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說南寧江山地產(房屋中介)很黑 耍流氓 是真的嗎
樹大招風。
據我所知,南寧江山地產短短1年時間僅南寧就開了80多家,分公司開到柳州北海玉林等城市。
南寧中介行業競爭激烈,同行之間相互抹黑已是常事。
但也不排除個別業務員違規操作,畢竟整個行業的業務員整體素質文化不高,經常跳槽。
據說一年以上工齡(指中介行業)的員工至少換過3家中介公司(通常是在A公司業務問題,客戶找麻煩無法解決就跳到B公司,在B公司違規被開除又挑到C公司),所以,說江山地產黑并不正確,應該說整個行業或多或少存在違規行為,只是江山大一點,外界關注多一點罷了。
學籍轉不了會怎樣
一、你07年至09年間的運氣較為一般,總的來說財運不算好,這期間大都是上半年還可,一到下半年就不行,尤其是冬季最差。
二、09年陰歷六月份前后的財運很好,立冬后到年的這段時間里就不是多好了。
三、去年上半年除了陰歷四月份的財運稍微好點外其余的時間都不行,立秋后的七月份好了點,八月份還是很不錯的,九月份就不是多好了,著急上火心情煩躁不安,立冬后的十月份財運也不行,十一月份較好些,十二月份還算可以吧,比較吃力和勞累。
四、今年春天的財運不是很旺,5月4號后的這個月好有些不順,財運還是不行,眼下是五月份已過來一半,財運方面比以前稍微好點了,心情也比較好些。
今年總的來說上半年的財運不是太強,立秋后的七月份會較好些的,八月份會更好,九月份也不錯,立冬后的十月份就差點事了,十一月份到年也還是很不錯的。
2024年上半年的財運比較差,秋季比較好些,立冬后到年也不是多強。
2024年上半年還是不如意,下半年比上半年要好些。
這二年會因孩子方面耗費些錢財,官運不是很強。
2024年的春季財運還是欠佳,四月至九月間還是比較好點的,立冬后還是不行。
2024年總的來說財運較一般,沒有多發財的月份,也沒有太不好時候。
2024年正月初二交戊申大運,上半年的財運會較好點,下半年就會一天不如一天了,秋后到得這段時間里是更差。
2024年,上半年的財運很好,下半年又是很差,這年可要預防破大財的喓。
2024年上半年還可,下半年還是很不好,有些積重難返。
2024年還是不佳的繼續,身心健康都會受到一定的威脅,這不是嚇唬你,你從2024年的下半年就應該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尤其是心血方面相關的疾病,感覺不適就應該及時看大夫,要是托和靠是不會有好處的,只能加重不是省錢反而是花得更多,有病早治還能少些破費的。
這樣回答您不知您滿意和點 采納 吧
曾國藩在哪一年的會試考試中落第
曾國藩(1811--187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從湖南雙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京赴考,中進士留京師后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
緊接著創見因母喪返鄉,恰逢太平天國巨瀾橫掃湘湖大地,他因勢在家鄉拉起了一支特別的民團湘軍,歷盡艱辛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謚“文正”。
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轉而為沒落、衰敗,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動蕩年代,由于曾國藩等人的力挽狂瀾,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面,曾國藩正是這一過渡時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產生了令人注目的影響。
這種影響不僅僅作用于當時,而且一直延至今日。
從而使之成為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歷史人物。
一)少年得志仕途亨通曾國藩,字伯函,號滌生。
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雙峰縣井字鎮荷葉塘的一個豪門地主家庭。
祖輩以農為主,生活較為寬裕。
祖父曾玉屏雖少文化,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滿腹經綸,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愛撫,他們望子成龍心切,便早早地對曾國藩進行封建倫理教育了。
