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兒女親,輩輩親,打斷胳膊連著筋】釋義:兒女親家,世代相親,拆分不開。例句:“老人古語說得好,兒女親,輩輩親,打斷胳膊連著筋,你說是不是?”
【第2句】:【三天兩頭歇】經常中斷,停止。歇,亦可換用其他動詞, 意思也隨著改變,如:忙、跑。茅盾《子夜》:“然而目前天津 八介大廠倒有七個停工,剩下一家也三天兩頭歇!” /虱多不癢,債多不愁借指事多解決不了,只好由它去。 臺灣梁實秋《雅舍小品三集》:“即使命不該絕,明天還有明 天的事,事越積越多,越多越懶得去做。虱多不癢,債多不 愁,那是自我解嘲!”
【第3句】:【侮人還自侮,說人還自說】(諺)指輕慢別人、非議別人的人到頭來總要自食其果。
【第4句】:癩蛤蟆爬在鱉身上——遇圓(緣)了
【第5句】: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第6句】:【與人方便,自己方便】(諺)能給別人提供方便的,自己也會得到方便。指幫人和自幫是互為因果的事,不是單方面的付出。 也作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與人方便,方便自己。
【第7句】:【烏龜進了甕】(慣)比喻陷入絕境。
【第8句】:【大水都過得去,小溝溝還能趟不過去】釋義:比喻大困難都能克服,小困難更不在話下。例句:想這些干啥!這幾年,大水都過得去,小溝溝還能趟不過去!共產黨有好章程,怕啥。
【第9句】:【腳上的燎泡——自己走的】(歇)指事情的不良后果,是自己造成的。 也作腳上的泡——自己走出來的。 腳上的繭子——自個兒走的。
【第10句】:我有一雙白嫩嫩的小手,姥姥卻說我長了一雙拙手,我疑惑地問為什么。姥姥打趣說:“你的指頭是荷包指,俗話說‘尖指能,圓指巧,荷包指頭拙到老’。”我才不信呢?(河北·任丘)
【第11句】:【 戴著有色眼鏡看人】看待他人有成見。葉辛《蹉跎歲月》: “他們不喜歡戴著有色眼鏡看人。”
【第12句】:【真菩薩面前,切莫燒假香】在內行人面前不可弄虛作假。 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你小子,在真菩薩面前,可別 燒假香啊!”
【第13句】:媽媽廠里的張阿姨下崗后,擺了水果攤賣水果。由于初學做買賣,水果經常賣不掉,媽媽就發動鄰居們三天兩頭去買她的水果。張阿姨很過意不去,媽媽笑著說:“一個籬笆三根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嘛!”(江蘇·海安)
【第14句】:【說到風便扯篷】(慣)篷:船帆。 一說有風便立刻把帆升起來。1比喻一說什么便馬上要干什么。2比喻態度轉變得很快。
【第15句】:【刀擱在脖子上】(慣)比喻面臨死亡的危險或威脅。 也作刀子撂在脖頸上。 刀壓著脖子。
【第16句】:【千丈麻繩總要有一個結】(諺)麻繩縱然長到千丈,也總會有一個結梢處。比喻事情再大再麻煩,總會有個結果,不能無限期地拖著。
【第17句】:【識得秤來姜賣完】謂學會了本領用不上,有力無處使。 文章:“到了這種地步,后悔也晚了,正應了那句老話:識得 秤來姜賣完。”
【第18句】:【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慣)形容相差懸殊。 也作“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第19句】:【坐收漁人之利】此語由“鷸蚌相爭,漁人得利”演化而來。 謂雙方相持不下,第三者趁機取利。姚雪垠《李自成》:“李 自成已逃出商洛山,他必定趁著咱們同楊嗣昌殺得難分難 解,因利乘便,坐收漁人之利。”
【第20句】:【臘月里蘿卜——凍了心】(歇)臘月:農歷十二月,一般是一年里天氣最冷的時候。凍:諧“動”。 心:本指中心部分,轉指心思、志向。指思想、感情發生波動,產生新的念頭。
【第21句】:【不能正己,焉能化人】(諺)自己不能嚴于律己,使自己品行端正,又怎能教化別人。指要想教育別人,必須先嚴格要求自己。
【第22句】:【窗戶眼兒吹喇叭——鳴聲在外】(歇)鳴:諧“名”。指人的名聲在外面,廣為人知。
【第23句】:【狗長犄角——羊相】(歇)犄角:牛、羊等頭上長出的角。狗頭上長出角,想裝扮成羊的樣子。羊:諧“洋”。譏諷人出丑,鬧笑話。
【第24句】:【徒知其一,不知其二】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第25句】:我是女孩,當班長,愛管事,樂于助人,老師、同學都喜歡我,可有個老婆婆說女孩管事惹是非。老師說:“結果的樹遭石打,做工的人被釘扎。但是,只要方向是對的,不要管別人說什么。”(山東·昌樂)
【第26句】:“船沉一個洞,缸裂一條縫,許多大錯誤都是由芝麻粒大的小錯誤引起的。”聽了媽媽的告誡,我再也不敢對自己常犯的小錯誤“睜只眼閉只眼”了。(廣西·扶綏)
【第27句】:【閻王爺嘴上拔胡子】(慣)比喻自己找死。
【第28句】:【人在世上煉,刀在石上磨】人在社會上磨練,能增長才干。 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缺點是有,那不要緊,克服了缺 點,這是優點。古語說得好:人在世上煉,刀在石上磨。你 們今天就好好兒檢討檢討吧!”
