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美德故事對我的感悟是
傳統美德故事讀后感范文1 近日,我讀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這部好書,它向我們講述了許多歷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勝,它既增長了我的歷史知識,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啟發,《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讀后感。
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在浩翰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許許多多可圈可點的歷史人物。
這部書通過一個個歷史人物故事,向我們展示了勤奮好學、熱愛祖國、自強不息、誠信不渝、勤勞節儉、尊師敬老等種種中華傳統美德。
書中《勤奮好學》篇講述了一些歷史人物勤學苦練、刻苦讀書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
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他是個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個謙虛好學的學生。
他向師襄子學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練呀練呀,連續幾個月,從清晨練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終于領悟到樂曲的深奧之處,連老師也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讀后感《《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讀后感》。
戰國時代的縱橫家蘇秦每次讀書到深夜,倦意襲來時,就拿起錐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發奮苦讀,使學業大進,終于成功地說服六國君主,合縱攻秦。
還有西漢大學者匡衡鑿壁借光、元代大畫家王冕癡狂學畫、明朝文學家宋濂抄書苦讀,等等。
這些故事我很喜歡,也從中知道了一個道理:只有勤學苦練,付出艱辛的汗水,才能獲得成功。
歷史上那些很有學問、事業輝煌的人,都具有勤奮好學的優良品德。
他們在生活很困難、條件很惡劣的情況下,能夠咬緊了牙關,克服許許多多的困難,以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讀書,這難道不是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學習和發揚的傳統美德嗎? 勤奮好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具備的品德。
我們在學習科學文化的過程中,要發揚孜孜不倦、勤學好問的精神,才能讀好書,才能自強、自立,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書山有路勤為徑”,我們只有艱苦跋涉,奮勇攀登,才能到達一個又一個知識和品德的高峰! 傳統文化讀后感范文2 原以為《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只適合小學生閱讀,翻了幾頁后,發現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
縱覽全書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淵博,能看到中華文化的縮影,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
他的閱讀對象不應只是中小學生,應該是所有的中華兒女。
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稱贊《老子》 “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諾貝爾文學獎得者、作家赫爾曼。
赫塞說:“我們現在急需的智慧,都存在老子的書中。
”是的,《老子》是經典的,但《墨子》、《管子》、《左轉》、《荀子》……也同樣值得我們去一一品味。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把我們帶到千年前的古代盡情翱翔,在傳統文化的星空中漫步。
輕叩中華傳統的大門,我們應該做到“自知”、“自勝”、“自省”,自然的規律就像拉弓射箭,要射中目標,箭頭高時就壓低一些,箭頭低時就太高一些,老師稱它為“損有余而補不足”。
里面有很多我們熟悉的故事,《老子》(二)中的第七十八章寫到:“水不斷地滴到石頭上,時間長了就可以把石頭滴穿”。
這是 “水滴石出”的故事的出處。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讓我們共享經典,引導我們要堅持不懈、任人唯賢、持之以恒,讓我們懂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讓我們學會“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樣一種積極的向上的思想境界應成為我們的人生態度。
可惜的是現在喪失傳統文化教養的人越來越多,一個喪失傳統文化教養的人,同時會喪失其理性的反省力與創造力,如不及時解救,我們的社會將漸漸成為“沒有文化而不適合人居住的社會”。
愿中華傳統文化成為每一個人永遠的精神食糧。
傳統文化讀后感范文3 讀了中華傳統文化這本書我的震撼很大,更深的了解到中華傳統文化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是中華民族之瑰寶,是中華民族的根。