曾國藩6歲時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14歲時能讀周禮,史記文選,并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俱佳列為優等,可見他自幼天資聰明,勤奮好學。
至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與歐陽滄溟之女成婚,踏上了人生的一大臺階。
曾國藩剛28歲便考中了進士,從此之后,他一步一階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力門生。
在京十多年間,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遷侍讀,侍講學士,文淵閣直閣事,內閣學士,稽察中書科事務,禮部侍郎及暑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曾國藩就是沿著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
從文才上看,曾國藩的仕途暢通是與他好學有關,他學習孜孜不倦,苦讀日夜不息,尤其在京參加朝考進入庶常館學習后,“日以讀書為業”。
勤于求救,不恥下問,博覽歷史,重視理學,還讀了大量的詩詞古文,才華橫溢,滿腹經綸。
官吏中如此勤奮好學者實不多見。
由于他博覽群書,涉獵文獻,故在政治上有自己的獨特觀點:如要統治者“內圣外王”,要自如地運用儒法思想治理天下。
他推崇程朱理學,認為程朱理學正統于孔孟之道,后君臣應以習之。
尤其他曾主張或奏明皇上,提出治理天下之法,涉及吏治與廉潔,選材與用材,物質與財用,兵力與兵法等。
他應詔陳述政治主張說:“今日所當講求者,惟在用人,人才不乏,欲作用而激揚之,則賴皇上之妙用,有轉移之道,有培養之方,有考察之法,三者不可廢。
臣觀今日京官事通病有二,曰退縮,曰瑣屑。
外官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顢頇。
習俗相沿,但求茍安,無過不肯振作起來,將一遇困難,國家必有乏才之患。
”要想使官員振作起來,又須皇上以身作則。
他從理論乃至實踐上都極力標榜封建倫理道德,來維護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
從武將上說,他本不具備先決條件,然而正是由于他的步步青云,得到了皇上與同僚們的青睞,他感皇恩,謝皇意,甘為保主子盡心盡力,表現在為建湘軍嘔心嚦血,精心操勞練出了一支戰斗力賽過綠營的正規軍,為鎮壓太平天國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清王朝西拼東殺,征戰畢生,直至卒死在兩江總督的寶座上。
二)曾國藩之思想學術曾國藩作為近代著名的在政治家,對“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敗衰落,洞若觀火,他說:“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
”對于“士大夫習于憂容茍安”,“昌為一種不白不黑、不痛不庠之風”,“痛恨次骨”。
他認為,“吏治之壞,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誠為探源之論”。
基于此,曾國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時需用德器兼備之人,要倡廉正之風,行禮治之仁政,反對暴政、擾民,對于那些貪贓枉法、漁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嚴懲。
至于關系國運民生的財政經濟,曾國藩認為,理財之道,全在酌盈劑虛,腳踏實地,潔已奉公,“漸求整頓,不在于求取速效”。
曾國藩將農業提到國家經濟中基礎性的戰略地位,他認為,“民生以穡事為先,國計以豐年為瑞”。
他要求“今日之州縣,以重農為第一要務”。
受兩次鴉片戰爭的沖擊,曾國藩對中西邦交有自已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國,認為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并反對借師助剿,以借助外國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張向西方學習其先進的科學技術。
