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形容生活困難的成語
愛富嫌貧 嫌:厭惡。
嫌棄貧窮,喜愛富有。指對人的好惡以其貧富為準 安貧守道 道:主張、學說。
安于貧窮,恪守信仰 憐貧恤老 同情和體恤貧窮年老的人 憐貧惜老 同情愛護貧窮的、年老的人 欺貧愛富 欺侮貧窮,喜愛富有 安富恤貧 使富有的人安定,貧窮的人得到救濟。 安貧樂道 安于貧窮,以堅持自己的信念為樂。
舊時士大夫所主張的為人處世之道。 弊車羸馬 破車瘦馬。
比喻處境貧窮。 別無長物 長物:多余的東西。
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余的東西。原指生活儉樸。
現形容貧窮。 不名一錢 名:占有。
一個錢也沒有。形容極其貧窮。
赤貧如洗 赤貧:窮得一無所有。形容極其貧窮。
簞食瓢飲 一簞食物,一瓢飲料。形容讀書人安于貧窮的清高生活。
反裘負芻 反裘:反穿皮衣;負:背;芻:柴草。反穿皮襖背柴。
形容貧窮勞苦。也比喻為人愚昧,不知本末。
家貧如洗 家里窮得象水沖洗過一樣。形容極度貧窮。
家貧親老 家里貧窮,父母年老。舊時指家境困難,又不能離開年老父母出外謀生。
濟寒賑貧 濟:救濟;賑:賑濟。救助寒苦,賑濟貧窮。
金釵換酒 形容貧窮潦倒,落魄失意。 君子固窮 君子:有教養、有德行的人;固窮:安守貧窮。
指君子能夠安貧樂道,不失節操。 貧病交迫 貧窮和疾病一起壓在身上。
貧病交加 貧窮和疾病一起壓在身上。 貧而樂道 家境貧窮,卻以獲得知識、懂得道理為樂事。
身無長處 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余的東西。原指生活儉樸。
現形容貧窮。 窮困潦倒 窮困:貧窮、困難;潦倒:失意。
生活貧困,失意頹喪。 上雨旁風 形容家里貧窮,房屋破舊。
繩床瓦灶 用繩結床,以瓦為灶。形容非常貧窮。
五月糶新谷 五月里稻谷尚未熟,就預賣新谷。比喻十分貧窮。
甕牖繩樞 牖:窗子;樞:門的轉軸。破甕做窗,繩作門軸。
比喻貧窮人家。 秀才人情 舊時秀才多數貧窮,遇有人情往來,無力購買禮物,只得裁紙寫信。
俗話說:“秀才人情紙半張。”一般表示送的禮過于微薄。
一無長物 一無:全無;長物:多余的東西。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余的東西。
原指生活儉樸。現形容貧窮。
一簞一瓢 一簞食物,一瓢飲料。形容讀書人安于貧窮的清高生活。
一貧如洗 窮得象用水洗過似的,什么都沒有。形容十分貧窮。
踵決肘見 踵:腳后跟,伢指鞋后跟;決:裂開。整一整衣襟,胳臂肘露了出來,拔一拔鞋,腳后跟露了出來。
形容非常貧窮。 集螢映雪 集螢:晉代車胤少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映雪讀書。
形容家境貧窮,勤學苦讀。 變醨養瘠 使薄酒變醇,瘠土變得肥沃。
比喻改變貧窮落后面貌。 不名一文 名:占有。
一個錢也沒有。形容極其貧窮。
地瘠民貧 土地瘠薄,人民貧窮。 掛席為門 漢初丞相陳平,好讀書,在未發跡時,家里很窮,掛著破席子當門。
見《史記·陳丞相世家》。后以“掛席為門”指隱士居處。
亦形容貧窮或居處簡陋。 矜貧救厄 矜:憐憫。
憐憫救濟遭受貧窮苦難的人。 樂退安貧 謂樂于遜退,安于貧窮。
民困國貧 人民困苦,國家貧窮。 貧而無諂 謂雖然貧窮卻不巴結奉承。
窮山僻壤 比喻荒遠偏僻貧窮之地。亦作“窮鄉僻壤”、“窮村僻壤”、“窮陬僻壤”。
缺衣少食 衣食不足。指貧窮。
亦作“缺食無衣”。 桑戶蓬樞 編桑枝為門,立蓬條為樞。
形容家境貧窮。 身無長物 除自身外再沒有多余的東西。
形容貧窮。 身無分文 形容非常貧窮 繩樞甕牖 繩樞:用繩子系門,來代替轉軸。
形容住房條件十分簡陋。多指貧窮人家。
亦作“甕牖繩樞”。 室徒四壁 猶言室內空無一物。
喻貧窮。 守道安貧 堅守正道,安于貧窮。
舊時用來頌揚貧困而有節操的士大夫。 嫌貧愛富 嫌:厭惡。
嫌棄貧窮的,喜愛富有的。 一錢不名 謂身無分文。
常以形容囊橐一空或甚為貧窮。 一窮二白 窮:貧窮;白:落后。
比喻經濟文化十分落后。 振貧濟乏 接濟貧窮的人和沒有依靠的人。
亦作“振窮恤寡”、“振窮恤貧”。 振窮恤寡 救濟貧窮和無依靠的人。
振窮恤貧 救濟貧窮的人。 無立錐之地 〖解釋〗沒有立錐子的地方。
比喻連極小的地方也沒有。后常形容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