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從此后,了凡先生開始吃素,并每天做各種布施行仁義之事。也因為這份盡早的覺知,盡管那場冥冥中注定的車禍無法避免,可他卻在車禍中安然無恙地逃生。
【第2句】:一日,小和尚悄悄對老和尚說:“人家罵你了。”老和尚哈哈大笑:“罵得好!”小和尚摸不著頭腦,就問一位年長的師兄:“人家罵師父,師父不但不生氣,還說人家罵得好。這是為何?”師兄反問:“要是你正在做夢,有人突然叫你,你會不會高興?不高興就說明你被叫醒啦。”小和尚若有所悟。
【第3句】:【禪語人生】修學佛法要先學著放下俗世的種種執著,才能了悟生命的真理,而一個完全覺悟的人,是在放下、了悟之后,還能承擔宣揚真理的重責,繼續行走人間。
【第4句】:【禪心佛語】絕境僅僅是一段距離、一個門檻,同樣也是一次轉折、一次醒悟和升華。在絕境中你往往會突破骨髓與血液中的樊籬,超越與俗人甚至包括你自己所見不同的常規,書寫連你自己都不曾想過的神話。所以,絕境才是你的資本、你的證明。
【第5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很多人將這句話當做對“執著”二字的最好詮釋。但我們可以將“求索”二字理解為對生活方向的摸索,既然要摸索,就少不了摸爬滾打,只有在跌跤碰撞中,才能更準確地確定真正合適自己的路。
【第6句】:正歸依或多自歸,山川樹神,廟立圖像,祭祀求福。自歸如是,非吉非上,彼不能來,度我眾苦。如有自歸,佛、法、圣眾,道德四諦,必見正慧。自歸三尊,最吉最上,唯獨有是,度一切苦。《法句經》卷下,述佛品
【第7句】:凈土法門最好弘揚——讓對方聽到“阿彌陀佛”,成功60%;假如讓他口念一聲阿彌陀佛,成功90%,以后念多念少,信深信淺,直到往生成佛。
【第8句】:【佛心禪語】生命猶如一株花,我們時刻精心地對它照料:翻土、施肥、澆水、陽光、給氧。無論怎樣,最終它仍然將會鮮花調落,莖葉干枯。人的一生更是如此,身體衰老、精神糊涂,最終面臨死亡、離開人世。誰都逃脫不了死亡的大關,也改變不了無常的事實。
【第9句】:命運:“凡夫被命轉,圣人能轉命!”凡夫非常關心自己的命運,但自己無法了知,所以要找人算命。一般人認為命在生辰八字——臺灣人有句話說:“落土八字命”,意指人的命運與生俱來,早已注定。既然是由不得自己,豈能聽信別人的揣說?
【第10句】:【禪心佛語】突然明白,真正的歡喜是在純粹里。也突然明白,對于一位清醒的靈魂來講,所有的事業都是工具,完成人格、實現生命的超越才是終極目的。
【第11句】: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身上的習氣在某些時候會成就他的事業,但在某些時候卻成為一種致命弱點,讓他一敗涂地。而一個人在同一個地方跌倒過無數次尚不能吸取教訓,那他真是無藥可救了。
【第12句】:不禁想起了清覺寺的那位心明禪師,是一位盲人。他悟性很高、感應靈敏,對禪對世間萬象有另一種觀察與體悟,而他臉上常掛著的祥與微笑,更是令人為之動容。
【第13句】:【一日禪文案】笑看花開,寧靜喜悅;靜賞花落,隨緣自在。要活得舒心,活得快樂,活得瀟灑,就要學會知足,學會隨遇而安。快樂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快樂,美好的生命應該充滿期待驚喜和感激。在無人為我們拭淚的時候,給自己一些安慰;在我們自慚形穢的時候,給自己一片空間,一份自信。
【第14句】:【經典禪語】出去走走,看看世界,看著別人,思考著自己,旅行會讓人謙卑,你會知道地球之大,永遠有著與你截然不同的人、事、物在地球的彼端發生,去陌生的城市認識陌生的自己,只有見的世面廣了才不會把自己局限在小格局里,不再憤世嫉俗,不與人為敵。旅行為的就是讓身體和心靈修煉。
