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感言的作文八百字
口語是語言技能中最容易和最基礎的部分,比起枯燥的語法和高深的寫作技巧,口語最容易掌握。
但是,中國傳統英語教育只注重筆試,忽視聽力和口語,而中國同學比較內向含蓄,口語就成了一個很大的困難。
很多同學學了英語卻不能和人順暢交流,這豈不是一件憾事
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這些年英語學習,特別是口語學習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 心態篇 這是學習口語的第一個階段,就是心態要好,要有自信。
首先,中國人在所有亞洲人中是比較有優勢的。
看看鄰國日本和韓國就知道了,本國語言造成了他們有些元音、輔音發不清楚,而中國人就沒有這方面的障礙。
第二,最重要的是要敢于開口。
不嚴肅地說,口語說得好的人都是“厚臉皮”,因為不怕難堪,不怕犯錯。
不開口說給別人聽,就永遠也別想提高口語水平。
對學生朋友來說,最好的方法是上英語課踴躍發言,表達自己的意見,上臺演講。
對于外向的同學自然比較容易,那么內向靦腆一點的同學就要自己逼迫自己了,比如每節課至少舉一次手,回答一個問題。
這個并不難,日積月累,膽量大了,口語也有了提高,何樂而不為呢
開始入門時,學習最簡單的用法和表達,學會描述、定義、舉例說明的方法。
這樣你說話才有內容。
也可以找一個語言伙伴,天天練習。
如果對方的母語是英語,那就更是錦上添花了。
分享英語口語學習心得
我的經驗或者說秘訣,幾年前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聽到過這個觀點——口語不好,不是嘴不行,是耳朵不行。
就是說口語不行實際上是聽力不行。
我當時覺得挺有道理,就停止了整天讀英語文章,找各種英語材料聽,基本上就是美國電視劇、電影、動畫片什么的,看的時候遮上字幕,慢慢地越聽越懂,后來工作中開會偶然碰到了老外,試著跟他聊了幾句,發現交流挺順暢的,能聽懂他的意思,他也能完全理解我的意思,這期間根本就沒怎么學習發音什么的。
現在我感覺我的口語也越來越好的——很簡單,聽得懂就好模仿,而且不需要特意地去練。
。
。
呵呵,你也可以試試,把聽力搞定了,口語就水到渠成了。
英語口語培訓心得 怎么寫啊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英語的重要地位日益顯著,社會對學生英語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但現狀卻是大學生英語口語能力普遍較差,學了十幾年的英語還是聽不懂,不會說。
究其原因是學習者普遍存在學習語言的誤區,他們把英語當作一門知識來學,總是用語法去思維,認為只要學習“發音、語法、詞匯和句子”就能學好英語。
特別是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歷來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使得學生過度注重閱讀,翻譯,寫作等應試能力,忽視聽力和口語能力的培養。
所以大多數學習者進入大學階段后發現以前的學習方法并不適用于現在對口語能力提高的迫切要求。
因為英語學習,特別是口語能力的提高,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
口語能力是將語音、詞匯按照語法規則、社會經驗,在情感的控制下進行合理的組合,最終產生有意義的語言的能力。
因此,要提高口語能力僅靠每周幾次的聽力和精讀課是遠遠不夠的,大量的課外有意識的練習和實踐才是關鍵所在。
那么如何使口語能力循序漸進的提高,筆者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口語的前提是聽得懂學習者必須進行嚴格的聽力訓練。
“聽”是一種接受性技巧,“聽”是“說”的前提,只有聽得懂,才能做到“聽其聲而悟其義”,才能與人交流。
口頭交際如果沒有“聽”的能力,是不可能實現的。
二、語音和語調學一門外語,發音是最基本的。
學習者一旦陷入了發音的誤區,形成了不良習慣,會極大地影響到英語的聽、說、讀、寫、譯和與別人的交流。
所以我們不能忽視對這個基礎進行訓練。
在訓練時要堅持聽(聽標準錄音帶)與模仿(模仿正確發音)同步進行。
發音時口型和唇齒是否到位,會影響到發音的準確性。
可以一邊放磁帶,一邊看書,進行跟讀訓練。
通過對語音材料的模仿,你可以提高自己的語音水平。
英語抑揚頓挫,講求音律感,所以語音發得再準,語調不地道的話,英語本族人聽著還是別扭。
當你在跟英語國家的人真正交流時你就能感受到語調節奏在表達思想中的巨大作用。
所以在語音標準的前提下,把精力多放在語調上才是明智之舉。
平時多進行聽力和朗讀訓練,試著尋找到其中的規律。
在課余時間多跟外教或口語好的同學進行交流,發現差距,彌補不足。
再者,要做到堅持每天進行語音和語調的練習,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后就會看到顯著效果。
三、詞匯許多學習者在進行口頭表達時因為找不到適當的詞語而無法順利進行,或者想好了要說的中文,卻想不到對應的英文來表達。
所以詞匯量是決定學習者能否將有效會話繼續下去的重要因素。
很多人認為要用英語自由表達思想就要有龐大的詞匯量,其實不然。
美國之音慢速英語新聞用1500 到2000 個單詞就能說遍天下大事。
所以我們實際上要注意補充的是那些口語中頻頻出現而書面語中不太用的單詞。
