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午后的黃昏,幾束斜陽透過窗戶照射進來,我輕輕地趴在書桌上,看著那眼前一籌莫展的作文題目……到底我要偷什么呢?快樂?自由?健康?靈感?……對,就是靈感!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可見,靈感對于每個人,乃至每個集體都是至關重要的。在寫作時,靈光一現可能會使你創作出一篇曠世佳作;在解題中,突然的想法會讓你茅塞頓開。靈感是思想的源泉,靈感是創造的根本。但是靈感又要到哪里去尋覓?這種靈感,我想偷!
不必說愛迪生發明了電燈;也不必說貝爾創造了電話;單是“鳥巢”,這一個讓每一個中國人為之震撼的詞匯。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賽場,它的形態如同一個生命的搖籃,寄托了所有人對于生命的希望。設計者們沒有多余花哨的設計,則是將場地的結構原原本本地呈現給了人們。獨特的造型,雄偉的氣概。而就是這樣一座大型建筑的設計靈感卻是來自于一種常見的織布鳥。這種鳥的巢是利用其他動物結實的皮毛構成,既牢固又簡約。而設計師們正是從這里得到了靈感,“鳥巢”也隨之誕生。
無獨有偶,古代物理學家阿基米德,為了拆穿工匠的謊言而苦思冥想了整整一天,最終竟然在自家的浴盆當中獲得了靈感,從而戳穿了工匠的謊言,演變成了今后震驚物理學界的“浮力定律”!這種靈感,我也想偷!
靈感并不是離我們遙遙無期,他有可能就存在于你我的身邊。而作為我,一名普普通通的初中生,也曾經歷過這樣的故事。
那是一個艷陽高照的正午,而我卻面對著眼前這無從下手的作文題目,雖然絞盡腦汁但也是毫無頭緒。“怎么不寫了!”這時爸爸走了進來。“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下筆了。”我無奈地答道。“為何不出去走一走,放松一下心情。說不定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呢!”一旁的爸爸建議道。于是,我便走出了家門,午后溫暖的陽光照射在我的身上,但我卻踏著沉重的步伐,游蕩在小區內的大街小巷。不知不覺中竟然來到了兒時常常嬉戲的小池塘邊。望著眼前美麗的小池塘,碧綠的草地,清澈的池水,古樸的小亭,蔚藍的天空……我仿佛又再一次地回到了金色的童年。春天,我們在這里玩耍;夏天,我們在這里戲水;秋天,我們在這里游戲;冬天,我們在這里掏冰……是呀!這五彩斑斕的童年,不正是那最好的題材嗎?
牛頓在蘋果樹下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在燒水壺中發明了蒸汽機;高斯在閃電過后破解了難題……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把靈感不約而同地指向了一個方向,那就是——生活!
是呀!靈感何須要偷呢?在我們的四周不正是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