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感悟怎么寫
讀后感的基本如下: (1)簡述原文內(nèi)容。
如所讀書、篇名、作者、寫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nèi)容概要。
寫這部分內(nèi)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并為后文的議論作好鋪墊。
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nèi)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guān)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guān)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
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
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
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
“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
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
這個過程應(yīng)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wù)。
(4)圍繞基本觀點聯(lián)系實際。
一篇好的讀后感應(yīng)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
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于聯(lián)系實際。
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jīng)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xiàn)象。
聯(lián)系實際時也應(yīng)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wù),而不能盲目聯(lián)系、前后脫節(jié)。
以上四點是寫讀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于靈活掌握。
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
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xiàn)象或個人經(jīng)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寫讀后感應(yīng)注意以下問題:一是要重視“讀”在“讀”與“感”的關(guān)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chǔ);“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jié)果。
必須先“讀”而后“感”,不“讀”則無“感”。
因此,要寫讀后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nèi)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guān)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準確選擇感受點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chǎn)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
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shù)”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lǐng)悟到?jīng)]有真本領(lǐng)蒙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lǐng)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lǐng)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鉆;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lián)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一篇讀后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
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
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shù)母惺茳c,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補充:從結(jié)構(gòu)上看,一篇讀后感至少要有三個部分的內(nèi)容組成:一是要介紹原作的篇名內(nèi)容和特點;二是根據(jù)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nèi)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wù)剬ψ髌返目傮w印象;三是讀后的感想和體會。
即一是說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據(jù)評價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發(fā),重點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點是“讀”。
“讀”是感的基礎(chǔ),“感”是由“讀”而生。
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nèi)容和要點,深刻地領(lǐng)會原文精神所在,結(jié)合歷史的經(jīng)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
所以,要寫讀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認真思考。
讀后感的主體是“感”。
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chǔ)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
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醞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脫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
所以,寫讀后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jié)合歷史的經(jīng)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lián)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lián)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么,反對些什么,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fā)出來,并把它條理化,系統(tǒng)化,理論化。
總之,想的深入,才能寫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點。
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他們都寫出來。
讀后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
因此,要認真地選擇對現(xiàn)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和不與事例掛鉤等弊病.一、格式和寫法 讀后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nèi)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后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
題目可以用《×××讀后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后感的關(guān)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么都有一點,什么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
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
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jié)、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聯(lián)系實際,這是讀后感的重要內(nèi)容。
寫讀后感的重點應(yīng)是聯(lián)系實際發(fā)表感想。
我們所說的聯(lián)系實際范圍很廣泛,可以聯(lián)系個人實際,也可以聯(lián)系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lián)系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guān)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jié)合。
讀后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jīng)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
因此,讀后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
