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勞動感想,一段話夠了。
我們應該學會勞動,學會靠自己的雙手來創造財富。
現在我在家里,什么事情、家務活,父母東搶著做,從來不讓我干家務,因此,使我都養成了一個壞習慣: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為了改正這個壞習慣,我在心底暗暗地下定決心:我要自立。
但是,當我每次去收拾碗桌的時候,看見碗、盆里,筷子里,勺子里的油膩時,我就會覺得非常惡心,丟下碗筷,讓爸爸干完活后再洗
今天,我一個人在家,爸爸媽媽都出去應酬了,我心里暗暗自喜:嘿嘿,今晚是我大展身手的時候啦
我跑到消毒碗柜前,拿出碗筷,勺子,湯匙等用具,跑到廚房里去了。
隨即,廚房里響起了一陣碗、勺交響曲——“乒、呤、乓、啷”。
初始洗碗時還沒有,覺得挺好玩的。
可是吃完飯后…… 吃完飯了,電視也看完了,為了早點洗澡,寫完作業,我“唰、唰、唰”兩下子就把碗桌收拾好了,我把它們都搬到了廚房里,正當我興高采烈想把碗洗干凈時,我的眼睛又意外地看見了那些在燈光下顯出五顏六色,像彩虹似的油膩。
我再想:“呸,我一個堂堂男子漢,洗碗那么一小件事也能難得到我嗎
沒可能,油膩嗎
能碰到我可算你倒霉了,你的死期到了
”想完。
我打開水龍頭,水“嘩啦啦……”地沖著,我用手使勁朝油膩擦呀擦,沒想到的是油膩怎么擦也擦不掉,反而纏在了我的手上,怎么洗也洗不掉。
我束手無策,只好坐在地上,想了一會兒,突然想起了媽媽當初是先往碗里倒了一些洗潔精,然后再用清水沖了沖,我試了試,果真把油膩消滅得干干凈凈。
我按照這種方法把碗、勺、鍋、鍋鏟還有湯匙都洗得干干凈凈,看著這些一油不染的碗筷,我心里甜滋滋的笑了
“開門。
”肯定是媽媽回來了,我連忙去開了門,媽媽一進來,第一時間來到了廚房,一看,一個個碗碟還會反光呢。
媽媽高興地說:“小釗,你真是一個乖孩子,能學會自己洗碗了,爸爸媽媽不在,自己能自覺洗碗,你真長大了
” 永遠勞動吧,勞動能創造財富;勞動能床罩你勤懇的雙手;勞動更能創造你美好的人生
小學一年級勞動感言30字
我們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對我們也是有好處的:
【第1句】:懶惰笨拙的人,是不受人歡迎的.從小參加家務勞動,不但能掌握一定的,而且會養成勤勞的作用.一旦走向社會,這些技能和作風,就會在集體生活中表現出來,受到大家歡迎.
【第2句】:同學們在家務勞動中,經歷克服困難的過程,能鍛煉意志和毅力.
【第3句】:學做家務,可以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家庭是個小社會,家庭生活的內容涉及到各種知識.許多同學的小發明、小創造,大多是在家務勞動的實踐操作中受到啟發而產生的.
【第4句】:緊張的學習之余,做一點家務,正是一種積極的休息,不但可以通過改變活動形式來調節大腦機能,而且有利增強體質促進健康.
【第5句】:一個人家務勞動的能力強,生活技能也高,獨立生活能力就強,從而對生活充滿自信心,能獨立面對各種困難. 同學們:我們從小就要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勞動不但給你帶來許多樂趣,還陶冶了你的性情,你的人生價值也得到了體現.我們從現在就開始學習吧!因為不管科學有多發達,到了什么時代,勞動永遠都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的技能.沒有勞動就不會有幸福和快樂;沒有勞動就不會有一個嶄新的世界!
