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故事,這些故事不是來自于感人的影視作品,不是來自于動情的書本摘錄,也不是來自于別人的娓娓道來,而是來自于自己筆下。我喜歡在寂靜的夜晚,握著筆,闖進某個未眠人的心里,然后,肆無忌憚的書寫,不管別人樂不樂意。我自信筆下可以把別人的故事寫如泣如訴,但當我書寫完后,卻悵然若失,這只是屬于別人的。我很想為自己寫一個完美的故事,卻奈何不了自己半分。
有那么一個時候,明知是場誤會,卻也不愿多費一句話來解釋。有那么一種東西,明知道沒有意義,但還是始終如一的堅持,盡管那是葉子與樹的對比。
我總是很喜歡去接觸一些有關佛的事物,我想從中得到一些一直以來尋覓的東西。但看了《禪的體驗》,《佛說三世因果經》等一些佛書之后,明白的只有這些:在看盡紅塵的佛面前,每個人都是癡兒。或忠于理想,或癡于情愛,或戀于玩物……我們就在佛主面前,上演一道道愛恨情仇、離合悲歡。
我走進佛中,沒有一絲想去寫故事的念頭,我完全被征服了,我只戀于咀嚼佛的故事。一個故事中有阿難化作石橋,甘受五百年風吹、五百年雨打、五百年日曬,只愿他愛的女子從他身邊走過;也有一女子做了五百年樹、五百年石橋、五百年……千年等待,萬年孤寂,下一世,就可以和掛念的他攜手微風細雨了,女子卻放棄了。佛主含笑點頭,女子終于開悟了……讀完這個故事,我完全不明白女子的做法,不明白她到底開悟了什么。但后來,或許是天意使然,冥冥之中讓現實中的我也觸及了這樣的事,雖說沒有故事中那般驚天地泣鬼神的絕戀,但多少也算是人世間不可避免的愛戀懷情吧。當我經歷過后,我才有所恍然大悟。
有時候不知怎么的,總覺得自己有點“老”了。什么也不說什么也不做,只是靜坐一隅看藍天,看白云,看著看著,心湖會蕩起微微的漣漪??粗澳贻p人”攜手并肩走過眼前,看著讓那個我曾經偷偷走進她心里寫下故事的人漸行漸遠,我只是報以一絲微笑。或許這就是成熟。在我的意識里,成熟的最高境界是最終的歸于平淡。但當經歷了很多世事之后,我更覺得,平淡只是一種表面現象,而非生活的本態。生活的本態總是在不斷的求索、拼爭、起伏。
有時候,覺得花前月下,風月人生,只是一種美好的向往。風月終究不能成就完整的人生。我們高舉著靈魂的旗幟,高吟著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總認為靈魂的圣地就是天堂,其實那何嘗不是煉獄。我們在自己在的煉獄里,炙烤著自己的靈魂,扣問殘存的良知:我是什么?我為什么來?我向哪兒去?這一系列疑問,是人類最原始的思考。我也不例外的去思考。
有時候我總是認為只要“名利歇,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就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我發現自己錯了,我超乎理想化的生活迷惑了眼前的現實,給真實的生活蒙上了一層虛浮的外衣。靈魂的殘垣斷壁里沖出來的還是遍體粼傷的困惑:那些天,那些年,那些刻骨銘心的經歷、思想和情感,真的能歇能絕嗎?誰能告訴我?最終我才徹悟:誰也不能告訴我!
紅,美侖美奐;塵,恢恢天網。一個跟頭栽進來,就別想出去了。
上一篇:窗外,那一抹明亮的紫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