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進入初中后的感受
學余下個圍棋打個籃球孩子學習也很自覺,升高中輕輕松松就過。
關鍵是我看到孩子走正道,作為進入青春期少年的母親,我放心了。
一位即將進入高中的學生的媽媽對“青春期”格外敏感,她認為,孩子的人格、素質、品質教育均屬青春期教育的重要內容,這些都是在高中階段開始逐漸成熟、成型。
而重點高中校風好,學校抓得緊,生源好,同學在一起就有個競爭。
孩子與強者一起競爭、摔打,這對將來有好處。
在家長眼里,重點學校師資優良、環境優越,普通學校誤人子弟、難有作為。
有了這樣的觀念,“擇校熱”也就不足為奇了。
金錢能否買來孩子的前程當筆者問正在那里排隊,“自愿”捐資助教的家長,“花這么多錢上學值不值”的問題時,這些人幾乎眾口一辭,回答“值得”。
從他們樸素的衣著來看,這些人既非暴發戶,也非大款,拿出幾萬元對他們來講并不輕松。
但為了子女,他們寧愿省吃儉用,甚至負債度日。
但是,把子女送進了理想學校,是否就等于進了“保險箱”
進入理想的學校,日后就能大有作為嗎
在某省屬重點中學門口,筆者碰到了一位剛被該校錄取的女生,她告訴我,她本來可以進入縣一級的重點中學,但他的父母不甘心,非把她送到這所學校,并為她交了一萬元贊助費。
父母為籌這筆錢,四處奔波,東挪西借。
她說:“能在這所省級重點中學讀書,我很高興。
但我也焦慮,父母的收入不高,他們像炒股票一樣,付出了風險投資,是‘賠’是‘賺’,全看我的了。
每當我看到父母那滿含希望的雙眼,我心里壓力就特別大,真怕以后學習跟不上,愧對他們。
又怕將來萬一落榜,辜負他們。
”本該是一張活潑可愛的面孔,此刻卻心事重重。
我對她深表同情。
她那柔弱的雙肩,能承受父母對她的厚望和日漸繁重的功課嗎
準備將孩子送進普通中學入學的王先生對擇校有精辟見解:“現在許多家長花錢買重點,往往是只盯住其一不顧其二。
孩子沒有這份天資,其實并不意味他們在智商上或別的能力上有什么問題。
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許多世界聞名的藝術家、科學家、發明家、企業家,上學時并不是出類拔萃的好學生,日后照樣卓有成就。
”王先生說:“關鍵是要善于發掘他們的才能,善于引導激發出他們的才能。
我的外甥在中考時,感覺是可上可下,孩子一考試就緊張,又顧慮上了重點太累,跟不上。
家里就決定尊重他的選擇,考穩拿的吧,上了一所普高,孩子心里放松踏實,功課也上去了,各方面都挺活躍,還當了校學生會的干部,榮譽感挺強,對自己要求也嚴了。
所以說,家長要有一個清醒的頭腦,要冷靜地、明智地看待自己的孩子,看究竟有無發展的可能,從而決定怎樣投資。
”辦好每一所學校 讓家長放心家長面對擇校現象的看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而專家們對擇校現象更多的是理性思考和重重顧慮。
南京師大教育系的馮教授說,擇校是解決目前經費緊張的一個辦法,但它的負效應遠大于此。
擇校引起了重點中學和普通中學的兩極分化。
好的學校老師每月獎金能發個三四百元,差的發個二三十元就不錯了;好的學校老師個個往里鉆,差的學校人心思動留不住人;好的學校人滿為患,一個班級六七十個人,差的學校門庭冷落。
擇校使這種差距越拉越大。
這種犧牲絕大多數普通學校和絕大多數學生的利益來換取重點學校的繁榮,是得不償失的。
一位有40多年教齡的特級教師認為擇校現象加劇了一部分家長和學生心理上的不平衡。
以往學校劃分重點,讓分數高的學生進好學校,現在可好,誰有錢誰就能讀好學校。
以家庭經濟條件而不是以孩子的才智為招生標準,這樣的競爭不公平,好的教育體制應該是鼓勵人才脫穎而出,而不是別的。
人為造成學生之間的差別,將會給他們心理造成不良的影響。
誰有錢誰就能讀好學校,這實質上是一種倒退,平等競爭的意義蕩然無存。
他說:“我怎么向我的學生解釋什么是‘票子生’,怎么說明努力學習比有一個‘好爸爸’更重要
”國家教委基礎司司長王文湛在接受《半月談》記者采訪時認為:基礎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應該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辦好每一所學校,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都得到發展。
抓一部分升學有望者,而忽視甚至歧視那些升學無望的同學,是違背基礎教育的宗旨的。
我們要求的教學質量是宏觀質量,不單是少數尖子學生的質量。
“辦好每一所學校讓家長放心”,已成為全社會的呼喚。
從根本上杜絕擇校現象,也只有辦好每一所學校。
假期結束了 開始上學了 媽媽的感言
快樂的寒假結束了,在這短短的20幾天里,我們歡度了中華民族兩個傳統的節日(春節、元宵節)。
今年是孩子在學校學習階段放的每一個假期。
