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自己的意識會不會死亡,死亡后人的感受是什么
生來,喜慶;活過,精彩;死去,無害。
如何直面死亡心理訪談觀后感言
【第1句】:沒有指向的焦慮實際上是死亡焦慮。
悟:或許有些焦慮是沒有原因的,起碼在意識層面我們沒有意識到它們深層的原因,而這種對死亡無以言表沒法名狀的感覺無非是很讓人措手不及的。
書中曾經說,對死亡恐懼常常與人生虛度的感覺緊密相關。
你之所以害怕虛度是因為你怕沒法用有限的生命去經歷無限的生活。
所以,虛度人生讓你覺得焦慮與緊張。
而有些時候選擇也會讓我們焦慮。
【第2句】:選擇意味著放棄,每個“是”都暗含著“不”。
從無限的可能中選擇某一有著負面含義:做出的選擇越多,你的人生就越有限,越短暫,越僵硬。
悟:書中有個例子說的是一個離異的女士遇到了心目中合適的共度一生的人,但是她卻為要不要和他確立關系而焦慮不安。
或許在現實中,大家都會說傻啊,怎么不去好好的把握呢
其實,她說深層的方面是一旦確定了他們的關系,對其他更年輕的更優秀的男人來說,她是被限定了,被拘泥于這樣的關系之中,沒法體驗到更新鮮的生活了。
所以,歸根到底還是怕生命有限沒法經歷更豐富的人生——死亡焦慮。
【第3句】:伊壁鳩魯認為,人們不可避免的死亡所產生的恐懼影響了我們享受生命的歡娛,剝奪了人生真正的快樂。
由于沒有什么能滿足我們追求生命不死的需要,那么所有的行為本質上來說都是沒有價值的。
伊壁鳩魯提出,人們無休止的熱切追求新奇的事物,永不滿足,其實正是在心底儲存快樂時光。
如果我們能夠學會一次又一次的回味這些美好,也就不再需要沒玩沒了的追逐享樂。
悟:有個個案是一個老太太需要搬到敬老院了,她把自己珍藏的東西都賣掉或者送給朋友了,然后去咨詢。
到最后作者還是指出,這是老太太怕老,怕死亡帶來的焦慮。
他說,她這是一種解脫感,雖然她的收藏很珍貴,但也使得她背負著沉重的回憶,離開它們就像破繭重生一樣。
沒學過哲學,也沒有很深的哲學思辨,可是忽然發現在歷史上哲學家總是很少一部分人的原因了。
這話給我的感覺就像看到一群無所事事的人不想無病呻吟,便去體會死亡,感知生命。
他們像看懂了,看透了,所以他們說出來的話都對人或多或少的有指導意義。
可是,他們提倡去發現自己內心的東西,發現真我的東西,不主張去追求外在的名利和利益。
這樣,如果每個人都成為哲學家的話,我們的社會就不會向前進步了。
他們是唯心的,而現在的人們又太唯“物”,追逐物質的時候卻又忘記了心的存在。
過猶不及哦……
【第4句】:人生中有一半的擔心和焦慮來自于總是考慮別人的看法,我們必須拔出這根肉中刺。
——叔本華
【第5句】:其實別人的看法不過是幻覺,任何時候都可能改變。
悟:感覺這兩句話有點唯心。
最近看《重遇未知的自己》時,封面上也是寫的: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看職來職往時,鄭媽媽告訴那個一米三的求職者也說的這話。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李響說陪他媽媽去游泳而媽媽怕自己胖胖的身材遭到別人嘲笑的時候,李響說,那么多年輕火辣的妹子在里面,大家忙著去欣賞那些人了,沒有人去看你的。
是說,有些時候,我們把自己放在世界的重心上,其實別人沒那么過度的盯著你的缺點不放
還是,有時候你覺得這個是你的軟肋,覺得大家會嘲笑你,只是你自己心里投射出來的影子,而別人只會漠視
我不太懂。
。
【第6句】:海德格爾指出了兩種不同類型的存在:非本真的存在和本真的存在。
后者是指對人的研究,具體來說,非本真的存在是一種日常生活的漠視,你完全的沉淪于周圍環境之中,追究世間萬物為何如此;本真的存在則是指欣賞存在本身,你將注意力放在存在本身的奇跡上,追去事物的本來面目以及真正的自我。
悟:這是兩種人。
前一種人在追求一種框架,不知道具體是什么,但是就在拼命的努力。
就像蕓蕓眾生。
后一種人在追求人生真正的意義,一直在哲學思辨,安于現狀尋找內心。
就像哲學家。
我們都是前者吧~
【第7句】:親密關系是幸福感的必要條件。
悟:這是積極心理學研究出來的東西。
我想到前段時間學長們畢業論文答辯的時候,老師問過一個研究幸福感的師姐:你說幸福和幸福感的區別是什么
師姐說的言簡意賅,幸福是一種感覺,而幸福感是測量的指標。
我不以為然。
我覺得幸福是一個名詞,沒有感情色彩,僅僅是一種狀態。
而幸福感是一種感覺,一種內心微妙的變化。
如果說幸福感是幸福的測量指標的話,這種感覺就消失了……幸福是瞬間很滿足的狀態,最好不要用量表來量化。
(個人想法啦)
人在臨死之前有何感受?
