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對學校教育孩子的感言和建議
家長感悟怎么寫
【篇一:家長感悟怎么寫】在這里,我想和大家就教育孩子的問題來共同探討一下,一是把我教育孩子的那些好的心得與大家分享,二是想吸取一下大家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更好的經驗。
以下是小編為各位準備的關于教育孩子的家長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
家長心得體會一、敢于放手,做個“懶”家長。
我相信所有的家長都非常愛孩子,但愛孩子要有個度,過度的愛就是溺愛,就是束縛孩子的手腳。
適度地愛孩子,就是讓孩子嘗試孩子力所能及份內的事情,而不能替孩子包辦一切。
我女兒5歲多上學,剛開始走入學校,我也向所有的家長一樣特別關注擔心孩子會不會記作業,會不會整理書包,會不會削鉛筆,會不會做值日等諸多問題。
但我雖然關注和擔心,可是并不當面過問孩子作業的事情,只任她自己做作業,自己削鉛筆,自己整理書包,她的事情就由她自己處理,我只履行家長簽字的義務而已,也不給她檢查作業,以免她平時作業不認真,光等著家長檢查出錯誤來改,這樣會助長她馬虎的小毛病。
我女兒8歲開始就能自己做飯菜招待小伙伴,也能自己獨自走回家,自己坐公交車去學特長。
孩子的事情就應該有她自己來處理,大人過問多了,孩子就有了依靠,你催一點孩子就做一點,這樣一來孩子的家庭作業就變相地是家長的作業了,家長頭疼,對孩子還不利。
每個孩子都很優秀,要充分的相信孩子會做好他份內的事情,做個“懶”家長。
孩子的學習、生活能力都是這樣慢慢培養出來的,他們的習慣也是平時一點一滴形成
幼兒園家長培訓心得體會怎么寫
幼兒園家長培訓心得體會 首先對幼兒園舉辦本次家長培訓表示感謝,想家長所想,急家長所急,是幼兒園為家長做的一件實事,使我們在家庭教育上能夠有所借鑒。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教師有的時候教得好自己的學生卻教不好自己的子女是常有的事。
平時我也很重視家庭教育,通過這次培訓,我從中得出以下體會。
一、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
良好的家庭氛圍,可使兒童性格活潑、開朗、大方、好學、誠實、謙遜、合群、求知好奇、愛勞動、愛清潔、守時守信等;不良的家庭氛圍,可使孩子膽怯、多疑自私、嫉妒、孤獨、懶惰、放任、不懂禮貌、言語粗俗,因為兒童在適應家庭環境的過程中,常以家長為最親近、最直接的模仿對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勢和性格特征,家庭氛圍的好壞是孩子心理,行為健康水平的重要相關因素。
二、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起到榜樣作用。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為人師表。
家長的師表作用與自身緊密相連。
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父母應該身體力行,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
有句話說得好:一兩的身教等值一噸的說教。
要與孩子做朋友,多表揚少批評。
做父母的能夠率先示范做出榜樣,其感召力和威力所產生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做父母的要對孩子多贊揚,多鼓勵,少批評,少責罵。
三、教孩子學會獨立,讓他學會創新。
當今中國現代化進程越來越快,對人才創新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讓孩子學會創新就必須先讓孩子學會獨立,這一點對于我們現在還相對封閉的傳統教育來說尤為重要。
我看過一篇關于中國和德國家庭教育比較的文章,德國人的家庭教育觀念和方式與我們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我們帶孩子走路時,往往不自覺地牽著孩子的手或把孩子放在自行車車座上,而在德國卻很少看到這樣的現象。
家長總是讓孩子自己走,或者騎著小自行車跟著,孩子摔倒了也從來不扶;孩子都有單獨的房間,自己整理、安排;在日常語言交流上,他們總是以征詢式、開放式的語言和孩子交流,鼓勵孩子自由表達,自主決定。
正是在這樣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孩子養成了獨立的意識和自主的習慣,這種獨立的意識和自主的習慣也使孩子更加樂意主動地去學習,去進一步創新。
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合作精神、競爭能力、耐挫折能力。
未來社會充滿競爭與挑戰,要讓孩子在新世紀的競爭中立于不敗
家長會家長發言稿簡短50字左右
各位老師、家長:大家好
我是xx的媽媽。
首先感謝于老師給我這么好的一個機會,讓我站在這里和大家共同探討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我感到十分榮幸。
對于孩子的教育,我也是在借鑒別人成功教育經驗的同時,摸著石頭過河。
今天既然站在這里,就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和認識吧:對孩子的培養無非是情商和智商的培養,而我則更側重于情商的教育。
一方面,現在孩子比較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培養優秀的道德品質是非常重要的。
作為家長:第一、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在家里,我們盡量負起擔當榜樣的責任,因為我們的行為在潛移默化中會影響孩子的終生。
不撒謊,不說臟話,201x年x月x日誠實,尊老愛幼,不亂發脾氣,做事認真&&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我們的言行就是一支在這張白紙上寫字的鋼筆,寫錯了,就很難抹掉。
