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騎著驢,還找驢】忘了所帶所用的,又去尋找。類似的: 背起娃找娃。楊朔《三千里江山》:“什么都帶了,就是忘了 帶鹽,急頭賴臉往回跑,跑兩步才想起來,鹽拿在手里呢 ——真是騎著驢找驢!”
【第2句】:【寒從腳底來】(諺)腳底有涌泉穴與心相通,人周身的寒氣是通過腳底傳入的。指要防寒必須從腳部的保暖做起。
【第3句】:保持一生壯健的真正方法是延長青春的心。一個丑角進城,勝過一打醫生。
【第4句】:給老虎引路——幫兇
【第5句】:【一心不二用】(諺)一個人的心思,不能同時用在兩件事情上。指人做事必須一心一意,專心致志,思想分散必定一事無成。 也作一心不能二用。 一心不可二用。
【第6句】:鴨子改雞——磨嘴皮
【第7句】:【生日吹蠟燭】孩子們過生日,生日蛋糕是少不了的,精明的蛋糕店老板又開始贈送生日蠟燭。生日那天,吃著蛋糕,又吹蠟燭,別提有多高興了。不過,過生日吹蠟燭的來歷恐怕孩子們不知道。過生日要吹滅插在蛋糕上的蠟燭,這一做法最早始于古希臘。古希臘的月亮女神阿耳特彌新的崇拜者們在慶祝月亮女神生日時,在圣壇上擺上插著蠟燭的甜蜜蛋糕。后來,古希臘人在孩子的生日蛋糕上插上燃燒著的蠟燭,并增加了吹蠟燭的內容。他們相信,燃燒著的蠟燭具有隱秘神奇的力量,如果孩子們要求一個心愿,并且一口氣吹滅所有的蠟燭,他們便可以如愿以償。這一習俗一直流傳至今,漂洋過海,來到中國。
【第8句】:【鴉窩里出鳳凰】(慣)比喻貧寒人家或條件差的地方出了人才。
【第9句】:神堂里的雞子兒——寶貝蛋
【第10句】:公雞害嗓子——不能啼(提)了
【第11句】:鞭打綿羊過火焰山——往死里逼
【第12句】:【 甘蔗沒有兩頭甜】難以兩全其美。《人民日報》(1991,12, 27):“我何嘗不愛自己的父母、丈夫和孩子,何嘗不想讓他 們生活得美滿一些呢?但是,甘蔗沒有兩頭甜,作為一個法 官,我只有舍棄一頭,用全副精力為群眾排難解憂!”
【第13句】:媽媽教育我要尊敬老師,說:“給人金,給人銀,不如教給人學問。所以你要尊敬老師啊!”(安徽·肥西)
【第14句】:【打虎先掰牙】釋義:比喻首先打擊要害,挫傷敵人的銳氣。例句:“這叫打虎先掰牙。”鄧培武說了一句。“壇子里捉烏龜,跑不了的。”陶大伯樂呵呵地說。
【第15句】:【啞子做夢——說不得】(歇)指無法說或不能說。
【第16句】:【冤死別告狀,窮死別當當】(諺)告狀:向衙門遞上訴狀書。當當:用實物抵押現金。指舊時衙門和當鋪,是最黑暗和剝削最殘酷的地方。
【第17句】:【過河卒子掃千軍】(諺)卒子:象棋盤上排列在最前列的兵卒。指下象棋時,卒子過了河界,就有橫掃干軍的力量。比喻戰爭中如果指揮得當,普通士兵也會發揮無窮的威力。
【第18句】:【紗帽底下無窮漢】(諺)紗帽:烏紗帽,舊時官員的帽子。指只要當上官,自然就有錢。也指一人當上官,家屬、親友就都沾光發財。
【第19句】:二百錢一雙烏拉——賤皮子(不知羞恥)
【第20句】:窗口插桂花——里外都香
【第21句】:【捕得老鼠,打破油甕】(慣)甕:缸。比喻因小失大。
【第22句】:七十瓦上霜,八十不稀奇。
【第23句】:【井淘三遍吃甜水,人從三師武藝高】釋義:多向幾個老師求教就會本領高強。例句:“俗話道:‘井淘三遍吃甜水,人從三師武藝高。’往后兒,你要注意隨時隨地向認字的入學習,多認些老師。”
【第24句】:【緊行無好步】太快了辦不好事。緊,也說:快。明代《三 國演義》:“緊行無好步,當緩圖之。” 盡人事,聽天命盡力而為,碰運氣。臺灣瓊瑤《心有千 千結》:“以后的事,我們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第25句】:手榴彈炸臭蟲——得不償失
【第26句】:【有志者事竟成】(諺)竟:終究。 有志氣的人,事業終究會獲得成功。指事業的成功,全在于人的立志,和能否始終不渝,堅持到底。
【第27句】:【一絲沒了兩氣】(慣)指人將要斷氣。
【第28句】:【吊膀子】(慣)指男女輕薄調情。
【第29句】:【騎馬一世,驢背上失腳】(慣)騎了一輩子馬,卻在騎驢時出了岔。 比喻經驗豐富的老手,在不該出錯的地方失手出錯。
【第30句】:【無事不登三寶殿】三寶殿,佛寺。去佛寺自是有求,表示 有目的而來。沈從文《邊城》:“無事不登三寶殿,坐了就一 定有話說!”
