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國學,親近孔子,家長感言怎么寫
國學的深刻和廣泛需要我們一輩子去學習、去感悟。
國學是以儒釋道三家為主的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的總稱,涉及諸子百家的典籍,是一門心性之學。
讓我感到我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而對于教學方面呢,孩子們能從中學到的益處也很多,包括孩子為人處事的導正,知識的積累等等。
一、借“國學”知識的教學,教孩子學禮、懂孝。
《三字經》運用了大量歷史典故,言語簡練,意義深刻——“昔孟母,擇鄰處……”“養不教,父之過……”當我們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顧此失彼,茫然失措時,這些古老的語言可以給我們指引方向,相信一個從小就能對“融四歲,能讓梨,香九齡,能溫席……”耳熟能詳的孩子,一定能講禮貌 ,尊敬長輩的。
在今后的歲月中不會對親人、對社會冷漠無情,會有著美好的情操和積極進取的心態。
《弟子規》中“孝則弟”更是以“孝”的意義為主題,教給孩子們如何為人子,為人女。
這不禁讓我想起那年六一,學校為六年級畢業生組織的一次活動。
活動之前那些孩子還淘氣頑皮不遵守紀律,當聽到耳邊響起《懂你》這首歌時,操場上慢慢沉靜了下來,所有人各自思考,聯想到自己的母親。
孩子們不再調皮的笑了,抽泣哽咽充滿了整個校園。
在操場上觀禮的我,感同身受,并思緒萬千……為人師的我也是僅僅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而已,至于他們二老愛吃什么
愛做什么
煩惱又是什么
爸媽養了我幾十年了,我卻從未主動去關心過。
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自己是一個多么不孝順的孩子啊……雖然這只是一群純潔無瑕的孩子,但那次活動對他們的觸動卻并不比我們成年人少。
父母的生養之恩,我們難以用語言去表達,“孝”這個字的真正意義需要用行動和心靈去體現。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些關于學習,事業,人生的簡單而深刻的道理,會讓我們心里充實、愉悅。
二、借“古典詩詞”的教學,引孩子感悟文學。
古典的詩詞,國學中的一朵奇葩。
她引領著我們傾聽一段段經典,描繪出一幕幕古典詩詞后動人的歷史畫卷。
我們讀著這些文字,與文字同喜、同悲……詩詞中可以表達人的任何感情。
比如:友情、親情、思鄉情……只不過,詩比人的感情多了一份惆悵,少了一份悲切。
李白寫的《贈汪倫》中:“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意思是說桃花潭水數千尺深,但還不及汪倫送給我情誼那么深。
你看,詩句恰如其分的用夸張、比喻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和汪倫深厚的友情,是不是很妙
王維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了。
其中有一句是這樣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意思是:在遙遠異鄉的我,知道今天兄弟們登高的時候,每個人都插戴著茱萸,卻唯獨少了我一個人。
王維很容易就將思念親人的心情活靈活現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了呢
而思鄉之情,我們從小就開始背誦它了。
“舉頭忘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的《靜夜思》從圓月聯想到故鄉,真是妙不可言
三、借“國學”知識的教學,提高教師自身素養。
手捧一卷古籍,凝神靜氣,神交古人,心飄萬里,那是何等的怡然自得,何等的心神俱醉
每讀一本,自己的知識庫里又補充了新的血液。
古今中外、天南地北,又多了一份了解、少了一份無知,如若在和學生交流時被學生問到相關知識,更少了一份面紅耳赤的尷尬。
老師為了在“國學經典”教學中把課講好,達到較好的效果,一定得多花時間靜下心來讀經典。
潛心的閱讀和刻意的積累,會讓我們更加善于思考、遠離浮躁,更加具有人格魅力和智慧,還能有利于我們在課上、課下,有意、無意地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從而使教育發展保持旺盛的朝氣與活力。
老師自身有了一定的文化積淀,自己的談吐間流露出的文化氣息會自然地輻射到學生身上,使孩子們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此時,老是在有針對性地推薦一些經典書目,帶領學生閱讀、領會,那么,低智的動畫卡通片或無聊的電視劇將不會再成為學生們課余生活的重點。
