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斑馬的腦袋——頭頭是道
【第2句】:【物有不同物,人有不同人】(諺)物和物不一樣,人和人也不會相同。指人與人總有差別,不能強求一律。
【第3句】:【槑】“槑”,最近在網絡流行語中十分走紅,出現頻率非常高。有人覺得在日常調侃中諷刺別人呆已覺不夠,開始用雙呆“槑”,用來形容人很天真、很傻,傻到家了,比呆還呆,超級呆。那么,“槑”真的很呆嗎?它不僅不呆,而且很俏,很香,很招人喜歡。 “髁”字由倆“呆”組成,但并不讀“dai”,而讀“me1”,音同梅,“槑”是“梅”的異體字。《康熙字典》里這樣解釋:“髁即梅。其形:丑怪驚人能嫵媚,斷魂只有曉寒知。其神:任他桃李爭觀賞,不為繁華易素心。”毛澤東曾贊譽它“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至今,在開封包公祠的匾額上還有“槑”這個字,其匾為“槑花堂”,即“梅花堂”。用“槑”喻包公的品格,傲雪斗霜。網絡上見字起義(諺語日秀才識字識半邊)的“髁”與古寫梅字的“槑”,其義可謂風馬牛不相及,字典上守住其義,網絡上任其立異,它們是兩股道上跑的車,各有歸宿吧!
【第4句】:媽媽又做面條,弟弟一看便說:“又是面條,我不吃。”媽媽說:“芝麻稈喂驢——吃不吃讓到。”(河南·泌陽)
【第5句】:【捉到強盜連夜解】解,押送。借指事情不能耽擱,須得趕 快解決。張恨水《金粉世家》:“提到強盜連夜解嗎?怎么一 風似的把我拖進來了?”
【第6句】:【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道墻】(諺)多交一個朋友,就多一條方便的路;多結一個仇家,就多一道阻擋的墻。指朋友越多越容易成事,對頭越多越難以行動。 也作“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對頭少堵墻”。
【第7句】:【繳白卷】見“交白卷”。
【第8句】:【不怕慢,就怕站】只要連續做下去,就會有進展。浩然 《艷陽天》:“不怕慢,就怕站,只要大伙兒一伸手,就算有頭 腦了。”
【第9句】:小明不愿讀書,卻熱心搞創作,但連投幾次稿都沒被采用。他爸爸知道后說:“兩粒黃豆支著牙,就想吃豆腐。想當作家,不好好讀書,行嗎?”(山東·平度)
【第10句】:【吃一看二眼觀三】(慣)吃著這個,看著那個,還望著第三個。形容人貪心不足。
【第11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釋義:意為不可錯過時機。例句:今天梵梵暗暗下了決心,曉易不說,我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飯桌上的氣氛最適合拉家常了。
【第12句】:缸里盛酒——不在乎(壺)
【第13句】:【捉到強盜連夜解】(慣)比喻事情緊急,要立刻動手。
【第14句】:【 打老鼠傷了玉瓶兒】老鼠在器皿之間活動,打老鼠可能砸 碎器皿。謂有顧慮,怕誤傷好人。成語:投鼠忌器。清代 《紅樓夢》:“如今就打趙姨娘屋里起了贓來也容易,我只怕 又傷著一個好人的體面。別人都不必管,只這一人,豈不又 生氣?我可憐的是他,不肯為打老鼠傷了玉瓶兒。”
【第15句】:【汗珠摔八瓣兒】(慣)形容非常辛苦、勞累。多指從事農業生產。 也作“一個汗珠摔八瓣兒”。
【第16句】:【 當家才知柴米貴/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原指主持家務看起 來容易,實際上相當麻煩。現多指當領導不容易,不處于這 種地位,體會不到困難。浩然《艷陽天》:“唉,真是不當家不 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當個干部不容易,伸手動腳 都要小心。”
【第17句】:【西葫蘆配南瓜】(慣)西葫蘆: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長圓筒形,為常見蔬菜。比喻情況差不多的兩個人結合在一起。也形容彼此不相上下,誰也不比誰強。
【第18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釋義:明知有危險,也要冒險而行。例句:英雄想到這里,就認定這條路走,一定要去跟老虎斗一斗了。趁著酒興,大步向前。正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第19句】:核桃樹旁種棉花——軟硬兼施