但是僅僅是背誦有用的詞匯或者句式是不夠的,這只是量的積累。
質的突破只有在弄清句子的使用語境,比較它們并且能自如利用它們后才能實現。
四、培養語感英語語感是人們對英語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對英語語言法則或語言組織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是經過反復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經驗和體會。
語感來自于語言實踐,又指導語言實踐。
一個具有良好英語語感的人,他的口語一定是說起來順口,聽起來順耳。
那么我們如何培養英語語感呢
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大量朗讀和背誦的方法。
這種方法不僅能練習語音語調,還能在模仿和記憶中培養語感。
我們可以從教材或者課外資料中挑選一些優秀的文章或者段落來進行朗讀和背誦。
隨著朗讀和背誦量的不斷增加,其內容會逐漸地自然融會到交際中去。
五、了解英美文化在使用語言時,我們的表達方式和思維模式無時無刻不在受著文化因素的制約。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不能脫離文化而獨立存在。
任何一種語言都具有極濃厚的民族文化特色,蘊含極其復雜的文化內涵。
透過一個民族的語言,人們可以了解到該民族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等文化特點。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C·克拉姆契在其書中曾指出:掌握一種語言并不限于學習語言本身,在語言學習中,目標語的文化知識不但是培養交際能力的重要方面,而且本身也是教育的要求之一。
英語學習到一定程度,影響學習的主要障礙已不在語言本身,而在于對所學語言社會文化知識的了解程度,亦即在此基礎上對所學語言的思想內容進行分析、推理、評價的思維活動。
那么即使英語的語言基本功很扎實,語音語調標準,語法規范,用詞準確,表達也流利,但如果對方聽了之后仍然不知所云或感到別扭,還是達不到交際的目的。
正是由于這些原因,我們在學習英語時,不能只學習語言材料而忽視對英美文化背景的了解,這樣做猶如只抓住了外殼而不能領悟其精神。
學習一門語言就要知道操這種語言的人是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觀察世界的;要了解他們如何用他們的語言來反映他們社會的思想、習慣和行為;要懂得他們的“心靈之語言”,即了解他們社會的文化。
“如何說”、“不說什么”,有時候比“說什么”更加重要。
那么學習者如何了解英美文化呢
首先要多看一些涉及英美文化的常用成語、俗語、典故、傳說、人物傳記、重大科技成就和貢獻等,并通過閱讀和口頭交流初步了解英美國家的地理、歷史、文學、風土人情以及政治和經濟方面的情況以增加他們的文化內涵。
英語閱讀材料應先易后難、題材多樣、涉及英美社會生活方方面面。
要有意識、有系統、循序漸進、大量廣泛地去接觸各種各樣的英語材料。
然后用心體會這其中的東西方價值觀念的不同,以及由此產生的思維方式的差異;其次了解和熟悉西方人的生活習慣;還有要注重宗教的語言文化價值,要逐步學會用宗教來解釋一些語言文化現象。
六、創造純英語的環境在漢語環境下學習外語,創造語言環境是關鍵。
學習者作為英語學習的主體,可以為自己創造各種各樣的英語環境,例如找到合適的朋友用英語聊天;在課余時間主動和老師用英語交流等。
還可以經常參加英語角,這是個不錯的地方,不但可以練習口語,還可以交流英語學習經驗,開拓視野,提高英語學習興趣。
還能充分展示自己,建立起說英語的信心,鍛煉自己與不同的人說英語的膽量和能力。
但這些對大多數英語學習者來說并不是能夠每天進行的練習。
這里筆者再給大家推薦一種方法:通過看英文原版電影來創造一種仿真的英語語境。
英語電影是一部講英語國家生活、文化、風俗習慣的百科全書,它反映了主題國家從政治背景到百姓生活的很多信息。
英語電影把觀眾帶入一個與本土環境完全不同的世界,觀眾可以融入其中去身臨其境地感受它的語言、思維以及文化。
另外,每一部電影都有其特定的主題和內容。
在不同的主題和場景中,學習者可以學會語言的不同表達方法。
總之,筆者總結的這幾方面無外乎都是對所學內容進行大量的實踐。
要提高學習者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必須通過經常反復地練習,才能最終達到講一口地道、流利英語的目的。
獲獎感言一百字左右關于英語獲獎感言
I am so proud to stand here and get the award. from this speech compitition, i really learn a lot. i realize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proverb No pains,No gains "cause i really devote a lot to the contest. i want to say thank you to my parents for giving me the birth, to my teachers for giving the opportunity and to my friends for the supporting. Thank you, Thank all of you!
