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壞女孩散文
有句古話:好女孩上天堂,壞女孩走四方。
這里的好女孩是循規蹈矩的,在多數人眼中是正常的、不主動挑起事端的、順從的、隱忍的,甚至只是在家相夫教子、溫柔賢惠的。
壞女孩則是奇裝異服,個性張揚,不馴服,不畏懼,敢想敢做敢要,不按常理出牌。
按說好女孩應該是女子所追求的目標??墒?,在實現好女孩的前提中,是否隱含著一個“委屈”?婚姻有些不滿,算了吧,怎么忍還不是一輩子;工作處處不順,就這樣吧,換一種工作說不定還沒有現在的工資高呢;年少時的理想只是偶爾在夢中閃現,在夢境中實現自我安慰罷了。這一“委屈”下的好女孩的`生活是壓抑的。
壞女孩走四方,不是說去旅游,而是心態的開放,個性自由,任意馳騁,做自己的事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這一過程可能很辛苦,但是一個字“值”,因為活出了自己,即使結果不盡如意或者一無所獲,也無怨無悔,因為自己爭取過、奮斗過。
時代在發展,觀念在更新,所謂的好女孩、壞女孩的定義,隨著個性的張揚、理念的更新,是否應該顛倒過來呢。
楊瀾在國內做主持人紅紅火火之際,毅然辭職,去國外深造;結束了一段不幸的婚姻后,收獲了另一份一世的幸福。她把做得好與嫁得好完美地結合起來,你能說這樣的“壞女孩”不令人羨慕嗎?這樣的“壞女孩”不就是智慧的化身嗎?
事實證明,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壞女孩”,越容易成功;越成功的女孩,一定會越來越美麗!內在的美才能持久。
天生麗質的容顏抵擋不住歲月的侵襲,華麗的服飾總有顏色褪去之時。唯有自信、自強才能綻放永久的魅力,唯有內心的幸福才能永駐不老的容顏。
四十歲以前的容貌是父母給的,四十歲以后的相貌是自己修煉出來的。一個自信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女人,不論她的年齡有多大,別人也很難在“老”字之前加個“衰”字。
所以,趁著年輕,努力做一個“壞女孩”吧!
做個讀書的女人散文
做個讀書的女人,在午后懶懶的陽光下,搬一把搖椅在陽臺,沐浴著清風,沏一壺清茶,躺在搖椅上,一頁頁地翻過,慢慢地瀏覽,渴了呷一口茶,讓淡淡的茶香縈繞心頭,是不是一種幸福?
做一個讀書的女人,在淅淅瀝瀝的雨夜,背靠著軟軟的枕,開一盞橘黃的燈,聽著雨打樹葉沙沙的聲響,埋在書中的'故事里,與書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忘卻喧囂浮躁的塵世,忘卻世俗的紛爭,是不是一種享受?
做一個讀書的女人,暢游在書的故事里,我們可以做一做灰姑娘的王子夢,在午夜到來之前,旋轉著晶瑩的水晶鞋;或許是那個忍著劇痛的美人魚,最后在朵朵七彩泡沫中含笑離去;又或許,長成那株火紅的木棉樹,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書中有太多讓人想象的空間,是不是一個飛舞的夢?
做一個讀書的女人,與智者交流,與賢人低語,在不知不覺中,洗去心靈的塵埃,領悟人生的真諦,世間的情誼,領悟人生是一條不斷流淌的小溪,前進的路彎彎曲曲,但終會流向寬無邊際的大海,是不是一種無語的寧靜?