【第31句】:【富家山野有人瞅,貧居鬧市無人問】(諺)富貴人家即使住在深山里,也有人前去看望;貧窮人家即使住在鬧市里,也沒人問候一聲。 指人情冷暖,趨炎附勢。 也作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窮在路邊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第32句】:閻王嫁女——抬轎的是鬼,坐轎的也是鬼
【第33句】:【快刀不削自己的柄】指不會傷害自己。清代《蕩寇志》: “怎么,外感證好吃這種大補藥?算來快刀不削自己的柄, 一準是他昏了開錯的,須接位高明先生來評評看。”
【第34句】:鼻孔喝水——夠戧
【第35句】:【慣子如殺子】(諺)慣:嬌慣。一味嬌慣子女yipinjuzi.com,反而會害了他們。指對后代絕不可溺愛。 也作“惜子如殺子”。
【第36句】:【周身是刀沒一把利】(慣)比喻滿腦子的主意、點子,卻沒有一個能頂用。也比喻所學的知識多而雜,沒有一門是精通的。
【第37句】:【美食不如美器】(諺)宴請賓客,美味的食物,不如美觀雅致的器皿。指餐具美觀十分重要。
【第38句】:一個翠鳥一個畫眉——難得同心
【第39句】:【老鼠鉆牛角——無路可走】(歇)指陷入絕境,走投無路。 也作“耗子鉆牛犄角——盡了頭了”。
【第40句】:新栽的楊柳——光棍一條
【第41句】:媽媽一邊忙著干家務,一邊說:“我這是腳篩羅,手和面,胳膊肘子帶搗蒜,眼里還得瞅著雞下蛋。彬彬,快來幫幫我!”(甘肅·平涼)
【第42句】:【旺火沒濕柴】見“火大無濕柴”。
【第43句】:病鬼開藥店——自產自銷
【第44句】:【窮家富路】見“貧家富路”。
【第45句】:【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釋義:聰明人愛惜聰明人,英雄好漢愛惜英雄好漢。指杰出人物總是相互敬重愛惜。參見“英雄惜英雄,好漢惜好漢”。例句:古人有言:“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量這一對潑男女,腌媵畜生,終作何用!眾豪杰且請寬心。
【第46句】:【只重衣衫不重人】(慣)只看重人的穿著打扮,不看重其人品和才學。形容人勢利。
【第47句】:扁擔無扎——兩頭失塌;兩頭滑脫;兩頭耍滑
【第48句】:【 好心不得好報】好心得不到感激yipinjuzi.com,反而落不是。成語:以 怨報德。海外聶華苓《桑青與桃紅》:“你這人!我好心沒好 報!我跑來是想侍候你們兩位小姐過那破吊橋呀!”