一句話總結勞動實踐感言
校園文明離我們只有幾步之遙
在勞動周期間,我們深深體會到了不愛護校園衛生那些種種陋習給別人帶來的不便,對這種不文明的行為深惡痛絕。
并督促自己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為了學校的美麗,勞動周是我們應該做的貢獻。
度過難忘的一周后,我們的收獲也是同樣的難忘
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一切美好東西的源泉。
學校每年安排學生在學生進行勞動,讓我們更好的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提升自身能力與素質。
經過這次實踐,我們學到的不僅僅是勞動方法,更是為人處事之道,團結就是力量
同學們累著并快樂著,經歷過越多,理解的就越多,就長大一點。
通過勞動實踐周活動,增強了學生的勞動觀念 ,更增強我班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團結協作的精神,鍛煉了學生的意志品格,讓我們懂得了應該珍惜每個人的勞動成果,尊重別人的勞動。
并把這種觀念和思想帶到今后的學習和工作當中,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優良作風,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
勞動周已經結束了,短短幾日的勞動跟日后在工作崗位上的勞動是遠遠沒法比的,我們不能就此停住腳步,我們會把勞動當成一項長期的、必需的、自發性的任務和要求,作為一個大學生我們不僅要在學習上刻苦鉆研,更應該在生活上嚴格要求自己,爭當國民表率,社會棟梁,真正做一個無愧于父母、無愧于祖國、無愧于時代的人
在這忙碌而充實的七天里,我們學會了很多,勞動不僅創造了美,也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完美結合。
它啟示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必須持之以恒,從自己做起。
勞動如此,學習如此,工作也亦如此。
任何一個良好習慣、行為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都需要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勞動中我們增近了對彼此間的認識,加深了相互之間的了解,也促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
只有認定目標,腳踏實地,才能水滴石穿。
讓我們把朝氣,活力,熱情灑滿校園,感動著你,也感動著我。
在這個過程中,在同學的努力下我們把南化院2011級的名字留在校園的每一寸土地
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做到了
”當然,這是離不開各個同學的積極支持的,所以,最后要謝謝大家
謝謝各班積極參與的同學們,相信大家會懷念這個“勞動周”的,因為至少我們一起勞動過,我勞動,我快樂
家長怎樣對孩子的家務勞動進行評價啊
各位好心人幫幫忙。
。
勞動造就美,這一話題從古至今不斷的被哲人、詩人、學者所贊美和探討。
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勞動、人類的發展離不開勞動、人類文明的進步更離不開勞動……是的,勞動創造美,且勞動本身就是一種美。
我們應當熱愛勞動,讓我們去創造美,去感知美。
享受勞動帶來的快樂。
困難人為了生存,為了他們心中在旁人看來也許很膚淺的生活之夢想而奮斗,勞作。
他們會因此付出無比的艱辛,他們不斷的在困難中掙扎,但他們從不放棄。
聰明人面對此情境會懷有無比敬畏的心去感知、去品味、去發現這過程中人所表現出的面對命運堅忍不拔,鍥而不舍的生命力。
這便是一種由外而內的美感享受。
困難人追求心中美的生活而勞動,旁觀者通過對困難人勞動過程的感悟而得到內心精神上的美感享受。
這一切都與“勞動”不無關系。
富人也一樣,為了實現自己內心更高的夢想而追求,追求過程中所散發出來的進取精神和奮發動力等等,同樣被人們所欣賞。
當然,具有負面價值觀的富人則另當別論。
藝術家,通過對世界的感悟和人生的追求創造出藝術品,藝術品又被觀眾所欣賞。
同樣是勞動和欣賞勞動及勞動成果的體現。
科學家、學者等等都一樣,不一一而論。
他們有的只是為了自身的發展,有的則心懷天下,情系人類。
亞當斯密在他的《國富論》里從人性論出發,認為在經濟活動中人們都受“利己心”支配,每個人追求個人利益,自然地會給全社會帶來普遍的利益。
由此可知,不管人們的初衷怎樣,都是有益于人類社會的發展的。
小學生勞動收獲感悟
“勞動”這個詞是多么的重要,學習以及其它的事情,你要得到成果,取得進步,就得勞動,不勞動就會一事無成。
我記得由老舍寫的《養花》有一句這樣的話:“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對于這句話,我是有很深的體會的。
做什么事都要付出勞動,想不勞動便得到勞動果實,那只能空想,得到的只會是一事無成。
就拿我的學習來說吧。
以前,我很懶,連課堂筆記也不記,到了考試的時候,便來個“臨時抱佛腳”,東抄西借,蒙混過關。
抱著這樣一種得過且過的態度,正好應了一條格言:“業精于勤,而荒于嬉”的結果。
我的成績很不穩定,總是晃來晃去,這就是我沒有付出勞動的緣故。
從那以后,我痛改前非,在學習上多付出勞動,穩扎穩打。
只有這樣,才能鞏固學到的知識,也只有這樣,才會使成績明顯的提高。
勞動是一種美德,但在某些人眼里,勞動有了高低貴賤之分他們心底里就鄙視體力勞動。
本想讓學生改正缺點,遵守紀律,好好學習。
但是,如果把勞動辛苦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那結果就會走向反面。
無形之中,學生也會覺得勞動辛苦,進而不愿意參加勞動,甚至輕視勞動,更有可能為自己的父母是農民而羞愧。
本想教育學生,想不到卻在學生心靈里埋下鄙視的種子,這實在是有違教育初衷。
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我們決不能用歧視的眼光來對待農民,因為勞動無罪,勞動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不勞動就哪來的收獲,如果不流汗就哪來的成果,想不勞而獲,根本是空想,因為“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你所付出的越多,收獲也就會越多,相反,就只有一無所獲!
