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要腳踏實地,不可胡亂猜測;有人說要眼光為實,不可臆斷;有人說要清明白,不可靠猜斷言。
我確認為不然。人類需要猜。
其實,我們沒有一秒停止過猜測。在路上,猜測一路口是紅燈還是綠燈;在學校,猜測老師下一節課是否檢查作業;在賽場,猜測自己是贏是輸……其實,每一個猜測中,包含的是對未來的展望,包含的還有夢想。試想,如果人們不猜測,那么是否在每一分每一秒內,我們都要回味過去,回味做過的,發生過的。那么,我們的夢想又將被置于何處?可以見得,人類需要“猜”。
兩百年,一個小小的蘋果砸到了牛頓的頭上,于是牛頓猜測:蘋果會向下落是不是因為有力在吸引它?這一“猜”,開啟了萬有引力的大門。孟德爾在一個小小的修道院后,面滿院的豌豆猜測它們生殖的規律,于是“猜”出了自由組合定律和分離規律。如此例子,不勝枚舉,你能說人類不需要“猜”嗎?
可不是,“猜”中包含了夢想,包含了科學發現的希望。
運動場上,每一名選手都會猜自己的成績,在發令槍響起的一瞬間,他們也許在猜測著自己能跑多快,跳多高,投多遠。每一個瞬間,都包含著他們的猜測。這是因為,他們有夢想,有希望,他們展望著未來,渴望著成功。
考試前,幾乎每一個學生,每一個教師都會在心中默默猜測考試的重點內容。這是因為,每一個學生,教師都渴望分數公布時,自己或自己的學生能名列榜首。
但是,難道我們只需要猜嗎?劉翔在賽場上即使不斷猜自己是冠軍,沒有汗水,沒有努力,也不會有幾秒88的成績。考試前,任你如何猜測重點,猜測分數,沒有什么,也不會名列榜首。
如果牛頓只是坐在蘋果樹下猜測地球也許吸引著蘋果,即使二百年后的今天也不會猜出萬有引力。
不錯,人類需要“猜”,“猜”中寄存著我們的夢想與希望。但是,我們同樣也需要實實在在地耕耘,才能收獲最美、最甜的果實。
不錯,人類需要“猜”,但是也要以實為基礎。司馬遷猜測古來美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于是,他舉出了文王、仲尼、屈原,左丘,孫子等實實在在地例子。孟德爾猜測生殖中有配中存在,也要靠實實在在的數據推測。“猜”離不開實。
人不能不“猜”,也不能不“實”。如果“猜”是蓬萊上的高閣,“實”就是渡上蓬萊的小舟;如果“猜”是一縷清風,也需要實的花、葉來襯出春風的嬌柔。所以人既要有猜也要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