當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誦讀經典達到一定時間后,孩子們在口語表述中的詞匯量,語言的駕馭能力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
這對孩子表述內心、認識世界以及人際情感溝通與交流的豐富性也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國學經典”,是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它讓我們擁有淵博的知識,讓我們足夠堅強,使我們樹立起清晰的人生目標。
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更要傳承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讓我們一起在國學經典的學習中開啟我們智慧的人生
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為我們的人生指引正確的方向,使自己的平凡人生積極而充實
怎樣寫國學講座與家庭教育的感想
與現代教育形式相結合,推行傳統文化教育,提升全民族的道德,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重視學生的。
在問題上,其實早在近代中國就有教育大家先生提出過,陶先生十分重視,特別是學生的德育教育。
我們都知道,教育就是一種由外部對主體施加一定影響的活動,所以我們在進行教育時,就必須按照人的個性品質的形成規律來辦事。
一個人的品行素質的形成,來源于其成長教育經歷。
而隨著現代教育制度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人更多地受到正規教育,也就是學生教育的影響。
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才能在源頭上提升全民素質。
然后其中,我們還必須注意到學生的德育教育也是需要分層次進行的。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對于德育的領悟能力與接受能力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還必須根據不同年齡段來設計不同的德育教育方式。
比如說幼兒的德育教育就不要束縛于高深理論道理的純粹灌輸方式上,而應該發揮孩子的天真活潑的天性,在游戲中,在動手操作中學習基本的道德準則。
相應地,在不同年齡段就應該抓住其不同特點來配置不同的教育方式。
二是重視家庭教育。
很多時候,我們所說的教育是完全局限的。
其實教育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
教育不僅僅包括學校教育,還有家庭教育,以及我們下面將會講到的。
而家庭教育在其中是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的。
因為人的一生的開端起源于家庭,其精彩的部分也更多地存在于家庭生活中,最終也將會在家庭生活中結束終生。
由此可見,家庭是緊緊圍繞著一個人的一生的,那么教育也就會隨著圍繞著家庭,難以脫離。
除此之外,我們可以理解到,家庭的氛圍,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行為、言語等很多方面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個性、言行、品質等。
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德育教育(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在家庭教育中靈活運用,甚至我們可以認為家庭教育就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活的運用。
三是重視。
人之所以為人,其在于人具有社會性。
人們組合在一起形成社會體系,其中的成員會相互之間產生諸多影響。
要想加強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我們就必須從社會著手,加強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在中的作用。
對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我們應該在全社會中積極宣傳中國優秀文化,提升傳統文化教育的影響力;其次我們應該完善傳統文化教育體系,完善相關教育機構;再則我們需要對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方式進行革新,積極發揮現代科技的作用,將傳統文化教育與現代技術(比如說網絡等)結合,當然我們也可以舉行多種有關傳統文化教育的社會活動。
