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太白
“七分釀成了月光,三分嘯成劍氣,綉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李太白也曾胸懷凌云志,赴京為官,但皇帝卻將他擺在為自己歌功頌德的樂府。懷才不遇的太白心中一片壓抑,而又看到了朝庭之中歌舞升平,腐敗不堪,內心失望無比。于是,敢使宰相楊國忠研墨,宦官高力士脫靴。而后仰天大笑出門去,揚揚灑灑的絕塵遠離,散發弄扁舟,離開了這個阿諛奉承,嘩眾取寵的世界。開始了他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游俠生活,開始了他的浪漫主義之旅。在這兒,詩被李太白賦予了放蕩不羈,高貴孤傲的性格。
二、杜甫
如果說李白為浪漫主義詩人的頂峰,那么“詩圣”杜甫無穎是現實主義詩人的顛峰。杜甫的詩總是寄托自己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于字里行間。處處都彰顯著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本性。杜甫關心百姓疾苦,對廣大人民群眾無比同情,《石壕吏》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產生的。杜甫所處的時代,唐朝外有匈奴之患,內有安史之亂。天下紛爭不斷,狼煙四起。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百姓處于生死的邊緣茍延殘喘。杜甫也只能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他對現實痛心疾首,希望能蓋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但他依然無能為力,在自己愛國憐民的一生情懷中,最后,永遠的離開了這個殘破的世界,到了另一個世界去追尋他的夢想。詩句,在杜甫筆下,宛如一個憂國憂民,愛憐百姓的君子。
三、李清照
婉約派的集大成者易安,也曾年輕貌美,也曾“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那般天真爛漫。她與丈夫恩愛無比。丈夫的身亡,對她的打擊無穎是巨大的,甚至影響了她的一生。自夫亡后,易安的詞以一個“愁”字貫穿始末,將她心中的“愁”結越演越烈,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易安締造了一個婉約的王朝。但最終,也在自己“怎一個愁字了得”的一生中,凄涼的畫上了一個句號。詞,在易安筆下,無穎又化為了一個“黛玉葬花”式的,多愁善感而又憂郁高潔的公主。
四、蘇東坡
東坡的一生可謂顛沛流離,曾數次被貶。而他的妻子又紅顏薄命,病故時僅二十余歲。東坡為其妻的離開無比悲痛,曾作《江城子》以悼念亡妻。“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等詞句傳誦至今。但東坡并非以婉約著稱,而是以其豪放的氣概名揚千古。“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氣勢豪邁,豁達開朗,為后世效仿。在蘇軾詞中,詞句又宛若豪邁、豁達、樂觀開朗的大家風范躍然紙上。
詩詞也是有性格的。正是詩人的氣節締造了詩詞不朽的性情。歷經千古而又閃閃發光,照徹心扉。我們應以詩詞的性格勉勵自己,直掛云帆濟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