敘述是議論的基礎(chǔ),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jié)合。
讀后感以“感”為主。
要適當?shù)匾迷模斎灰貌荒芴啵瑧?yīng)以自己的語言為主。
在表現(xiàn)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yīng)重于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
在結(jié)構(gòu)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后,結(jié)尾又回扣“讀”。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xiàn)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chǔ),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lián)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yīng)寫自己讀后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八,寫讀后感應(yīng)以所讀作品的內(nèi)容簡介開頭,然后,再寫體會。
原文內(nèi)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
結(jié)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
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九,寫讀后感的注意事項:①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fā)揮,應(yīng)以寫“體會”為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
應(yīng)是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寫好讀后感活用“四字訣” 讀后感是議論文中最常見的文體之一,也是初高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文體。
但從以往讀后感訓練的情況來看,效果并不盡人意。
其實,寫好讀后感也有章可循。
若活用“四字訣”,則更容易生效。
一、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
讀后感重在“感”,而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發(fā)的,“引”是“感”的落腳點,所謂“引”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長的,或摘錄“引”發(fā)“感”的關(guān)鍵詞、句,或概述引發(fā)“感”的要點。
不管采用哪種方式引述,“引”都要簡練、準確,有針對性。
二、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
在引出“讀”的內(nèi)容后,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
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nèi)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
三、聯(lián)--聯(lián)系實際,縱橫拓展。
寫讀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
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于膚淺。
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后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
聯(lián),就是要緊密聯(lián)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xiàn)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
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
當然在聯(lián)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yīng)“引”部,使“聯(lián)”與“引”“藕”斷而“絲”連。
四、結(jié)--總結(jié)全文,升華感點。
總結(jié)既可以回應(yīng)前文,強調(diào)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fā)出號召。
不管采用哪種方式結(jié)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
讀后感始終要受“讀”的約束,開頭要引“讀”,中間還要不時地回扣“讀”的內(nèi)容,結(jié)尾也要恰當回扣“讀”的內(nèi)容不放松。
當然要寫好讀后感,關(guān)鍵還要讀透材料,抓準感點。