這書介紹了剪紙藝術、戲曲、皮影等內容。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最喜愛手工剪紙了,記得在我很小的時侯,奶奶就教過我剪紙,剪花,剪四瓣花、五瓣花……奶奶還夸我心靈手巧。
每當手工課上剪紙時,我都興奮不已,在手工課上我和同學們認真地學習剪窗花,剪燕子,做風車,這些在我的手上一點也不難,手工課的王老師經常獎勵我一顆顆紅星……當看了這本書我的剪紙興趣更濃了,加上我有學畫畫的功底,剪的花樣就更多了。
今年過年的時侯我剪了各式各樣漂亮的窗花,貼在奶奶家的窗戶上,全家喜慶多了,過年的味更足了。
中國的戲曲品種繁多,曲調優美,具有地方色彩。
比如中國的京劇,河南的豫劇,浙江的越劇等等,作為一個安徽人,我不得不說說黃梅戲,他深受從們的喜愛,大街小巷的人們都能哼唱上幾句黃梅戲。
去年學校藝術節,我們代表學校排演的節目《黃梅小花》,我還是領唱的主要演員呢!老師一點一點的教,我們一板一眼的學,每一個唱音,每一個手勢,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我覺得中國古代流傳文化,深入淺出的引導著我們后人,引領著我們新一代。
我們將尋根溯源,繼承中華民族傳統而又優良的文化! 傳統美德故事讀后感范文4 翻開《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一個個故事映入眼簾。
里面有許多愛國人士,有虎門銷煙的林則徐,有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還有愛國愛民的詩人屈原……文武雙全的岳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岳飛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由于父親早死,他從小在師父周侗的教誨下學習文學、武藝。
他天資聰穎、刻苦,就如他所說:“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岳飛一生出入疆場,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在牛頭山、愛華山戰果優異。
他的母親在他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字,岳飛知道這四個字不僅留在自己背上,更應該銘記在自己心里。
可這樣的愛國之人卻被奸臣秦檜陷害,被迫背上了“莫須有”的罪名,可憐他的一世清白。
岳飛這樣的愛國英雄被人們千古流傳。
現今也有許多愛國的人,有戰斗英雄黃繼光,有為中華之崛起的周恩來,還有為國爭光的徐悲鴻……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小學生,我更應該好好學習,掌握科學知識。
梁啟超曾經說過:“少年強,則中國強。
”我們現在不需要接受戰火的洗禮,但要認真學習。
以前的貧苦生活能出奇才,我們何不認真學習呢?請接過前輩的接力棒,為建設更美好的祖國貢獻一份力量吧! 成為祖國的棟梁,這顆種子在我心中悄悄地萌發。
以勞動是一種美德來寫一段有哲理的話,60字
源遠流長,堪稱國粹。
弘揚,培育孩子們的民族精神,是新時期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一年來,在教育局領導的關心支持和指導下,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悟仁愛之道,傳仁愛之神,興仁愛之舉,用仁愛美德引領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初步探索出仁愛育人的德育新思路,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工作實踐使筆者有了如下幾點感悟:一、悟仁愛之道——學習思辯,達成共識道者,道理、真理也。
仁愛思想是的精髓,它經過幾千年的傳承,成為中華文化的瑰寶。
作為學校教育,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傳承文明美德。
開展仁愛教育之前,我們在認識上存在偏頗之處:一怕步入復古誤區;二怕影響教學質量;三怕師資難以跟上;四怕增加師生過重負擔。
但后來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特別是面對當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勢,新問題,我們進行了綜合思辨,反復研討,反復論證,最后達成了下面的共識:
【第1句】:中華傳統美德具有不朽的歷史地位。
中華美德集中體現在儒學倫理道德上。
聯合國高度重視孔子思想在全世界的傳承與弘揚,據不完全統計,現有78個成員國建立了孔子學院,孔子的哲學思想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認同,特別是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尊“孔”傳“孔”走在了我們的前面。
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對于弘揚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應該有一種緊迫感。
【第2句】:中華傳統美德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以孔子為代表的傳統美德思想發展到現在已2500多年,其間經歷了幾次摧毀性的沖擊,但結果是打而不倒,批而不臭,這足以說明它有著強大的生命力,有著巨大的歷史價值,有著指導和推進社會發展與進步的現實意義。
儒學是經典,美德是國粹,拋棄它社會就動亂,弘揚它社會就穩定發展。