做一個讀書的女人,記得在某人博客上看到這樣一段話:女人有三種美麗,一種是天生麗質的美,清新脫俗;一種是后天修飾的美,嬌媚驚艷;但最美的是讀書的女人,優雅中透出淡淡的書香,自內而外散發出迷人的魅力,讓人心儀神往。
是的,讀書的女人最美麗,像一朵開放在春天里的花兒,一縷夏天的風,一片秋天的云,一陣冬天的雪,盈滿四季。
做一個讀書的女人吧,“腹有詩書氣自華”是千年不破的真理,讓女人的氣息在讀書中慢慢升華,讓生活在讀書中日漸豐盈滋潤。
做個平常人散文
做個平常人,這是中華民族的崇高美德之所在。我們所說的平常人即廣義上的貧民也。貧民哉,平民也!其實,將時光倒退200年來說,現在坐在電腦前的大部分人的祖先全都是貧民吧?因此,才有言志七言詩如此說:“平平常常一個人平平凡凡一顆心做人要做一滴水潔凈透明心至純……”
我們這些平民的一生當中,為生活奔忙實在多于為事業奮斗,睜眼柴米油鹽醋,閉眼父母妻兒心,盡管活著未必就能夠享受生活,但卻還不能不為了生活而活著,或許這就是平常人不得不履行的一種責任吧——為自己活著,為他人活著。當然,單就“為自己活著,為他人活著”這句話來理解、確定做人的基調,你覺得是應該框定為低調還是平淡或是高調呢,一時很難下結論的,因為這要針對具體人具體事來說,還有當時的環境以及面對的具體時代背景而決定“低、平、高”的調子。
聰明做人、坦蕩做人、誠懇做人,多數人選擇平平做人。很簡單的道理,是平常人就做平常事,說平常話,能潔身自好就潔身自好,能助人為樂就助人為樂……倘若不能,那就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少做或不做損人利己的事,千萬千萬不去做喪盡天良的事就成了。如此,才能活出個平常樣來——既不會轟轟烈烈,也不會戰戰兢兢,心安身安,平常一般?;蛟S這果真就是知足常樂者的箴言:平平淡淡才是真!踏踏實實做事,不投機取巧;清清白白當差,不謀取私利;平平淡淡做人,不追名逐利。努力和汗水是成功的基礎,真誠而簡單地做人才是成功的`關鍵。
憑心而論,有的時候,我們卑視拍馬者,同情懦弱者,瞧不起見風使舵者,憎恨恃強凌弱者……可那又能怎么樣呢?不同的際遇、不同的境況,折射出不同的心態和不同的活法。我們盡可以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可以說三道【第4句】:評頭論足,但終究還是不能幫助他們解決實際的問題。因為,我們也都只不過是平常人而已,既無力挽狂瀾之能,也無傾囊相助之心……正如幫助地震災區你只有先捐出一個月的早餐費再交一個月基本工資的“特殊黨費”給災區啊,你還能怎樣?你只能立足自己的崗位,兢兢業業的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你的價值自然就顯現出來了的。
淡定自為平常人: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既不要處處強人一頭,也不甘事事矮人半肩;心平氣和,與人為善,平平常常地做人,正正經經地辦事,實實在在地待人,規規矩矩地生活……聊作共勉吧!
做個好孩子散文
凌晨三點半被鬧鐘吵醒后忍著如猛獸一般襲來的倦倦困意從床上爬起來,開了電腦打算看比賽的時候卻發現屏幕右下角的日歷提醒我今天是五四青年節。恍惚間目光隨之流落在了窗外的那片早已明朗澄澈的天空之時,整個人也似魔怔了一般傻傻地站著不知所措,又感覺有人突然附身在我耳畔,吐氣如蘭地淡淡地說一句還在任性地揮霍青春么?要知道你都已經不年輕了。
張大嘴巴打著哈欠伸出手揉著惺忪的睡眼看比賽,被我意外吵醒的室友在床上翻來覆去的折騰,好一陣過意不去。但是心里又不住地和自己說:沒事,再不任性我們就真的老了。
千萬別在年華逝去的時候再感嘆錯過的人和事,再不任性我們就老了。
這是偶爾間在刷微博的時候看到的一句話??赐暌院?,我整個人立馬都變得不正常了。我問自己,什么時候任性和年輕變成了我們可以肆意妄為的理由了?
前幾天和朋友打電話,聽他傾訴著對學校的各種不滿和憤恨,又說悔不當初怎么就瞎了眼報了這個學校呢?我只是淡然地聽著靜默不語。末了他問我你怎么不說話,聽我過了這么悲慘的生活你這么一點反應都沒有。我笑著說你以一種去KTV喝酒包宿的心態看待大學校園的生活的時候,你本應該早就料到會有這么一天的。說完他明顯心情受了影響立馬掛了我的電話,無奈又得不停地給他發短信。我說你還記得我們在高三的時候立誓要橫掃大學圖書館的誓言么?短信發出去的那一剎那間我就想起了當初我們幾個人蹲倒在高中的柳樹下的時候,那時候我們的討論的都是象牙塔、夢想、愛情和希望啊!可是,為何如今我們盤旋的我們嘴邊的話題竟變得如此有悖初衷了。
安慰完了一個,還會有另一個。很多的時候我總是能在空間、朋友圈里面看見朋友和同學們的滿腹牢騷和泄憤,每次看到這些東西的時候心里總會覺得很難過。然后會不自覺地萌發出一股沖動,很想問他們一句,為什么就不能做個好孩子呢,為什么就不能做一個勤奮的人,做一個真實的人呢?
是啊,為什么總是要把聚焦點放置于身邊的這些瑣事呢,為什么就不能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呢,為什么在你玩游戲刷微博的時候你卻不會想起曾經的誓言和諾言呢?
