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某些人,有些事,你看到了并非看清了,看清了并非看懂了,看懂了并非看穿了,看穿了并非看開了。其實你可以浪費一切,但不要浪費時間,正是被很多人忽略的光陰,造成了許多無可挽回的錯誤和遺憾。到頭來我們才知道,是歲月拓寬了我們的心胸,只有珍愛這過去的每分每秒,我們才能領會幸福快樂的真諦。
【第2句】:做人,什么都可以舍棄,但不可舍棄內心的真誠,什么都可以輸掉,但不可以輸掉自己的良心。人生有尺,做人有度,不求生命輝煌,但求無悔人生。走過的路,才知道有短有長。經過的事,才知道有喜有傷。品過的人,才知道有真有假!
【第3句】:錢財是身外之物,既然是身外之物,也就有聚散的時候;因此,有錢時不必得意,沒錢時也不必悲哀,反正福到財至,福消財也散,一切都要看個人曾經播下多少善種子而定。所以我們應珍惜這分福報,好好地利用它,隨分隨力發揮大愛的精神,造福人群。
【第4句】:【禪語人生】只要行得端,走得正,沒有害人之心,不做虧心之事,就會活得踏實、坦蕩。即使生活并不富裕、無權無勢,我們也會在這份心安中享受別人難以體驗的那種幸福,尋常百姓的樸素幸福,真正發自內心的那種幸福。
【第5句】:【禪心佛語】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兩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對待壞人,則另當別論。忍者,相互容忍也。
【第6句】:雖舍小雜樂,當得清凈大樂;舍顛倒虛誑樂,得實樂;舍系縛樂,得解脫樂;舍獨善樂,得共一切眾生善樂。(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八十五
【第7句】:【禪心佛語】你可以要求自己對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對你好。你怎樣對人,并不代表人家就會怎樣對你,如果看不透這一點,你只會徒添不必要的煩惱。
【第8句】:佛語:“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后念不生,前念自滅。”迷惑的起因在于二念,若在一念興起時,能如紅爐點雪,頓作消溶,就不會生起迷執。所以,我們需要定期清理腦中的垃圾,心靈凈化了,自然就能透徹天上地下的一切。心中明了了,一切也就順了。
【第9句】:【禪語人生】只有知曉了人生中還有許許多多的高峰,它們就矗立在那里,但不是要讓我們奮力去征服的,而是要我們心懷敬意地仰望的,我們才能從容不迫地取舍,才能如云卷云舒般自然進退,才能品味到生命真正的要義。
【第10句】:【禪語人生】這個世間隱藏著一種不尋常的美麗:有長相是一種美麗;有才華是一種美麗;有氣質是一種美麗;有修養也是一種美麗;而內心的美麗是善良、慈悲和寬容的,有著這樣美麗品質的心態,是一種真正的美麗,是永恒不變的美麗。
【第11句】:【佛心禪語】※現在很多人,小事不做,大事做不了,結果什么也沒有做成。不管是小事大事,家里的事還是家外的事,個人的事還是公家的事,都是一種緣分。遇到了,有這個機會了,就應該珍惜。
【第12句】:【禪心佛語】行于世,當識人,識人不必探盡,探盡則多疑;當知人,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當責人,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遠;當敬人,敬人不必卑盡,卑盡則少骨;當讓人,讓人不必退盡,退盡則路寡。
【第13句】:世間之美好皆因相信感召而來,尤其奇跡的到來,更是相信的產物。相信即相應。相信是一種能量!當我們的能量還未達到和某一個人某一個事物相同頻率,不能相應時,告訴你一個訣竅:回歸零態,回歸嬰兒!只需靜下心來什么都不用去想,放下所有的經驗還有得失,全然的相應就夠了,就這么簡單!相信即天堂。
【第14句】:當今時代的人們缺乏的并不是佛教的知識和理論,而真正缺乏的是對i寶的無偽信心和對因果的深信不疑。這才是我們無法成就的根本原因。
【第15句】:【經典佛語】“您該放心就是,您的妻子不是害了什么病,而是在誦讀般若波羅蜜經,她懷的必是佛家弟子。”說得長者心花怒放,急忙告訴全家人,大家都高興得不得了。
【第16句】:【禪心佛語】說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有殺傷力,不夸已能,不揚人惡,自然能化敵為友。個常常看別人缺點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夠好,因為他沒有時間檢討他自己。
【第17句】:【禪心佛語】春節前夕,大理州政府以“提升、規范雞足山的旅游品質”之名,拆除雞足山后山隱修者茅棚,逼使隱修僧在冰雪寒天中居無定所,不得不下山維權。
【第18句】:【禪心佛語】如何面對人生中的得與失,這恐怕是千百年來許多人苦苦思索的。該得到的不要錯過,該失去的,灑脫得放棄,不必太在意,擁有時珍惜,失去后不說遺憾;過多的在乎將人生的樂趣減半,看淡了一切也就多了生命的釋然。
【第19句】:歲月是一只無形的箭,射穿了我們追夢的情懷。在時光的隧道上,我們不能懦弱地在歲月的影子下茍且偷生,我們不能夠特意地去掩飾內心的虛偽。在時光的隧道上,讓我們蕩起雙槳,輕輕地搖,慢慢地劃,搖過那莫可名狀的憂傷,劃過那永無止境的空茫,劃向成功的彼岸!