【第20句】:大炮打群狼——哄(轟)而散
【第21句】:【三磚打不透】(慣)形容人非常愚笨,點不醒。
【第22句】:【男孩子不吃十年閑飯】(諺)吃閑飯:只吃飯而不勞動。指男孩子身體發育快,到十歲時,就有力氣幫家里做些體力勞動的活。 也作男孩子不白吃十年飯。 男娃不白吃十年閑飯。 小子不吃十年閑飯。小子:對男孩的俗稱。
【第23句】:【耗子給貓捋胡子——溜須不顧命】(歇)溜須:本指捋胡須,轉指溜須拍馬。指冒險諂媚奉承人。 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耗子給貓捋胡子——舍命溜須”。
【第24句】:崽大,爺難當。
【第25句】:【楚漢相爭,寸步不讓】釋義:楚漢相爭:指劉邦和項羽爭奪封建統治權的戰爭,最后劉邦戰勝了項羽,建立了漢朝。比喻彼此互不相讓。例句:孫貴又說“喂,哥們,咱雖是楚漢相爭,寸步不讓,但別忘了‘同舟共濟’,還得遵從‘為人一條路,惹人一堵墻’啊。”
【第26句】:【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諺)文章寫得再好的人,也不敢自夸自己的文章是天下第一;武藝高強的人,卻往往自夸自己的武藝蓋世無雙。 指習武的人總是技高不讓人。
【第27句】:【開水煮,滾油煎】(慣)形容受著悲慘、痛苦生活的煎熬。
【第28句】:【豬八戒上陣——倒打一耙】(歇)豬八戒以九齒釘耙為武器,常用倒打一耙的戰術來戰勝對方。 指對方想算計自己,自己反過來算計對方。也指反咬一口,把責任或過錯推到他人身上。 也作豬八戒開戰——倒打一耙。 豬八戒耍把式——倒打一耙。耍把式:練武術。
【第29句】:關公亮相——大紅臉
【第30句】:【棋高一著,縛手縛腳】(諺)指和比自己棋藝高明的人下棋,總覺得放不開手,處處受制。也比喻在戰斗中遇到比自己智謀、武藝高強的對手,總覺得難以施展本領。 也作“棋高一著,束手束腳”。
【第31句】:【豹死留皮,雁過留聲】釋義:人應該留下好名聲或留下姓名。例句:俗話說,豹死留皮,雁過留聲,人一輩子,能像魯班爺那樣,在世上留下幾座懸空寺、趙州橋,為后代景仰,被同行推崇,也算沒白到人世上走一遭。
【第32句】:【胡蘿卜就燒酒,仗個干脆】釋義:比喻做事情干脆利落。例句:這正是件迅雷不及掩耳的事情。說句外話,叫做:“胡蘿卜就燒酒,仗個干脆。”
【第33句】:一個并房的病友——同病相憐
【第34句】:弟弟嘴很饞,吃東西總是大口大口地往嘴里送,像生怕被別人搶走似的。媽媽見了,指著他的腦門說:“貪多嚼不爛,蛋多孵不勻,你就不能慢些來啊?”(廣東·龍門)
【第35句】:【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慣)指重新遭受苦難。
【第36句】:【飯前飯后一碗湯】(諺)指飯前喝湯,可以潤腸;飯后喝湯,可以化食:都是身體健康的需要。
【第37句】:【上山擒虎易,開口求人難】見“入山擒虎易,叉手告人難”。
【第38句】:【出水才看兩腿泥】(諺)指從水里走出,才能看到兩腿上的泥巴。比喻事情只有到最后才能見分曉。
【第39句】:【上什么山,打什么柴;進什么廟,念什么經】(諺)到了哪座山,就砍哪座山上的柴;進了哪座廟,就念哪座廟里的經。指人遇到什么情況就作什么打算,不可死守成規。
【第40句】:逼狗到墻角——反咬
【第41句】:燒干的鍋爐添涼水——安心惹氣
【第42句】:【睜眼一抹黑】見“兩眼一抹黑”。 玩笑。
【第43句】:【六月里的梨疙疸,有點酸】釋義:梨疙疸:指未成熟的梨。形容人迂腐,扭捏作態。例句:咱說你這個人呀,可是個好人,就是六月里的梨疙疸,有點酸。
【第44句】:扳不倒兒掉在血盆里——紅人
【第45句】:【囫圇吞卻一個棗】(慣)比喻對某種事物或理論不理解,籠統接受。
【第46句】:兩個鼻子眼出氣——息息相關
【第47句】:【才脫了閻王,又撞著小鬼】(慣)閻王:佛教稱掌管地獄的神,也稱閻羅、閻羅王、閻王爺。比喻剛擺脫了一個壞人,又遇上了另一個壞人。
【第48句】:【 前怕狼,后怕虎】謂膽小怕事,顧慮重重。類似的:前頭 怕狐貍,后頭怕野貓。成語:瞻前顧后、畏首畏尾。韓志君 等《古船·女人和網》:“說話、辦事兒,不能總是前怕狼,后怕 虎!”