【第15句】:【佛心禪語】困境不是絕境,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因為還有許多比我們更不如意的人,要能樂天知命,隨遇而安。把失敗作為一堂必修功課,遇挫折時不要灰心喪志,不是路已到盡頭,只是該轉個彎為自己換個跑道罷了。若能將失敗當成教訓引以為鑒,透過檢討,學習不再重蹈覆轍,這是人生的寶貴經驗。
【第16句】:【禪心佛語】和廣信先生:聞事不喜不驚者,可以當大事。聽謗不怒不怨者,可以處煩囂。遇難不避不畏者,可以擔重任。用心不忮不求者,可以舉大略。做人不浮不躁者,可以固根本。
【第17句】:我們要用佛法的四無量心——“慈、悲、喜、舍”,配合禮法來調治自我心理,使自己的心理與形態健康,再推及于家庭、社會。使貧者能感受到內心的富有,富者懂得喜舍,怨者除恨消業;社會就會和樂融融。
【第18句】:“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隨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一個“閑”字,盡是灑脫;一個“漫”字,盡顯豁達。人生有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修心。心宜靜,嘈雜煩惱如過眼;心宜遠,山外天外似近前。縱使舊衣破履、身臨絕地,一個內心充盈的人亦非外界所能左右,正所謂不屈于外而懷玉其內。
【第19句】:中國幾千年的基因傳承,幾千年的美德傳遞,時至今日,實際上并沒有發生變異,也沒有產生斷裂,它依然存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深處,只不過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它累了、倦了,暫時沉睡了,一旦被召喚就會醒來。重要的是,誰去召喚?是否有人愿意自覺承擔起召喚的責任。
【第20句】:即便是再微小不過的事情,你也要用心去做。這就是成功的秘密。人的一生,未必都波瀾壯闊,左右我們如何活著的,也往往是些小事情。認識的某個人,吃過的某道菜,一些每天都在發生都在謝幕的平凡的生命場景。經過了,不必留痕。是的,很細碎的微塵一樣的,是我們的一生。
【第21句】:《三字經》是我國不可多得的寶貴遺產,有不同版本,全文字數從1120字至1722字不等。《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都是我國優秀的蒙學讀物,并稱為三、百、千。
【第22句】:【禪心佛語】當矛盾和沖突處于初級階段時,要自我控制,努力消除誤解,不要有抵觸情緒,更不要輕易發火,一旦發火就會導致沖突有不必要的升級。要做自己內心的主人,不要做內心的奴隸,也不要為自己發脾氣找個種借口和理由。你用自己的脾氣解決問題,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把壞脾氣傳遞給對方。
【第23句】:【禪語人生】有的時候,衰敗會給人以毀滅性的打擊,憑個人的力量根本無法躲避,這個時候,要會尋求外援,取得幫助,增加自己的力量,共同承擔衰敗帶來致命的打擊。
【第24句】:世間的事情往往是一分為二的。失敗雖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結果,但有時卻能激發上們堅忍的毅力;貧困雖然是人人不愿過的生活,但有時卻能成為人們奮斗的動力;痛苦雖然是人人不愿經受的情感,但有時卻能造就人們剛強的性格;因此,我們看問題需要用辯證的觀點。
【第25句】:【禪心佛語】對一個女性最有害的東西,就是怨恨和內疚。前者讓我們把惡毒的能量對準他人;后者則是掉轉槍口,把這種負面的情緒對準了自身。你可以憤怒,然后采取行動;你也可以懊悔,然后改善自我。但是請你放棄怨恨和內疚,它們除了讓女性丑陋以外,就是帶來疾病。
