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水滸》播出了,又刮起了一場“水滸風”,吳用現在整天都在梁山上發呆,他發呆是一直都在想一個問題:既然新水滸都開播了,我的名字又要被人笑話了,要想辦法,讓大家不笑話我無用,安徽衛視的《水滸三人行》還說我出的都是餿主意!換個角度想,其實我還是很有用的嘛,可是,想讓大家不笑話我,這可難辦,想什么辦法好呢?改名?上次試過了,后來又干起了自己的事,把這件事忘了。有了,我何嘗不嘗試一下21世紀的成名法——做大發明,可是我怎么會搞什么發明?模仿一下其他人的發明吧。現在我為您報道情況。
“有用”發現現場之一:百年樹洞書屋
吳用大搖大擺的走進了“百年樹洞書屋”,費了一番工夫,找到了一切發明的原理和結構,吳用費了九牛二五之力,搬下了一般的書,可是手因為承受了太大的重量,手差點嚴重變形。吳用住院觀察了幾天,可他為了變成有用的人,吵著鬧著出了院,然后,把剩下的書給搬下來,為什么會那么成功?因為李逵和魯智深談笑風生著路過,幫吳用把書搬下來。大家想說吳用無用了吧?可吳用畢竟是文化人,哪來的力氣?吳用將書搬下來后,用眼睛看了一下書,就把這些原理和結構全都記住了,他有用的腦子,配合有用的眼睛,一個完美的結合,編一句話來說:“眼睛看一眼呀,腦子記一點啊。”吳用不到一分鐘的工夫就把這些什么原理啊,結構啊全都記住了,叫人佩服。看,吳用讓我們發現了他有用的頭腦和眼睛,我們繼續尋找他的有用。
“有用”發現現場二:美國哈佛大學
吳用看完了這些發明的結構和原理,記住了這些發明的結構和原理,他覺得太簡單了,他隨便都能發明這些爛玩意,他不覺得這些發明的結構和原理能讓他成為有用人。這下,吳用不知干啥了,覺得無聊,他打開了“無用牌電腦”,想在網上找些視頻看,他在地址欄輸入了土豆網的網址,發現個名叫啥一橫演講,吳用點擊了這個視頻,看了起來,這個視頻讓他淚流滿面,他從中獲得了下一個變身有用人的辦法——演講。吳用選擇了在美國的哈佛演講,他想讓中國人的演講傳向世界,美國哈佛的校長見吳用的名字搞笑,便決定要這個“無用”來演講。吳用去學習了英語,只用了一分鐘,考到了英語最高級,他又費了三天三夜,茶不思飯不想,日夜不分,找了N多的資料用自己有用的手在寫著演講稿,終于把這篇長達九億多字的演講稿寫完。來到哈佛,哈佛的學生見這個中國人名字搞笑,議論紛紛,吳用走上臺,用他有用的嘴巴眉飛色舞、繪聲繪色地演講起來,雖然演講了九九八十一天,可這些哈佛的學生哭得是淚流滿面,雖然學生們九九八十一天沒睡,可是卻心甘情愿。我們又發現了吳用有用的地方:手和嘴巴,這說明他的寫字快,講話生動。大家可能已經下結論了:吳用已經有用了,可是,我們還要在去發現一個地方呢。
“有用”發現現場三:吳用家的書桌
我們現在來到了吳用的家,吳用家的書桌上市吳用寫的稿子,讓我來看看上面寫的是什么東東咧,哇,好長啊,算了算了不看了,我都沒采訪吳用,先采訪吳用吧。“吳用先生,不,是‘有’用先生,請問你寫的是啥?”“哦,這就是我寫的《有用發現》,就是我的日記啦,這上面記載了我有用的地方,我現在突然發現,其實我是很有用的……”“停——”我打斷了了吳用的話:“吳用先生,你讓我說一句。吳用先生,請問你寫的有用發現日記比我們鏡頭發現你有用的地方還要多嗎?”“那是當然的,我給你們看看……”吳用開始說了起來,一說就說得沒完沒了。不過,這證實了吳用的有用地方:文筆好,會堅持寫日記,有好習慣。
現在你們還敢說吳用是無用嗎?他分明就叫有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