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畢業歡送會觀后感400字
6月17日,少先隊玉潭中學小學部大隊部舉行了大隊干部畢業離任歡送會。
六年級的伍子博等人就要離開母校,走進自己中學的大門了。
大家在裝飾一新的隊室里召開了六年級離職小干部歡送會。
在堅定、朝氣蓬勃的隊歌之后,大隊輔導員和現任大隊委為這些小干部頒發了榮譽證書和獎品,感謝他們在職時的辛勤工作。
活動中,離職小干部代表徐海龍和小干部周怡代表分別做了發言,與大家一起分享在大隊部的收獲和感受,并相互勉勵,在以后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牢記少先隊作風,發揚玉潭中學小學部大隊部的誠實、活潑、團結、健康、勇于創新的精神,在新的征程上再創輝煌。
大隊輔導員向離職小干部做賀詞,希望他們能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再接再厲,牢記健康、負責、進取、創新的工作作風,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希望現任的小干部們,繼承和發揚離職小干部們不怕困難、勇于創新的精神,更好地為老師和同學服務,樹立榜樣作用,為創建美好的校園環境和文明、和諧的校風而努力。
生活委員1個月總結怎么寫?
歡送詞1雖然舍不得,但還是不得不說再見了,感謝大家幾天來對我工作的配合和給予我的支持和幫助。
在這次旅游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到位,謝謝大家不但理解我而且還十分支持我的工作,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情使我很感動。
也許我不是最好的導游,但是大家卻是我遇見最好的客人,能和最好的客人一起度過這難忘的幾天這也是我導游生涯中最大的收獲。
作為一個導游,雖然走的都是一些自己已經熟的不能再熟的景點,不過每次帶不同的客人卻能讓我有不同的感受,在和大家初次見面的時候我曾說,相識即是緣,我們能同車而行即是修來的緣份;而現在我覺得不僅僅是所謂的緣了,而是一種幸運,能為最好的游客做導游是我的幸運。
我由衷地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和配合。
其實能和大家達成這種默契真的是很不容易,大家出來旅游,收獲的是開心和快樂;而我作導游帶團,收獲的則是友情和經歷。
我想這次我們都可以說是收獲頗豐吧。
也許大家登上飛機后,我們以后很難會有再見面的機會,不過我希望大家回去以后和自己的親朋好友回憶自己的湖北之行的時候除了描述三峽工程如何雄偉壯麗時,不要忘了加上一句,在武漢有一個導游小劉,那是我的朋友
最后,預祝大家旅途愉快,以后若有機會,再來武漢會會您的朋友
2各位團友,我們大約還需要XX時間就要到達泰山火車站,踏到返程的列車,聽到回家這兩個字我想問一下大家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有
一名基層公務員吐槽:鄉鎮為什么憋屈,鄉鎮干部為什么
首先是鄉鎮政權的困難,條列幾個問題。
一是沒錢辦事。
辦公經費這兩年雖增加不少,但也僅勉強夠維持運轉的水、電、暖、網、車、油、紙等消耗開支。
同時,上級各單位將工作下達給鄉鎮時,并未一并撥付辦事資金,只分配任務,不給錢,造成鄉鎮只能壓縮辦公開支以擠出錢來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鄉鎮都在艱難維持運轉。
想替群眾辦些實事,但空有抱負,只有深深的無力感。
二是人手緊缺。
一個鄉鎮編制一般也就40-60人。
但從未滿編全員過,全縣大多數鄉鎮都是空缺10個以上。
即使全部滿編配齊,40多個人也干不過來一百多項的工作。
維穩、中心工作、綜治、民宗、計生、環保、衛生、兵役、信訪、安監、規劃建設、民政、社保醫保、科技、扶貧、殘聯、農林漁、畜牧獸醫、農機、財政、黨建群團、機要保密、人事組工老干、紀檢宣傳統戰等等等,還有應付一波接一波沒完沒了的檢查評比考察調研,哪項不需要人手。