《治學論道之經》曾國藩是清末著名換理學大師,學術造詣極深。
他說:“蓋真能讀書者,良亦貴乎強有力也”,要有“舊雨三年精化碧,孤燈五夜眼常青”的精神。
寫字或陽剛之美,“著力而取險勁之勢”;或陰柔之美,“著力而得自然之味”。
文章寫作,需在氣勢上下功夫,“氣能挾理以行,而后雖言理而不灰”。
要注意詳略得當,詳人所略,略人所詳,而“知位置者先后,翦裁之繁簡”,又“為文家第一要也”。
為文貴在自辟蹊徑,“文章之道,以氣象光明俊偉為最難而可貴”。
“清韻不匱,聲調鏗鏘,乃文章第一妙境”。
《持家教子之術》著名歷史學家鐘書河先生說過,曾國藩教子成功是一個事實。
無法抹殺,也無須抹殺。
曾國藩認為持家教子主要應注意以下十事:一、勤理家事,嚴明家規。
二、盡孝悌,除驕逸。
三、“以習勞苦為第一要義”。
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財。
五、聯姻“不必定富室名門”。
六、家事忌奢華,尚儉。
七、治家八字:考、寶、早、掃、書、疏、魚、豬。
八、親戚交往宜重情輕物。
九、不可厭倦家常瑣事。
十、擇良師以求教。
《疆場競斗之計》曾國藩以編練湘軍起家,書生治國,鎮壓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其軍事思想內涵極豐,確有過人之處。
他認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國強”,“兵愈多,則力愈弱;餉愈多,則國愈貧”。
主張軍政分理,扣負其責。
他購買洋槍、洋炮、洋船,推進中國軍隊武器的近代。
治軍以嚴明軍紀為先,同時著意培養“合氣”,將士同心,他認為“將軍有死之心,士卒無生之氣”。
選擇有四點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覘敵情,三曰臨陣膽實識,四曰營務整齊”。
曾國藩軍事思想中最豐富并值得今人借鑒的是其戰略戰術。
如“用兵動如脫兔。
靜如處女”,主客奇正之術,“扎硬寨,打死仗”,水師不可順風進擊,善擇營地,“先自治,后制敵”,深溝高壘,地道攻城之術,水陸配合,以靜制動,“先拔根本,后翦枝葉”等等。
《處世交友之道》曾國藩對交友之道頗有見地,他認為交友貴雅量,要“推誠守正,委曲含宏,而無私意猜疑之弊”。
“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宜。
不可輕取人財”。
要集思廣議,兼聽而不失聰。
“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
處世方面,曾國藩認為,“處此亂世,愈窮愈好”。
身居高官,“總以錢少產薄為妙”。
“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德以滿而損,福以驕而減矣”。
為人須在一“淡”字上著意,“不特富貴功名及身家之順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學問德行之成立與否,亦大半關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
“功不必自已出,名不必自已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曾國藩寫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處世交友之道。
《修身養性之訣》曾國藩總結了修身十二款:敬、靜坐、早起、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氣、保身、日知所亡、月無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門。
他認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獨則心泰,主敬則身強,求人則人悅,思誠則神欽”。
曾國藩不信醫藥,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篤誠,戒機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貴,“人生有窮達,知命而無憂。
”曾國藩認為:“養生之法約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懲貧,三曰節欲,四曰每夜臨睡前洗腳,五曰每日兩飯后各行三千步。