【第49句】:小強每次考試總是70來分,媽媽說他是“不騎馬,不騎牛,騎個毛驢在中游”。(河北·玉田)
【第50句】:【青眼】“青眼”是對人喜愛或重視的一種表情,跟“白眼”相對。此典源于《晉書·阮籍傳》。阮籍是魏晉時期的大才子,他博覽群書,尤愛《老》、《莊》,是魏晉文人的典型代表。他放蕩不羈,不遵守禮法,與人相處,情投意合的,青眼相迎;對講究禮法的,就投以白眼(斜視以白眼珠相待)。他母親去世時,嵇喜按照虛偽的禮俗前來吊喪,阮籍討厭,于是白眼相視,弄得嵇喜悻悻而歸。嵇喜的弟弟嵇康(與阮籍知名度同樣的大才子)聞聽此事后,便抱著琴去拜見阮籍,阮籍非常高興,以青眼正視。一來文人喜歡琴棋書畫,二來阮籍不拘禮法,白事喜辦,悲中找樂,嵇康投其所好,阮籍自然高興。自此,人們用“青眼”(也有用青睞、垂青)表示對人的喜愛或器重。
【第51句】:【花枝葉下猶藏刺,人心怎保不懷毒】(諺)花的枝葉下還藏著刺,誰能保得住人沒有毒害人的心思呢。 指人心莫測,要時時提防。
【第52句】:【到什么山上打什么柴】(諺)山不同,長出的柴木也不同。指到了哪座山,就應砍哪座山上的柴。比喻環境變了,人的思想、習慣也得跟著變。
【第53句】:【綠色軍裝】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服是草綠色的,老百姓稱之為“軍綠”。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全國學人民解放軍的背景下,軍綠是絕對流行色,特別是學生。那么,綠色軍裝是怎么形成的呢?發明綠軍裝的是19世紀南非的布爾人。1899年,英國軍隊大舉入侵南非,與荷蘭移民的后裔布爾人爆發了英布戰爭。當時,布爾人兵力很少,與英軍人數比例僅為1:5,在與擁有優勢兵力兵器的英軍初戰中,布爾人損失慘重。后來布爾人發現,在其作戰區域地面植被多為綠色,行軍打仗穿綠色衣服不易暴露目標。而英軍穿的是紅色軍裝,目標特別明顯,極易成為被打擊的活靶子。于是,布爾人便馬上將自己的軍裝改為草綠色,甚至把武器也涂成綠色。這樣一來,布爾人利用綠色偽裝常常神出鬼沒地接近英軍,并突然發起進攻,使英軍防不勝防,損失極為慘重。當時在南非作戰的15萬英軍中,先后就有9萬多人死于布爾人的突襲戰和狙擊手的射殺中,創造了以少勝多的戰例。英軍在南非戰場的慘痛失敗震驚了世界,戰后大多數國家的軍隊紛紛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將軍裝顏色改為綠色或偏綠色,并一直延續至今。
【第54句】:【在山靠山,在水靠水】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第55句】:【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清代時此俗語已頗為流行,吳敬梓所寫的《儒林外史》中曾寫道:“可見‘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話,而今也不甚缺了。”不少作品頻繁載錄這句俗語,民間百姓也把這句話當做了口頭禪,時常掛在嘴邊。這句俗語折射了當時官場貪污腐敗的事實,而官員的俸祿可沒那么多啊。清代官員的法定收入包括俸薪、養廉、公費、津貼等項,總額相對較低,僅夠家庭支出。據今人統計,清代前期,知府一年的俸祿才有180兩銀子,這個數目離十萬兩相差太多。俸祿不在多少,清官自清,貪官自貪。這些貪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借以中飽私囊。清代咸豐年間,御史胡家玉曾給南昌縣縣令的收入做過統計:縣令可由土地稅、實物稅中抽取附加稅,這個數額是相當驚人的,要不了幾年就能湊個十萬兩。官員還可以接收屬下的賄賂,大行貪污,這筆款項也不少呢。雍正朝之后,清政府還給官員們發養廉銀。這筆錢出自向百姓征收的附加稅,它的數量高達官員俸祿的十多倍至數十倍。據說十九世紀時,一個知府一年的灰色收入約為【第5句】:25萬兩白銀,這可是養廉銀的二十來倍。如此下去,三年十萬兩不成問題。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揭示了古代官員貪污腐化的事實。
【第56句】:【推倒長城扶外圍】(慣)長城原是用來防御外部勢力進犯的,推倒它,是要扶助外人。比喻扶植外人,排斥打擊內部力量。
【第57句】:媽媽叫我幫她干活,我說先玩一會兒再干。媽媽朝我一變臉:“我看笤帚疙瘩要吃食兒。”嚇得我趕緊干活去了。(山東·昌樂)
【第58句】:冷爐打鐵——不成
【第59句】:我有一個樂于助人的表哥,就是自己的活不干,也要幫別人干活,媽媽說他是“舍了肚皮顧脊梁”。(內蒙古·赤峰)
【第60句】:【毀巢之下,勢無完卵】見“覆巢之下無完卵”。
【第61句】:【過鬼門關】(慣)鬼門關:迷信指陰陽交界的關口,比喻兇險的地方。指經歷艱險或磨難。
【第62句】:雀兒的肚子——心眼兒小
【第63句】:【害死人看出殯】害人者裝作同情者。明代《金瓶梅》:“你 瞞著我干的好勾當兒!還說什么孩子不孩子,你原來就是 個殺人的劊子手,把人活埋慣了。害死人還看出殯的!”
