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uò shī,意思是針對某種情況而采取的處理辦法。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病房環境存在問題及整改措施(合集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病房環境存在問題及整改措施篇1
一、護理人員上班時衣帽整潔,不許穿工作服到院外。
二、護理、治療前后均應洗手,必要時用消毒液浸泡。
三、無菌操作時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無菌器械、容器、器械盤、敷料罐、持物鉗要定期滅菌與更換消毒液,注射時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一用一消毒一洗手。
四、病房定期通風換氣,定期空氣消毒,地面濕擦,床、床頭桌、椅每日濕擦,抹布應專用,用后消毒。
五、被褥定期更換,臟被褥應放固定處,不隨地亂丟,不在病房清點。
六、各種器械用具,使用后均需消毒,藥杯、餐具必須消毒后使用,便器應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七、臟器移植的手術病人和有強烈傳染性的病人,應安置在單獨病室,病室應事先消毒。
八、對出院病人,必須做好終末消毒。床、桌、椅等應用消毒液擦拭,床墊、被褥洗曬消毒。
九、傳染病人按常規隔離,病人的排泄物和用過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未經消毒的物品不許帶出病房,也不得給他使用,病人用過的被服應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十、傳染病房按病情分區隔離,工作人員進出污染區要穿隔離衣,接觸不同病種時更換隔離衣并洗手,離開污染區時,脫去隔離衣。
十一、住院傳染病人應在指定范圍活動,不得互患病房和外出,到其他科診療時,要做好消毒隔離工作。出院、轉院及死亡后應進行終末消毒。
十二、對受厭氧菌、綠膿桿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應嚴格消毒,被接觸過的器械、被服、病室都要嚴格消毒處理,用過的敷料應焚燒。
十三、進入治療室、換藥室應衣帽整潔并戴口罩,私人物品不準帶入室內。
十四、治療室與換藥室應每天通風換氣,地面、桌椅用消毒液擦洗,每天用紫外線對空氣消毒或用消毒劑噴霧消毒,每周徹底大掃除1次,每月作細菌培養1次。
十五、定期檢查無菌物品是否過期,用過物品與未用過物品應嚴格隔開,并需有明顯的標記。
十六、治療室抹布、拖把等用具應專用。
十七、換藥車上的用物要定期更換和滅菌,換藥用具應消毒處理,然后再進行清洗消毒。
病房環境存在問題及整改措施篇2
1、醫務人員接觸病人前后洗手。
2、醫務人員應掌握消毒劑使用方法、濃度、注意事項。
3、病房定時通風換氣,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產房、嬰兒室、普通保護性隔離室、供應室、無菌間、包袋間、燒傷病房、監護病房,每日空氣消毒60分鐘,有記錄。
4、使用中的紫外線燈管,每周95%酒精擦拭一次。照射強度低于70uw/cm2須更換。
5、連續使用的氧氣濕化瓶、霧化器、呼吸機管道、早產兒暖箱等須每日消毒,用畢終末消毒,滅菌,干燥保存,濕化瓶使用滅菌水。
6、病房濕式清掃、一床一套,床頭柜一桌一巾,用后消毒清洗備用。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床單位必須終末消毒。
7、病人衣服、床單、被套、枕套,每周至少更換一次,遇污染及時更換。非感染性與感染性血液、分泌物布類分別放置,封閉運送,禁止在病房清點。
8、彎盤、止血帶用完消毒、清洗、備用。
9、各類監護儀器設備等物體表面每日清潔一次,空調過濾板每周清潔1-2次。
10、餐具一餐一消毒,洗碗布專用定期消毒。
11、病人便器專人專用。
12、病房地面濕式清掃,每日清洗1-2次,遇污染隨時消毒。生活垃圾與醫用垃圾分開,醫用垃圾分類放置,集中統一處理。
13、使用的拖把四分開,有標記,每次用后浸泡消毒,固定放置,晾干備用。
14、傳染病病人嚴格按《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實施管理。
15、呼吸機消毒按《呼吸機清潔消毒》執行。
病房環境存在問題及整改措施篇3
一、布局合理,區域標識明確,每日開窗通風換氣兩次,保持空氣清新,每日紫外線消毒一次,每次一小時。
二、各區域應保持環境整潔,物品擺放整齊,無肉眼可見灰塵和污漬。隔離病房地面,桌面應每日可用有效氯為500毫克/升溶液,進行濕式清掃,保持清潔。遇污染時立即進行消毒,可用有效氯為1000毫克/升溶液擦拭,作用30分鐘,然后清水擦拭。
三、二樓末端206病房為隔離病房。原則上用于疑似患者隔離區。
四、醫務人員進入隔離病房,要按要求進行著裝,認真做好個人防護醫護人員,每次接觸患者前后均應洗手或手消毒。
五、隔離病房的廢棄物一律視為感染性廢物,至于黃色專用塑料袋內雙層包裝標記清楚,及時密封,24小時之內轉運。
六、患者轉出后,床單位必須進行終末消毒,患者的衣服,床單,被單,枕套等及時用有效氯500毫克/升消毒劑消毒清洗。床,床頭桌,儀器,設備的表面可用有效氯500毫克/升消毒劑擦拭,貴重儀器,設備表面可用75%乙醇測試消毒。
七、隔離病房使用后的抹布拖布先消毒,用含有有效氯1000毫克/升消毒劑浸泡30分鐘,再用清水清洗干凈,然后用含有有效氯500毫克/升消毒劑浸泡30分鐘,懸掛晾干備用。
下一篇:凈化空氣的室內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