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形容佛像的句子
地藏贊
地藏菩薩妙難倫。化現(xiàn)金容處處分。
三途六道聞妙法。四生十類蒙慈恩。
明珠照徹天堂路。金錫振開地獄門。
累劫親姻蒙接引。九蓮臺畔禮慈尊。
南無九華山幽冥世界。地藏菩薩摩訶薩。
地藏菩薩靈感歌
南無地藏王菩薩。昔為慈孝心。弘愿渡母娘。
諸佛前弘愿廣。分身化十方。
如意寶命珠。降魔金錫杖。
圣號若稱揚。消災(zāi)除罪障。
大慈大愿。十輪拔苦。本尊地藏王。
慈悲不可量。悲愿如海洋。
忉利天禮法王。世尊囑地藏。
彌勒未生前。娑婆作慈航。
愿佛莫憂傷。愿佛莫憂傷。
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猶示聲聞相。
南無地藏王菩薩。降跡新羅鄉(xiāng)。
渡海入大唐。九華山建道場。
閔公修供養(yǎng)。化一袈裟地。遍覆九子峰。
大愿地藏王。大愿地藏王。
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大愿地藏王。
阿彌陀佛贊
西方極樂世界尊,無量壽佛世希有,
能滅無始億劫業(yè),令彼苦惱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常以極樂為觀想,
廣與眾生分別說,舉目即見阿彌陀。
佛身色相顯光明,閻浮檀金無與等,
其高無比由旬?dāng)?shù),六十萬億那由他。
眉間白毫五須彌,紺眼泓澄四大海,
光明演出諸毛孔,一孔遍含諸大千。
一界中有河沙佛,佛有八萬四千相,
一一相中復(fù)如是,作是觀者隨現(xiàn)前。
以觀佛身見佛心,眾生憶想見化佛,
從相入得無生忍,以三昧受無邊慈。
佛身無量廣無邊,化導(dǎo)以彼宿愿力,
有憶想者得成就,神通如意滿虛空。
眾生三種具三心,精進勇猛無退轉(zhuǎn),
即得如來手接引,七寶宮殿大光明。
其身踴躍金剛臺,隨從佛后彈指頃,
行大乘解第一義,即生七寶蓮池中。
阿彌陀佛大慈悲,十力威德難贊說,
稱名一聲起一念,八十億劫罪皆除,
以是濟拔無有窮,是以名為無量壽。
昔世尊居耆阇崛,與大眾說妙因緣。
離憂惱與閻浮提,超脫一切諸苦趣,
凈妙國即極樂界,修三福發(fā)菩提心。
作是念者住堅專,故說無量壽佛觀,
如是功德不可說,不可說者妙光明。
無量清凈平等施,五濁眾生咸作佛,
斷彼一切顛倒想,猶如以水投海中。
濕性混合無不同,雖有圣智難分別,
【第2句】: 形容歌聲好聽的句子
你的歌聲婉轉(zhuǎn)動聽,讓人贊不絕口,令我心潮澎湃!此音只應(yīng)天上有,人生難得幾回聞。
你在我眼中最迷人,你歌在我耳畔最動聽 。
繞梁三日,余音不絕!
下面是相關(guān)的詞語
鶯啼燕語
架海金梁
歌聲繞梁
繞梁三日
清歌妙舞
天籟之音
馀音繞梁
珠圓玉潤”
響遏行云
黃鶯出谷
不絕如縷
宛轉(zhuǎn)悠揚
聲動梁塵
歌聲繞梁
繞梁三日
天籟之音
【第3句】: 形容唱歌的句子
哪知她于那極高的地方,尚能回環(huán)轉(zhuǎn)折。幾轉(zhuǎn)之后,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jié)節(jié)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干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后,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shù)遍。從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細(xì),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
【第5句】:那清脆的歌聲,好似山谷中黃鸝的鳴叫,婉轉(zhuǎn)動聽,讓人沉醉其中。
【第4句】: 形容聲音響亮的句子
聲音類 哀聲嘆氣:因傷感、煩悶或痛苦而發(fā)出嘆息的聲音。
不絕如縷:如將斷未斷的細(xì)線(絕:斷)。原形容形勢危急,后亦比喻聲音(或事物)微細(xì),或某一方面承繼乏人。
穿云裂石:沖上云霄,震開石頭。一般形容聲音高亢嘹亮。
咄咄逼人:氣勢洶洶,使人感到似乎有一種力量在脅逼自己(咄咄:使人驚恐的聲音)。 耳聽八方:耳朵同時審聽多方面的聲音(八方:四方和四隅。
四方:東、南、西、北。四隅: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形容機警靈敏。常跟“眼觀六路”配合運用。
振聾發(fā)聵:聲音大得連聾子都聽得見(聵:耳聾)。比喻言論驚人,影響深遠(yuǎn)。
吠形吠聲:吠:狗叫。一只狗看見人就叫,許多狗聽到聲音也跟著叫。
比喻不察真?zhèn)危S聲附和。 沸反盈天:聲音像燒開的水那樣翻滾,充滿空間。
改弦更張:換了琴弦,重新安上(使聲音和諧)。比喻變更方針、計劃、辦法或態(tài)度。
孤掌難鳴:一個巴掌拍不出聲音來。比喻一個人力量單薄,難以成事。
