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中秋節(jié)初三篇一
夕陽西下,落日把整個天空染得紅彤彤的,大雁排著整齊的隊伍回家了,慢慢地,月亮悄悄的爬上來了。
今天是八月十五日中秋節(jié),我和家人一起去樓頂賞月,媽媽買了我最愛吃的冰淇淋月餅,還有飲料。
我們吃著月餅,爸爸媽媽在一起聊天,說說笑笑。
我們看著月亮,月亮彎彎的時候像小船,今天的月亮圓圓的,像一面明亮的大鏡子。
月亮的周圍有淡淡的云朵,還有閃閃發(fā)亮的小星星,像一顆顆閃亮的鉆石。月光透過斑駁的樹隙絲絲縷縷地灑下來,在地面上鋪了一層碎銀。
看著看著我想起了從前看過的故事:嫦娥奔月。講的是:一天,后裔去打獵了,嫦娥就和同年人一起去河邊洗衣服,這時水里的妖怪河伯看見了嫦娥,一心想把她搶走,結(jié)果有一天河伯看后裔還沒回來,就要去捉走嫦娥,這時候,后羿回來了,看見正要捉走嫦娥,他就把河伯的一只眼睛射瞎了,后來河伯想報仇,后羿就讓王母娘娘給他了兩顆長生不老的仙丹,結(jié)果嫦娥飛上了月亮。
大家都收凳子回家了,今天的賞月結(jié)束了,我祝愿“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jié)初三篇二
中秋這天的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想感受中秋這天別樣的氣氛。
我來到大廳,看見爺爺、奶奶在忙碌著。跑過去一看,才知道他們是在往盤子里放水果,有蘋果、梨子、桔子、柿子、葡萄、桃子、菠蘿,還有像刺猬一樣的,我也說不上名兒,這些水果真讓人垂涎欲滴呀!他們放完水果,再放香爐,并插上香。
到了中午的時侯,爺爺雙手輕輕地抱著一個像寶塔的東西,小心翼翼地放到大門口前的水泥地上,用火把這東西點燃。過了一會兒,等爺爺做完后,我問爺爺:“爺爺,這是什么東西啊?”爺爺說:“這叫九層香,是為了出門不遭受風雨!”我點點頭,似懂非懂。
到了晚上,一輪明月正冉冉升起,那銀色的月光映著幾絲羽毛般的輕云,美妙極了。媽媽說:“吃團圓飯了”,我走到桌邊一看,哇!這么多好菜啊!我舔了舔嘴唇,就等著大家都坐下一起吃了。
吃完團圓飯,我們大家坐在電視機前看中秋晚會。看完中秋晚會,我突然想起了早上放的那些水果,我問奶奶:“奶奶,今天早上的那些水果不拿來吃嗎?”奶奶笑著說:“小傻瓜,這些水果是為了敬月亮公公的,不是用來自己吃的,我們要讓月亮公公吃飽,出門才能保平安!”我又似懂非懂地點著頭。
夜深了,溫柔的月光灑滿大地,一切都像披上了層銀紗。房屋、樹木都睡了,它們像睡在無比寬大的“搖籃”里。我也睡覺了,銀色的月光把我的房間照亮了,圓圓的月亮伴著我進入了甜甜的夢鄉(xiāng)。
中秋節(jié)初三篇三
今天是農(nóng)歷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是一個團圓的節(jié)日,我和爸爸,媽媽,弟弟回到了海寧鄉(xiāng)下老家,和爺爺一起過節(jié)日。
到家后,我和爸爸把準備好的月餅拿出來,一共有三大盒,一盒送給外婆,一盒送給奶奶的姐姐,一盒留著我們一家人自己吃。而我最喜歡吃的就是蛋黃蓮蓉月餅,我開始期待晚上的到來。
終于,太陽慢慢地落下去,月亮慢慢地升上來,天黑了。今天的月亮可真圓啊,代表著團團圓圓!我們把椅子搬到屋前的空地上,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
月亮上隱隱約約露出了一點影子,看上去有點兒像棵樹,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生長在月亮上的桂花樹?我閉著眼睛,感覺就像聞到了真正的桂花的香味。
邊吃月餅,還邊聽媽媽用手機播放有關中秋節(jié)的故事,我覺得最好聽的就是玉兔的故事。
傳說有三位神仙,化身為三個老人,向狐貍、猴子和兔子乞食。狐貍和猴子都拿出了食物給老人吃,但只有兔子沒有。兔子說:“你們吃我吧!”說完,就跳到了烈火中,神仙們大受感動,于是將兔子送到了廣寒宮成了玉兔。后來,玉兔就在廣寒宮里和嫦娥相伴,并搗制長生不老藥。
這個故事深深地觸動了我。因為兔子的善良,它得到了厚重的回報。我們要做一個善良的人。這個中秋節(jié),和家人在一起,我過得很開心,期待明年的中秋節(jié)!
中秋節(jié)初三篇四
中秋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那么,它的起源是什么呢?有什么樣的習俗呢?是什么原因使得其成為團圓節(jié)日呢?國內(nèi)外民俗學的相關研究很多,而且很深入,但是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本文著重從起源、習俗、象征意義、相關傳說等方面,從民俗學、社會學的角度,由現(xiàn)象深入本質(zhì)進行剖析,在前人很多研究的基礎之上,得出自己的結(jié)論。
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有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tǒng)節(jié)日一樣,它的形式與意義也是慢慢發(fā)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并有相關的祭祀的記載。在民間,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后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jié),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tǒng)的活動。加之相關詩詞的作用,中秋節(jié)更逐漸為人們重視。
中秋節(jié)初三篇五
往年過中秋節(jié),幾乎都是一樣的。無非是點上幾柱香,擺上幾碟月餅蓮藕敬敬月神,然后是家人一起品嘗月餅聊聊天。不過今年中秋可與往年不同,昨天爸爸神秘地告訴我,中秋節(jié)帶我到學校操場去賞月呢!
敬過月神后,我和爸爸借著夜色來到操場草坪上躺下,靜靜地看著那漆黑的夜空,心里一遍遍地想象著那圓圓的明珠般的月亮從黑云中鉆出來的壯觀景象。
月亮就是一個小孩子,你仔細觀賞它,它卻和你捉迷藏。瞧,它呼地一下躲到黑云大哥身后,看見你焦急地尋找,它的嘴角已經(jīng)爬上了孩子特有的笑容;也許,它的媽媽來查看它是否睡了,調(diào)皮的月亮一著急,急忙扯下一朵黑云當做被子遮在臉上,當看到媽媽慈愛地點點頭,它又不好意思地笑了,露出倆淺淺的酒窩。
……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