鄉鎮干部普遍兼著三到四項工作,有的更多。
此外,鄉鎮本來就缺人,縣上還從鄉鎮抽調干部,除兩辦兩委三部等權利機關,一些阿貓阿狗的單位都敢從鄉鎮抽人,都拿鄉鎮當軟柿子捏。
幾乎每個鄉鎮都被縣上抽走
【第4句】:5名干部,且被抽走的都是骨干。
有時真想不通,縣上大多數單位本身業務不多,其本單位的人都閑著,還要從鄉鎮抽人,極不公平。
難道鄉鎮不需要開展工作
三是權責不對等,權力無限小,責任無限大,最弱的肩膀扛最重的擔。
機構改革后,鄉鎮權力被無限的收縮,財權、人事權、土地權等幾乎所有的權力都劃歸縣級,鄉鎮已經不是一級獨立完整的政權,修一個巷道、清一條毛渠、辦一個低保、打一口井這樣的小事都須上級批準,不能自行拍板。
但中央、區、州、縣,任何一項工作都最終層層下壓到鄉鎮。
在中國,除了外交,其他幾乎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層層下壓到鄉鎮。
甚至包括一些本就該州縣業務部門負責工作也要推給鄉鎮,可鄉鎮又能把工作推給誰呢
上級只下派任務,卻不給相應的權力和資源,讓鄉鎮怎么辦
鄉鎮只能硬著頭皮扛。
若工作沒干好,依然由鄉鎮來擔責任、挨板子。
甚至有時還要替某些縣直部門背黑鍋。
同時這也是信訪案件多的眾多原因之一。
四是工作難以自主決策、自主開展。
鄉鎮每天的工作都是圍繞著上級的指揮棒來轉,很少有哪一天能根據自己的實際來決定自己的工作如何開展、進度和方式。
五是村干部難配合。
村級作為群眾自治組織,加之工資僅有幾百或1000多一點,因此村干部工作積極性低是在所難免的。
鄉鎮對他們基本素手無策,罵不得,連一兩句重話也說不得,否則他們就撂挑子不干。
基本是哄著、騙著他們來開展工作。
而他們也基本是能躲就躲、能騙就騙、能應付就應付,晃晃悠悠。
更有甚至,不少村干部因自治權力過大而比鄉鎮領導還厲害,油鹽不吃,水潑不進。
六是群眾工作不好做。
工作需要農民群眾配合支持,甚至需要群眾的幫助才能開展。
取消農業稅后,動員群眾變難了,修路修渠時義務工不能再讓人家出了,有事也難以召集了、甚至有的農民就連自家門前的垃圾都不打掃了,反正有鄉干部替他們打掃。
有事時是求著群眾圍著群眾跑,群眾愛理不理,但當群眾有事時,不管鄉鎮能不能辦,群眾都會找過來,理直氣壯;最難做的是利益沖突下的群眾工作,來硬的犯紀律犯法,來軟的完不成任務,只有死磨硬泡,有些干部甚至為了拉近關系而自己掏腰包給群眾買東西。
縣上還不理解:鄉鎮工作怎么推的這么慢
干部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
七是名目繁多的檢查、務虛的工作和信訪耗費了大量的精力。
最煩的就是檢查評比調研,縣上有30-40個單位,即使每個單位一個季度來一次,算下來平均每三天就要來一個檢查組,這還不算州上和自治區來的。
而檢查內容也大多是虛假的工作。
尤以務虛的黨建群團工作最煩,來檢查的最多。
只要是來檢查的,不管他官多大,都得罪不起,都是爺,唯有盡力裝孫子點頭哈腰供著捧著。
加班造假檔案、打掃衛生、迎接陪同等都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而信訪是另一個頭疼的問題,無奈。
再說說鄉鎮干部的難處和委屈。
一是工資低、待遇差、條件艱苦。
基層的同志付出的遠比州上、縣直的干部要大的多得多,但收獲多少
大多數拿到手也就2000多、三千出頭的不多。
這是到卡的,不算純收入,純收入比這個低。
因為鄉鎮工作對象就是農田和農民,下村入戶是基礎工作。
干部每月下村入戶花掉的摩托車油錢、交通費、電話費加起來至少也有200--300塊,鄉鎮從來沒補過,鄉鎮也沒錢補,全是自掏腰包。
都要養家糊口,生計艱難啊。
反觀大多數自治區和州上的干部,天天斗著地主、偷著菜,何德何能要拿三四千的工資,怎么不能讓我們心寒
再說辦公條件艱苦,有些鄉鎮這一兩年建了新辦公室改善不少。
但還有不少鄉鎮辦公室簡陋,遠不像市政府那么宏偉壯觀,也不像州政府那樣靜謐舒服。
很多是三四個人擠一間辦公室,冬天架爐子、手腳凍的哆嗦,夏天滿是臭汗。
還有很多沒有職工食堂,在外面餐館吃一段飯至少也要15塊,一個月一半的工資就被吃掉了,很難攢下錢。