【第20句】:好人不貪執任何事物。他只談論高尚的事,而不追求愛欲和享受。無論他遇到快樂或痛苦,智者總是不過于得意或哀傷。——《佛陀的格言》
【第21句】:【佛家禪語悟道人生】人生的磨難是很多的,所以我們不可對于每一件輕微的傷害都過于敏感。在生活磨難面前,精神上的堅強和無動于衷是我們抵抗罪惡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洛克
【第22句】:【佛心禪語】人生的幸福和煩惱是等量的,看你如何感受。就像在沙漠里發現半瓶水,如果你說:“太好,還有半瓶水。”你感受到的是幸福。如果你說:“糟糕,只剩下半瓶了”。你感受到的是煩惱。老天給予每個人同樣多的幸福,就看我們能感受到多少。如果你有知足、包容的心,你就會一直被幸福包圍。
【第23句】:以道德住持積道德,以禮義住持積禮義。以刻剝住持積怨恨。怨恨積則中外離背,禮義積則中外和悅,道德積則中外感服。(宋)浮山遠禪師(《禪林寶訓》)
【第24句】:【佛心禪語】但是佛陀說,這樣的人雖然身手捷疾,但是像諸如天神之類的天人,比他們要快上千倍萬倍。故而我們的壽命就好似神人那般快捷迅疾,我們乃平常泛泛之輩,又豈能與時光競相賽跑?還是那句話——珍惜當下,“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第2句】:【第29句】:)
【第25句】:【佛心禪語】自古以來,一切賢哲都主張過一種簡樸的生活,以便不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事實上,一個人為維持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物品并不多,超乎此的屬于奢侈品。它們固然提供享受.但更強求服務.反而成了一種奴役。只有活得簡單才能活得自由。
【第26句】:只要不放棄堅守,每個早晨都會屬于你,晨曦、朝霞、旭日以及信仰、希望和愛一個都不會少。哪怕你曾經在夜的深處迷失,哪怕你在黎明之前一度絕望,內心的堅守會讓你在迷失中找到方向,在絕望中看見理想之光。此刻,陽光沐浴著你,晨風輕撫著你,晨歌愉悅著你,快樂包裹著你,幸福而安詳。
【第27句】:【禪心佛語】平常我們做功課、念佛、供養或者放生等等,不管行持什么善法,一定要不離開菩提心。如果沒有菩提心攝持,這個法就不能成為成佛的法;如果有菩提心攝持,這個法才非常殊勝圓滿,也是最好的法,成佛的法。所以生起一個真正的菩提心很重要。
【第28句】:【佛心禪語】禪的精神,在于開闊生命的魄力與鑄造心地的深遠,把那些生命的信念,溫和、平和的重新組合,成就心態的樸素,承受生命的歷程,柔和而憐憫,平靜而欣喜,更成就生命的一種灑脫與自在,昨天已經見過,以后何需聯系,說的就是煩惱。
【第29句】:【禪心佛語】同樣,如果你侮辱了一個人,就等于侮辱了一切人,也侮辱了你自己。高貴者的特點是極其尊重他人,正是在對他人的尊重中,他的自尊也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
【第30句】:【禪心佛語】跌倒的時候,要能認識障礙,勇敢站起;失意的時候,要能自我檢討,再次出發;困難的時候,要能冷靜分析,突破執著;彷徨的時候,要能看清目標,不變隨緣。
【第31句】:【禪心佛語】人的聰明才智,會在童年時漸漸綻放,腦子里會充滿各式各樣的疑問。這種強烈的欲望,正是人格充分發展的基礎。我們對這個世間愈是感到興趣,愈是去尋求事物為什么和怎么樣,我們的意識就愈清明,創造力會愈發達。
【第32句】:看清自己,意味著不以他人的眼光評判自己,不為他人的意見輕易動搖。我們可以學習別人的長處,也要善于從自身中找到平衡——也許某方面我們比別人優秀得多。
【第33句】:【哲理禪語】幸福靠的不是緣分,而是珍惜。這世界上,沒有能回去的感情,就算真的回去了,你也會發現,一切已經面目全非了。唯一能回去的,只是存于心底的記憶。再多的困惑,再復雜的結果,一切都只不過是個選擇。該忘記的,就讓一切隨風飄散;該珍惜的,就好好把握用心銘記;對別人好一點,也對自己好一點。
