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在你面前殘酷無情地關上了一扇門,切莫驚慌,相信上帝會別有用心地在你身后打開一扇窗,窗外是醉人的芬芳——題記
采用題記開頭,增加文采。芬芳后應該有句號。
我并不喜歡“愚公移山”的故事,甚至對其中“世世代代堅持不懈,終會成功”的寓意嗤之以鼻,以為愚公實愚矣!
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
倘若讓劉翔、李娜和陳定習得愚公之道,還會有田徑賽場上“亞洲飛人”的颯爽英姿嗎?還會有紅土球場上氣勢如虹的揮拍嗎?還會有競走比賽上篤定前進步伐嗎?
一連三個反問,增強氣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在“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年代里,他們只能流于平庸,慢慢地將上帝賦予他們的額外的“饋贈”消耗殆盡,被標榜上“堅持不懈”的標簽固然是令人敬佩不已,但盲目的堅持只會使你在“悲劇”的泥淖中越陷越深,最終發出一聲“時不我與”的嗟嘆來安慰自己,孰不知,“識時務者為俊杰”也是一種人生智慧,故曰:我們只有在正確的道路上,才能醞釀出自己的“春天”。
古有西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力能扛鼎的武力使手無縛雞之力的市井之徒劉邦望塵莫及,然最后一統江山,在金戈鐵馬中一錘定音的卻是劉邦?試問:劉邦何以敗項羽而定乾坤?愚以為正是劉邦正視了自身的缺點,又抓住了項羽剛愎自用的性格缺陷,在與之“拼刺刀”屢戰屢敗的情況下,在人才運用和軍事謀略上擊垮項羽
難怪后人會感嘆道:“江東弟子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在臨死關頭,項羽只顧及了自己的顏面,哪怕江東這片富庶之地人才輩出,可是不可一世的霸王依舊那樣固執地朝歷史洪流的反方向走去,幻想著劉邦會與他硬碰硬,終究被歷史的洪流吞噬。
回想悠悠歷史,拾掇片片浪花,依舊清晰可辨的是:在風飄水飏的赤壁,逐漸脫身于“烏臺詩案”的苦海的蘇軾,用一篇篇華美文章為自己的人生擺渡;在昏天暗地的軍閥統治下,棄醫從文的魯迅用筆鋒硬生生地在黑暗的裹挾中劃出一道道耀眼光芒……
倘若左岸是荒無人煙的凍土,那就去右岸醞釀出一份屬于自己的“春天”吧,連市井流氓劉邦最終也能登上寶座,我們何苦執著于那扇門外難以企及的夢天堂,而對那一扇窗外的整個春天置若罔聞?
我想無論時間的河流怎樣的洶涌奔騰,也無法沖刷我對于“愚公移山”的“偏見”,我獨鐘情于“識時務者為俊杰”的智慧,人生一如閃爍的青豆般大小的燭火,實在禁不起半點消磨和蹉跎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