怎樣讀透材料?一般說,如果是記敘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種品質(zhì),最有價值的語言行動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義;如果是議論文,就要把握中心論點;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領(lǐng)會其深刻的寓意。
當然,讀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礎(chǔ)上,選擇最值得發(fā)表,感受最深,見解新穎獨到,最有針對性和現(xiàn)實感的感受來寫,一篇讀后感只能容納一個感點,其他感點無論多么好,都要忍痛割愛。
明智之舉是抓住一點,不及其余,并圍繞一個感點,聯(lián)系實際,談深談透。
如何指導學生寫讀后感。
補充: 學生寫好讀后感,歷來是一件較辣手的問題。
要寫好讀后感,指導是關(guān)鍵。
我是如何指導學生寫好讀后感呢
體會是: 一、指導審題,理清題意 寫好讀后感,審題理清題意是關(guān)鍵。
例如我教《養(yǎng)花》一課,要求學生寫讀后感。
首先讓學生明白“感”是什么
“感”就是要求寫自己怎樣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接著要求學生要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來寫,可以先講作者怎樣說,怎樣做,然后寫自己“悟”出什么道理。
如何給文章定題目呢
讀后感題目多種多樣,既可以直接題目,如:《養(yǎng)花》讀后感;也可以用一句話或一個詞做正題,如:學習要善于摸門道—《養(yǎng)花》有感。
總之,要使學生弄清題目要求,寫作上要求,審題最關(guān)鍵。
二、抓中心,定要點 《養(yǎng)花》這篇文章寫讀后感,就是要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所謂“文章的思想感情”即是中心思想,寫體會的讀后感,“感”應(yīng)該圍繞中心思想去開展。
第一步:先讓學生回憶《養(yǎng)花》一文的中心思想,理清要點。
第二步:我歸納習作要求,《養(yǎng)花》這篇文章抓住三個要點:①、養(yǎng)花能增長知識。
②、養(yǎng)花能調(diào)節(jié)腦力勞動。
③、養(yǎng)花可以創(chuàng)造勞動果實,發(fā)展友誼。
三、抓住要點,聯(lián)系實際,理清結(jié)構(gòu) 首先我讓學生討論《養(yǎng)花》一文幾個要點,有幾個方面體會較深。
接著指導如何聯(lián)系實際談體會,最后介紹寫讀書筆記的兩種方法:
【第1句】:先敘后議。
方法是:先介紹什么書,講了什么內(nèi)容,反映什么中心思想,圍繞中心結(jié)合自已例子說感受,最后寫對自己的教育。
【第2句】:夾敘夾議。
即圍繞中心抓兩三點,聯(lián)系實際,扣緊原文發(fā)表感情,或者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去開展議論。
四、指導幾種開頭方法
【第1句】:開頭談總的感受。
如:最近我讀了老舍先生《養(yǎng)花》一文,覺得越讀越有味道……接著再談自己領(lǐng)會最深的那幾點。
第二段逐點談體會,結(jié)尾小結(jié)全文,談?wù)勛约旱拇蛩恪?/p>
【第2句】:開頭提出問題。
如:學習上難免有挫折,一個學生該怎樣對待挫折呢
最近學習了老舍《養(yǎng)花》一文很受教育。
然后參照上一種寫法,從第二段開始,逐點談體會。
【第3句】:開頭指出某種不良現(xiàn)象。
如:班上有些同學把讀書看成是苦差事,在操場上生龍活虎,在課堂上垂頭喪氣,這是什么原因呢
然后引出《養(yǎng)花》這篇文章,逐點談體會。
五、學生編寫寫作提綱,小組發(fā)言交流。
六、學生動筆寫習作。
由于我指導學生寫《養(yǎng)花》一文讀后感方法得當,學生寫起來文章沒有千篇一律,開頭和結(jié)尾基本上能按讀書筆記方法去寫,中間段學生能用自己的例子去談出體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怎樣寫好高中的讀后感
高中讀后感與初中的區(qū)別何在
老師要我們根據(jù)讀過一篇散文之后寫一篇讀后感,但是由于太久沒寫,又因為自我覺得不想以初中的模式去套入高中文章之中,所以特意指教各位。
我覺得讀后感的寫作有很多種,看你讀后對哪些方面更有心得和感悟。
可以偏重思想與理趣,也可以偏重語言或結(jié)構(gòu)。
可以就文章整體進行評價,也可以選一二細節(jié)做深入分析。
若針對文章觀點,可贊和,可批判,也可進一步闡發(fā)。
若結(jié)合文章語言或細節(jié),可以比較、聯(lián)想、評論賞鑒。
關(guān)鍵在于有自己的見解,寫出獨有的感受。
這樣,就會通過寫作使閱讀得以條理化和深化。
在作業(yè)中記錄下自己思考的軌跡。
不是很不錯的一件事嗎
其實,一篇文章,只要有一句話留給你深刻印象,讓你長久不忘,那這篇文章就沒白讀啊
就值得寫呢
讀后感是什么意思
我以個人觀點回應(yīng)老胡的門事件 好。
現(xiàn)在我以一個很平和很平和的心態(tài)來寫這東西。
文章是寫給人看的,東西是寫給莫名生物體看的,您自己歸哪類,自己掂量著就得了,別說出來,說出來傷和氣。
事情起源是3月18日的事件。
引起各方所謂正義人士爭論的,其實是發(fā)表于3月15日的。