因此,弘揚儒學文化,承傳中華美德,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我們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第3句】:弘揚傳統美德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目前,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西方腐朽沒落的道德思想和生活方式正通過各種渠道侵入中國社會,廣大中小學生面臨種種不良誘惑,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面臨各種挑戰。
我們清醒認識到,一部分人榮辱觀顛倒,是非感模糊,是因為人們對傳統優秀的倫理道德產生懷疑,失去對社會主義道德觀和榮辱觀的信仰。
國家對此十分重視,相繼提出了“人文精神”、“以德治國”、“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八榮八恥”等公民理念,這一切表明,弘揚傳統美德,正本清源,尋找不該失去的精神家園是的需要。
【第4句】:弘揚傳統美德是未來賦予教育的神圣使命。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學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務是引領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但新的環境、新的要求,要有新的發展平臺,這樣“中華傳統美德教育”自然成了切入點。
我們要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向上的心理,使他們知愛懂禮行孝,形成這種好的品質,使之受益終身,從這一點上講,我們開展的仁愛教育,是對新課程以人為本理念的踐行,是為學生人生的寬度奠基的工程。
走出認識誤區,感悟仁愛之道,我們的思想明了,眼睛亮了。
大家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仁愛教育的活動中來,從而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工作活力。
二、廣仁愛之舉——強化措施,循序推進我們把“”的仁愛核心與現代文明要義結合起來,把仁愛教育與綠色教育、創造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以“仁愛教育行動”為主線,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播撒仁愛種子,有序開展教育活動,具體來講,我們堅持了“八抓”。
【第1句】:抓課題規劃2005年秋,我們經過醞釀、論證、策劃,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課題方案,計劃用三年時間分三個階段有序展開研究,并且從組織上加以保證,從措施上加以鞭策,其課題先在市教科院立項,后在省教科所正式立項,后來在北京東方道德研究所也排了名,自此,我們的仁愛教育納入到科學的課題研究之中。
【第2句】:抓宣傳造勢2005年12月,筆者在全校師生大會上作了《揚圣賢之德,鑄仁愛之魂——讓優秀的傳統文化浸潤孩子的心田》的動員報告,隨后,學校領導大會小會講仁愛,匯報工作談仁愛,評先表模看仁愛。
仁愛教育與教學工作齊抓共管,并行不悖。
去年12月中旬,學校組織了兩次規模較大的家長會,在大會上,筆者講了開展仁愛教育活動的意義和方式,要求家校合作,攜手共建精神家園。
國家級雜志、、雜志和對學校的相關活動進行了報道。
至此,大新路小學的仁愛教育由校園走向了社會。
【第3句】:抓學習培訓仁愛教育以傳統的優秀文化為基礎,與現代精神文明相融合,它要求我們的課題實施者必須要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和思想道德修養,因此,加強業務學習則成了當務之急,基于這一點,學校狠抓了仁愛教育的校本培訓。
一是專題輔導。
對仁愛教育的“八德”,即忠、孝、誠、信、禮、義、廉、恥進行專題輔導講座,主講者認真備課,通古觀今,去粗取精,把它與現代文明理念相融合,深入淺出地進行講演,讓師生聽得懂,記得牢,學得到。
二是讀詩誦經。
我們把仁愛思想透滲到教學中,每周開設一節誦讀課,師生吟誦經典古詩文,如、《弟子規》、《論語》、《仁愛教育格言二十條》、《仁愛八德歌》等,力求從優秀傳統文化中吸取精神營養。
一年來,我校教師讀經典書籍人平2部,中高年級學生人均背誦古詩文70篇。
三是考試內化。
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學校定期對師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查,查筆記、查心得、查總結。
學校把仁愛教育理論考試納入第七屆“創造杯”教學大賽之中,讓師生全都參加筆試,教師的成績納入繼續教育學分中。
【第4句】:抓文化設計為了在校園內形成仁愛教育的濃濃氛圍,學校請來了市教科院的張院長和舒主任,讓他們出謀劃策,進行教育設計。
目前,我們的校園文化布局有了一些新的變化:一是“忠、孝、誠、信、禮、義、廉、恥”八個大字懸掛在主體教學樓正墻中央,時刻警示師生做中華美德的傳人;二是“踐行孝道,學會感恩”的二十四孝圖教人立德;三是仁愛教育格言警語催人上進;四是“仁愛之星”展牌成了仁愛教育的亮麗的風景。
這一切與綠化、美化、凈化的校園環境相融合,彰顯出具有大新路小學校園仁愛文化的鮮明特色。
【第5句】:抓校本開發我們組織專班在廣泛閱讀經典著作的基礎上,選錄了一部分適合小學生學習的內容,自編了“仁愛八德歌”,開發了“仁愛新綠普及讀本”,以便讓師生享受這些人生寶典。
【第6句】:抓活動展示(1)形成教育序列。
學校以“仁愛行動”為主題,把思想教育物化為教育行動,形成了教育序列,即仁愛教育行動在社會,仁愛教育行動在家庭,仁愛教育行動在校園,仁愛教育行動在班級。
通過序列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說仁愛話、做仁愛事、行仁愛禮的好習慣。