”養生之道,“視”、“息”、“眠”、“食”四字最為要緊,養病須知調衛之道。
褒貶不一“譽之則為圣相,讞之則為元兇”。
正如辛亥革命中的怪杰章炳麟對曾國藩的評價一樣,近百年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曾國藩褒揚者有之,斥罵者也不乏其人。
早在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時,即有人責其殺人過多,送其綽號“曾剃頭”。
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罵他是賣國賊,以致曾國藩也覺得“內咎神明,處咎清議”,甚至有四面楚歌之慮。
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黨人說他“開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遺臭萬年的漢奸,建國后的史學界對他更是一罵到底,斥為封建地主階級的衛道士、地主買階級的精神偶像、漢奸、賣國賊、殺人不眨眼換劊子手等等,予以全面否定。
歷史是各種復雜因素的有機組合體,歷史從物也是如此,對復雜的歷史人物予以簡單、片面的肯定或否定,都是不客觀的,都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實事求是的要求。
80年代以來,學術界對曾國藩的研究逐步深入,對他的評價也相對客觀。
隨著有關曾國藩的小說和傳奇故事的出版,越來越多的人對其產生興趣,他們希望能透過作家描述的人物形象的了解曾國藩的學識、見解和主張,更直接、更清晰、更深入地窺見他的內心世界。
三)軼事點滴毛澤東“獨服曾文正”之謎毛澤東年青時,曾對曾國藩傾服備至,現藏韶山紀念館的光緒年間版《曾國藩家書》中,數卷扉頁上都有毛手書的“詠之珍藏”。
他曾說:曾國藩建立的功業和文章思想都可以為后世取法。
認為曾編纂的《經史百家雜鈔》“孕群籍而抱方有”,是國學的入門書。
曾國藩治軍最重視精神教育,毛一生很注意這點。
曾“愛民為治兵第一要義”。
毛建立紅軍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蔣介石推崇曾國藩之謎蔣多次告誡他的子弟僚屬:“應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書版及書禮”,“曾文正家書及書禮,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
”他審訂《曾胡治兵語錄注釋》時說:曾氏已足為吾人之師資矣。
在黃浦軍校,他以曾國藩的《愛民歌》訓導學生。
他說我認為曾、左能打敗洪、楊是他們的道德學問、精神與信心勝過敵人。
“譽之為圣相,讞之為元兇”之謎曾國藩曾被人推許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復興儒學的圣哲;建樹功業、轉移運世的偉人賢者,清朝咸同中興第一名臣。
然而,也有人罵他是民賊、元兇、漢奸、民族罪人、擅權濫殺的“曾剃頭”、好名失德的“偽君子”。
《曾國藩家書》影響歷史不衰之謎太平天國失敗后,清廷對權重勢大的曾國藩極度猜忌,曾為表明心跡,做出了有違個人性格的事刊印《家書》。
違朝廷大禁納妾之謎五十一歲時,咸豐帝大喪期間,秘娶小妾,“違制失德”,故有人斥其為“偽君子”。
終生以“拙誠”“堅忍”行事曾國藩“貌之過人者,眼作三角形,常如欲睡,身材僅中人,行步則極厚重,言語遲緩。
”“一生愛錢”之謎三十歲時,作一件青緞馬褂,遇慶賀及新年時穿一次,三十年后,衣猶如新。
在南京總督府任內,要求夫人和兒媳們,每晚要績麻紡紗,下廚作飯。
四)大事年表1811年(嘉慶16年)11月26日(農歷10月11日)生于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鄉天平村,乳名寬一。
1815年(嘉慶20年)5歲在家識字讀書。
一年后入家塾“利見齋”。
1826年(道光6年)16歲春,應長沙府試(童子試),名列第七。
1830年(道光10年)20歲就讀于衡陽唐氏宗祠,師從汪覺庵。
一年后轉入湘鄉漣濱書院。
改號滌生。
1833年(道光13年)23歲秋,參加湘鄉縣試,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14年)24歲春,入岳麓書院。
秋,參加鄉試中第三十六名舉人。
冬,入京準備會試,途徑長沙,始與劉蓉相交。
1835年(道光15年)25歲4月,會試落第,留京寓長沙會館讀書。
1836年(道光16年)26歲春,恩科會試再次不第,出京返家。