求家長對孩子勞動的感悟文章
改變預告搞活
勞動后的感想(50字)
勞動后我非常疲勞,但更體會到了勞動的辛酸,體會到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明白了: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換來豐碩的勞動成果。
孩子幫家長干活家長的感想
常干家務活的孩子智力好 讀魏書生的《好父母好家教》一書,有篇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就是《常干家務活的孩子智力好》。
我很贊同這個觀點。
法國偉大的思想家盧梭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小時勞動所獲得的東西比一天聽講解得到的東西要多。
人的大腦是思維的基礎,可光有這個基礎是不行的,不培養鍛煉是產生不了思想和智慧的。
從小讓孩子干點家務活,可以使之不致成為享用現成知識的人,而成為有才能有豐富創造力的人。
在每一個有著多個子女的家庭中,我們都有這樣一個共同的感慨:老大最辛苦,但卻是最能干的,遇到困難方法多,點子多,體貼父母,愛護弟弟妹妹,責任心很強。
而排行較末的弟弟妹妹們則是屬于那種依賴性較強的人,遇事沒主見。
如果你也有上述感慨,那么你也應該承認常干家務活對發展孩子的智力是很有幫助的。
世界各國的孩子都能盡力為父母做家務,聽說法國還用法律規定孩子是必須要為父母干家務活的。
而向來以吃苦耐勞著稱于世的中國人竟然不讓孩子干家務,大包大攬讓孩子一心一意地學習。
于是我們越來越多的發現富人家在出產嬌生貴子,窮人家也在盛產嬌生貴子。
一天不干活,光學習就能讓孩子把成績提高嗎
這恐怕只是家長們的一種美好愿望而已。
很多孩子從小不干家務活,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富裕日子,缺少一種責任感,一種為別人服務的意識,有什么理由要好好學習呢
他們逐漸變得很懶惰,很拖拉。
而經常干家活的孩子不僅從勞動中體驗到干活的辛苦,懂得體貼父母,還能讓自己的各種感覺器官得到了鍛煉,具有益智作用。
的
孩子做家務感言大全
有關方面曾對各國小學生每天勞動時間作過統計:美國孩子每天的家務勞動時間是
【第1句】:2小時,韓國孩子每天0.7小時,英國孩子每天0.6小時,法國0.5小時,日本0.4小時,而中國孩子每天家務勞動時間不足0.2小時。
中國的獨生子女在家里有舒適的生活環境,家長對家務活大包大攬,于是孩子們缺少了鍛煉。
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嬌氣、懶惰的壞習慣。
對于年輕父母來說,應該怎樣培養孩子參與家務勞動的能力呢?一、培養幼兒家務勞動的意識家務勞動是維持家庭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父母應有意識地讓孩子感受到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分子,有責任和義務為這個家做些什么。
要讓孩子明白,參加掃地、洗菜、擦桌子等家務勞動是他的義務,而不是幫別人干活,這樣孩子在干家務時,就會心甘情愿去做,而不是討價還價地講條件了。
最好不要以賄賂的手段利誘孩子做家務勞動,否則,沒有“實惠”作強化物時,孩子就不愿干家務活。
許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總是不舍得讓他一起參與家務,等到覺得孩子大了可以幫忙了才開始指揮,吆喝孩子做這做那,結果發現孩子根本就不情愿。
如果從孩子的幼兒期開始,就讓其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愉快地參加,而且沒有辛苦的感覺,更不會認為是額外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