鬼哭狼嚎:形容聲音十分凄厲的哭叫。 戛然而止:形容突然停止(戛:剎車的聲音;戛然:突然停止的樣子)。
劍頭一吷:劍頭:指劍環(huán)頭小孔。吷:很小的聲音。
比喻不足輕重的言論。吷讀“xuè”。
驚天動地:使人十分震動。多形容聲勢盛大,變動劇烈,也形容聲音巨大。
聚蚊成雷:把很多蚊子聚到一起,它們的聲音可以像雷那樣響。比喻眾口喧囂,讒言紛起。
鏗鏘有力:聲音響亮有力。 空谷傳聲:人在山谷里發(fā)出聲音,立可聽到回聲。
口碑載道:稱頌的聲音充滿了道路(口碑:眾人口頭稱頌跟文字刻在石碑上一樣)。 口口聲聲:每一次張開口,每一次發(fā)出聲音,說的都是同樣的話。
形容把某一說法經(jīng)常掛在口頭。 龍吟虎嘯:龍、虎的吼叫,形容人歌嘯或吟詠聲音的嘹亮。
鑼鼓喧天:鑼鼓的聲音震天響。 默默無聞:不聲不響,不為人所知(默默:沒有聲音;無聞:不曾聽說)。
形容不出名或不為人們所注意)。 氣喘吁吁:吁吁:指張口呼吸的聲音。
形容呼吸短促。 泣不成聲:抽泣哽噎發(fā)不出聲音來,形容十分悲痛。
巧舌如簧:靈巧的舌頭好像簧片,能發(fā)出動聽的聲音。形容能說會道。
輕手躡腳:手腳動作聲音很輕,盡量少出聲音。 繞梁三日:形容(美妙的聲音)在屋梁上回旋不絕。
人聲鼎沸:人群聲音嘈雜,就像鍋子里的水在沸騰一樣(鼎沸:鼎水沸騰,原比喻局勢不安定,現(xiàn)比喻聲音嘈雜)。 如簧之舌:好像簧片一樣能發(fā)出動聽聲音的舌頭。
形容能說會道。 如泣如訴: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哀訴。
形容悲切婉轉(zhuǎn)的聲音。 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像聽到他的聲音,像看到他本人一樣。
比喻對人物的刻畫和描寫非常生動逼真。 山鳴谷應(yīng):聲音在山谷中引起回響。
多比喻彼此投合、互相呼應(yīng)。 余音繞梁:留下的聲音環(huán)繞屋梁旋轉(zhuǎn)不去。
形容歌音美妙動聽,久久留在記憶中。 聲色俱厲:(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很嚴(yán)厲。
聲嘶力竭:聲音嘶啞,氣力用盡。形容拼命地呼號、叫喊。
聲應(yīng)氣求:應(yīng):應(yīng)和,共鳴;求:尋找。形容朋友之間意氣相投,象相同的聲音互相共鳴、相同的氣味互相融合一樣。
石破天驚:原形容演奏箜篌,聲音激蕩,奇特,出人意外。現(xiàn)多比喻詩文、議論、演唱或事件使人震撼。
鐵中錚錚:錚錚:金屬器皿相碰的聲音。金屬敲起來當(dāng)當(dāng)響的材料。
比喻出色人物。 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相近的聲音互相應(yīng)和,相同的氣味互相融合。
比喻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呼應(yīng),自然結(jié)合。 萬籟俱寂:一點聲響也沒有(萬籟:自然界萬物發(fā)出的聲響;俱寂:都靜下來)。
多形容自然環(huán)境的安靜、幽靜或冷靜。 萬籟無聲:一點聲音都沒有。
多形容自然環(huán)境的清靜或冷靜。 甕聲甕氣:形容聲音粗重。
無病呻吟:沒有病痛而故意發(fā)出表示痛苦的聲音。比喻沒有真情實感而強作感慨。
無聲無臭:沒有聲音,沒有氣味。比喻默默無聞,也比喻對外界沒有什么影響。
無聲無息:沒有聲音,沒有信息。比喻人的默默無聞或?qū)κ虑椴话l(fā)生影響。
弦外之音:弦樂器的線上發(fā)出的聲音以外的聲音。比喻在說話中間接透露而不是直接說明的意思。
響徹云霄:形容聲音響亮,穿透云層,直達(dá)高空。徹:貫透。
響遏行云:聲音響徹云霄,阻擋飄動的云彩(遏:阻止)。形容歌聲嘹亮。
鴉雀無聲: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比喻非常靜。
鴉默雀靜:非常靜。形容人們的安靜或人群聚集、活動的場所的安靜。
牙牙學(xué)語:咿咿呀呀地學(xué)說話(牙牙:摹擬嬰兒學(xué)說話的聲音)。 音容宛在:聲音和容貌如在眼前。
多用于對死者的懷念,吊唁。 音容笑貌:人的聲音、容貌和神態(tài)。
有聲有色:有聲音,有色彩。形容說話、作文生動精彩,表現(xiàn)出色。
余音裊裊:留下來的聲音悠揚婉轉(zhuǎn),延綿不絕(裊裊:輕揚的樣子)。 怨聲載道:怨恨的聲音充滿道路。
形容人民群眾普遍的強烈的不滿和怨恨。 振聾發(fā)聵:見“發(fā)聾振聵”。
聲音大得連聾子都聽得見(聵:耳聾)。比喻言論驚人,影響深遠(yuǎn)。
震耳欲聾:幾乎要震聾耳朵,形容聲音極大。 震天動地:震動了天地。
形容意義重大,聲勢浩大,也形容聲音巨大。 擲地作金石聲:擲:投,扔;金石:鐘磬之類的樂器,聲音清脆優(yōu)美。
扔在地上發(fā)出鐘磬的聲音。比喻文辭優(yōu)美,聲調(diào)。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