【第26句】:看過花開花謝,覽過潮漲潮汐,走過高高低低,經過起起落落,當所有的經歷,有一天都變成了回憶,一聲懂得,便是留在歲月中最深的情意。
【第27句】:在世間最為珍貴的莫過于生命,最具開發價值的莫過于生命。一切的財寶沒有生命珍貴,一切的權利沒有生命重大。面對這一最可珍貴之物,今天我們有幸獲此人身,千萬不要等閑空過,應該好好地來修養我們的生命,使我們的生命不斷凈化、不斷升華,直至獲得無量光明和無量壽命。
【第28句】:【禪語人生】遇到愛你的人,學會感恩,遇到你愛的人,學會付出;【第2句】:遇到你恨的人,學會原諒,遇到恨你的人,學會道歉;【第3句】:遇到欣賞你的人,學會感激,遇到你欣賞的人,學會贊美;【第4句】:遇到嫉妒你的人,學會低調,遇到你嫉妒的人,學會轉化;【第5句】:遇到不懂你的人,學會溝通,遇到你不懂的人,學會請教。
【第29句】:一青年換了許多工作,他找禪師抱怨:“我不喜歡重復。”禪師:“佛祖一生,都在重復講他在菩提樹下的覺悟。人這一生,如用1%力氣選擇,99%用心重復,每一次都能感受新鮮的力量。如用99%力氣選擇,1%重復,他只能不斷重復失敗。”悟:簡單的事情重復做,你就是專家。重復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
【第30句】:【佛心禪語】愛是一盞明燈,照亮別人,也溫暖自己。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懷揣一份慈悲心,一句安慰的話、一個鼓勵的微笑、捐助一元錢,是每個人都很容易做到的。
【第31句】:【一日禪語】在這人海里茫茫中穿梭,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生活的困境和內心的灰色,生命就在這一片紛擾中,思考與突破。這大千世界中所經過的故事,那所有的相逢何嘗不是一種契約,包括那些淚流滿面更是對生活的貼切。人生這一場冰與火的走過,當然不是一場茍延殘喘,而是一種尊敬與希望。#延參法師#
【第32句】:【氣郁體質飲食宜忌】氣郁體質的人,宜常吃紅棗桂圓湯、百合蓮子湯,以健脾養心安神;可少量飲酒,以通調血脈,提高情緒;多食一些能行氣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蕎麥、茴香菜、大蒜、刀豆等;常吃柑橘以理氣解郁;忌食辛辣、咖啡、濃茶等刺激品,少食肥甘厚味的食物。
【第33句】:【禪心佛語】評論古今:做人其實不需要很復雜的思想,凡事隨緣,境來不拒,境去不留。不執著于一念,舍得放下,適時放下,才能還原生活的安詳。放下也許會有遺憾,會有傷感。但是卻會讓生活的底蘊更加雋永和悠遠,讓生活更淡定和安然。放下是一種選擇,一種智慧,一種明白,亦是一種結局。
【第34句】:恒愚法師:所有的路,無論主動或被動,都是人選擇的。某段時期的人生,只有一種味道,內心再苦,你都只能面對這種味道里,要么麻木沉淪,要么振作自救。也許有人會說,我真的沒有選擇,其實路有千萬條,任何時候都不是只有一條道。該扛起時,別推卸責任,別輕易把抱怨養成習慣。
【第35句】:【禪心佛語】奇怪的是,他發現老和尚走過之處,洪水就不往稻田里面沖,反而都沿山那邊向東流,高出稻田邊、溪堤數尺之高。即是洪水不往低流,反而向高處沖。就是這樣,剛插秧的稻田便免遭洪水泥砂淹沒之患了。
【第36句】:沒有缺點的人生,只是一個童話。把自己抬得過高,別人未必仰視你;把自己擺得過低,別人未必尊重你;沒有人是完美的,無須遮掩自己的缺失。做人要能抬頭,更要能低頭。一仰一俯之間,不僅是一個姿勢,更是一種態度、一種品質。
【第37句】:【心靈禪語】不要認為快樂是一場輕松,說不定是一場淚眼朦朧,不要希望聰明能證明什么,人生這一趟旅程,一場辛苦才能換來光明,快樂不是用來等待的,她更是一種生活的運用。