【第49句】:【屎殼郎跟著屁轟轟】(慣)斥責人跟著壞人瞎起哄。 也作“屎殼螂跟著屁嗡嗡”。
【第50句】:弟弟把花瓶打碎了,姑媽追問這事,他卻不承認。姑媽說:“紙包不住火,油摻不得水,從小不能說假話。”(湖南·長沙)
【第51句】:【藥醫不死病,死病無藥醫】(諺)藥只能治可治之病,不治之癥是無藥可施的。指再高明的醫生,再名貴的藥物,功能都是有限的。
【第52句】:【西瓜皮擦屁股——沒有個完了】(歇)指事情越來越麻煩,沒個了結的時候。 也作西瓜皮擦屁股——沒完。 西瓜皮揩屁股——沒完沒了。揩:擦,抹。
【第53句】:【丟把芝麻賺個西瓜】(慣)指以小的代價換取大的收獲。
【第54句】:【母牛生母牛,三年五頭牛】(諺)母牛再生母牛,三年之中就會繁殖成五頭牛。指母牛的繁殖力很強。
【第55句】:【大姑娘上轎——頭一遭】(歇)指初次經歷某事。
【第56句】:黑瞎子學繡花——不是那把手
【第57句】:麻袋里裝麥秸——草包
【第58句】:老鷹捕食——見雞(機)行事
【第59句】:【一碗清水看到了底】(慣)指一眼就看得清清楚楚。也形容人十分單純。 也作“一碗清水看到底”。
【第60句】:【擺陣勢】(慣)指拉開架勢,準備較量。
【第61句】:【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諺)比喻遭受失敗要振作起來自我奮斗。也指在哪兒受了挫折,就在哪兒總結教訓重新干起。
【第62句】:【唱戲的不瞞打鑼的】釋義:比喻關系密切或相互合作干事的人不必相互隱瞞。例句:過了幾天,楊大肚子按照藥葫蘆的吩咐把幾個親信的班長叫到他家里,大吃大喝一頓之后,說:“唱戲的不瞞打鑼的,跟兄弟們商量件事情。”
【第63句】:我吃飯的時候直掉米粒,媽媽說:“你下巴上有洞啊,怎么一個勁兒漏飯?”(河北·新樂)
【第64句】:蚯蚓上墻——腰桿子不硬
【第65句】:鉆塔頂上點燈——高明
【第66句】:【寧吃開心粥,不吃皺眉飯】(諺)寧可心情舒暢地喝稀粥充饑,也不要受著窩囊氣去吃飽飯。指寧肯自由自在地過苦日子,也不要在壓制中謀求溫飽。 也作寧喝舒心的粥,不吃皺眉的飯。 寧吃開眉粥,不吃愁眉飯。
【第67句】:【 三拳打不出一個悶屁來】人太老實,不會說話。成語:寡 言少語。臺灣瓊瑤《幾度夕陽紅》:“他那個太太呀,和他正 相反.三拳打不出一個悶屁來,問一句,答一句,別別扭扭, 不過很漂亮。”
【第68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見“飯來張口,水來濕手”。
【第69句】:農閑時,村里喝酒打架的事多了起來,村長生氣地說:“驢閑啃槽幫,人閑生是非,這樣下去可怎么行!”(河南·湯陰)
【第70句】:火鉗子修手表——沒處下手
【第71句】:【千變萬變,官場不變】(諺)什么事情都會發生變化,只有官場的陳規陋習難以改變。指舊時官場的習慣勢力代代傳承,流毒千載。
【第72句】:【過得去今年,過不去明年】謂不會拖延太久。圖書:“已有 三次病危,過得去今年,過不去明年。”
【第73句】:爸爸炒肉時,忘了媽媽說過已經放過鹽,就又放了一遍,結果咸得沒法吃。媽媽埋怨爸爸說:“我說的話你總是左耳進入,右耳漏出。胡椒都夠辣了還放姜。”(廣東·吳川)
【第74句】:布告貼在樓頂上——天知道
【第75句】:【拿雞蛋往鵝卵石上碰】(慣)比喻以弱犯強,不自量力,自取滅亡。 也作拿著雞蛋打石頭。 拿雞蛋往墻壁上碰。
【第76句】:【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丈二,身高,摸不著頭腦。借指 弄不明白。和尚,也說:金剛。成語:莫名其妙。王朔《私人 律師》:“林崖驚異地望著這對表情奇特的男女,有點丈二和 尚——摸不著頭腦。”
【第77句】:耍大刀的唱小生——改行了
【第78句】:【土塊擦屁股——迷了門】(歇)門:本指肛門,轉指門路。形容人迷迷糊糊,不知所措。
【第79句】:【公字里頭有半個私字】公、私兩字均含“厶”,指不可能沒 有私心。西戎《老好干部》:“大公無私,哼,公字里頭還有半 個私字哩!什么事出來都有我的份,要這些兒女干啥?”