【第64句】:【只看見賊吃肉,沒看見賊挨打】(慣)比喻只看見別人享受,沒看見別人付出的代價。
【第65句】:【物以稀為貴】數量少,供不應求,相對的顯得珍貴。海外 張愛玲《相見歡》:“女留學生物以稀為貴,一出國門身價十 倍。”
【第66句】:吃著黃連長大的——苦人兒
【第67句】:【道理講得清,頑石也動心】(諺)頑石:冥頑無知的石頭。只要把道理講清講透,就連頑石也能開竅。 指要想說服人,關鍵的問題是要把道理講清講透。
【第68句】:【 黃花菜涼了】拖延過久,失去時機。類似的:湯冷了,菜 涼了。成語:事過境遷。賈平凹《廢都》:“我早讓你去找院 長,后來才知道你沒有去,現在再不抓緊,黃花菜就涼了!”
【第69句】:初夏,我和媽媽回去看奶奶,買了一個西瓜十元錢。到了奶奶家門口一看,到處都是賣西瓜的,才六元錢一個。奶奶見了笑著說:“你們真是把石頭往山上背。”(新疆·烏魯木齊)
【第70句】:【是粥是水,揭開鍋蓋】(諺)比喻人或事物的真相,揭開表層,自然就一清二楚。
【第71句】:七分鑼鼓三分唱。
【第72句】:【打破飯碗】(慣)比喻失業。
【第73句】:【單打一】(慣)指在一個時期內,集中力量做一件事或只接觸某一方面的事,而不管其他方面。
【第74句】:【守著燈籠變不出火】(慣)守著點燃的燈籠卻不知道取火。形容做事死板,不靈活。
【第75句】:【熱鏊子上螞蟻——走投無路】(歇)鏊子:一種鐵制的烙餅用的器具。本指燒熱的鏊子上面的螞蟻無處躲藏;轉以形容人陷入絕境,無路可走或無計可施。
【第76句】:【褲襠里放屁——兩岔】(歇)褲襠:兩條褲腿相連之處。指兩個人走岔了或兩人想在兩處。 也作“褲兜子里放屁——兩岔”。
【第77句】:【時辰】“時辰”是什么意思,是中國古人的計時單位。原來,古人把一晝夜分為12等份,每一等份稱為一個時辰,共有12個時辰。12時辰用地支12個代號表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時辰簡稱子時或子牌,相當于今23點到第二天凌晨1點整。余類推,也就是一個時辰相當于現在的2個小時。
【第78句】:【狗吃屎】(慣)形容人身體向前摔倒、嘴啃地皮的樣子。多含譏諷義。
【第79句】:晚上,媽媽不讓我看電視,我裝著去睡覺,就躺在被窩里偷偷地看。媽媽發現了,又帶氣又帶笑地說:“明人不做暗事。想看,就爬出來正大光明地看!”(河北·張家口)
【第80句】:【嚴師出高徒】(諺)師傅教導嚴格,學徒才能獲得高超的技藝。指學徒的高水平,離不開師傅的嚴格教導。
【第81句】:【人有前后眼,富貴一千年】(諺)前后眼:既能看清過去,也能遠瞻未來。指人做事倘能借鑒過去,遠瞻未來,不只看眼前利益,就能長久地享受富貴,無災無禍。
【第82句】:牛角尖對牛角尖——尖對尖(奸對奸)
【第83句】:【馬瘦毛長,人拙理短】(諺)馬瘦了,毛就顯得長;人笨拙,有理講不出或做事不圓到,就顯得理虧。指笨拙的人不是理短,而是嘴笨或處事不當。
【第84句】:小青每年都被縣煙草局聘用,到地方上去收煙。而他自家那幾分地的煙,煙苗是用王家的,煙葉也是請王家燒的。小青答應日后幫王家收熟煙。街坊大嫂說:“他小青啊,盡抱的是不哭的孩兒。就是那倆煙葉錢,也是趁人家的腿搓繩,指人家的孩子賭咒。”(河南·許昌)