我們心里都有一桿對與錯的稱,總之,你要求他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
第二、盡可能多找時間陪孩子。
我們都有自己的工作,忙于自己的工作。
工作之余,又想享受一下自己的愛好,總找不到時間陪孩子。
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我們家人約定,不管做什么,能帶孩子一起做的就一起做,不能一起做的,就商量一下,騰出一個人陪孩子,或者先陪孩子,等他睡了,再做自己的事。
現在有許多孩子活在虛擬世界里。
有的家長對我說,俺家孩子,天天長在電視上了。
就愛玩電腦游戲,沒治了。
不是孩子沒治了,而是他們太孤獨,如果多抽出點時間給孩子,他會感到很幸福。
第三、是讓他多了解家以外的環境。
我的一位
關于如何引導孩子學習教育講座聽后感
今天下午參加長興小學一二年級的家長會,聽了來自香港特區楊景輝家庭教育專家關于孩子教育方面的講座,感到獲益良多。
孩子的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永遠的老師。
孩子的教育不能單靠學校,尤其是小學生,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成長影響特別重要。
楊景輝先生通過一些生動的例子為我們家長講述了對孩子教育引導的方法,如何正確看待孩子的考試成績,如何培養孩子將來適應社會的能力等等。
楊景輝先生來自香港特區,雖然粵港兩地有一定的文化差異,但我對他所說的一些教育理念還是比較認同的。
下面簡單地談談我的一些聽后感。
關于家長如何正確看待孩子的考試(測驗)成績。
也許是由于我們的傳統觀念或教育機制的原因,作為學生家長最關心的莫過于孩子的學習成績。
每次考試過后,我們問孩子的第一句話往往是:“考了多少分
在班上排第幾名
”如果孩子的分數高,名次在前,家長就高興,如果孩子的成績不夠理想,名次在后,就不高興,甚至大發雷霆,將孩子訓斥一頓,或者父母之間互相埋怨爭吵一番。
這種“望子成龍”的心情也許是為人父母所共有的,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好,將來能跨進名牌大學的門檻,出到社會上能有所作為呢
通過這次講座的學習,我認識到過于苛刻的要求和追求分數未必對孩子的發展有利,作為家長要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個正確的認識。
學校里的考試,是檢查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一種手段,分數只不過是教與學效果的一個反映,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孩子的學習情況,但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準確。
家長如果完全按照孩子的分數或名次來推斷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未免過于片面,因為造成某一次成績好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家長就沒有必要死盯住分數和名次,而應當正確對待孩子的考試成績,使考試真正發揮出其“杠桿”作用,通過考試幫助孩子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提出改進的措施,同時,家長還應當教育孩子正確看待自己的學習成績,讓孩子把對考試分數的注意力轉移到分析自己的問題上,勝不驕,敗不餒,扎扎實實地把知識學到手。
評價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應和孩子的能力和特點結合起來考慮。
成績高未必能力就強。
從目前的教育狀況看,“高分低能”還是相當普遍的一種現象。
同樣,分數低也未必不能成才。
愛迪生小時候就被認為是過于遲鈍、不宜讀書,但后來卻成了世界最著名的發明家之一。
家長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是應該的,但更重要的是應當注意孩子能力的發展。
如果家長過分看重成績和名次,容易造成孩子盲目追求高分,陷入課題和書本的狹小天地,并把注意力用于死記硬背某些知識上,從而忽視觀察力、思維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
香港電視臺有一個公益廣告的廣告詞是:“求學不是求分數”也許就是這個道理吧。
有教育專家教導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應持的基本態度是:全面看待孩子的學習成績,重在考試后的總結分析。
首先,我們家長要肯定孩子的學習成績。
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總會有所收獲,應當善于找到孩子進步的地方予以肯定。
其次,無論考試的成績是好是壞,都要從考試的內容和答卷的實際情況出發,幫助孩子分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發現問題,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解決問題的措施,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的目的。
有的家長為孩子準備一本“失分簿”,讓孩子把每次考試的錯誤之處一一記錄并改正在上面,以防孩子日后再犯類似的錯誤。
這是一種不錯的方法,家長不妨一試,即使孩子全對了,也要教育孩子學會總結成功的經驗,而不應當只是沾沾自喜。
總之,對孩子的學習教育,要用正確的方法培養他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遇到問題我們要多用鼓勵和理解的態度,去激發孩子樹立信心。
這次長興小學組織我們家長聽講座的活動感覺非常有意義,可惜就是時間短了些,希望以后再組織類似的活動,讓家長與學校保持良好溝通,讓孩子們在學校里健康成長。
上一篇:關于孩子初中畢業家長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