【第34句】:別讓生活的壓力擠走快樂,不管昨天發生了什么,不管昨天的自己有多難堪,有多無奈,有多苦澀,都過去了,不會再來,也無法更改。就讓昨天把所有的苦、所有的累、所有的痛遠遠地帶走吧,而今天,要收拾心情,繼續前行。讓豁達成為習慣,坦然面對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用心去感受生活,生活就會給你回報。
【第35句】:【善惡果報】修行如登百尺桿,下來容易上去難。逆水行舟難前往,意馬奔騰收回難。佛法無窮理妙含,知者容易行者難。口是心非總無益,說一不二是靈丹。西方道路不平坦,曲曲折折路灣灣。真心修念無畏懼,哪怕冰霜與嚴寒。
【第36句】:我們的失敗,有時和素質無關,而是在困境中缺少韌性,堅持成了我們最長的短板。但凡成功者,并非都是出類拔萃,而是他們相信勤能補拙,只要忍受了、挺住了,成功早晚會露出真相。如果你的心是喜悅的,那么,你做什么都是喜悅的,有時候決定我們心情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第37句】:【禪語人生】一切聚合離散都是因緣和合,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暫時的,如白駒過隙,光陰迅速,日月如梭,人生苦短,要及時行善積德。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我們才不會空過此生,就會在此生此世種下好因,將來有個好的結果。
【第38句】:并沒有任何方法去修,只要切切實實地認清真假,珍護此心不令污染,做自己本分應該做的事:為人父,止于慈;為人子,止于孝。——耕云先生
【第39句】:【禪語人生】在有無間,人們發現了平衡,于是發現了快樂。向著蒼茫大地,面對無垠太空,人不再渺小。這是因為,聚愛散仇,逐喜去哀,維和造諧,它的痕跡和光輝,都昭示了人的存在,折射出人作為宇宙精靈的人性光輝。
【第40句】:【佛心禪語】做人要能吃虧,人生一世,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斤斤計較,反而會舍本逐末,往往失去的也許更多。真正聰明的人,不會在乎表面上的吃虧,他們看重的是實質性的“福利”,因為能夠吃虧的人,往往是一生平安,幸福坦然的。能吃虧是做人的一種境界,會吃虧是處事的一種睿智。佛曰:吃虧決不虧,惜福才有福。
【第41句】:【禪語人生】心有多近,言行才有多近。我不問,你不說,這就是距離;我問了,你不說,這就是隔閡;我問了,你說了,這就是信任;你不說,我不問,這就是默契;我不問,你說了,這就是依賴。心若親近,言行必如流水般自然;心若疏遠,言行只如三秋之樹般蕭瑟。不怕身隔天涯,只怕心在南北。
【第42句】:登上山頂,腳下便是積翠如云的空蒙山色;在這個世界上,一星隕落,黯淡不了星空燦爛;一花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寧靜致遠可以養志,怡情適性可以養和,觀空自在可以養心。很多的時候,我們審時度勢,選擇了舍棄,學會舍棄并不意味著全然失去,而是一種更寬闊更博大的獲得。
【第43句】:每個人都是幸福和痛苦的路過者,當然也是體味者,嚴格說幸福也沒有一個恰當的定義,的確需要思考和清醒,原本也沒有現成的幸福,但是幸福也不遙遠,就在看破和執著之間。
【第44句】:【道家關于生死的禪語】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當你能飛的時候就不要放棄飛,當你能夢的時候就不要放棄夢,當你能愛的時候就不要放棄愛。生命太過短暫,今天放棄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第45句】:【佛心禪語】如今有些人,內心充滿了邪見與顛倒之心。將真理視為謬論,這就是邪見;將謬論視為真理,這就是顛倒。蕓蕓眾生,由于無明之故,追求真理之人寥寥無幾,追逐謬論之人卻比比皆是。請佛菩薩加持,愿一切如母有情眾生的心中樹立正知正見。
【第46句】:如果日夜為欲望奔走,就會耗失健康;如果成為古物癡,就會忘卻有情世界的珍貴。好好吃一頓飯、歡喜喝一杯茶,一日喜樂無惱、一夜安眠無夢,價值多少?“百花叢里過,片葉不沾身”。那樣的生活才是我們向往的生活,百花叢里是“有情”,片葉不沾身是“覺悟”。