不管如何,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將傳統文化教育形成一種社會風尚,讓人們重新認識到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給父母的一封信,分享自己在學習上的收獲和生活中的感悟
給父母的一封信親愛的爸爸媽媽: 見信好 時間真的好快,轉眼間,我已經成長為一個十六歲的大姑娘了。
在你們陪我度過的十六個春秋中,你們贈予我的經歷與歡笑的場景不時在我眼前浮現,仔細想起來還真讓人留戀。
今天面對鋪開的信紙,我醞釀已久的思緒,積蓄多時的情感,將盡情地揮灑。
也許我的筆墨很糟糕,可郵差帶去的將是對你們最真摯的情感,最樸實的感恩。
我深深地知道,沒有陽光就沒有日子的溫暖;沒有雨露就沒有五谷的豐登;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的輝煌;沒有你們的養育就沒有長大的我。
女兒明白,為了我的成長,你們真的不容易。
從小到大,總看到你們奔波勞累的身影,聽到你們苦口婆心的教育,感受到你們無微不至的關懷。
還記得上小學畢業班那時,為了讓我安心學習,考上好的學校,爸爸每天起早貪黑的接送我上學,不斷鼓勵我;媽媽每天不辭辛苦的精心制作可口的飯菜,輔導我學習。
頂著升學考試壓力的我深深地知道,如果沒有你們在背后支持我,我現在就不可能在這所當地有名的中學讀書了。
真的很感謝你們,親愛的爸爸媽媽。
進入中學以后,我知道父母一直對我有著殷切的期望。
可我沒有把握機會,讓你們失望了,也讓我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回首過去,感言最深的是:人生不能重來,如果可以我會奮力拼搏,成為父母的驕傲
不過,請你們放心,以后我一定更加勤奮。
雖然現在的我并不那么完美,我想你們的愛會一直支持我,那將是我最大的動力,我一定會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績,用最好成果報答你們的養育之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銜環結草,以報恩德。
是的,這是我小時候學的一些詞句。
十六年的風風雨雨,讓我的逐漸明白這些詩句所蘊涵的深刻含義,所彰現的人生哲理。
爸爸媽媽,謝謝你們的養育之恩,也請你們放心,我會珍惜、努力、踏實地走好人生之路。
祝爸爸媽媽: 青春常駐健健康康幸幸福福 愛您們的女兒
小學家長會心得體會
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覺得,如果父母本身就是一個處處依賴別人的人,對什么事情都拿不定主意,動不動就尋求幫助,那就不能指望孩子獨立自主。
我的一舉一動都要獨立自主,我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最好的、最直接的榜樣。
對孩子多鼓勵少批評。
實際上,對于每一個孩子來講都喜歡自己做事,雖然有時候孩子會把事情辦糟。
在我們吃完飯收拾餐具的時候,她會站在旁邊,跟我學刷碗,結果弄得滿身滿地都是水。
這時,我們不能用成人的思想去責備她,而是耐心地告訴她應該如何刷碗,水弄到身上會把衣服打濕,容易著涼;同時還鼓勵她說:“好孩子真棒,都會刷碗了,爸爸、媽媽真高興。
”這樣促使孩子繼續獨立做事情,因為這些對孩子來說,只是小小的失誤,這些失誤會通過練習以后就會避免的。
學會和孩子做朋友。
說實在話,我們對孩子的付出還不夠,特別是單獨和她交流、談心的時間很少,大部分時間都交給了學校和老師,對此我們非常內疚。
其實孩子對父母的要求并不高,就是周六、周日父母能夠帶她一起出去玩玩,多陪陪她,多聽她說說心里話,多了解她童年的,和她做一個好朋友。
少兒國學教育,能給孩子帶來什么
少兒國學教育,能為孩子帶來六大好處:
【第1句】:讓孩子輕松駕馭文字,過去上過私塾的老輩兒寫東西都非常有功底,所謂辭達意、文載道,再寫作文就簡單了。
【第2句】:讀過國學的孩子對歷史的感覺是形象的、感性的、立體的,比沒讀過的孩子對歷史的理解要深刻。
【第3句】:學過國學的孩子表達能力強,出口成章,在當今社會,不會有效的溝通寸步難行。
【第4句】: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學習國學的孩子有氣質。
【第5句】: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接受過少兒國學教育的孩子從先賢那里繼承智慧,辦事能力強。
【第6句】:學習國學能培養孩子的道德基礎,特別是在新時期,道德的力量更為重要。
【第7句】:孩子從小有大智慧、大格局、大胸懷,為未來做大事業奠定基礎。
