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著一千三百多年的時空,我試圖一次又一次走進他,去了解這個早已作古千年的古人。讀著他寫的文,仿佛他就在我眼前,時而放肆大笑,時而任性痛哭;時而放縱人,時而收斂;時而清高傲慢,時而謙虛謹慎;時而熱情似驕陽,時而冷酷似寒冰……排比開頭,不僅寫出了人物的性格,也顯示了作者的才情。“時而放縱”。
子安,有著我們讀不懂的悲憫,以及我們看不穿的妖嬈,還有我們為之瘋狂的才情。他不是詩仙,也不是讀圣,也不是詩鬼,在我看來,他卻是真正的曠世奇才。《滕王閣序》驚世之作,小憩片刻便可寫出讓世人驚瞻、千古傳誦的文章,“初唐四杰之首”豈是空口無憑,那分明是對他恰如其分的贊美。
我相信每一個讀過《滕王閣序》的人都會為王勃的才氣所震憾,心也隨著他的筆觸而蕩漾在滕王閣下的川澤。想象著當游歷的時光,融入三秋詩意的陽光,當旅途的勞頓,暫時擱淺深幽的贛江,游子王勃,站在了人生的風景點上。當詩友的聚會,定格在古郡南昌,當透明的美酒,斟滿大杯小斛,客人王勃,坐在毫不起眼的酒席之上。
當宴會的絲竹美妙地彈響,當可口的佳肴,融入滿樓的歡暢,酒仙王勃,把快意揮灑在滕王閣上。當宴會的高潮,定格在螣王閣的詩篇上,當洪都都督的虛意相邀,被眾多墨客一一謙讓,詩人王勃,當仁不讓,拒絕所有的虛偽,拒絕所有的輕狂,把胸中的詩情畫意,盡情激蕩。從此后,落霞與孤鶩齊飛,他的詩名與酣暢,被銘刻在詩卷之上,秋水共長天一色,他的率真與奔放,被傳頌在萬人心上。
然而世事多陰陽,命運無常,布衣詩人總在人生的路上充滿憂傷。
風如流言,像是要撕扯他的衣裳,雨似利劍,一次次射擊著他的胸膛。在一片水域中央,沒想到他最后的歌詠,竟成了他人生的絕唱,他以年輕的奔放,成就了詩人的輝煌,并且以人生的短暫,控訴了命運的無常。結合作品解讀人物,更為精彩。
所以我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是倔強而驕傲的。上天不給他時間,但卻給他機會,讓他不需要消減鋒芒去適應人世的復雜,不必湮滅銳氣改變命途的多舛,在另一個世界里,做他自己,三尺微命,一介書生。情感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