【第47句】:生活中,當我們有些東西拿不準,分不清時,最客觀的辦法就是始終堅持正確的發心,不管有多么艱難,我們都要力所能及地去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要不了多長時間,事物都會由陰轉陽,呈現本來面目,花開見佛!這是事物的本質規律。
【第48句】:【禪心佛語】人生如棋,繁華迷眼,面對名利的誘惑,面對是非的糾纏,需要一定的智慧,否則便會誤入歧路。有智慧的人,在山下不灰心,在山巔不失態,在泥淖中不抱怨,在亂花中不迷路,能淡定從容地對待成敗得失、榮辱沉浮。
【第49句】:【佛心禪語】別人的贊嘆,應視作春風,風過無痕,只留下無盡的勤勉,勉勵自己努力做得更好;別人的毀譽,應觀成警示,提醒自己,及時發現煩惱習氣,就有機會改過自新。明白這個道理,兩個就都是你的老師善知識。
【第50句】:【禪心佛語】他人可以侵害你的利益,但是不能侵害你的心;他人可以擾亂你的事情,但是不能擾亂你的心。雖然他人在傷害你,但是你心沒動,就傷害不到你。其實這都是還債,回向了就有功德了。若是你埋怨、生氣,就等于自己傷害自己,這是顛倒。
【第51句】:【佛心禪語】「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不懂佛法的人,只看到果報,而終日惶惶,恐懼災難的來臨。佛法乃是教人看清苦的因,時時檢討自己的思想、言行,以遠離惡果。
【第52句】:【禪心佛語】當我們被欲望之箭擊中的時候,一切常識、沉著和清明都不見蹤影,而假尊嚴、墮落和不道德就緩緩滲入。一個被貪愛擊中的人,可能會認為在街上拉客賣春的河馬性感,而讓枯坐在家中的美人癡等。如同撲火的飛蛾和上鉤的魚一般,世上無數的人都曾因貪戀食物、聲名、贊譽、金錢、美貌和崇敬,而墮入陷阱之中。
【第53句】:調與:萬物因水的存在而匯聚融合。譬如石灰石、黏土與鐵礦粉是三種不同的事物,因為水的調與而融合為水泥。H1于水的存在,它們三種才有可能按比例調與而成。同樣的道理,由于愛心的存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人'j社會之間、人與大自然之間才有可能與諧相處、充滿與平。
【第54句】:【看透人生的佛家禪語】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第55句】:歲月,是一盞五味雜陳的茶,聞的是況味,品的是心境,拈花一笑時,所有光陰的恩賜,也會在心底漸漸明朗。一個人,懂得了呵護自己,生命走過的酸甜苦辣,都是一筆不可復制的歷練財富。
【第56句】:【禪心佛語】讀懂總書記濃濃的家國情懷:習近平強調,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重視親情。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第57句】:【禪心佛語】人最好的狀態是:臉上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三五歲、心理比實際年齡成熟三五歲。而越是看起來極簡單的人,越是內心極豐盛的人。內心空白,才要裝出一臉世故。很多人問我就是學不會心計怎么辦?簡單到極致,也是一種競爭力。
【第58句】:人世間的美好源自愛,愛若盛開,美景自來。紅塵中,只要有愛經過的地方,相信一定會有一派美景,一縷醇香。愛,是生命的一種懂得。愛,隨心而生,隨心而動,隨心而行。琉璃歲月,相遇是緣,相知是幸,相愛是福。愛若付出,必有收獲。若我們一路行走,一路播種愛,奉獻愛,世界就將綠意常在,處處花開。
【第59句】:追隨好人學做好人,便是上乘佛道怎樣經營有價值的人際關系?佛日:擇其善者從之,惡者遠離之。我與善知識相隨,自致成佛。——《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
【第60句】:【經典佛語】讀書學問大,知識即權力,最好的讀書原則,讀書必須與生活工作相融合,在日常生活與工作時,感覺知能有所不足,無法因應實際問題時,尤應努力讀書,學以致用,才能解決問題,完成工作與改善生活.