【第38句】:所謂修行就是學會文明的生活。所謂文明的生活就是于己于人都有健康向上的意義的生活,或者說是逐漸遠離一切過失、遠離一切違背生命與自然規律的生活。——覺非
【第39句】:【心靈禪語】當有人逼迫你去突破自己,你要感恩他。他是你生命中的貴人,也許你會因此而改變和蛻變。當沒有人逼迫你,請自己逼迫自己,因為真正的改變是自己想改變。蛻變的過程是很痛苦的,但每一次的蛻變都會有成長的驚喜。
【第40句】:借人之智,成就自己。學最好的別人,做最好的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您和誰在一起的確很重要,甚至能改變您的成長軌跡,決定您的人生成敗。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人生的奧妙之處就在于與人相處,攜手同行。生活的美好之處則在于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第41句】:男人的心如鐵樹開花,一千年一次。據說,鐵樹開花不是好兆頭。如果花敗,一生無愛。女人的心如雪蓮花,純潔而柔愛,并且奇美。據說,雪蓮花開在天山最高的地方。如果花敗,一生白發。哀莫大于心死,所以在愛情路上,千萬要走好,不要回頭,但走完之后不后悔。
【第42句】:【禪心佛語】人生就是這樣,牽掛著、煩惱著、自由著、限制著;走出一段路程,回頭一望,卻也生動著、美麗著;有著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有著你喜歡的事和需要你做的事,有著牽掛你的人和你牽掛著的人;人這一輩子是短暫的,所以要讓自己健康著、開心著、幸福著,偶爾要醉著。短暫的人生,珍惜當下,珍惜擁有。
【第43句】:【心靈禪語】不要注重外界的事物而忽視了自己的心性,要重視自己良好的內心世界的塑造,對自身有所要求,努力保持淡定的心態,不要讓“花花世界”擾亂了自己內心的寧靜,更不要去隨波逐流。這應該是保持高尚而獨立人格的有效方法。
【第44句】:是心非心,心相本凈故。爾時舍利弗語須菩提:有此非心心不?須菩提語舍利弗:非心心可得若有若無不?舍利弗言:不也。須菩提語舍利弗:若非心心不可得有無者,應作是言,有心無心耶?舍利弗言:何法名非心?須菩提言:不壞不分別。《小品般若經》卷一
【第45句】:【古風基地】心灰盡,有發未全僧。風雨消磨生死別,似曾相識只孤檠,情在不能醒。搖落后,清吹那堪聽。淅瀝暗飄金井葉,乍聞風定又鐘聲,薄福薦傾城。——納蘭容若《憶江南宿雙林禪院有感》
【第46句】:【佛心禪語】佛陀教導我們要活在當下,不是沉弱于往昔回憶,那只能浪費時間卻于事無補;也不要幻想以后如何,因為人命脆弱世事無常,若不立即從現在做起計劃往往還趕不上變化。認識到當下這一念的重要我們就應善加珍惜有效利用。通過現在努力,為未來奠定良好起點;通過心念的改善為人生開辟美好前景。——濟群法師
【第47句】:【禪心佛語】了解真理,但不去實踐真理,真理對你而言也毫無意義。自己不曾體驗過的事,說出來也沒有底氣。口頭禪終究無法讓人感同身受。
【第48句】:【佛心禪語】法教布施:法教布施并不只是弘揚佛法,而且能遣除聞法者的無明。遣除無明而講法,才是真正的法教布施。施法教的目的,就是聞法者心中樹立正知正見,并啟迪修證的大智慧。證的智慧,是所有智慧當中最殊勝的智慧。波巴大師說:“由修證所生起的一剎那智慧,比由聞思所生起的所有智慧殊勝。
【第49句】:有人雖念佛,心卻不滿足,不滿足就是沒得到。假設滿分一百分,不滿足不是九十分、八十分,而是零分。名號功德盡虛空遍法界,有什么容器比名號更大呢?故只要得到,必然滿足。《往生論》言:“觀佛本愿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上一篇:勵志文案句句都是柔情蜜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