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里我張揚叛逆,鏡子外我乖巧安靜。
鏡子里的那個我酷酷地給了鏡子外的我一個飛吻,用口型說:再,見。
從此我不是你,你不是我。
我從小到現在,在鏡子里看見的都不是真的自己。當我留著妹妹頭,戴著粉紅色發卡時,在鏡子里看到的卻是頭發短短,一臉調皮的我在做鬼臉。我當時就嚇哭了。爸爸媽媽看不到鏡中我的另一副樣子,還以為我是不喜歡那發卡,急忙跑來安慰我,說改天再給我買一個。我無所適從了好久,后來終于習慣了一切,習慣了在照鏡子時觀看另一個我的生活,甚至這成了我生活中的必需做的事。
我很奇怪,為什么我們長相相同,生活卻有著那么的不同。
初中了,媽媽叫我去學畫畫。我安安靜靜地呆在畫室里,拿出隨身攜帶小鏡子,卻看到另一個我正在一個類似于舞蹈室的地方,身邊還有些樂器。她看著我,眼里露出不屑和厭惡,好像她特別討厭畫畫似的。雖然我承認,我也很討厭畫畫,來學這個只是被逼無奈而已,但看她那表情,真是有夠夸張的,讓我有點生氣。我向她吐吐舌頭,做了個齜牙的表情,算是表示我的不滿。當然,鏡子里的她也和我做了一個同樣的動作——就像我在和自己慪氣一樣。
我特郁悶——自己鄙視自己,這算怎么回事啊?
“呵呵。”
我轉過頭,是貝殼。她一臉壞笑,好像看到了我的糗事。
“小米,你干嘛對著鏡子氣鼓鼓的啊?看起來好傻哦!”她看看我的鏡子,我下意識去擋,但是她還是看到了,沒什么反應。我又才想起,只有在我眼中,鏡子里的她才是不同的。在收回鏡子的時候,我瞟了一眼,她也是同樣的表情。
怪了,她剛剛那個鄙夷的表情我沒有做啊。
高中后,我在媽媽的監督下,不再上網,每天都努力地學習,也努力地畫畫——雖然這兩件事我都不喜歡做。偶爾媽媽不在的時候,我會聽聽歌。音樂是我唯一的愛好。那段時間我看到鏡子里的我打扮得越來越漂亮,就像一個去表演的人。有時,她還會在一個舞蹈室里。我常想,她是不是也在被逼著學跳舞,但是又在不停抵抗。因為我們是那么相似,但又是那么不同。高考那天,我在進考場前照了照鏡子,她的頭發已經有一點白色。不是少年白,是染的。染得恰到好處,我都不得不承認,她把自己弄得很帥氣,很漂亮。但是這也證明,她不可能高考了。
我正想著的時候,鏡子里的她突然改變了,變成了我!我眼睛瞪大了,不!腦海中突然不能接受這件事!我在這幾秒鐘之內想了很多:為什么會這樣?!她呢?!誰在操控我們嗎?!發生了什么?!她出事了嗎?!正當我驚訝的時候,她又出現在了鏡子中。她和我一樣,驚訝得不得了。我被這件事嚇懵了,我想她也一樣。半晌,我才整理了一下頭發——她也是。然后我們都離去了。高考考的不僅是知識,還是心理素質。我在考試中,匆忙的把這件事給忘了。當時想:或許,只是一個奇怪的巧合。殊不知,能隔著鏡子對望的我們本身就很奇怪。
大學,無非就是學習,適應,戀愛。畢業后,我找了一份與繪畫有關的工作,是給一家跨國際的雜志做美編。我還是不喜歡畫畫,只是這個我擅長,而且薪水很可觀。
我所在的公司的一個小分部在澳大利亞,那里只有十來個同事。雖然如此,我還是很喜歡。澳大利亞的羊群,多得讓人眼花繚亂,就像云朵。
而且似乎是長大了的緣故,我和鏡子里的她,也漸漸疏離,現在我隨時都可以好好的照鏡子——那里面是我自己。
尾聲:
音樂還是我的最愛。每天下班我都會去CD店看看。當我下班后來到CD店時,店主向我推薦道:“你是中國的嗎?應該聽聽這個。”我看看了封面,是她。她穿得耀眼漂亮,完全看不出來和我有哪一點相同。店主生硬地發著音“范離”。我知道,因為這是我的名字。
CD名叫《鏡中人》。上面用英文寫著:BE YOURSEIF.
還有一行中文,店主說,這是她的CD的標志。那行中文寫著:總有一天,我會逃離這面鏡子,做我自己。我心里有點震撼——她一直在為這件事努力嗎?店主繼續說著,說她是現在最有名的歌手,因為她自己作曲作詞,也自己拍MV,她跳的街舞超級棒。最近她還出了一本書,也叫《鏡中人》。我聽了更加吃驚。
我匆匆離開了這里,想要去書店買那本書。可后來書店的老板告訴我,因為太暢銷了,早賣完了。想要的話要預訂。
我呆呆地站在書店門口,看到《鏡中人》的海報。兩個女孩面對著面,一個叛逆,一個文靜。下面還有幾個大字:誰是真正的你???!!!
我明白過來。原來,我們是同一個人,同樣討厭繪畫,同樣喜愛音樂。可她一直在堅持,我一直在放棄。
所以現在,她終于不再是我,我也終于不再是我自己。
上一篇:心靈百葉窗
下一篇:擁有的的和不再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