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形容藥效的詞語
起死回生;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醫術高明。也比喻把已經沒有希望的事物挽救過來。
手到病除; 剛動手治療,病就除去了。形容醫術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很好,解決問題迅速。
百治百效; 效:效果,功用。形容醫術高明,效果很好。
妙手回春; 指醫生醫術高明。
仁心仁術; 心地仁慈,醫術高明。
手到病除; 剛動手治療,病就除去了。形容醫術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很好,解決問題迅速。
著手成春; 著手:動手。一著手就轉成春天。原指詩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醫術高明,剛一動手病情就好轉了。
回春妙手; 妙手回春。喻人醫術高明,能使垂危的人恢復健康。
回春之術; 回春:本指冬去春來,比喻醫道高明,能治愈難治之病,挽救垂危的病人。術:醫術。指起死回生的醫術。參見“妙手回春”。
【第2句】: 形容藥效的品質的成語
靈丹妙藥
【解釋】:靈:靈驗。非常靈驗、能起死回生的奇藥。比喻幻想中的某種能解決一切問題的有效方法。
【出自】:元·無名氏《玩江亭》第二折:“靈丹妙藥都不用,吃的是生姜辣蒜大憨蔥。”
【示例】:望大圣爺爺早發~打救。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四十七回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用于否定句
出 處
元·無名氏《瘸李岳詩酒玩江亭》第二折:“靈丹妙藥都不用;吃的是生姜大蔥蒜辣憨。”
例 句
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看成~是不行的,我們還要根據實際情況辦事。
【第3句】: 形容中草藥的成語
良藥苦口、獨樹一幟、獨出心裁、獨辟蹊徑、標新立異。
一、良藥苦口
白話釋義:治病的好藥,味苦難吃。常比喻有益而尖銳的批評
朝代:春秋
作者:韓非子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良藥苦于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翻譯:良藥苦口;而智慧的鼓勵而喝的;知道他進入而已自己病了
二、獨樹一幟
白話釋義:也說別樹一幟。單獨樹立起一面旗幟。比喻獨闖一條路子,自成一家,可用來形容中草藥。
朝代:清
作者:袁枚
出處:·《隨園詩話》:“所以能獨樹一幟者;正為其不襲盛唐窠臼也。”
翻譯:之所以能獨樹一幟的;正是這種不繼承盛唐窠臼的
三、獨出心裁
白話釋義:原指詩文的構思有獨到的地方,后來指想出來的辦法與眾不同,可用來形容中草藥。
朝代:清
作者:李汝珍
出處:·《鏡花緣》:“王弼注釋《周易》;撇了象占舊解;獨出心裁;暢言義理;于是天下后世;凡言《易》者;莫不宗之。”
翻譯:王弼注釋《周易》;撇了象占舊解;獨出心裁;劉暢說義理;于是天下后世;凡是講《易》的;沒有不推崇的
四、獨辟蹊徑
白話釋義:單獨開出一條 道路。比喻獨創出新風格或新方法。蹊徑:山路,小路,可用來形容中草藥。
朝代:齊國
作者:政治家晏嬰
出處:《晏子春秋;內篇雜上》:“昔者嬰之治阿也;筑蹊徑。”
翻譯:以前我的治阿;;修筑蹊徑
五、標新立異
白話釋義:原意是說支能獨創新意,立論與其他人不同。后多指提出新的見解,可用來形容中草藥。
朝代:南朝·宋
作者:劉義慶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馮懷)共語;因及《逍遙》;支卓然標新埋于二家之表;立異于眾賢之外。”
翻譯:支道林在白馬寺里;太常馮懷(馮懷)交談;通過和《逍遙游》;支卓越標新埋在二家的表;建立不同于眾名流之外。”
【第4句】: 描寫“中藥”的詞有哪些
苦口、藥到病除、觸手生春、著手成春、起死回生
一、苦口 [ kǔ kǒu ]
解釋:引起苦的味覺。
二、藥到病除 [ yào dào bìng chú ]
【解釋】:藥一服下病就好了。形容用藥效果非常好。
【出自】:宋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藥到病除,效如桴鼓。”
【譯文】:藥一服下病就好了,效果如戰鼓一樣。
三、觸手生春 [ chù shǒu shēng chūn ]
【解釋】:一動手就轉成了春天,富有生機。形容技術高明神奇。
【出自】:清·趙翼《甌北詩話·李青蓮詩》;“然以杜韓與之比較,一則用力而不免痕跡,一則不用力而觸手生春:此仙與人之別也。”
【譯文】:但是因為杜韓國與之比較,一個是用力免不了有痕跡,一個不用力一動手就轉成了春天,富有生機:這位與人的區別。
四、著手成春 [ zhuó shǒu chéng chūn ]
【解釋】:著手:動手。一著手就轉成春天。原指詩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醫術高明,剛一動手病情就好轉了。
【出自】:唐·司空圖《詩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
【譯文】:在生活中到處能發現詩,不需要挖空心思追尋,順應情理寫作,一著手就轉成春天
五、起死回生 [ qǐ sǐ huí shēng ]
【解釋】: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醫術高明。也比喻把已經沒有希望的事物挽救過來。
【出自】:明·張岱《魯云谷傳》:“醫不經師,方不襲古,每以劫劑肊見起死回生。”
【譯文】:我不是能把已經沒有希望的事物挽救過來,只是太子未曾真死,我才能救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