首先,感謝學校和老師沒有給孩子布置繁重的寒假作業,使孩子有了充足的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下面就王周宇同學在寒假期間的表現,談一點我們膚淺的看法。
應該說,王周宇同學在整個寒假期間的表現還不錯,我們做父母的也比較滿意。
例如,在家能主動幫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像打掃衛生、整理房間等,都表現較好。
另外,在文明禮貌方面,表現也不錯,能主動稱呼大人,禮貌待客。
但與此同時,也還存在一些不足,如:老現要求的每天跳繩200個,閱讀課外書半小時等,都沒能很好地自覺做到,要父母催促才會去做,主動性不夠。
另外,看電視時間也太長。
以上不足之處需及時改正。
在假期里,我們也抽空陪孩子游玩了東吳公園、兒童公園、鸛山公園、杭州青少年宮、西湖等景點,使孩子能夠在大自然中放松心情,感受季節的變化,并增長見識。
最后,希望王周宇同學在新的學期里,繼續保持好的方面,同時盡快改掉上學期中存在的缺點與不足,給爸爸、媽媽和老師帶來更多的驚喜。
——王周宇家長孩子在寒假里能夠積極地完成老師布置的寒假作業,比以前更加活潑、可愛了,長大了一歲,懂事了一些。
希望錢張瑜在新學期里,在各位老師的教導和幫助下,能夠在各方面取得優秀的表現和進步。
工——錢張瑜家長你確實是爸媽眼中的乖孩子。
寒假期間,你不僅能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而且還能幫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講衛生、講文明、懂禮貌。
爸媽希望你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認真、細心、刻苦努力,改掉自己的不足之處,多與同學交流,互幫互助,勇于表現自己。
希望你能在老師的辛勤培育中健康、活潑、快樂地成長。
——倪逸家長學習上,因為沒有學校里特別布置的作業,所以整個寒假二十多天時間里還是比較輕松的。
班級里老師布置的一些非寫作業還是完成得較好,為了學會跳繩,都使勁得磨破了鞋子。
之外還能自己要求練練字,看看課外書,講講故事等。
習慣上,剛放假時一切都能按上學時一樣起床、寫字、看書、睡覺。
春節里走親訪友,各種習慣都改變了,受父母影響遲睡遲起。
這兩天要上學了又重新對孩子作要求,希望她能提早進入學習狀態。
——王若冰家長在這個短短的寒假期間,孩子總體表現還不錯。
因為寒假期間正值農歷新年——春節,不管年前還是年后,我們大人總是忙碌的,他能夠自己自覺地先學習,除了背三字經需要我親自教導以外,其他的如看書、跳繩、寫字等等都是自覺的。
新的學期即將開始,對于上學期的表現,我感到很滿意。
希望能夠在新學期繼續保持上學期的成績外,再接再厲,相信孩子會有更大的進步
謝謝各位老師的辛勤教導,并祝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工——鄒振賢家長你是個懂事、有禮貌的小孩,在家能主動干家務事,走親訪友待客也很有禮貌。
每天不睡懶覺,按時完成寒假作業,很少讓大人操心。
但你有時也很貪玩,除了寒假作業外,從不肯多讀一點課外書。
爸媽希望你在新的學期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懂就問,不要怕說錯,膽子大一些,舉手更積極些,取得更好的成績。
望采納哦^ω^
家長對孩子的成長感言,寫初一入校一年來的感受
要家長寫怎么可以讓大家幫你寫,米有真情實感的啦
媽媽心得孩子上小學后的變化
該生在****年進入本校開始學習,從一年級開始就接受學校的良好教育,在該生六年的校園生活中,學習到很多知識,不僅學到了文化課程知識,還從中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作為學生的家長,我衷心的感謝學校給予我們的這一切,感謝學校良好的教育,讓該生在本校順利的畢業,走進初中的校園,去創造美好的未來。
家長姓名:*****
小學一年級我愛媽媽百字感言
“天哪
老師布置的這是什么作業啊
對媽媽說‘我愛你’,這也太肉麻了吧
”我捧著作業垂頭喪氣地回到家,坐在課桌上,苦思冥想著“作戰計劃”。
一會兒,媽媽也回到了家,拿起抹布開始擦地。
我原本打算直接奔到媽媽跟前,對她說一句“i love you”,覺得只要應付完差事就行。
可轉念一想,這樣做太唐突了,使人莫名其妙,而且一點新意都沒有,深思熟慮后,我明智地打消了這個念頭,在腦子里重新盤算著新的注意。
我來到書房,在一張粉紅色的卡紙上,用黑色的水彩筆寫了我愛你三個粗壯而生硬的大字,折成紙飛機,透過陽臺的窗戶,往媽媽所在的房間里一投,呀
正好不偏不倚的砸中了媽媽的后腦勺。
媽媽的惱怒的轉過頭,當她打開那個紙飛機時,反而更加生氣了。
原來,媽媽把“我愛你”這三個大字當成了一向呆板、沒有浪漫主義思想的爸爸的隨筆。
憤怒之下,媽媽竟把我的心血視為了眼中釘、肉中刺,把紙飛機窩成一個球,干脆利索的扔進了廢紙簍。
此時的我既傷心、又失落,媽媽竟然把我的好心當成了驢肝肺