有頭腦有理智的同學可以評判一下這段話,原文如下: “一本書寫得再好若是有損執(zhí)政者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不利于社會的安定 還是有禁的必要 除非作者揭露的是當下的丑陋 談及動蕩歲月的往事我相信敘述者的真實和聆聽者的客觀 但作者一次次地疑問 悲憤 批判好比隔岸觀火 如若穿越六十年 置身當時的水深火熱之中 便知沒有殘酷就沒有徹底的勝利”—— 就時間而言,您們就已經(jīng)晚了三天了,據(jù)百度了解,(因為實在不好意思我是一屆俗人,我真不認識您,聽都沒聽過您的大名。
還得靠百度娘來讓我看看您是哪個網(wǎng)絡(luò)人士。
起初我還真以為是大山里的某小王巴犢子,恩,不好意思。
我粗口了,可您自己說的,您還不打算尊重別人,那我也就想什么說什么了。
數(shù)學里有個術(shù)語叫等量代換,經(jīng)濟上有術(shù)語叫,所以,我這樣對您是公平使然,您別不樂意,要是不樂意了,那就自己死去吧我不攔你。
)先生您還是個搞網(wǎng)絡(luò)的搞新聞傳媒的,就這點敏感速度也忒快了,不知您當年學習的時候老師說的話您都聽的懂么,老師教育新聞從業(yè)者,今天的新聞是金子,昨天的新聞是銀子,前天的新聞是垃圾。
那請問,您現(xiàn)在來挑釁大前天的事兒,是該說您廉頗老矣了還是該說您醞釀已久了呢
然后我百度了一下您的大作,其中————。
在這本號稱“名著人物的另一種可能”的書中:呂布死后五百年出世為、是林沖的女兒、唐僧是關(guān)羽的秘書、秦瓊在麥城救了關(guān)公、是賈府的鄰居......這構(gòu)思也就您能想出來,這腦殘文兒能把歷史老師語文老師氣吐血而后快。
真是諸天氣蕩蕩,我文道昌盛
別跟我解釋我沒讀作品曲解您的意思,我知道截取的這些都是假象,都是您作品用來騙讀者眼球的噱頭,但我就斷章取義了,我向您學習啊
您說胡歌的微博不也是揪著一句不放么,那咱們還是公平原則,對等。
我對您很尊敬。
第二,就是陸川先生。
之前我知道您是個導演,但也就僅限于這樣的了解。
我才疏學淺,加上對電影無愛,所以我一部您的作品也沒看過,很抱歉。
當有的人調(diào)侃的口吻說不知道胡歌是干嘛的時候,我也很想調(diào)侃的跟您說一句,我只知道您是在電影界打醬油的,僅此而已。
其實話說回來,就算我對電影再無愛,我怎么知道李安知道,這個,攤手,我等您答復我呢,我智商有限。
第三就是馬日拉和眾路人。
對于馬日拉先生,我也是百度的,我原本很想找些有關(guān)您的資料來,但是可惜,百度娘對您都很無言,只有短短數(shù)行,還就因為提及了韓寒才讓我有了一些印象。
我之前總把您聯(lián)想到央視的記者,抱歉啊抱歉。
至于眾路人么,說的話污穢下作不看,胸大無腦這種詞都可以用上來評判,我只能說您們的墨水真有限,您們的墨水真高端。
您們以一個小無名大智慧的身份躋身在之前的三位身邊,嘖嘖,我很佩服您們的勇氣和肝膽。
好歹我還能百度出來之前的三位,但您,我實在無法評判。
我都不知道您是什么名字什么性別什么物種什么科目,您說,咱這就不好妄下斷言。
但以您們在微博里慷慨激昂一點不輸陣腳的語氣看,您們是經(jīng)常參與這類罵戰(zhàn)的,哪兒熱鬧就往哪兒鉆,但我有一點實在想不通,您說您那么激動的批評了我們胡歌半天,您的言論又有什么意義或代表性呢
起碼人家代表還能去會上舉個手發(fā)個言給個鏡頭露個臉,但您呢
只能在這舉個大旗做個虎皮拉拉帽子伸張正義,這排場配不上您的身段,我看著太寒酸。
我不好意思揭您短。
不然就是您真的切膚之痛感同身受過那書里所寫的諸多戰(zhàn)爭。
您經(jīng)歷過文革參與過抗戰(zhàn),走過叢林踏過草原,躲過子彈堵過槍眼,曾把敵人老窩端踩過越南導火線。
您尋過先烈的血跡啃過前輩的尸體,您在革命的事業(yè)上奮勇殺敵。
不過我手賤看了您們眾路人的各種資料,都是八零后一般,那我只能說,您在思維解放的道路上穿越了黎明,抵達了黑暗。
我看完老胡的微博時也瞬間感覺到了他涉及了敏感的政治問題,但仔細讀下來,發(fā)現(xiàn)這只是一段對于一本書籍作品的感言。
我們在讀書的時候都有這樣的代入感,然后抒發(fā)自己的看法觀點,小時候老師們就教我們寫讀后感,沒辦法,自然習慣。
那么好了,既然是讀后感,他所代表的也就是自己的一點想法,你們有沒有必要那么上綱上線
【第1句】:您說您們有言論自由,
【第2句】:您們說看了這條微博后從智力上一點也不想尊重他,您們說不懂最起碼的尊重是什么,
【第3句】:您們說他無腦,有什么樣的偶像就有什么樣的粉絲,
【第4句】:您們說我們維護喜歡的人就是腦殘,
【第5句】:您們說他就是一個戲子,
【第6句】:智力正常的人都不會去當粉絲。
好,咱們一條條來。
我不怕跟您們這樣的精英們浪費時間。
【第1句】:言論自由在法律中對于每個公民都是人人平等,那么作為一個公民的胡歌,也有他自己的言論自由,您們這樣不顧人格的肆意詆毀誹謗,那是不是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呢
有條法律是污蔑誹謗罪,你可以說這條太重了,您那小肩膀扛不起,那總有一條是侵犯他人名譽權(quán),這樣說您應(yīng)該承認吧
別不好意思別害怕,犯了法不要緊,記得改就行。
但就怕您犯了法還到處宣揚,以為自己很驕傲,警察給您抓起來,那就沒辦法了。
禿尾巴孔雀就是這樣的感覺,您在那樂意轉(zhuǎn)圈,我們也不攔著。
【第2句】:這句話我覺得說的最精妙,也最直接。
您直接告訴了我們您是一個多么人格低下的人。
真的,從小到大老師家長都教育我們,要學會去尊重別人,這樣我們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好了,您大聲的告訴我們您活了這么一大把年紀都不懂得最起碼的尊重是什么,OK,我們笑而不語,這樣偉大人格的您還能讓我們這一群小生說些什么呢。
長這么大沒人這樣勇敢的承認過,恩,我周圍方圓幾萬里也沒遇著過,遇著了您,我此生無憾了。