宿舍少,很多是辦公室放個折疊床,晚上值班時打開睡,早晨再收起來。
農村看病、買東西、理發、洗澡等都不方便,坐車也不方便,出門要等很久才來一輛三輪摩的。
這些困難雖都只是小問題,但都是很多大城市的人難以體會到的。
有多少坐大機關的人體會過在11月12月騎著摩托下村入戶全身被凍僵凍透的感覺,又有多少人經歷過夏天被淋成落水狗時的狼狽
還有春秋兩季植樹、打掃衛生、環境整治、拆棚建棚等各種勞動時滿身的臭汗、曬的脫皮和磨出來水泡血泡
二是工作繁重,休息時間得不到保障。
連續加班和值班是常態,且都是無償的,一個月能休息一兩天就不錯了,即使休息了也不讓人消停、不讓人安心。
在家靜靜的睡一天、和家人一起出去轉轉、和朋友聚會一下這些常人簡單的休閑活動已經成為鄉鎮干部的奢望。
前幾天聊天時幾個同事說在鄉鎮工作了十年,從未出過遠門,即使連30公里外的森林公園也沒去玩過,單位既沒組織過,也沒給過時間。
有時想想,人的一輩子就這樣過去了,大好的青春就這樣貢獻了,鼻子很酸。
三是壓力大、神經質。
千頭萬緒的工作,即使全神貫注、全力以赴也難免不出紕漏,總會有干的差強人意的地方。
上至書記鄉鎮長,下至普通科員,大家每天都擔驚受怕,神經敏感,害怕鄉里哪個地方萬一出現意外,害怕自己負責片區哪個人萬一惹出事非,害怕各種未知的風險。
而一旦出了問題,輕則挨罵,中則扣工資問責處分,重的丟飯碗甚至惹上牢獄之災。
四是前途縹緲。
基層,天花板現象最集中的地方,4050科員一抓一大把,副科級又能如何
絕大多數也不過是干到退休。
有多少人脫穎而出
有多少人平步青云
轉念一想,鄉鎮同志不優秀嗎
哪個不是多面手、萬金油
很多鄉科級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分析判斷的能力、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化解尖銳矛盾的能力、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和遇變不慌的心態、寵辱不驚的境界遠不是朝九晚五坐大機關的處廳級們能比的。
五是不被理解。
家人親戚朋友不理解,整天見不到人忙忙碌碌在干什么
社會和群眾不理解,鄉鎮干部和城管一樣,都坐在了社會矛盾爆發的火山口,在第一線直面群眾,既要完成上級任務,又要不得罪人,可能嗎
好比老鼠鉆風箱,兩頭受氣。
遭的白眼,挨的罵還少嗎
說到工作成績,有多少人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新疆,有多少壞人預謀造事的線索、不穩定的苗頭是基層干部入戶時摸排出來,才被提前打掉、提前控制住的
有誰理解正是因為基層干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不斷的值班備勤、日夜巡邏來一步步蠶食壞人的行動空間。
人們享受著安定的局面,卻有多少人記得幕后默默付出的人
有些人總是要求干部像新聞聯播里說的一樣清貧如洗、家徒四壁,過著苦行僧式的生活,甚至有時吃頓肉喝場酒被別人看到了也說在腐敗。
電視里滿是宣揚家里孩子病了、老人暈倒了也不管不顧,拼著老命在工作崗位上堅守著“先進典型”。
遇到困難,領導常拿黨性來壓人。
可鄉鎮干部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一家老小要養,老婆孩子要照顧,老人要贍養,親戚朋友要來往。
六是地位低。
在群眾眼中,鄉鎮干部沒權力辦不成事,當然不被待見;在體制內,很多州直縣直機關部門的也看不起鄉鎮干部,縣上一個小小的小科員就可以隨隨便便的把鄉鎮干部吼過來罵過去的,毫無尊重。
雖是同級公務員,但也唯有忍受。
七是忽略了家庭和親人。
總是舍小家、顧大家。
和一個學校老師聊天,他說班里學生成績不好的,多半是父母中有一人在鄉鎮工作,成績最差的,八成是父母兩人都在鄉鎮工作。
有多少年輕干部能順順當當的談個對象
有孩子的干部一周能見到幾次孩子、管管孩子的學習
有多少人能常回到父母家幫幫忙,說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