【第61句】:日用塵勞中,種種不如意事,是眾生病,一念回光返照,是佛藥。茍能于佛于眾生,直下不生分別,則病瘥藥除,始契得。——《大慧普覺禪師文案》
【第62句】:【禪心佛語】而提到地方佛協,很無奈地總結來看——往往會扮演宗教局在對付僧人時的“打手”角色,其利益通常會和宗教部門、地方政府捆綁在一起,而非盡其本分為僧眾護持和維權。
【第63句】:【禪心佛語】人生千燈萬盞,不如心燈一盞。生活時常和我們開著玩笑,放棄凡事爭個明白的傻念頭吧,真正的智者從不會為小事斤斤計較,他們總是堅持走自己的路,不管別人怎樣評說,而時間最后總會證明他們是正確的。
【第64句】:【禪心佛語】人一走,茶就涼,是自然規律。人沒走茶就涼,是世態炎涼。一杯茶,佛門看到的是禪,道家看到的是氣,儒家看到的是禮,商家看到的是利。實際上茶就是一杯水,給你的只是你的想象,你想什么就是什么。心即是茶,茶就是心。
【第65句】:【禪文案】信念之于人,猶翅膀之于飛鳥。燕雀只能穿梭于林間,鴻鵠卻能翱翔于九天,只因它們的翅膀不同。人,能走多遠,不是取決于肢體,而是取決于信念。人生多艱,但是只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輕易認輸,敢于面對,成功遲早會笑臉相迎。人生,只有回不來的過去,沒有過不去的當下。
【第66句】:我們常說的一件事,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生命是一場旅行,但不等同于在煩惱里掙扎,生命注定要遭遇消沉,但不要因為自我的固執而和生活格格不入。不管心頭有多少起伏的往事,人生必須面對一個嶄新的向前和開始,更不能用一個煩惱的面目去和煩惱繼續摩擦,心地的覺醒才是人生。
【第67句】:行走在歲月的羈旅,就是一個修心的過程。修的就是難得的是那一份自在和淡然,讓心明凈清澈,不被妄念浮云所遮蔽,不會使我們丟失掉那最真的自己。讓我們的一顆清淡依止的心安住當下,惟愿歲月靜好常駐人間,不妨一路微笑向暖,坦淡行之,在如蓮的日子里,悠然、從容不驚地慢慢老去。
【第68句】:【禪語人生】我們都知道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的道理,也相信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但當問題出來后,卻沉浸在煩惱之中不能自拔。只要我們抽離事外,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就會知道天無絕人之路。
【第69句】:生活是一種自我心地的維護,也可以說是一種生活的境界,如果說禪法是一把鑰匙,它需要去開啟自己的內心,聊生死從來就不是一句概念,它是生活中的一種真實體驗,活一回命運的恍然大悟。
【第70句】:人生苦短,別去趕時間。時間的快過,也令人的生命快過,多可惜。人生總有許多事情要做,永遠也做不完的。因此,要為自己的生命留點空閑,留點時間,留點空間,留點過程。過程,及享受過程,本身就是要做的最重要的最大的事。
【第71句】:“兩舌”是指故意搬弄是非,使朋友間相互仇恨、感情破裂。這種誣是為非、積非成是、東家長西家短,口舌苛利如劍的人,除了傷害他人、暗埋眾生之間的仇恨種子外,同時也替自己種下無量的惡果。
【第72句】:什么是歲月?少年不知道。當倏忽間人至中年,方知時光的無情。照片記錄個人史,一幅老照片就是一頁歷史。可惜很少有人擁有自己的編年史,擁有的大多是斷代史。但是,又有誰不愿意擁有一部自己的編年史呢?