拿著無恥當令箭,真的可以的。
【第3句】:這句話吧,我們來客觀的評價一下。
胡歌,是1982年出生于上海的,自小品學兼優(yōu),一直就讀的都是上海最好的學校,高考以文考全國第二的成績被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錄取,后證實應(yīng)該是第一,因為當年的第一是保送生。
而后他又去上海戲劇學院參考,以文考全國第三的成績考取了上戲的表演系。
在大二就開始接拍戲劇,并一炮而紅。
他的文筆和學識毋庸置疑。
敢問,這樣優(yōu)秀得在全國數(shù)一數(shù)二的學生,您們說他無腦,說他歷史、學識知識水平太低,那么我是該相信您說的個人言論呢,還是該相信從1978年就考驗篩選了無數(shù)人才的高考國家教育制度呢
就連過路的人都知道,胡椒是一個最乖最聽話淡定的群體,正是因為您引用的那句有什么樣的偶像就有什么樣的粉絲,老胡教會我們淡定教會我們從容,教會我們樂觀教會我們珍惜。
所以我們從不無理取鬧,也從不去掐架造謠。
您的言論讓任何路人看了都會產(chǎn)生不悅的心理反應(yīng),所以我們只好上前很理智的勸解您學習對人起碼的尊重。
但您們似乎打了雞血一樣的大跳躍反彈,抓住我們好心的話語加以諷刺打壓,試問,連別人平心靜氣的勸導都聽不進去的人,您還有什么前途發(fā)展嗎
您說別人無知愚蠢的時候,想想自己的肚量和所作所為吧。
連我們這些孩子都不如,我們還能做什么呢,替您覺得可悲吧。
【第4句】:如果說維護喜歡的人就被定義為腦殘,那么,我只能說我不敢茍同于您不同于眾人類的人生觀價值觀。
維護喜歡的人是再正常不過的生理心理反應(yīng),更何況是這種被人污蔑被人惡意誹謗的紛亂場景。
我們的維護也很理性,圍觀您的高談闊論時我們根本沒有不潔的詞語出現(xiàn),而相比較那些支持您們的您們的粉絲,那些翻陳出新的污穢詞語,我們真的覺得有礙身心。
不知道這是不是也間接代表了您那一派的整體水平。
【第5句】:戲子。
戲子。
這話放在文革,呵呵,我不懂啊我不懂。
好吧,那就姑且按照您的邏輯來講述推論。
胡歌是一個演員,這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一個正當職業(yè),您把這個職業(yè)叫做戲子,單不說這里面透出的嘲諷和詆毀,就當它只是個代名詞。
那么,現(xiàn)在所有的演員都是戲子,導演就都是導戲子的人。
這讓我不禁想到了一種類似的關(guān)系。
那就是妓女和鴇子。
不好意思,因為這兩種關(guān)系在您言語的誘導下是那么相似。
您肯定偷著樂了,覺得我自己把演員也就是把胡歌詆毀了,可是您想錯了。
歷史上青樓女子貞烈留名者諸多,深情重義的杜十娘,才華橫溢的小鳳仙,等等等等,她們更多是被逼無奈,多的是那么一份紅顏薄命的悵惋,有歌可唱有詩可鑒。
但我從未聽說過有哪個鴇子可以不被罵得狗血噴頭,她們無不是罪惡的黑手。
那么作為大導演的您混跡在這樣的戲子中間,可別出什么差錯,我怕哪天您又得罪了誰不像我們老胡那么大度的,導過頭了娛瞎了您的眼。
【第6句】:好吧,今天的話題一直停留在智力的糾纏上。
我只能說一點學術(shù)性的建議或者病詬可指的地方都沒有。
算了,誰讓您這智商也就能研究研究智力了呢。
您說智力正常的都不會去當粉絲。
好,第一,我想說,我們一直都不覺得自己是粉絲,雖然這是事實,但從老胡的角度,他就公開不止一次的說過,他喜歡和我們的關(guān)系狀態(tài)是朋友,我們關(guān)注著彼此的成長,我們在路上彼此相伴,我們是平等的。
不是盲目追尋,他待我們也是一樣,從不曾高高在上。
我們的交流史精神的,哪怕不記得具體姓名,他也會認真記住每個人的模樣。
但我知道,這種關(guān)系和情感,是您這樣的大家所不能理解的,您所認為狹隘意義的粉絲,也就只是您的世界觀里的定義了,那種追星逐月跪地俯首的關(guān)系,我真替您可能擁有的粉絲們可悲。
然后我想問的是,您發(fā)展到今天如此大的成就,成就得哪怕沒幾個人知道的成就,您之前在少年時期沒有過崇拜的榜樣愛慕的對象么
OH NO,如果您說沒有那我只能說您意志精神非常之強大非常人所能及,或者說您從小就目中無人高估自己。
如果有,那么很不幸,您自己扇了自己一個很響亮的耳光,我都聽得見回聲響,呵呵,真亮。
然后呢,說的也差不多了,我對您的言論的好奇和評價也就到此為止了。
我只想說說我的想法,其實對于歷史,發(fā)生的即是事實,我們都是旁觀者,我們能參與的只有自己的人生,可就是這樣,我們還無法完滿的完成自己的業(yè),更何況是去改變歷史嘲諷歷史。
對于政治,除了國家LD,評論員,專業(yè)研究人士,我們每個人都只是看客而已,笑對豈不是更輕松
明明沒有那樣的實力資本去成為一個卓越的政治家,那就不要在別人門前班門弄斧的炫耀自己曾經(jīng)學過小學政治。
既然大家都是看客,那你的言論又有什么權(quán)威性呢
那你又有什么資格來指摘別人呢
讀書筆記是不是就是讀后感
不一樣的。
讀后感是對一部作品閱讀后的、體會,一般是說你了這本書后受到了什么教,得到了什么啟發(fā).讀書筆記則不同,讀書筆記可以記錄任何問題,包括你暫時對書中的細節(jié)有疑義的地方,你可以記錄下來,以后解決.書中精彩的地方,也可以抄錄下來,多次研讀,當然也可以有你對書的理解,讀過之后的感想,受到的啟發(fā)教育等.
一年級學生如何寫讀后感
所謂讀書征文,就是以讀書感想為中心,寫出不同的見解,讓別人認識到不同。
讀書征文并不只是單調(diào)的讀后感,也要寫進自己的感情,自己獨到的見解。
其實就是寫一本書的、好處、得到的感受、和讀書筆記差不多的 征文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操、創(chuàng)新意識、現(xiàn)場應(yīng)變能力、實踐能力和良好的讀書習慣等綜合素質(zhì)。
