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贊美"榴蓮"的句子有哪些
【第1句】: 榴蓮果肉含有多種維生素,營養豐富,香味獨特,具有“水果之王”的美稱。
【第2句】: 一聽到榴蓮,有的人可能會說它臭如貓屎,不堪如鼻;而有些人卻覺得又香又甜。它的外形是橢圓的,酷似西瓜,但表面卻布滿了尖錐般堅硬的“鋼刺”,時刻警戒著那些對它垂涎三尺的動物們。
【第3句】: 榴蓮好香啊,吃起來就像吃冰激凌一樣,爽滑清涼。
【第4句】: 榴蓮為卵圓球形,一般重約二公斤,外面是木質狀硬殼,內分數房,每房有三、四粒如蛋黃大小的種子,共有十至十五枚,種子外面裹一層軟膏就是果肉,為乳黃色。味道甜而噴香。
【第5句】: 你悄悄地走來,走進果園,就會看到許許多多成熟的果子,心形似的桃子、竹子似的甘蔗、海膽似的榴蓮,旁邊還有扇子似的三葉草,如果你爬到樹上,摘一顆果子,咬一口,酸甜可口。
【第6句】: 我最愛吃的就是榴蓮了,可能說起她,有人就隱隱約約地聞到一股臭味,可是你別怕,這榴蓮吃起來那叫一個香。
【第7句】: 撥開榴蓮的殼,你們就可以看到那黃澄澄,金燦燦的果肉。那果肉有大有小,各自躲在一角,互不關聯,整整齊齊,像是有人指揮似的。我抓起一個,咬一口,軟綿綿的,甜滋滋的,含在嘴里,一會兒就化了,真像是棉花糖,讓人越吃越愛吃!
【第8句】: 榴蓮具有“水果之王“的美稱。它的周身都是寶,用它的果殼熬骨頭湯,是上等的滋補品。它具有滋陰強壯、疏風清熱、利膽退黃、殺蟲止癢、滋補身體的功效。
【第9句】: 經過了很長時間,我又有一個新的發現,只要是榴蓮,它的果肉絕對是不多不少,正正好好的五個瓣,而且還具有豐富的維生素和人體不可缺少的各種微量元素。
【第10句】: 榴蓮的味道,那是好吃得不能再好吃了。取一塊果肉,放進嘴里,滑溜溜的,果肉在舌頭上觸來觸去,又柔軟又細膩。它甜里相透,叫人越吃越愛吃,越吃越想吃。
【第11句】: 榴蓮的營養十分豐富,果肉中含有大量淀粉、糖、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還含有維生素b【第1句】:b【第2句】:c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鈣、鐵、鎂、磷、鋅等豐富的礦物質,是一種營養密度高且均衡的熱帶水果。
【第12句】: 榴蓮全身都是寶,果核可煮和烤著吃,味道象煮得半熟的甜薯,煮榴蓮的水能治療皮膚敏感性的瘡癢。
【第13句】: 讀書就像吃榴蓮一樣,會吃的人感覺很香,不會吃的人卻越吃越想吐。
【第14句】: 傳說中國古代明朝的時期,航海艦隊到達今東南亞,品嘗當地特產果實時,鄭和對這種水果大為贊賞,然而果實只能一年一熟,故命名留戀,后人取其諧音,稱作榴蓮。
【第15句】: 榴蓮性熱,可以活血散寒,緩解痛經,特別適合受痛經困擾的女性食用;它還能改善腹部寒涼的癥狀,可以促使體溫上升,是寒性體質者的理想補品。
【第2句】: 如何用“榴蓮”形容人
【第1句】: 我對他就像是對于榴蓮一般,在有很多方面我很愛他,但在有些方面,我很討厭他。
【第2句】: 他就像是榴蓮一般,雖然外表有很多刺、也很臭,但他的內在的品質到是非常美好的,總之,我倒是很喜歡與這樣的朋友交心。
【第3句】: 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看起來很瘦,但是渾身是肌肉。
【第4句】: 他們有很多共同的惡劣愛好,真是臭味相投。
【第5句】: 喜歡的逆來順受,不喜歡的連呼吸都討厭!
【第6句】: 不懂你的人,他們看到的只是你堅硬的外表以及古怪的脾氣,若是走進你心里,就會發現,你的內心,是那樣鮮甜,純美。
【第7句】: 他這個人很有性格特點,一般的陌生人對他就是要么喜歡、要么討厭。
【第1句】: 拼音:
liú lián
【第2句】: 釋義:
植物名。木棉科流連屬,常綠喬木。葉互生,葉背有鱗片。三至四月開花,八至九月結果。果實亦稱為「榴連」,呈圓球形或長橢圓形,表面有許多硬刺。果肉嫩甜,似冰淇淋,但帶有一股特殊的臭味。原產于南洋群島。我國廣東、海南島也栽種過,但因氣候不適宜,故未長出可食用的果實。或作「榴連」、「榴蓮」。
【第3句】: 例句:
(1)我雖然是個安徽人,但我卻很喜歡吃榴蓮。
(2)榴蓮是一種很有營養的水果,我們不能單單從它物理特點來評價它。
(3)榴蓮是一種熱帶水果,深居內陸的安徽人真的有很多人沒有吃過,現在這個時代還 好了,但是我很多爺爺奶奶們真的沒有見過。
【第3句】: 贊美榴蓮的詩句有哪些
【第1句】:《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王質 何藥能醫腸九回, 榴蓮不似蜀當歸。
卻簪征帽解戎衣, 淚下猿聲巴峽里。 眼荒鷗磧楚江涯, 夢魂只傍故人飛。
【第2句】:水調歌頭 (陳楠) 奪取天機妙,夜半看辰杓。一些珠露,阿誰運倒稻花頭。
便向此時采取,宛如碧蓮合蕊,滴破玉池秋。萬籟風初起,明月一沙鷗。
紫河車,乘赤鳳,入瓊樓。謂之玉汞,與鉛與土正相投。
五氣三花聚頂,吹著自然真火,煉得似紅榴。十月胎仙出,雷電送金虬。
【第3句】:南歌子 (劉仲尹) 榴破猩肌血,萱開鳳尾黃。舊間風簟雪肌涼。
一枕濃香。魂夢到巫陽。
云ш描瑤草,蓮腮洗玉漿。碧梧深院小藤床。
此意一江春水正難量。 【第4句】:隔浦蓮 水檻對雨 (錢應庚) 緋榴開滿露井。
竹映瑯*瑩。幔卷方池雨,微微落飛檐影。
荷蓋擎萬柄。明妝靚。
浪破魚吹鏡。翠禽并。
梅風乍起,桃笙微帶新潤。瀟湘舊夢,喚我綠蓑歸興。
憑遍闌干暗自省。人靜。
夕陽移下清景。 王質(1135年——1189年),字景文,號雪山,興國軍陽辛里(今陽新龍港鎮陽辛村)人,南宋高宗、孝宗時期著名經學家、詩人、文學家。
王質少年聰穎好學,23歲那年,進入宋朝最高學府——太學學習。他博通經史,文思敏捷,才華橫溢,與九江王阮齊名,深受中書舍人張孝祥父子器重。
1160年,考取一甲進士,高宗召試館職,未到任。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御史中丞汪澈出任荊襄宣諭使,次年樞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