【第73句】:在佛教傳說中,佛陀一出生即能行走,每走一步,腳下便涌現出朵朵金蓮。蓮花在佛教中有其特殊的意義,“佛祖慈悲懷,蓮花朵朵開”。其實,我們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朵圣潔的蓮花,也都有品性潔凈的內心。把握住這份心,就有機會獲得幸福的關照,從而脫離世間的痛苦,得到永恒的快樂。
【第74句】:不論做學徒或長工、小工,都要順從、奉事師傅,才能夠得到師傅全心的調教與真傳;若是對師長態度輕慢,對所學的功夫不認真,即使再有涵養的老師也會對你失望,到最后什么也沒學到。
【第75句】:雖然我不漂亮,我仍是幸福的,因為我可愛;雖然我不可愛,我仍是幸福的,因為我有一個和睦的家庭;即使我沒有家庭,我仍是幸福的,因為我有一份穩定的職業;即使我沒有職業,我仍是幸福的,因為我有健康的身體;即使我沒有健康的身體,我也是幸福的,因為我還有一顆善良的心。
【第76句】:有人說,生命是一個過程,我們要珍惜過程。也有人說,生命就是一個結果,奔著目標一往直前。有人看重過程,有人想著結果。無論如何,生命的每一處都是風景。帶著安靜,帶著好奇,用眼看,用耳朵聽,用心去感悟。每一個人的生命都不同,但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風景。
【第77句】:如果胡里胡涂地隨著過去的福延續現在的緣,生活如意順利而不再造福利人群的因,如此“享福了福”,福報享盡就沒有了,這就是不能惜福。
【第78句】:【佛心禪語】再富再紅再成功也要面對生死無常的事實。無常的規律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在緣起性空的真理上,更是平等。就好比在花園里的花朵,再漂亮,再芳香,最后還是在花園里干枯;大海上的巨浪再高大,再磅礴,最后也還是在海中消失一般。身難得,猶如曇花。失人身,萬劫不復啊!
【第79句】:【禪語人生】有些人常做善事,但仍會遭受一些痛苦,這是什么原因呢?因為行善雖會有樂果,但若以前造過惡業,這也會成熟苦果。除非用懺悔來消除惡業,否則,善惡因果不能抵消。這就像種瓜會得瓜、種豆會得豆,不可能因為瓜種多了,就不會結豆。所以,因果昭昭,不可不慎。
【第80句】:你一定要把玩彩票所花的時間和金錢用于更有效益的活動。太多的人把太多的時間花在幾乎沒有可能贏的賭博上,這種長期的執著絕不能使你成為一個成功的玩家。
【第81句】:【禪語人生】心存感恩,心靈才會獲得寧靜和安詳;心存感恩,生活中才會少了許多怨氣和煩惱。有感恩的心,才會有好的心態,才能發現生活的美好。
【第82句】:【人生禪語】成熟自信的人將不再向外界尋求什么,不推諉什么,更不抱怨什么,他將失敗的理由歸于自我不完善,從而把重心放在自我完善上。不成熟不自信的人一直都在尋求別人的認可,將失敗的原因推給別人,給失敗以充分的借口,他將重心放在要求別人和抱怨上。
【第83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的豁達,體現在落魄的時候。一個人的涵養,體現在憤怒的時候。一個人的體貼,體現在悲傷的時候。一個人的成熟,體現在抉擇的時候。--誰都愿意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是,做你該做的事情,才叫成長。
【第84句】:【禪心佛語】人在世時,不好好修道,等到做馬做牛做豬做羊,想要修道也沒機會了。那時你跪在屠門口哀哭懺悔:“請你慈悲,不要殺我了。”屠夫還是照殺不誤。所以只聽屠門夜半聲,就知災劫是從何而來。
【第85句】:【禪語人生】月是夜的燈,照過我多少徘徊的心;風是季的信,吹過我多少思念的情;你是我的夢,走過我多少無眠的疼,夏來,雨輕盈,情有影;冬來,雪溫馨,情有形,路一走,就累,酒一滴,就醉,雨一碰,就碎,只有、只有情,最貴。
【第86句】:恒東法師:如果一個人只會引用佛菩薩說的話,自己不悟,就好像只會數佛菩薩的珍寶,自己沒有半文錢。如果一個人只會引用祖師的公案,自己不開啟,就好像只會說祖先美麗的花園和壯美的河山,自己沒有一塊地。習禪的人要以祖師為燈,也要以自己為燈。念佛的人要以佛菩薩為歸依,也要做自己的歸依處。