我想起高三的時候在內蒙古上學的小伙伴給我發的短信,“我不知道這樣的大學有什么意義,似乎自己每日的所有的任務就是拿了父母的錢然后去拼命的玩!”。于是在那一夜我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寫下以后去了一定要把圖書館當做自己的第二寢室的一大篇洋洋灑灑的許諾出來,然后我便開始重復了小伙伴曾經對我描述過但在當時的我看來卻是極端鄙夷的生活。我從來不曾認為我是一個不求上進的孩子,有時候在寢室里看久了電影玩久了游戲之后心里被巨大空洞的孤獨感壓抑到不可救藥的時候,真的想做一次改變,哪怕只是一個簡單細微的改變也可,只要遠離這渾渾噩噩度日子的生活便好。我也渴望著可以每日里六點起床晚上十點上床,然后在除去上課之外整日把自己泡在圖書館里;我也曾想過每日回到寢室之后可以一起和室友們討論一些有趣的話題,關于未來關于理想都行,只要不讓我的軀體淹沒在無盡的游戲聲里便好;我也曾夢想可以和幾個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上課的時候因為不同意老師所講的一個觀點而相互爭辯,一直吵到下課后把戰火繼續蔓延到食堂里,而不是如今的這般行尸走肉,迷失本性。
有時候在看著現狀不可改變的時候我便試著安慰自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想要的人。
可是在說出這話的時候,心明明是痛的啊,痛到流血!
所以當我在看電影的時候看見室友在那兒看書的時候,我心里還是會忍不住的焦慮起來;在別人拿了一等獎學金的時候,我的目光里除了羨慕還是會隱隱生出來嫉妒;在空間看到一起奮戰過高考的小伙伴一個一個都比我要優秀的時候,我便心里忍不住的抽搐。因此我明白,僅有悔恨的淚水和不安的情緒是遠遠不夠的,更多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在這肆意蔓延的自責之中尋求真正的作為。
為什么就不能上進一些,為什么就不能做一個勤奮的孩子、努力做一個真實的人呢?
我覺著我也不能給自己做出一個滿意的答復來,但是還是有人在問,還是有人在答。我想著對自己做出一個不感悔恨的答案了,只是一個可以讓自己在度過這如花青春后而不至于悔恨的答案罷了。這個答案不是簡單的制定一份結局是被歲月的`灰塵埋葬的計劃表,也不是信誓旦旦的喊一句我要成為像某某某一樣的偉人,更不是在看完一本書之后的萬般造作,嘩眾取寵的追求!
想起上高中的時候年輕的歷史老師告訴我們的一個故事。大學時期他們六個人同住一個寢室,在他們其余的五個人打完了四年的網游之后,與他同寢的一個看上去有些木訥呆笨的孩子卻已經在大四的時候創辦了一所補習學校。老師說,四年的時間,他們五個收獲了一個毫無用處的戰無不勝的虛擬英雄,而他的同學卻賺取了第一桶金。我至今仍清楚的記得當初老師說起這件事的時候聲音里的嘆息和悔恨,我也清楚地記得我當時告訴自己上了大學之后決計不做一個碌碌無為的人。但是不得不說一聲抱歉,辜負了想看勵志故事的人,我還是沒能做成當初承諾的完美。
去圖書館借一些名人傳記,回寢室看一堆名人訪談,心里期盼著或許可以從中尋得一絲成功的真諦和希望,卻往往在書讀到一半、訪談播到一半的時候自己作死把希望的火焰掐滅了。睡前對自己說過的明天早起去背單詞啊,然后第二天睜開眼問室友幾點之后說一句還早再睡會吧。那一次次深埋心底的許諾可曾也想過會有這么一天,這是一個誰都不曾料想的結局。但好在這個故事尚未結尾,我還有足夠的時間去改寫它的情節和結局。
《華嚴經》里面說:勿忘初心,方得始終!我也情愿做一個守護我的熱愛和希冀的人,然后在剩下的歲月里用心鋪就一個華彩絢爛的故事,努力做一個勤奮的人,做一個真實的人,努力做一個好孩子!
時光太匆匆,人生苦短,莫讓年輕成為你任性的借口。畢竟有些事情你還是揮霍不起的。
那么就努力做一個不忘初心的好孩子吧!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致敬青春。愿我們都能成為我們想要成為的人,愿我們在歲月流逝過的某個清晨回想起往事的時候不會皺眉悔恨。時光真的是最殘忍的事物,任誰都不放過。有時候在發愣的當空還依稀像是回到了當初那個稚嫩淺薄的年代,那時候躺在老家的麥垛上看著頭頂飄過的白云想著什么時候才能上初中呢,卻在恍惚間一個轉身才發現大一都已經接近末尾了。既然如此,還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那就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好孩子吧,一起努力做一個勤奮的人,做一個真實的人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