國學
求一遍八百字左右的 學了國學的感想
九十幾年前,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將中華傳統思想批判的一無是處,中華傳統思想是有不可取的地方,但我們不該忽略它的精華。
九十年后的今天,我們大多數人似乎徹底拋棄了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忘記了仁義禮智信。
于是,我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門,艷照門,SS門。
我們也發現了形形色色的哥和姐。
哥只能是個傳說,因為哥沒本事。
姐永遠的寂寞,如鳳姐,芙蓉姐。
還有,90后被稱為腦殘,為什么
因為有個人他爸叫李剛。
物質文明空前繁榮的今天,我們的思想怎么了
我們不懂禮儀,不懂謙虛,我們懂了AV,學會了偷菜。
從小學到大學的啞巴英語帶給了我們什么
是連用漢語寫一篇論文的能力都沒有,“百度一下”成了千萬大學生的救星。
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我們穿著時髦的衣裳,唱著RAP,卻莫名奇妙的心傷。
看那個鐵骨錚錚的年代,我們看到的是狼煙起,江山北望,忠骨埋他鄉,而如今卻是那小沈陽。
我曾經想回大唐,和李白一起云游四方。
如今,擁有最便捷的交通卻寸步難行,金錢和時間給我們設置了屏障。
60年前的戰爭剛結束,人們還沒有忘記那離殤。
如今朝鮮半島上,大炮正在被架上,指向的,是曾經一體的鄰邦。
禮儀之邦,華夏兒郎,記住,我們的祖先是炎黃,我們曾有一個時代叫漢唐,曾有一條河流叫長江,有一件衣服叫霓裳,有一對圖騰是龍鳳,有一種韻律叫詩歌,有一些圣人叫孔孟老莊,有無數經典告訴人們要心靈健康,有一種藝術是宮商角徵羽,琴棋書畫唱,還有一群人,他們撐起了民族的脊梁。
無論你是鐵石心腸,在汶川玉樹地震時依舊會心傷。
無論你是智慧異常,在父母面前永遠是小兒郎。
不管建起多么高的大廈,心中始終存在著一塊功德牌坊。
盡管衣裝革履,忘不了的,仍是那大唐風韻,滿清旗袍。
無論是哥的犀利還是姐的狂放,流淌在心中的華夏血液,依舊會澎湃激昂。
因為,我們是—龍的傳人。
聽《做智慧父母,育優秀孩子》課堂和主講老師的感言,怎么寫
聽本次講座的收獲: ①學習了十八大精神,教育引導全校師生領國夢的內涵; ②切會到實現中國夢,希望在少年,重任在教育; ③我們要以“立德樹人”為教育宗旨,積極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真知、學說真話、學做真人,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二、孩子學習國學經典,能給孩子帶來改變: ①朗讀可以使孩子們在韻律中感受國學文化,培養了孩子們的語言交流能力,認知能力; ②經典故事讓孩子們通過互動學會積累應用,提升了孩子們的興趣技能; ③博采眾家,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培養孩子的團隊協作精神,挖掘自身潛能,重新認知自我,增強自信。
三、配合學校更好的教育好孩子,真正的做到“家校共育”: ①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不要和孩子爭吵,給孩子一席思考的空間 ②重視孩子們的心理健康,積極引導興趣開發導向 ③經常和孩子們交流,疏通引導孩子 ④鼓勵互動討論教學
關于家長教育孩子感受范文100字左右
一、孩子要以身作則。
我們二人都是老師,通過多年的觀察發現生的許多是能夠在父母身上找得到的。
所以,我們要教育子女還要先約束好自己,規范好自己的行為,這樣子女有一個好的榜樣,不必我們家長有多少說教,子女也會跟著去做。
所以我們應該用良好的環境和榜樣去影響、熏陶孩子。
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時常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模仿身邊的人或事物,因此,家庭的生活環境、家長的榜樣作用便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我和我愛人從不打牌或打麻將,休息的時間看看書和電視,或者上網查查需要用的資料,還買了許多古今中外歷史經典書,如、、、、及一些適合兒童閱讀的英雄、科學家傳記等等,愛人還喜歡國學方面的書,女兒有時也跟著學一些,我們有意培養女兒“與書為友”的習慣,這些好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對她人生的發展是有益無害的。
二、積極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教育。
小孩在讀書期間,老師的作用是相當大的。