我一個人蹲在墻角邊平復了一下心情,又重新振作了起來。
我鼓足勇氣,躡手躡腳地踮著腳尖,到走聚精會神擦地的媽媽身邊 ,調皮的眨了一下眼睛:“媽媽,i love you!”媽媽聽后立即反偵察似的問我:“你沒發燒吧
”她還下意識摸了摸我的額頭。
聽他這么一說,我差點氣暈過去。
這時又不知哪來的勁兒,放大了10分貝,“媽媽,我愛你
”媽媽聽后只是輕輕的“哦”了一聲,可我還是從她紅紅的眼眶中讀到了感動。
這時的媽媽依然不善罷甘休,她強忍著淚花,滿臉狐疑的打量著我說:“怎么,讓你媽媽小感動了一下,就要提要求啦
”“媽媽,我沒有,我抗議,我愛你
”我笑著往媽媽懷里一撲,在她臉上狠狠地“啵”了一下,我和我媽媽都笑了,笑得那么快樂,那么甜蜜······愛不是放口頭上說說看,而是要付諸于實際行動 。
我一定會用我生活中的一舉一動證明:”我愛媽媽
”
親子閱讀之后爸爸媽媽的感言和寄語怎么寫
我的寶貝,你是上天我們最好的。
在我們這個和諧、溫馨的家庭里望寶貝能夠快樂的成長。
在人生的旅途中,無論有多大的困難與坎坷,爸爸媽媽都希望你能夠從容面對,以樂觀的態度去迎接每一天。
憂愁是暫時的,記住,只有你快樂,爸爸媽媽才會快樂
爸爸媽媽對孩子第一天上小學的期望
幼小銜接,家長你準了么
對于從幼兒園升上小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一切都很好,上小學肯定沒問題。
其實,幼兒園和小學是兩個不同的教育階段,幼兒園以游戲為主,小學一年級以學習為主。
上小學后,孩子在精神上、體力上的壓力明顯增加;情感、意志上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在生活和活動方面都有了硬性的規定,很多孩子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無法適應小學生活,甚至產生厭學心理。
那么怎樣做好幼升小銜接,讓寶寶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和學習呢
國內眾多知名的兒童教育專家給出了幾個方法和建議: 一、激發孩子對新校園的向往之情 孩子到了六、七歲的年齡,由于環境、家庭、學校的影響,兒童開始羨慕小學生的生活,羨慕新書本、新書包、新鉛筆盒,羨慕紅領巾等。
兒童心理的發展和客觀環境的影響,使他們產生了上學讀書的強烈愿望,時時刻刻流露出要成為一名小學生的美好情懷。
此時,作為家長應該細心體察孩子的情緒和心態,和孩子一道,以滿腔熱情來迎接他們的新生活。
比如,用羨慕的口吻對孩子說:“田田長大了,真了不起,馬上就要成為一名小學生了。
” 讓孩子產生當小學生的光榮感、自豪感。
利用節假日或散步的機會,帶著孩子到校園轉一轉,熟悉熟悉環境,乘機誘導孩子:“這所學校多美麗,多干凈呀
這里的老師可有學問啦,他們教小朋友認字、數數、唱、跳舞、學知識。
在這里讀書,你也會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樣變得更加聰明、能干。
” 當孩子拿著書,纏著你講故事時,你乘機告訴他:“等你上學了,自己就能讀故事了。
到那時,你就可以當爸爸、媽媽的老師,可以講故事給爸爸、媽媽聽了。
”以此來培養孩子對學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獲得知識的熱情。
干萬不要隨便嚇唬孩子:“你再調皮,等上了學,讓老師好好整你
”等等,諸如此類的語言會使孩子未入學校就產生恐懼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礙。
二、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人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國內外心理學研究都表明,兒童能力的發展有一個關鍵期,在關鍵期內,兒童的能力易于養成,過了培養期,過了關鍵期,兒童能力的培養就顯得特別困難。
我們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學了,還要一口一口給他喂飯;作業做完了,總是親自幫他訂正錯誤,總是幫著孩子整理書包。
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
如此這般,做父母的的確很辛苦,可孩子卻越養越無能了。
孩子走進校園以后,難免和同學發生小矛盾,孩子受了委屈回家告狀也在所難免。
不少家長往往領著孩子去找老師或同學理論,甚至為孩子打抱不平。
這樣做的結果其實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父母必須抑制自己幫孩子解決問題的欲望。
碰到這樣的情況時,可以多啟發式的問問孩子:你覺得別的同學(自己)這樣做對嗎,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呢,別人會喜歡這個同學(自己)這樣做么