一個人怎么練英語口語嗎
(希望能說的詳細點)
不知道樓主所謂的“低基礎”是怎么定義的。
我對雅思不是很了解口語6分應該還不錯吧首先 單詞很重要 語法要掌握,二者缺一不可,還是那個老比喻,蓋房子不能少了磚,可是磚的質量很重要,背單詞不能太隨便,一定要做到能聽能說能寫能讀。
光有磚塊沒有水泥鋼筋的房子是沒人敢恭維的。
少了語法的英語說出來是會嚇死人的。
學好語法,別在人家面前五四五二八的亂講話。
這些都是最基本。
只有基礎打牢,才能一步一步往上提高。
以下均為我自己練習口語的方法 最一開始,就是一個字 讀 不管是課文,句子,單詞,繞口令。
跟著磁帶讀,然后自己讀用錄音機錄下來,和磁帶做比較,這能讓你很直觀的知道自己幾斤幾兩重。
我現在偶爾會聽以前自己的口語錄音,(我嘞個去,好挫)。
但是,我不推薦這么練口語。
因為發音會變得磁帶化,正正經經,一板一眼的,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會那么說話嗎
所以,現在教材附帶CD,磁帶我一概不聽不跟讀(除了詞匯類)。
很多人喜歡看電影學口語,我也是,而且我覺得這個方法非常給力。
可以學到很多俚語的。
首先,樓主可以在accent 的問題作一個選擇,美式還是英式 。
然后,模仿里面的人物講話(就我個人而言,有英文字幕會方便一些)。
我個人覺得沒必要每個角色都去模仿,太累了。
我主要模仿的呢有兩個,一個是美國女星希拉里·達夫,。
另外一位是美劇《how I met your mother》里Lily的扮演者, 我很喜歡她們講話的那種感覺;不管語腔;語調;語速甚至是表情我都會跟著模仿。
很不謙虛的提一下,我們教會經常會有很多國外的傳道人,牧師和弟兄姊妹過來,我經常和他們交談(這也是學口語的好方法),很多人都問我是不是在美國長大的。
不管別人怎么說,至少我很欣賞現在自己講英語的感覺。
恩,接下來想分享的我不確定對樓主口語有幫助,但絕對沒壞處。
如果樓主像我一樣神經大條,可以試試,我會對著鏡子,幻想各種自己喜歡情景,然后像個瘋子一樣地自言自語...比方說,有時候我們的機車班主任真的很讓我火大,但是在學校又不得不低頭,于是乎回到家就開始對著鏡子,表情各種夸張的開罵...還有拿著筆袋當話筒,想象自己站在格萊美的舞臺上發表頒獎感言也是我常干的事兒...這只是一種自娛自樂和發泄情緒的方式...樓主參考...此外,還有幾個建議想分享一下
【第1句】:抓住么一個可以和外國人交流的機會,放開膽,他們很nice 的,不會因為一點點的語法錯誤而認為你不優秀。
【第2句】:不單單中國有層出不窮的各種網絡新名詞,關注國外的,英語也要講的geilivable
【第3句】:沒有什么比堅持更可貴,不要每天糾結于“我進步了沒”,往前走就對了,等你哪天突然回過頭看的時候,你會佩服自己怎么可以走這么遠
(我IBTspeaking 28不知道夠不夠格在這里說這么多,嘻嘻 )
學生學習英語感想與家長感言
今天,我謹代表家長講話,深感有愧。
因為我的孩子剛來卓越英語前成績不是最佳。
但看到她快快樂樂學英語我巳經很滿意了。
一年前,孩子膽子很小,見她躲躲閃閃進課堂,不敢大膽說話.我擔心她英語學不好。
而今她卻大膽用英語和別人溝通。
在一次PK演講會上本來用中文演講的,等她上臺時,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用流利的英文做自我介紹,獲得了主持人的好評,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
此時,我情不自禁地說,這個英語學校選得好
這個培訓費花得值
為此謝謝卓越英語學校老師們的悉心培育。
一年來,我看到了卓越英語學校的領導親自掛帥,親臨指導,與家長們親切溝通;看到了老師們早早到校遲遲歸,愛崗敬業的精神。
聽到了孩子們爭先恐后歡快的讀書聲,領略到了卓越英語學校對英語教育的新理念。
卓越英語學校有這樣一支年輕化、有活力、水平高、能力強的教師團隊,我相信卓越英語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燦爛輝煌! 希望卓越英語,今后為永康的英語教育事業作出更加卓越的貢獻而努力奮斗! 學生:Lisa 林衍好 三年級 各位老師、家長、小朋友,大家好
我是應浩楠的媽媽,很高興能有機會和大家分享孩子在卓越英語學習的快樂經歷。
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在學校里,還是生活中,英語已經越來越重要了。
4-5歲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所以在孩子5歲的時候我就準備讓孩子學習英語。