,我女兒的老師是非常負責的好老師,教學經驗豐富,很受學生歡迎。
作為家長要多與老師聯系,關心孩子在校表現,和老師探討孩子的不良習慣,有錯誤能夠及時的糾正。
這樣老師也能夠更全面地了解你的孩子,更有利于老師從孩子的個性出發,尋找一種更適合這個孩子的教育方法。
正因為這樣,我們要經常教導孩子尊敬老師,認真聽從老師的教導,“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正是老師的偉大之處。
三、培養孩子生活能力和行為習慣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被培養成了“小皇帝”“”,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更別說知道感恩了。
在家里,我們有意識的讓女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七歲時讓她單獨睡一個房間;八歲自己會洗頭洗澡;晚上單獨在家,寫完作業后再看一會電視,到了時間會自己先睡;會主動幫忙洗碗……除了正常的零花錢之外,我們很少給她錢,因為從小她就沒有亂吃零食的習慣,她要買什么都會事先征得我們的同意。
有時我們會有意無意地在孩子面前說大人在外面工作有多么辛苦,賺錢是多么不容易,這樣孩子自然而然知道珍惜,懂得感恩了。
此外,在打掃衛生時,可以叫她負責收拾自己的房間,大人則負責其他地方。
一方面讓她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另一方面也培養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就可以贏得孩子的敬重,從而更加珍惜為她所做的一切。
四、學會,不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女兒讀時,年齡比一般人要小一些,剛開始什么都不懂,還不知道讀書是怎么一回事。
語文成績總要比別人差一點,數學還曾經考過不及格。
作為家長,當時我們很著急,但卻沒有責備她,也沒有額外布置課外題來強迫她學習,更沒有規定她考試非得考多高的分。
而是從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入手,提醒她上課要認真聽,不能受同學的干擾而影響聽課,放學后首先要把作業獨立完成,有問題先查字典,不要依賴父母的輔導,就這樣一步一步,潛移默化,成績逐漸在提高,從三年級到現在每年都是三好學生,數學還經常考滿分。
經常聽人說小孩在周末要上輔導課,還要學習樂器或舞蹈,學了之后每天還要練習,這樣孩子幾乎就沒有休息和放松的時間。
在我看來,除非小孩自己非常樂意去學,如果強迫的話,那是不可取的。
我們應該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挖掘孩子的潛力。
孩子比較小,天性好玩,要保證孩子有充裕的時間去玩和放松,去做自己歡的事。
我們曾經帶過女兒去學二胡,后來發現她對此不感興趣而是歡繪畫,于是就放棄了二胡,她堅持學習繪畫直到現在,并且樂此不彼。
五、與孩子進行溝通,注意恰當的獎懲 注重與孩子日常交流,幫助孩子克服缺點。
從細微處發現孩子的優點和缺點,幫助孩子發揮優勢、彌補不足,并及時發現孩子的變化,表揚和鼓勵進步,批評和糾正錯誤,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保證孩子健康成長。
我們非常注重與孩子的交流,每天都與孩子聊一聊學校發生的事,從她的講述中就能夠發覺她的進步或問題,有進步及時表揚,有錯誤要嚴肅批評,但表揚與批評的尺度應該把握好,最好不要用物質和金錢,而以精神獎勵為主。
不光如此,更要全面了解與小孩經常在一起玩的伙伴,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發現交往密切的同學之中有行為習慣不好的,要教導她不能受別人壞習慣的影響,并且要注意與這種人保持距離。
以上是我們對子女教育的一些教育孩子的心得和子女教育的一些做法,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點,相信每個家庭也都有教育子女的成功經驗和方法,所以我們還要繼續學習和借鑒其他家庭如何教育孩子的經驗與方法,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能夠使孩子健康茁壯的成長
寫國學小達人感想
我喜歡的我們知道,國學是一種對我們有利的東西,對我們兒童也更是有利。
那么同學們最喜歡的國學是什么呢,我呢最喜歡的是因為論語有的一些講座,還有講的做人的道理。
比如第一篇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
這一篇主要是述讀書與做人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