至長沙,與劉容、郭嵩燾在湘鄉會館相聚兩個月。
1838年(道光18年)28歲會試中第三十八名貢士。
試后改名國藩。
殿試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
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
授翰林院庶吉士。
年底乞假返家。
1839年(道光19年)29歲夏,出衡陽,謁杜工部祠、石鼓書院。
秋,出邵陽,察訪武崗、新化、蘭田、永豐。
12月,子紀澤生,離家起程赴京。
本年起始作日記,持之以恒,至終不輟。
1840年(道光20年)30歲5月,庶吉士散館,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檢討。
7月,得病,經歐陽兆熊、吳廷棟治療、護理,兩月始愈,三人遂成好友。
1841年(道光21年)31歲8月,偕倭仁往謁理學大師唐鑒,請教治學之方,檢身之要。
“考德問業”,“為義理所熏蒸”。
11月,任國史館協修,遍鑒前史,辨具得失。
是年,喜讀胡林翼贈送的《陶文毅公文集》。
寫作《里胥》,直道民間疾苦,鞭笞腐敗更治。
1842年(道光22年)32歲致力程朱之學,每日必做日課:早起、主敬、靜坐、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氣、保身,日知所亡、月無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門。
1843年(道光23年)33歲4月,升任翰林院侍講。
7月,欽命為鄉試(四川)正考官。
12月,充文淵閣校理。
8月,補授翰林院侍講。
1844年(道光24年)34歲8月,郭嵩燾引江忠源來見,結為師生。
派充翰林院教習庶吉士。
1845年(道光25年)35歲10月,升翰林院侍講學士。
李鴻章入京會試,以年家子投其門下受業。
1846年(道光26年)36歲1月,充文淵閣直閣事。
自書其書舍曰:“求闕齋”。
夏秋間,養病城南報國寺,與同寓劉傳瑩就漢學、宋學深入研討,知學須返本務要,“執兩用中”。
1847年(道光27年)37歲7月,升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街。
11月,欽派武會試正總裁,殿試讀卷大臣。
1848年(道光28年)38歲3月,子紀鴻生。
10月,輯錄古今名臣大儒言論,按修身、齊家、治國三門分三十二目輯成《曾氏家訓》。
1849年(道光29年)39歲2月,升授禮部右侍郎。
9月,署兵部右侍郎。
1850年(道光30年)40歲4月,上《應詔陳言疏》,直揭官場“委靡因循”、官吏“畏葸”“柔靡”。
“今日所當講者,惟在用人一端耳”。
7月,兼署部左侍郎。
1851年(咸豐元年)41歲1月,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組織起義。
5月,上《敬陳圣德三端預防流弊疏》,咸豐帝“怒擲其折于地”欲罪之。
1852年(咸豐2年)42歲1月,上《備陳民間疾苦疏》。
7月,任江西鄉試正考官。
行抵安微太湖縣小池驛,得母訃聞,回籍奔喪。
10月初抵家。
太平軍出廣西、入湖南,9月攻長沙,10月取決岳州。
1853年(咸豐3年)43歲1月21日,接幫湖南團練旨。
經郭嵩燾力勸出保桑梓。
30日,抵長沙與湖南巡撫張亮基商團練。
3月19日,太平軍攻占江寧,定都為天京。
9月,奏準移駐衡州練兵。
11月,建衡州船廠趕造戰船。
派人赴廣東購買洋炮,籌建水師。
1854年(咸豐4年)44歲2月25日,奉命率師出征太平軍。
發布《討粵匪檄》。
命褚汝航為水師總統、塔齊布為陸軍先鋒,統率17000人,揮師北上。
5月,兵敗靖港,投水自裁獲救。
7月25日,重整水陸各軍后,出師攻陷岳州。
10月14日取武昌。
咸豐帝令其部署理湖北巡撫。
7天后收回成命。
改賞兵部侍郎銜。
12月2日攻陷田家鎮。
1855年(咸豐5年)45歲2月12日夜,石達開總攻湘軍水營,燒毀湘軍戰船100余艘。
曾國藩座船被俘,“文卷冊牘俱失”。
”公憤極,欲策馬赴敵以死”,羅澤南、劉蓉力勸乃止。
1856年(咸豐6年)46歲7月,坐困南昌。
9月2日,楊、洪內訌(天京事變)后,太平軍元氣大傷。
10月,曾國藩在長募勇組建吉字營入援江西。
1857年(咸豐7年)47歲2月27日,其父去世,偕第國華回籍奔喪。
7月,兩次上疏,請求在家終制,獲咸豐帝準許。
是年建“思云館”。
1858年(咸豐8年)48歲5月19日,李續賓、楊岳斌率水陸兩軍攻陷九江。
第國華入李幕。
7月13日,接上諭命其出浙江軍務,17日起程。
8月5日,抵武昌。