記得第一次帶孩子去卓越英語試聽,留給孩子最深的印象是課堂上老師和他們做游戲,教他們唱歌,這樣的教學方式是非常吸引孩子的。
在卓越英語學習的大半年里,孩子有了意外的收獲,愛唱英文歌,比以前活潑、大膽,最重要的是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這里,我要感謝卓越英語的老師對孩子的教導,感謝老師們用父母般的慈愛去關心愛護孩子。
謝謝
教子心得怎么寫
經典誦讀心得體會經典誦讀心得體會一:經典誦讀心得體會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經典更是燦若星河,這些優秀的文化經典,凝聚了前賢的大智大慧,睿語哲思,濃縮了華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龍的傳人,可以說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利用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讓孩子們在讀經誦典中養德行,學做人是我們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的初衷。
活動的實施,如清風滌蕩校園,于無形中凈化著每一個人的心性。
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研究和實驗中,引領學生們走進文化經典的圣殿,汲取精神的營養。
半年來,我們欣喜地聽著,看著,感受著經典帶給孩子們的種種歡娛和教益,并時時為身邊的一個個小小鏡頭感動著,感染著,可以說,是經典誦讀讓書香滿校園,是經典誦讀讓孩子們從此受益終身。
在學校,如何讓學生被經典所吸引,真正做到“樂讀”“美讀”呢
我們精心設計了許多活潑有趣的活動形式,引領孩子們在玩中、在樂中誦讀經典,如安排好誦讀的時間,每天利用活動時間,開始是集體讀,讀的形式很多,有輕讀,朗讀,領讀,引讀,接龍讀,師生配讀,男女生對讀,方法靈活多變。
實踐證明,“多樣誦讀”可以大大激發誦讀興趣,學生們在讀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形態美、意態美、節奏美和韻律美,從而親近并熱愛母語,景仰祖國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后來因為學生記憶的快慢拉開了距離,我們又用獎勵的辦法,凡是背誦下來一段的內容,我們就獎他一面小紅旗,最
家長親子閱讀感言
家長親子閱讀感言 親子閱讀能培養寶寶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口語表達能力,拓展思維等。
更重要的是,給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以及分享讀書樂趣的機會。
為大家分享了親子閱讀感言,歡迎借鑒
兒子快3歲5個月了,親子閱讀是從他1歲7個月時開始的,至今已近兩年時間。
在這兩年中,我們一直在堅持,從未間斷,應該說著實不易。
在上幼兒園之前,除非我不在家,一般中午也會讀上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
晚上更不用說了,要雷打不動地讀上一到兩個小時。
有時我困得眼皮都抬不起來了,可兒子還興趣十足,一邊推我一邊說:“講啊,講啊
”所以為了應付這個“難纏”的小家伙,我一般都要睡點兒午覺,養精蓄銳,好晚上給孩子多講會兒故事。
重視孩子的閱讀并能夠長期堅持,源于我對自己童年時代的一些經歷的反省。
我出生于農村,家境一般,可從很小的時候起,就對閱讀產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
每個學期結束發新書的時候,我都迫不及待地先把語文課本從頭到尾翻上一遍。
撫摸著潔白的書頁,聞著新鮮的油墨香味,我的心里充滿了喜悅。
除此之外,我還廣泛地進行借閱,像民間故事啦,小說啦,雜志啦,甚至還經常到村委會去瀏覽的副刊。
后來自己有了點兒零花錢,也買過連環畫、小說、雜志等等。
可是,那個時候條件非常有限,農村中幾乎沒有圖書館和書店,一般是能借到什么、能買到什么就看什么,雜七雜八,不容選擇,很難讀到古今中外的經典著作。
這樣的經歷使我深深地懂得,孩子對讀書的渴望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