三體讀后感
眾生毀滅一切——《三體》讀后感《三體》本身就是一個宇宙,宏大、深遠、遼闊,人類幾千年波瀾壯闊的歷史在其中重現(xiàn),卻似滄海一粟,轉(zhuǎn)瞬即逝,生生不息的文明幾乎灰飛煙滅,只剩下繁盛輝煌的記憶,漂流在時間之外的虛空中,直到宇宙重新回歸奇點的那一刻到來,才得以重見天日。
而這一刻,真的能到來么
我想,這或許只是程心的美好心愿甚至自欺欺人的一絲慰藉吧。
為了躲避宇宙的毀滅時刻,許多生命體只會選擇在小世界的空間中無憂無慮地生活,直到宇宙重啟后適宜生命體生存時再選擇回歸。
而無數(shù)小世界空間所導致的質(zhì)量流失,卻使宇宙無法實現(xiàn)重生。
在這種情況下,似乎也只能寄希望于像程心這樣有責任心的生命體。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而宇宙的命運,正是掌握在眾生手中。
而很可能的結(jié)局是,眾生毀于自己之手。
而這,也許正是《三體》要告訴大家的吧。
在第一部《》中,對人類本身徹底絕望的意圖引入來解決問題,卻不幸地開啟了地球人類的末世之門。
這是人類毀滅自身的序曲。
而在第二部《黑暗森林》中,三體人的罪惡并沒有顯露多少,人類的黑暗及墮落本性卻充分暴露出來。
博士的前半生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及時享樂的人之本性,而為了莊嚴和孩子,他最終選擇用整個后半生扛起執(zhí)劍人的大旗,孤獨卻堅定地行使黑暗森林威懾的使命。
章北海及其他面壁者們早就看穿了在基礎(chǔ)科學被鎖死的情況下人類必敗的結(jié)局,只有逃亡才能使人類文明得以延續(xù),只有試圖成為操縱命運的威懾者,才有可能反敗為勝。
為此,泰勒不惜犧牲全部地球艦隊的所有生命以形成量子幽靈艦隊,雷迪亞滋不惜以毀滅整個太陽系的手段來威脅三體人,希恩斯和章北海則選擇了人類逃亡這條路。
前者不惜為人們烙下“人類必敗”的思想鋼印,后者則為了地球世界能將資源集中于創(chuàng)造逃亡所必須的無工質(zhì)飛船,暗殺了若干倡議建造工質(zhì)飛船的當權(quán)者,甚至不惜波及無辜。
事實證明,他們的選擇與行為看似殘忍且有悖于人性,卻高瞻遠矚,正是所謂的大仁不仁。
但他們的行為嚴重損害了眾生最基本的權(quán)利與利益,所以結(jié)果可想而知:章北海及面壁者們被扣上了諸如可恥的逃亡主義、反人類罪等各種帽子。
在眾生看來,以他人或地球或太陽系的存在與否為賭注的威懾手段太過兇險,沒有人愿意將自己的命運操于他人之手,況且鬼才知道這個操控命運的人會不會以犧牲大多數(shù)人來保全自己。
同時,逃亡也必將是少部分人的生存之路,沒有人會心甘情愿地接受面對死亡的不平等待遇。
所以,他們寧愿大家一起死,也不讓部分人先逃走。
這就像書中屢次寫到不能乘坐航空器逃跑的眾生,以各種方式努力搞破壞,以使別人也逃不掉。
他們或許可以說,在生存面前,眾生理應(yīng)平等。
但果真如此嗎
后來逃亡的青銅時代號用行動告訴大家,當人類在太空中面臨生存的威脅時,只用5分鐘便可以產(chǎn)生極權(quán)。
這就是人類之間在太空發(fā)生的黑暗戰(zhàn)役。
它告訴人們,在生存面前,絕無平等可言,而是先下手為強。
而在第三部《》中,也正是人類之手(雖然是不得已而為之,但這種安排很有深意),啟動了引力波天線,公布了三體星系坐標,進而暴露了整個太陽系,使其成為全宇宙的眾矢之的。
全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他小心地潛行,力圖不被任何人發(fā)現(xiàn),而一旦發(fā)現(xiàn)了別的生命,他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
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恒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
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
在當今世界,各強國都擁有輕易滅了對方并毀滅世界的超級武器,威懾其實正在進行中,只不過通過科技進步以及信息化、全球化等手段,人類的資源暫時能夠滿足自身的生存發(fā)展需要,可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文明的不斷擴張,人性的欲壑難填,當各種科學與技術(shù)手段都無法滿足眾生的需求時,一旦資源總量不足甚至枯竭時,又會發(fā)生什么呢
退一步講,我們的世界即便不是一座黑暗森林,至少也會跌入大低谷吧。
人口的銳減使資源出現(xiàn)富余,然后才會有大革命,人性的解放帶來科學技術(shù)的再次飛躍,接下來又是人口增長、人欲膨脹、文明擴張,等同于末日的資源枯竭將再次來臨,人類世界終將成為一座黑暗森林……任滄海桑田,時空變幻,而人性永恒。
這便是第三部《》。
趨利避害是人之本性,這導致眾生群體意志的無情與善變。
當危機來臨時,眾生需要一個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來挽救他們的命運,哪怕賦予其面壁者甚至執(zhí)劍人那樣的超級特權(quán)也心甘情愿。
而危機一旦過去,眾生又不愿讓這樣的超級英雄操控自己的命運,他們已經(jīng)不需要英雄了,他們急于奪去他的權(quán)力,并寧愿將其賦予一個和自己一樣的普通人。
所以,他們選擇了程心……程心兩次處于幾乎等同于上帝的位置,卻兩次以愛的名義把世界推向深淵。
在這樣的黑暗森林環(huán)境中,沒有霹靂手段,又談何菩薩心腸