(2)活動展示激勵。
我們讓學生上三臺,即上講臺、上擂臺、上舞臺。
師生唱仁愛歌曲,演仁愛節目,獻仁愛才藝,在活動中引領,在引領中升華。
一年來,我們組織仁愛教育故事演講會2場,仁愛教育辯論會2場,仁愛教育讀書匯報會2次,文藝匯演2場,誦經比賽2場,“仁愛在我心中”征文活動1次。
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展示活動,讓仁愛思想在學生心中生根開花。
(3)創新班級管理。
班主任是仁愛教育行動的核心力量,一年來,學校狠抓班主任培訓活動,通過“仁愛教育窗口班”、“仁愛教育現場會”、“仁愛教育之星”的評選活動,激勵學生自主踐行仁愛,同時,通過班主任經驗交流活動來促進仁愛教育平衡發展。
【第7句】:抓“四一”行動“四一”行動即日學一語,日行一善,日寫一文,日增一星。
同學們每天學一句仁愛格言,做一件好事,寫一則日記,增加一顆仁愛星星。
達到一百顆星,便是“神州一號衛星”,達到兩百顆便是“神舟二號衛星”……依此類推,讓孩子們永遠做善事,永遠有追求。
【第8句】:抓家校共育家庭和社會是仁愛教育的延伸,我們的仁愛教育以社校共建為平臺,按照“學校主導,家庭互補,社教聯動”三元構架,力求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輻射一個社區。
學校成立了社區仁愛教育領導小組,聘請了相關家長作校外輔導員,并建立了仁愛教育家校聯系卡,這樣形成了三位一體的家校教育網絡。
一年來,通過堅持不懈的抓學習、抓宣傳、抓落實、抓提高,仁愛思想,仁愛精神已內化為師生的自覺行為。
對家庭美德的感言
個體戶談話
我要寫一篇讀后感,是關于中華名族傳統美德的,希望大家認真看看補充,幫幫我,謝謝
我在電視上看到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位阿姨聽說在貧困山區,有很多的孩子因為家里窮,無法交得起學費而不得不輟學,她覺得應該幫助這些孩子們。
于是,這位阿姨自己花錢買了粉筆、桌子、椅子……又花錢蓋了一所叫“希望小學”的學校,這所學校里面有操場,有黑板,有電腦……大城市里的學校有的東西,這所學校里面都有,而且,上這所學校不需要交學費。
夏天,教室里有電風扇、空調,天冷了,有暖氣,現在當地的孩子再也不用因為交不起學費而輟學,他們在這所學校里面快樂的學習和生活。
我還看到一個關于誠實守信的故事:有一位叔叔,因為他的母親生了重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可是后面做手術還需要一大筆錢,他實在沒有辦法,就出去乞討,他隨身帶著一個本子,誰給了他錢,當時就寫了一張欠條,然后在本子上記下來這個人的居住地址,給了他多少錢。
并且承諾他以后一定會還。
好多年過去了,當時給他錢的人都早忘了這件事,而且也沒人相信他真的會去還。
直到有一天,這個人再次出現在當事人面前,他照著本子上的地址一家一家的還,直到把所有的錢都還清。
或許就在你的身邊,就有這樣的人,只是因為他們一直在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我們根本不會去注意他們身上的美德。
我們班有一位同學,他的成績一直不怎么好,所以他自己很自悲,認為是自己拖了班級的后腿,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
小明的成績一直很棒,只要他一發現這位同學學習上有困難,就主動去幫助他,和他交流學習經驗。
在小明的幫助下,慢慢的,這位同學的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臉上也有了開心的笑容。
或許就在你的身邊,每天都發生這樣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或許就在你的身邊,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美好的心靈,感動著身邊的人。
只要我們心里裝著別人,世界會因為有了我們,將變得更加美好
"
一篇日記美德少年的感想
美德在我身邊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許多美德:如勤勞善良、熱情好客、孝順父母等,這些都是我們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
但如今的社會里,愈來愈多的美德正在流失,許多人都對這些很是淡漠,有的甚至與之背道而馳
我的爺爺比較喜歡讀書看報,因此家里訂了不少的報紙書籍,累積的多了,爺爺就會把舊的報紙處理掉。
經常來我家收廢報紙的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太太,每次看她顫顫巍巍的蹬著個三輪,我的心里都酸楚的無以復加。
按理說這么大的歲數應該在家頤養天年,可是她辛辛苦苦養大的兒子卻開始嫌棄她,說她是個累贅,不愿意供養她,兒媳婦也嫌棄她,就把她一人扔在老房子里,也不給生活費,就給了她一輛破三輪,讓她“白手起家”,任她自生自滅。
當看到她每次用那雙飽經風霜的雙手默默的整理著廢舊報紙時,當她理著那一毛一毛的零錢時,我都恨不得揪出他兒子問他他的心是什么做的
是不是黑的
不過,并不是所有人都將美德置之度外的,大多數的人還是堅持著傳統美德的。
環境衛生大家創。
我校的學生從小就養成了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每周,老師都會選出各班的先進分子,將校園“潔凈美”的重任給予他們擔當,這些人就是“小紅帽”。
“小紅帽”的責任可多了,什么操場、升旗臺、階梯等地方,只要有垃圾,第一個動手消滅的肯定是他們。
每天,當我早上到學校時,忙碌的身影總是他們,當我晚上離開學校時,認真的身影還是他們。
總之,不管風吹雨打,“小紅帽”們一定會認真維護“校園潔凈美”
美德的確在我們身邊,關鍵是我們從小、從現在就要讓它成為我們的習慣。
所以,作為新一代的“美德少年”,可不要忘了中華民族的良好品質與美德哦
上一篇:美麗的家鄉一等獎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