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賜予了人類生存的空間,土地,能源以及食物。從而發展了人類文明,森林與人類的生存是息息相關的。
但是,人類認為森林是大自然恩賜給人類的,所以取之不盡。可是人類的活動往往忽視了森林的承受能力并沒有那么強大。只是對森林一味的索取,森林遭受了無盡的災難。
人類在重新認識森林之前,曾經像兒童玩積木一樣,隨心所欲擺弄自己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在人們眼里,地球上功能最完善、結構最復雜的森林生態系統,變成了木材生產基地,單一的索取給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損害。
人類出現近300萬年以來,地球上沒有人類干預和影響的自然生態系統已經不多了。特別是開始用火和農業的興起,人類砍伐森林開辟農田,燒山驅獸,獲得燃料,興建城鎮以及近幾個世紀以來工業的發展,工業用材和薪材的大量需求,使森林遭到極大的破壞。這是一個悲劇。據有關資料估算,在人類大規模開發前的百萬年間,因自然和人為作用森林消失了1/3左右;在最近一二百年內,因耗竭性開發又消失了1/3左右;現在全世界森林面積仍以每年3億畝的速度銳減。
本世紀初,非洲60%的土地上覆蓋著森林,由于放牧、森林火災、砍燒柴、刀耕火種,毀掉了大片森林,現在這個大陸的森林覆蓋率已低于20%。美國建國200多年,短短的兩個世紀,美國森林的減少超過整個歐洲1000年減少的數量,歐洲人移居美國時,森林面積為3。84億公頃,到20世紀初,森林面積為2。03億公頃。歐洲破壞森林的時間最為漫長。到20世紀初,英國毀滅了95%的森林。法國、西班牙、比利時和意大利毀滅了80%~90%的森林。近30年來,中美洲熱帶雨林的覆蓋率已下降到38%。目前,世界森林和林地面積約41億公頃,占陸地總面積的30%左右。
我國在新石器時代,森林占國土總面積的一半以上,但是由于我國人口的劇增,森林保護意識淡薄,大面積破壞森林現象時有發生,到目前為止,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僅12。98%,位居全世界第116位。目前,我國人均占有森林不足2畝,蓄積量不到10立方米。
美國出版的《公元2000年的地球》一書中指出:“到2000年,森林覆蓋率將繼續下降,全世界每年將增加600萬公頃沙漠。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將比上一個世紀提高1/3;地球的保護罩--臭氧層,因地面污濁空氣膨化而削弱,將有更多的紫外線穿過臭氧層照射地球,從而引起生態變異。”生態學家們給自己出了一個題目:假使地球上的森林被砍光后會出現什么情況呢?于是他們求解出下列結果:陸地生物產量減少90%,450萬個物種滅絕,生活用炭減少70%,生物放氧量減少67%。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因轉化鏈斷裂而不斷蓄積遞增,地球升溫,南極冰融,海水升高。氣流沒有森林阻斷而出現滾動效應,地球上1/4的地區風速增加60%。太陽輻射因無森林吸收緩解而使熱效應強化,沃土沙漠化,洪水泛濫,空氣含毒量與日俱增,騰蛟起鳳的生靈將出現不可逆轉的快速遞減定勢。
農業搞不好,就要餓肚子。森林搞光了,生態系統失去支柱,大環境崩潰,人類就不能生存,森林是母系統,農業是子系統,農業關系到人的吃飯問題,而森林關系到人的生存問題。
人類大肆砍伐森林,得到了應有的報應。80年代中期,非洲大陸32個國家經歷了一次連續性大干旱,莊稼曬死,河床干涸,動物渴死,人類陷入了饑荒。聯合國驚呼,宣稱這次干旱是“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類災難”。在我國,1950年一年中,全國各地水旱災接連不斷,僅水災所淹耕地就達1億畝,減產糧食60億公斤,受害災民4000萬人。像這樣由于毀林引起的災難,在全世界舉不勝舉。
的確,現在人類遇到的生態危機:溫室效應、水土流失、沙漠化、生物多樣性破壞等等,哪個不與森林有關?
災難給人類敲響了警鐘。在瑞典特維克城召開的第二次人類環境國際會議上,來自各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將“防止森林耗竭”列入世界管理重點。科學家們呼吁:保護森林,應當納入人類為在地球上生存下去而奮斗的戰略目標。
拯救森林,地球不接受第二個撒哈拉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