知道自己大限之日的人,通常對死亡都無所畏懼,如果臨死前有痛苦,也只是身體肉體上的,很快就過去。
遇到突發事件的人,身體受到創傷的那瞬間,沒有時間去思考恐懼,所以,那種認為在死前經歷莫大恐懼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這里排除那些緩慢進行的災難實踐,比如:塌方導致的困境。
那時,不幸者其實還沒有經歷死亡,只是深陷困境,那時的人只有意識上的“死亡”,而不是生理上的死亡。
很多人人在受到身體上的巨大傷害后,因身體機能的衰退而產生臨死意識,并不是恐懼。
思維清晰時,是對生之懷念,以至會回憶很多事情,到身體機能嚴重衰退時,意識就開始模糊,有一種困覺,就象一個人體力透支后想睡覺一樣,那時就開始緩慢閉上眼睛,如夢……之后死亡或是被搶救過來。
如何看待死亡
滿意答案水中看月霧觀5級2009-01-01年輕的時候如果不是精神失常或被嚴重打擊(如情感傷害.虧欠還不清的債務等.主要指承受能力差的).一般都是害怕死亡的.就拿我自己來說.我怕死亡.畢竟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我想正常人對死亡都是怕.但是還有特殊情況.如我.才當兵回來.在部隊里面時.如果上級叫我去赴死.我心里會恐懼.但是行動上會毫不猶豫的去.因為這關于一種軍人的天職.服從命令.還有很多情況.比如你家庭困難.有人給你幾千萬叫你去死.但是看待死亡卻很重要了.一味的害怕相信死了也不會安心.有句話說的好.人生下來就是為了死.生老病死本是一種自然規律.害怕就能違背
還不如坦然一點.讓自己安心一點.說不好馬上喝口水就會被嗆死.既然不知道自己何時會over.何不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做出一些以后自己不會后悔的事情.這樣死了也安心.不要能到哪天得了絕癥.知道自己快要死了.才開始后悔還有好多事情沒完成.帶著遺憾進棺材.愛的代價 的感言: Thank you 2009-01-01
人死后有靈魂嗎
能看見人世間發生的一切嗎
能感受到親人對他的思念嗎
人是有靈魂的,并且死后靈魂不滅,好多重病死亡搶救回來的說靈魂離體時可以看見醫生跟親人,只是說話親人聽不見,能不能感受到親人的思念這個不知道,你可以了解下基督教信耶穌就明白了。
人死了是什么感覺?
那時我無故昏迷3天,3天里我什么都無知,就像進入深度睡眠一樣。
雖然我昏有天,但我大腦的時間像是被禁止的一樣,在昏迷過程中雖然我肉體還活著但,但好像我就沒有存在過在這3天的時間里,這3天就相當于我已經死了一樣。
所以死后也是一樣,大腦進入了一個深度,大腦對于所有事物包括時間都無法感知。
時間過去一天兩天,過去千年萬年,你的思想依舊存在于那一刻,因為你無法感知時間。
所以死后,不會感覺太久,就是一小會……
說說心情短語去世人生感悟
一、一生一世,海枯石那只是曾經。
既然決定要離開,又何必求是是非非.你在沒有我的時光里別來無恙,四、只要不斷地努力,往前看,就是有路。
感悟人生說說心情短語,心情短語人生感悟。
五、如果你接受不了這樣的我,為什么一開始還要走近我的生活六、有時候我希望我能看穿你的想法但我也害怕我不能接受真相七、心里有座島你是我的潮八、總有那么一首歌讓我想起曾經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