與胡林翼會商進兵、籌餉之策。
11月15日,李續賓、曾國華死于三河之役。
12月,作《愛民歌》以訓湘軍。
1859年(咸豐9年)49歲1月,李鴻章來建昌進謁、留營襄軍務。
是月,曾國葆改名貞干入湘軍,為其兄國華報仇。
2月,作《圣哲畫像記》。
11月,擬四路進兵之策,攻取安慶。
1860年(咸豐10年)50歲5月,輯錄《經史百家雜鈔》26卷,“取精用宏”,“盡掄四部精要”。
6月,左宗棠來營,留住兩旬,商討東南大局;奉命以兵部尚書銜署理兩江總督。
7月,委授兩江總都,并以欽差大臣督江南軍務。
10月18日與胡林翼、李續賓商籌北援之策。
上疏請求帶兵北上掃夷勤王、以“雪敷天之憤”。
12月,祁門大營兩度被困,太平軍距大營僅20里,“危險萬狀”。
1861年(咸豐11年)51歲8月23日,是《復陳購買外洋船炮折》:“購買外洋船炮,則為今日救時之第一要務。
”9月5日,湘軍攻陷安慶。
25日,移住安慶。
11月20日,奉旨督四省(蘇、皖、浙、贛)軍務,其巡撫、提鎮以下悉歸節制。
12月,在安關刨內軍械所。
年底,定三路軍進軍之策:“以圍攻金陵屬之國荃,而以浙事屬左宗棠,蘇事屬李鴻章,于是東南肅清之局定矣。
1862年(同治元年)52歲1月31日,奉旨任兩江總督協大學士,曾國荃補授浙江按察使。
2月14日,左宗棠率軍由江西入浙江。
4月,李鴻章率軍抵上海。
5月,曾國荃率軍進駐雨花臺,會同彭玉麟的水師圍攻天京。
7月18日,為借兵助剿事再疏力陳利害:“島人借助剿為圖利之計而中華之難,中華當之”,決不能讓洋人以助剿來“蹂躪中國之土地”。
9月,為死于戰亂而未及安葬的桐城儒生方東樹、戴鈞衡6人立石修墓,妥為安葬。
12月,其第曾國葆病死于雨花臺湘軍大營。
年底,華衡芳與徐壽父子試制成中國第一臺蒸氣機,曾國藩見后,于當天日記中寫道:“竊喜洋人之智巧我國亦能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1863年(同治2年)53歲1月28日,安慶內軍械所造出的我國第一條木殼小火輪,曾國藩登船試航后,喜而命名“黃鵠號”。
5月7日,致函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謂“洋人本有欺凌之心,而更授以可凌之勢;華人本有畏怯之素,而逼處可怯之地”,反對購買要由海軍上校指揮控制的船艦。
6月13日,石達開兵敗大渡河。
9月,與容閎見面,商籌建立一個可以災圃旎器的工廠。
12月3日,交容閎68000兩銀赴美購買機器。
1864年(同治3年)54歲1月,派李鳳苞測量江浙外海各島嶼沙線。
5月,江浙藏書遭兵動多有毀損,定刊書章程,即于安慶設書局,刊刻各種經史。
6月3日,洪秀全病世天京,其長子繼位。
7月19日,湘軍攻恰陷天京,太平軍宣告失敗。
7月,曾國藩賞加太子太保、一等侯爵。
曾國荃賞太子少保、一等伯爵。
8月15日,奏準裁撤湘軍25000人。
10月,行轅移駐安陵。
11月,奏準停征厘舍、畝捐。
12月,主持修復江南貢院,補行江南鄉試,會考江南優貢。
1865年(同治4年)55歲1月,選漢唐以來各臣奏疏17首,編《鳴原堂論文》。
3月,主持修葺種山、尊經兩書院。
收養八百孤寒子弟,并從自已養廉銀中捐款課獎。
5月26日,接上諭:率軍赴山東剿捻。
6月,主持整理《王船山遣書》完稿,共320卷,交金陵書局出版。
6月18日,北上剿捻之策:重鎮設防,劃河圈圍,清野查圩,馬隊追蹤。
9月,經楊州、清江浦抵徐州。
一路調兵布防堵圍,沿途又張榜招員。
10月,將金陵制造局上遷海虹口,和李鴻章原設的炮局及購自美國人的鐵廠合并,再加容閎購回的百多部機器建成江南制造總局。
12月,核定長江水師永遠章程及營制營規。
1866年(同治5年)56歲3月,由徐州赴濟寧,沿途謁孟、孔、曾諸圣墓。
9月24日,捻軍突破防線,進入山東。
連續2次請假,在營調營。
10月,奏陳:剿捻無效,病難速痊,請開協大學士、兩江總督之缺。
12月,回任兩江總督。
1867年(同治6年)57歲3月,在江南制造總局下設造船所試制船艦。
同時擬設譯書館。
5月,會同李鴻章將江南制造總局由虹口遷高昌廟,征地擴遷,規制大增。
6月,補授體仁閣大學士。
1868年(同治7年)58歲4月,奉上諭改授為武英殿大學士。
5月31日,至上海視察江南制造成總局。
8月,奉命調任直隸總督。
9月,江南造船廠試制的第一艘輪船駛至江寧,曾登船試航,取名“恬吉”。
12月,抵京師,陛見那拉氏與同治皇帝。
1869年(同治8年)59歲2月27日,奏陳直隸應事宜,以練兵、飭吏、治河為至要。
6月,奏請按湘軍制改造直隸練軍。
8月,作《勸學篇示直隸士子》,提出儒學有義理、考據、經濟、辭章四科,唯義理為治學根本。