【第87句】:【佛心禪語】自我的滿足,始終隱含著巨大的貪執,使生命不斷形成依賴、束縛和煩惱,從而失去獨立,失去自由。解脫,是逐步解脫貪執,以及貪執形成的依賴,恢復生命的獨立,恢復心靈的自由。
【第88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不要在冬天里砍樹。冬天里,萬物凋零,當你誤以為它們已經死去而砍倒它們時,你會在春天里驚奇地發現,它們又抽出了嫩芽。人生亦是如此,不要在一個人身處逆境時對其妄下消極的斷言,也不要在自己身處逆境時對自己失去信心。此時,你需要的是耐心的等待,只要心不死,冬天會過去,春天會來臨。
【第89句】:【禪語人生】志有志的性,他是無為而無不為的;意有意的性,是信著人的,遇著好事就愿意讓給別人;心有心的性,他是貪而無厭,一心為己,總想占人的便宜;身有身的性,他是破壞成性的,人己兩傷也不知悔。所以說,心身兩界,絕不可叫他為主,只可叫他聽命。
【第90句】:古人云:“橫逆困窮,是鍛煉豪杰的一副爐錘。能受其鍛煉者,則身心交益;不受其鍛煉者,則身心交損。”所以,當磨難向我們走來時,躲閃不是明智之舉,我們應該把背脊挺得更直,練好自己的內功。一個人的身心,在錘煉下才會日益強壯,最終找到自己的天空。
【第91句】:【佛心慧語】【第1句】:能忍之人,事事稱心;善瞋之人,時時地獄。與其說你賺錢,不如說你被錢所賺,因為錢賺走了你的青春、時間、體力,和生命。有志氣的人發一次愿,終身堅持。志氣的人天天發愿,浮而不實。算命不如認命。恨別人,痛苦的卻是自己。色心不除,生死不了。量大福大。
【第92句】:佛陀拈花,迦葉微笑。那手中的蓮花只對那些活在當下的人而言才是真實的。如果你不回到目前此刻,對你來說,這朵花實不存在。與痛苦接觸并不是要迷失于痛苦中,生命雖然是充滿苦惱,但也同時滿載奇珍。
【第93句】:【佛言禪語】人生差不多就是這樣一個飯局,你既要跟相悅的人推杯,也要和厭見的人換盞。一頓飯吃下去,你可以領受一顆心,也可以見識一副嘴臉。吃到最后,你還能在這個言不由衷的筵席上熱鬧和歡笑,就是你承載世界的能力。
【第94句】:【禪心佛語】生活太忙,人生太累,生命太短。握清歡在手,掬淡泊于心。忙累了,就歇一歇,隨清風漫舞,看綠植搖曳;心煩了,就靜一靜,與花草凝眸,與山水對視;走急了,就緩一緩,和自然對話,和自己微笑,生活有序,心自無憂。記住,生活沒有絕望,只有想不通,人生沒有盡頭,只有看不透。
【第95句】:事大事小,說了就了。事情做完,睡下心安。事有湊巧,物有偶然。適可不已,前功盡棄。受寵若驚,聞過則喜。瘦狗莫踢,病馬莫騎。束書不觀,游談無根。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水潑不進,針扎不透。
【第96句】:【佛心禪語】做一個聰明人不難,做一個明白人很難。一個人只有經過長期的生活實踐,有了豐富的閱歷后,才能夠真正地懂得做人做事的學問。就如南懷瑾先生說的:“不管是為政或做事,是要靠人生經驗的累積。而人生經驗累積成什么東西呢?簡單的四個字'人情世故’。”
【第97句】:【佛心禪語】禪宗有一段故事:達摩祖師的墓地位于河南省,有一位學僧發誓要守墓、照顧墓園。有一天,遠方來了一位禪師,來到達摩祖師的墓前。這位守墓的學僧來迎接他,且恭敬地問禪師說:“禪師,您要先禮佛?還是先禮祖?”
【第98句】:【經典佛語】“佛”這一個字,有體、有用。從它的本體上說是“智慧”,從它的作用上來講是“覺悟”。凡是能覺察、證悟這種真理的人,就是佛。星云大師說:“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所謂求神明,拜神明,不如自己做神明”。
【第99句】:【禪語人生】在佛教經文里,常常提到對一位上師進行事前檢驗的重要性。如果我們不假思索,就和一個上師建立起一種心靈上的聯系,等到這個沒有經過精挑細選的人的缺點露出來了,我們一定會覺得很糟糕。不管怎么樣,一旦我們立了誓或接受了灌頂,最好不要再胡思亂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