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怡親憂,德有傷,怡親羞的感想
《弟子規》,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親所喜好的東西,當子女的應該盡力去準備齊全,父母親所厭惡的事物,要小心謹慎地去除掉(包含自己的壞習慣)。
“親所好,力為具”,結合實際 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于這句話是出自李秀毓夫子的《弟子規》的入則孝,意思很明了就是父母親所喜歡的東西你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爭去
就像臥冰求鯉
所以,父母很辛苦,能做就盡量做吧,能幫他們多少就幫一點吧,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的讀后感100字
新年的這一天。
我們一家人一起去鄭東新區游玩。
俗話說的好:“來的早不如來得巧。
”我們來到的時候,那里正開展“鄭州趣味體育活動”。
由于時代的不同,現在的我們都無法感受到爸爸媽媽那個時候所玩的游戲,而這個活動恰恰就利用這個機會,讓我們了解爸爸媽媽小時候玩的游戲。
游戲有:豬八戒背媳婦、跳大繩、跳皮筋兒、摔面包、跳方格、拔河......讓大人們有種重新回到童年的感覺。
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大家都喜歡這個活動,同時也踴躍參加。
當時的場面人山人海,真是熱鬧極了
中“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這句話嗎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這里說的“親好親惡”都指兒女的身心而言,而不是指父母需要或厭惡其他方面的物質生活或精神生活。
兒女“身有傷”“德有傷”則正是“親所惡”的兩個最重要的內容。
而其正面內容“身無傷、德無傷”則是“親所好”中最重要的了。
《孝經?開宗明義》:“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這句話告訴我們孝養父母,從愛護自己的身體開始做起。
自己身體不好,會增添父母的憂慮,憂慮加重又會導致父母身體害病,從而身心俱損。
可見不知道愛護自己身體的孩子對父母的傷害是多么嚴重。
《禮記?內則》:“父母雖沒,將為善,思貽父母令名,必果。
將為不善,思貽父母羞辱,必不果。
”兒女“德有傷”,會使父母蒙羞到人前抬不起頭來的地步,對父母傷害又在“身有傷”之上了。
人們常會把兒女的罪過歸在父母教子無方上,因而常對“德有傷”的人說:“你有娘養,無娘教”。
所以兒女每做傷德之事,都像拿刀子劃父母的心一樣。
快樂幸福,對有這樣兒女的父母而言,是不可望更不可及了。
由此可見,兒女保護好自己的高尚的品德,是孝養父母所需要做的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什么意思
這是《弟子規·入則孝篇》當中的兩句,意思是“父母喜歡的事情,應該盡力去做; 父母厭惡的事情,應該小心謹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