12月,奏陳:“直隸清理積獄計審結并注銷之案四萬一千余起,多作塵牘,為之一清。
”1870年(同治9年)60歲4月,肝病日重,右目完全失明。
奏準病假一月。
5月續假一月。
6月,天津教案發生,奉命前往處理。
7月11日,抵津。
出令放告,要求津民據實檢舉揭發。
23日,法國公使羅叔亞來見,要求殺天津道員、知府、知縣為法領事抵命,并以戰爭相威脅,曾國藩嚴詞拒絕。
24日,奏陳:挖眼剖心,全無實據;津民生憤,事出有因。
”8月,奏陳:本案兇犯已拿獲九名,惟羅叔亞意欲“三員議抵”,斷難允求。
府、縣本無大過送交刑部已屬情輕法重。
9月,兩江總督馬新貽遇刺身亡,曾國藩調任兩任總督,李鴻章調補直隸總督。
10月17日,起程南下。
11月3日,六十大壽,御賜“勛高柱石”匾額。
24日,作家訓日課四條:一曰慎讀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三曰求仁則人說,四曰習勞則神欽。
1871年(同治10年)61歲8月19日,挈李鴻章聯銜會奏《擬選子第出洋學藝折》。
9月,視察水陸各營防務、訓練情況。
11月抵上海,23日在滬設宴慶祝61歲生日。
1872年(同治11年)62歲2月27日,領銜上奏:促請對“派遺留學生一事”盡快落實。
并提出在美國設立“中國留學生事務所”,推薦陳蘭彬、容閎為正副委員常駐美國管理。
在上海設立幼童出洋肄業局,薦舉劉翰清“總理滬局選送事宜”。
3月1日,時發腳麻之癥,舌蹇不能語。
3月12日,午后散步署西花圃,突發腳麻,曾紀澤扶掖回書房,端坐三刻逝世。
是月,清廷聞訃,輟朝三日。
追贈太傅,謚文正。
6月25日,靈柩運抵長沙。
7月19日,葬于長沙南門外之金盆嶺。
次年12月13日,改葬于善化縣(今望城縣)湘西平塘伏龍山。
與夫人歐陽氏合葬。
形容成績一年比一年好的成語有哪些
神光山,位與廣東省興寧市郊。
山上林木參天,曲徑通幽,古跡甚豐,為歷代文人墨客暢游之地。
每年重陽節赴神光山登高,祭祀,賽神會等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
神光山旅游區風光秀麗,景色迷人,名勝古跡多:是旅游避署勝地。
一九八九年神光山旅游區被評為梅州市市級風景區。
遼南四大才子之一,時為明代正德十二年,祝枝山曾任興寧縣知縣。
在游神光山時曾寫下神光山詩名:出郭西南五里強,翰林留得讀書堂,漫漫古岫云煙薄,寂寂閑坡草樹旁,幾點遠村依野水,一間空殿鎖斜陽,山靈為我多人間,更許何年會有光。
景區有:神光寺。
祖師殿、墨他寺、石古大王、望興亭、電視發射塔、慈母亭、白沙大王、三山大王。
李振將軍紀念亭,是理想的自然風光和宗教文化的游覽場所。
神光寺:神光寺建于北宋即公元一零五八年,一九五八年被毀,一九八七年按泰式寺廟建筑風格重新修建。
新神光寺占地面積八千平方米,建筑面積2050平方米,寺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觀音殿、地藏殿。
大雄寶殿內設有伍百羅漢,四周墻上還有釋加牟尼成佛的由來磁畫,十分華麗壯觀。
祖師殿:在神光寺的上方建有祖師殿。
殿分主殿和圍廊,占地三千平方米,建筑面積一千一百五十平方米,殿內有大小佛像一百多個。
石古大王:從神光山西邊山口,邁步一百一十七級石級而上,可見到一棵千年古榕和一個古茶亭,在旁邊原有一個巨石,即為“石古大王”。
相傳石古大王為興寧古代的一位民族英雄,因保家衛國有功,被尊為神。
后人為紀念這位相傳的英雄,在旁設有神壇和行宮。
在壇上方有一橫匾,書有漆金大字“巖固天全”,這四個字可拆寫為“山口一人,石古大王”。
墨池與探花書院:在神光山東邊的山坳里的墨池寺邊有口石泉,泉水自石間涌出,長流不息,泉水清澈純凈而無雜質,水味甘甜。
據明朝所編正德興寧志記載,宋學士羅孟郊少年讀書于此,常在泉邊臨池習書,洗硯池中,水盡墨色,因而得名墨池。
羅孟郊刻苦攻讀高中探花,封為學士。
后人為紀念他并激勵后輩,在墨池邊旁建一探花祠,后改為探花書院。
墨池寺:在墨池和探花書院邊有一古老的寺廟——墨池寺。
墨池寺中有廣東最大的千手千眼觀音佛像和去年落成的大雄寶殿內的五百羅漢雕像。
二處佛像的雕塑栩栩如生,雄偉壯觀,每日游客洛澤不斷。
我欠了華夏銀行信用卡五千元已被起訴該怎么辦
很簡單,你自己選擇。
一、立即還錢,原告撤訴,案子了結。
二、不還錢,繼續訴訟,你敗訴,判決要求你承擔本金、利息以及滯納罰息等。
如果你拒絕的,銀行申請強制執行,法院查封、扣押、凍結你的財產,你本人上最高法的失信“黑名單”,限制你高消費,如不得坐飛機,不得離境等;同時各金融機構都能查到你是失信“老賴”,以后再想貸款,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