你來信了!”沈伯像個小孩子一樣叫道“沈伯您快進來坐。”我忙把沈伯拉進屋,順手把手中的水遞給他。“您一大把年紀了,跑那么快干什么?再說小區不是有信箱嗎?”“唉,信箱拆了,要裝新的,我不是怕給住戶們耽誤了嘛。咳……年紀大了,爬幾層樓梯就累壞了……”沈伯喝了口水,喘了口氣,“你想問我怎么不坐電梯吧?電梯停在最高層,怕你著急,就沒坐。好了,該走了。”沈伯哼著一首不知名的曲子走了,什么曲兒我不知道,只聽見五個字:為人民服務!
我拆開信,信里僅僅寫道:女兒,為什么不接電話?我一怔,忙去查看,天啊!電話線什么時候松了?我匆匆接上,剛拿起電話聽筒,便響起了媽媽的聲音:“麗欣,總算打通了,擔心死我了!喂喂……”電話里傳來了遠方的關心和問候,我哽咽了,耳邊又不斷響起家家戶戶的電話鈴聲,腦海里又浮現出沈伯的模樣。那一刻,我知道了——
字母“G”正代表著默默無聞,無私關心著我們的每一個人,和這樣崇高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