【第85句】:【橄欖枝】“橄欖枝”即油橄欖的枝葉。西方常用作和平的象征。這一用法的產生,要從《圣經》說起。《圣經·舊約·創世紀》載,上帝創造亞當和夏娃后,人類繁衍生息,數量越來越多。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的盡都是惡”,使地上充滿了強暴。上帝為此而憤怒,決心“使洪水泛濫在地上,毀滅天下”。由于諾亞是義人(無罪的人),上帝不忍讓他一家人與眾惡人一同被除滅,就指示諾亞造一只方舟,帶領全家及各種成對的飛禽走獸進入方舟保命。 “當諾亞600歲,2月17日那天,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四十晝夜降大雨在地上。水勢浩大,持續漲了一百五十天。諾亞放出鴿子,試探洪水情況,其時天下滔滔,鴿子無法落地,便又飛回了方舟。七天以后,諾亞又一次放飛鴿子,晚上鴿子回來時,嘴里叼著一片橄欖葉,諾亞由此獲知地上的洪水已退。后來,人們便把橄欖枝作為和平的象征。雙方交戰,一方愿意和解,便可說伸出橄欖枝。鴿子也成了和平的象征,稱為“和平鴿”。
【第86句】:【出不了邊,過不了界】無越軌行為。浩然《艷陽天》:“他也 不圓你,也不扁你,就是讓你吃飯干活兒、干活兒吃飯,出不 了邊,也過不了界!”
【第87句】:閻王扮觀音——神不神,鬼不鬼
【第88句】:【游僧攆住持】(慣)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住持:主持一個佛寺的僧尼或主持一個道觀的道士。比喻外人趕走主人。
【第89句】:【鉆故紙堆】(慣)故紙堆:成堆的陳舊書籍和資料等。指埋頭研讀大量的古代書籍、文獻資料等。
【第90句】:【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釋義:人面好認,人心難測。多指了解人的真實思想很不容易。例句:薛婆本是個不善之人,一般甜言軟語,三巧兒遂與他成了至交,時刻少他不得。正是: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第91句】:【墻上畫烙餅——能看不能吃】(歇)比喻心愛的東西,能看見或想得到卻到不了手。
【第92句】:二奶和小嬸吵架時,互不相讓,各說各的理。奶奶無可奈何地說:“真不知道是驢不走,還是磨不轉。”(河南·鄲城)
【第93句】:虱子躲在皮襖里——有住的沒吃的
【第94句】:【一木難支大廈之將傾】無力挽回失敗的局面。成語:回天 無力。姚雪垠《李自成》:“他感覺自己在朝中孤掌難鳴,真 是‘一木難支大廈之將傾’,深深地陷入絕望和憤慨之中。”
【第95句】:【按著三眼一板】(慣)板、眼:民樂和戲曲中的節拍,每一小節中最強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比喻言行有條理、合規矩,一絲不茍。
【第96句】:艄公不努力,耽誤一船人。
【第97句】:【 今兒脫了鞋,不知明兒穿不穿】上床睡覺,也許就起不來 了。指難保不發生意外。明代《金瓶梅》:“天有不測風云, 人有旦夕禍福。今早脫下鞋和襪,未審明朝穿不穿。誰人 保得常無事?”
【第98句】:【 彈不到一股弦上去】彈、談同音借用。謂說不到一起去, 話不投機,沒有共同語言。亦可用反義。馬烽《劉胡蘭傳》: “平素和家里人也是說不了三句話就頂板,和誰都彈不到一 股弦上。”
【第99句】:【費力不討好】見“吃力不討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