【第80句】:【人靠衣裝,神靠金裝】見“佛是金裝,人是衣裳”。
【第81句】:關公走麥城——死到臨頭
【第82句】:【用時不當】當時不用該用時沒有,有了又不一定用得上。 言外之意:還是有準備的好。成語:備而不用。孫犁《風云 初記》:“用時不當,當時不用,多學一樁本領,又不擔什么沉 重。”
【第83句】:人們都想方設法掙錢,可王叔卻每天悶在家里搞什么科學發明。王嬸沉不住氣了,嘮叨說:“人們都在急眉火眼地掙錢抓日子,你卻呆在家里冒傻氣。兔子能駕轅,誰家還買騾馬?”(河北·海興)
【第84句】:【遠怕水,近怕鬼】(諺)舊指人逃離險境時,最怕大河擋道和暗鬼跟蹤。
【第85句】:【耍筆桿兒】(慣)指人有文化、能寫會算。也指靠給別人抄抄寫寫或寫文章為生。
【第86句】:挖耳勺掏灶炕——小摳
【第87句】:我不喜歡吃茄子。有一次媽媽把霜打的茄子也摘了回來,我一看就想把它們扔掉。媽媽說:“傻丫頭,俗話說‘吃了十月茄,餓死郎中爺’。別看這秋后經霜的茄子樣子不好看,可營養卻豐富著呢!”(河北·行唐)
【第88句】:【簸箕大的手,掩不住眾人的口】(諺)簸箕:用竹篾或竹條編成的器具。即使手掌大得像簸箕,也難以遮住大家的口不讓說話。指再大的權勢也無法不讓人品評議論。 也指有了丑事就不可能不讓人們傳播。
【第89句】:棋逢對手,先禮后兵。
【第90句】:高桿上敲瓷瓶——站得高,響(想)得遠
【第91句】:鄰家兩位老人含辛茹苦地把兒子養大,可兒子成家后就再也不孝敬他們了。媽媽憤憤不平又無可奈何地說:“唉,可真是只有瓜連(憐)子,沒有子連(憐)瓜啊!”(河南·鄧縣)
【第92句】:【吃香的,喝辣的】釋義:形容吃喝多而好,生活舒適。例句:我可憐的兒呀,你逃不了你的命。俗話說既在江湖內,都是苦命人,命里注定的,逃不了。既是這么著,我也就是盼著你找個好人家,吃香的,喝辣的。
【第93句】:老鼠的腦殼——不粗;擠不出多少油水;翹不起來
【第94句】:狗打哈欠——不喘人氣;出出臭氣;妄張臭嘴;一張臭口
【第95句】:【半天云里吹嗩吶——九州十府都聞鳴】(歇)九州十府:言地域廣闊。鳴:諧“名”。指名聲很大,遠近皆知。
【第96句】:【壓大的力氣嚇大的膽】見“力氣是壓大的,膽子是嚇大的”。
【第97句】:【沒有梧桐樹,引不得鳳凰來】(諺)鳳凰:傳說中的鳥中之王,據說只在梧桐樹上棲息。比喻沒有必要的條件,就招引不來人才。 也作沒有梧桐樹,招不來金鳳凰。 家里沒有梧桐樹,也招不來彩鳳凰。
【第98句】:兔子雖多——駕不了轅
【第99句】:【樹怕皮薄,人怕體弱】(諺)指樹憑的是皮的脈絡向上輸送養料,樹皮薄了養料供應就會不足;人憑的是身體強壯長精神,體質衰弱就會百病纏身,無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