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我的家,那是一個名叫錦溪的江南古鎮。
一.
你走過那香煙撩繞的古廟,穿過青苔石般的老街,凝視微波輕漾的水巷,獨撐一把嫩綠的油傘,望蛟龍臥波的長橋,顯得那么愜意。家鄉的古橋小巧玲瓏;家鄉的雕刻巧奪天工;家鄉的雨滴在石板上清脆悅耳;家鄉的如詩如畫令你流連忘返。
“東迎薛淀金波遠,西接陳湖玉浪平“,素有“金波玉浪“之稱的家鄉就是這么一番情景。
在我七八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常常帶著我一起,沿著老街散步。聆聽下雨的聲音,聆聽叫賣聲。看著晝日交替,看著微波粼粼的河水向東流。周末,我們常常坐著晃晃悠悠烏篷船隨著船夫一起欣賞。爸爸媽媽呢,給我講著名人故事。所以從小我就在文學的世界里長大,埋下了文學的種子。每當聽到精彩之處,我就蹦啊跳啊。粗麻花辮子在蕩漾的十分招搖,透亮的水藍色的紗裙也翩翩起舞。直到夕陽的余暉散盡,才戀戀不舍的的離開這如詩如夢的境界。
二.
13歲那年,爸爸已經創了一番事業,工作繁忙,整天為了生意奔波,有時候塵世徹夜不歸。我也不記得有多少個寂靜日日夜夜,媽媽斜倚沙發,盼啊盼,等啊等。然后又無聲無息的盯著那幾張僅有的合影進入夢鄉,第二天我上學的時候,我發現媽媽還沒有醒來,于是,我感覺到了一個女兒所盡的責任。我開始在每天晚上媽媽睡著的時候給她蓋上棉被。然后寫完日記后睡覺。
漸漸的我的家富裕了起來,爸爸決定搬家到上海。我從小向往著大城市的繁華,可是對自己生活了十四年的家鄉,對這如詩如畫的水巷,兒時的玩伴,有著萬份的不舍。為此爸爸和媽媽還吵了一架。最后我本還是搬家了,畢竟在家里一向是爸爸做主。
離開的前一天,我和媽媽再一次心平氣和的游覽了錦溪。爸爸沒有來,公務,公務,又是那可惡的公務!烏篷船上,媽媽給我說“女兒,你不小了,媽媽希望你能夠理解我們的做法,我們其實是為了你好。希望這不會影響到你的學習,好嗎?女兒,到了上海之后可能會有很多的不適應,媽媽相信你,可以做得很好。”媽媽面無笑容,話語間多了一份滄桑。媽,我理解你。
三
到了上海,爸爸和媽媽關系變得更加糟糕。爸爸和以前一樣常常徹夜不歸,如果回來也是喝得醉醺醺的。而媽媽此時此刻已經完全對爸爸失去了信心。
后來在某個陽光明媚的上午里,我看見在我們區一家比較有名的餐廳里,爸爸和一個濃妝艷抹的女人走下了豪華的轎車。原因,真正的原因。我沒有說一句話,只是默默的回到了家。我想,過去一家人和和睦睦在一起的日子,應該變成了永遠的回憶了吧。
果然,不出我所料,幾十個日日夜夜里,媽媽等來的確是一張絕情的離婚證書。媽媽由于之后最終還是簽上了字,我跟了媽媽,房子爸爸也留給了我們,還有一張7萬的存款。
媽媽,親愛的媽媽,她終于被完全的釋放了,可以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了。
當我看到爸爸開著轎車絕塵而去的身影時,我哭了。一切都曲終人散了。
“我不怪他。女兒,你還有媽媽。沒有你爸爸我們也會過得很好,你要好好的活下去。”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我夢見爸爸回來了,我們回到了錦溪,爸爸媽媽帶著我在青苔石板上散步,過著日出而作,日作而息的生活。非常非常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