有沒有別的方法能做得更好呢
這樣,孩子就能逐漸鍛煉出的見解、選擇和判斷的能力,也養成了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的習慣,發展了自我管理、時間管理、領導能力等情商方面的才能,更好地在小學環境中成長。
家長要做的是,從日常的點滴中在旁觀察和協助孩子的成長,把選擇權交還給孩子,使他成為主角。
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幼兒園以游戲為主,小學一年級以學習為主。
小學每節課時間為40分鐘,因此,對剛入小學的孩子的注意力要求提高了不少。
學會認真傾聽是孩子入學以后專心聽講的重要前提。
家長應該在家里就要逐漸培訓孩子養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比如,當家長向孩子提要求時,孩子就應放下手中的玩具,眼睛看著家長,在講完后最好讓孩子再復述一下,克服邊玩邊聽、漫不經心的壞毛病。
家長也可嘗試著給孩子布置任務,比如給父母講故事、繪畫等,并要求孩子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保持安靜、注意力集中,以增強孩子的時間意識和約束力。
四、生活及調整作息 孩子在幼兒園里,事事有人照顧,整天都有老師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難,如穿衣服、系鞋帶等,會及時得到老師的及時幫助。
進入小學后,孩子過的是一種相對的學習生活,像系鞋帶,上廁所,準備學習用品等問題,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動作慢,能力差,勢必會影響他的學習。
從早上起床到路上交通時間,再到上課時間、休息時間、活動時間、作業時間、上床睡覺時間……小學生的作息時間是這樣環環相扣的。
為了適應小學較為緊張的學習生活,一定要培養好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要提前調整好作息時間。
開學前兩周,安排孩子完全按上課時間起床、吃飯和睡覺,特別要注意訓練孩子的上廁所時間,為適應40分鐘的課堂教學做準備。
堅持讓孩子進餐,不少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或吃的滿桌都是,或吃得時間太長,這些習慣產生的源頭就在于家長的“顧慮”。
五、培養孩子遵守規則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小學對孩子提出了更多的規則要求,比如課堂的學習常規,課間與同學的交往,放學上學排隊的紀律,都有比較嚴格的要求。
家長要盡量要了解小學的規則要求,通過示范、游戲、故事等形式告知孩子。
謙恭有禮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歡迎。
比如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跟別人講話,眼睛要看著對方;在學校里對老師,對同學都要有禮貌,說禮貌用語;出入老師辦公室如何敲門等等。
孩子的安全是必須放在首位的事情。
教孩子上小學前,學會熟練寫自己的名字,熟記家庭和家長信息,知道自己所住的小區名字、第幾樓第幾層,是所有家長必須要做的事情。
眼睛里面進了小蟲子怎么辦,小腿磕傷了怎么處理,天冷天熱自己穿脫外套,女孩子背心和小褲衩蓋著的地方老師和陌生人都不能摸等等,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要向孩子講述這些安全知識。
六、正確看待幼小銜 家里有幼兒園大班孩子,很多家長不想孩子進入小學就“慢人一步”,就算價錢再貴也要上幼小銜。
然而,上幼小銜真的能幫助到孩子嗎
提前學過的孩子進小學后,一開始是會顯出優勢,但這種優勢很快就會就被追平。
其實,小學的拼音、算術課時都很充足,只要學習能力正常的孩子,按照老師的教課進度,掌握好都沒問題。
低年級的孩子力不太強,部分提前學的孩子反而會因為已經學過了,上課不好好聽,養不成專注傾聽的習慣。
提前學習拼音的孩子如果教得不規范,出現發音不標準等問題,之后就很難改變。
幼小銜接有必要,不過不是提前學拼音、算術,重要的是在生活、學習習慣等多方面銜接;知識方面,讓孩子在入學前對拼音不陌生,在生活中接觸一些數字,學會簡單的加減法就夠了。
這是眾多兒童教育專家的一直看法。
當然也存在這樣的情況,由于種種原因,有些孩子沒有讀學前班,直接讀小學,沒有接觸過漢語拼音,簡單的加減法也沒有學過,這樣的孩子去參加一些正規幼教機構開辦的假期幼小銜還是很有必要的。
上一篇:孩子去夏令營家長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