但程心沒有錯,她只是一個被眾生推上神壇的普通人,只是做了一個普通人在那一時刻都會做出的選擇,而這一選擇,也正是當時眾生所希望看到的。
在眾生的群體意志面前,她既無力反抗,也不想反抗,因為她是眾生之一員,所以她與他們的想法是一樣的,只是比其他人多了那么一點不自量力的責任心。
在眾生面前,程心的確是最無辜的。
他們根據(jù)自身的需要,選擇了程心,而當威懾失敗,他們只會以怨恨的眼神和憤怒的聲音及行為向她表示:我們當初怎么會選擇了你,就像當初對面壁者們那樣。
而當危機過去,他們又根據(jù)自己情感和利益的需要,重新把她奉若神明。
他們絕不會反思和自責,這是何其的不負責任
在澳洲大移民時,眾生爭相報名三體組織的地球治安軍,兩千萬人參加了面試,最后只有五百萬人被選上。
最后的“幸運兒”并不在意人們的唾沫和鄙夷的目光。
因為他們知道。
那些吐唾沫的人中相當一部分是提交過面試申請的。
在移民返回時,治安軍甚至在保證供給和維持秩序方面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但當一切恢復后,大批治安軍被處決,而對此歡呼雀躍的人群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當初在治安軍報名中的落選者……在第三部中,作者更是把人性的黑暗本質(zhì),上升到文明的高度。
不僅人類如此,也一樣。
如果說,人必將毀滅自身和一切,那么,文明也必將毀于文明本身。
生命體個性的解放,必然帶來科學技術(shù)的飛速發(fā)展,這導致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zhì)總量保持不變。
為了生存,戰(zhàn)爭就不可避免。
而宇宙中高級文明所做的,竟然是不惜降低自身的維度,以求在不斷走向毀滅的宇宙中生存,這簡直是同歸于盡的做法
而這,又和人類的做法何其相似
對于不斷降低維度的宇宙,惟一的希望就是重啟歸零了,就像鳳凰一樣涅槃重生。
而蝸居在各個小世界過著幸福生活的數(shù)不清的生命體,又有多少愿意像程心一樣,為了大宇宙的重生,釋放掉自己小世界偷來的質(zhì)量,重新回到生存環(huán)境十分惡劣的太空中,去親歷宇宙走向毀滅。
看來,宇宙真要毀于眾生之手了。
以上乃一家之言,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海涵。
讀后感和讀書筆記有什么區(qū)別
一、關(guān)于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分為摘錄筆記、提綱筆記、評注筆記、心得筆記四種。
摘錄筆記就是把所讀文章的好句子、好材料摘錄下來的筆記。
這種筆記有的同學小學時就做過,但是堅持下來的人很少。
摘錄筆記做多了,經(jīng)常讀一讀,對于提高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很有幫助,在作文時可以參考、模仿,有的甚至可以直接引用。
提綱筆記就是把所讀文章的要點歸納記錄下來的筆記。
它對于我們閱讀分析很有幫助,也有助于我們提高作文的構(gòu)思能力。
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還可以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也可以做一些記號。
這就是評注筆記。
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注的,效果大不一樣。
心得筆記簡單的就是扼要地寫一寫讀書的心得,可以不過多考慮格式,把心得記下來即可。
上一講我們說找文章的“眼睛”,實際就是一種心得,你把它記錄下來,不用過多地展開議論,這就是心得筆記。
廣義地講,讀后感也是心得筆記之一,但人們一般都把讀后感獨立地提出來講解和練習。
我們也這樣做。
二、讀后感的概念 讀后感的概念有兩重含義:一是真實的、不受任何約束的讀后感,二是一種作文的體裁,考試時要接受各種條件的約束。
初中語文課本第一冊163頁的例文《說膽》以及下面這篇讀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種讀后感。
寫這種讀后感,主要是給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實,有什么感想(當然感想應(yīng)當有意義,值得一寫)就寫什么感想,與心得筆記不同,它要展開來寫,盡量像一篇文章,盡量寫得生動、實在、深刻。
一般應(yīng)當寫清楚讀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聯(lián)想到了什么,對自己有什么作用等。
它不追求文體、格式框框,寫起來也可長可短簡單的說就是不同點:讀書筆記:是指閱讀書本時候為了積累所作的記錄,包括摘抄好的詞句,做評點,為自己更好理解所讀書本內(nèi)容的一種手段。
讀后感:就是指讀者讀完一本書后根據(jù)自己在讀書時候的一些體會,并寫出來,形成文字表達。
相同點:有時候,讀書筆記也會記錄到自己讀書時候的一些感情思想,而讀后感有時候正是對所讀書本的某個詞、句或者其中精華的地方進行個人思想的表達,這個時候,讀書筆記就稱成為讀后感的基礎(chǔ),讀書筆記為讀后感提供材料,兩者相輔相成。
簡單的說,有區(qū)別 讀書筆記,是一種筆記,所以在讀的過程中要做記錄,簡單的說就是要摘抄好詞好句之類的,做讀書筆記對書的內(nèi)容很好把握 讀后感,是一種作文形式,沒有筆記詳細,更多的是自己的看法和感覺,對書的字面內(nèi)容不必刨根問底,寫的是內(nèi)在
上一篇:感言疫情期間復工防疫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