【第29句】:大伯家的豬糟蹋了二奶家的莊稼,他們兩家在吵架。我對爺爺說:“就怨大伯,他為什么不把豬圈好呢?”爺爺說:“有活兒多插手,遇事少插嘴,你小孩家懂什么?”(河南·內鄉)
【第30句】:【把頭往老虎嘴巴里填】釋義:比喻冒險,送死。例句:劉二虎會意,跨步上前,攔住李鼎三,嚷道:“參謀長,您這不是把頭硬往老虎嘴巴里填嗎?八路軍不會放過您的。”
【第31句】:睜著眼睛跳黃河——走投無路
【第32句】:【急婆娘嫁不下好漢家】(諺)婆娘:北方對婦女的俗稱。指急著想嫁出去的女子,往往找不到如意郎。泛指做事急于求成的,往往結果很不滿意。 也作急婆娘難嫁如意漢。 忙婆娘嫁不到好漢子。
【第33句】:靜而少動,眼花耳聾;有靜有動,無病無痛。
【第34句】:【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意思是群策群力才能出智慧。這句俗語是怎么來的呢?大體有以下三種說法。一是源于“草船借箭”。赤壁大戰時,周瑜要諸葛亮三天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想出了草船借箭的主意。命人在船的兩邊插上草人,然后圍以布幔,以便駛進曹營受箭。此事被三個皮匠出身的東吳士兵看出破綻。他們對諸葛亮說:“這些草人容易被人識破,而且箭射到上面容易滑落,不如給草人穿上皮盔皮甲,幾乎可以亂真,可保萬無一失。”諸葛亮聞言感慨:“真乃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啊!”他照計而行,果然大獲成功。此事在東吳傳開,遂有了“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之說。二是源于皮影戲藝人。我國古代就有皮影戲,用燈光照射以獸皮制成的人物來表演戲劇,并配以唱腔。這些皮影人物多由皮匠制作,也常由皮匠操作表演。常演出的劇目是三國劇目。老藝人一手可操控二到三個皮影人物,被稱為“把式”。而三個新手只能操控一個皮影人物,而且是像諸葛亮等動作較少的文官。于是,就有了“一個老把式,推挑三結義;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一俗語了。三是源于江南水鄉的“豬革梁”。舊時為了使鞋子結實耐穿,皮匠們便在鞋面上鑲制兩條豬皮豎梁,又結實又好看。技術差的人一人難以完成這個活兒,往往需要別人幫著做。于是人們譏諷這些技術差的是“三個臭皮匠,湊個豬草梁”。豬革梁是諸葛亮的諧音,以訛傳訛,就變成了“三個臭皮匠,湊個諸葛亮”。以上這些說法,多有演繹附會之嫌。但,它卻為我們留下了一個個精美有趣的故事,同時很有啟發意義。
【第35句】:有道數學題,爸爸講了半天我還是不明白。爸爸急得點著我的頭說:“難道你的腦筋都是直的,怎么連一點彎都不會轉啊?”(河北·遷安)
【第36句】:媽媽在整理豆角架,我站在旁邊發愁地說:“這么多,什么時候能干完呢?”媽媽邊干邊說:“眼是懶蛋,手是好漢。動動手,一會兒就干完了。”(黑龍江·大慶)
【第37句】:我又催爸爸了:“我們家也買電視吧,省得老到別人家去看。”爸爸說:“你要知道,有多大的魚,打多大的花;沒錢不能做有錢的事。我們家的日子雖然好了一點,但也不能掉多少用多少啊!”(江蘇·江都)
【第38句】:【黃鱔坭鰍一簍裝】釋義:坭鰍:即泥鰍。比喻不加區別,混為一談。例句:李青山過去攔住,想緩和他,被他觸了一鼻子灰:“噢!青菜蘿卜一鍋煮,黃鱔坭鰍一簍裝!沒有那么安逸!”
【第39句】:【六月里的梨疙疸——有點兒酸】(歇)疙疸:同“疙瘩”,小球狀或塊狀的東西。本指六月的梨不成熟,味兒有些酸;轉指人有些迂腐。
【第40句】:【 賣瓜的不說瓜苦】不說自己的缺點,不說對自己不利的 話。類似的:賣酒的不說酒薄。劉云若《(舊巷斜陽)自敘》: “幽默雜志、論語社都有一條社章,是‘不說自己的文章不 好’。這是對的,賣瓜的誰肯說瓜苦呢?”
【第41句】:【錢可以買到伙伴,但買不到朋友】(諺)有錢能夠買到在一起吃吃喝喝的同伴,卻買不到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指真正的朋友不是金錢能買到的。
【第42句】:【麻布袋上繡花——底子太差】(歇)底子:本指花紋圖案的襯托面,轉指基礎。指基礎太差或品質太次。 也作“破麻袋繡花——底子差”。
【第43句】:【軟硬不吃】硬不吃好歹都不行,無法對付。老舍《龍須 溝》:“你這個家伙,軟不吃,硬不吃,沒法兒辦!”
【第44句】:【內行看功夫,外行看熱鬧】見“行家看門道,力把看熱鬧”。
【第45句】:山上放羊——撒了歡
【第46句】:【豆腐多了一包水,空話多了無人信】釋義:空話說的次數多了沒人相信。例句:“諺語有云:豆腐多了一包水,空話多了無人信。嘴筒子過分圓滑通達,反倒要暴露出說話人的本相。”
【第47句】:【只要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第48句】:布機上的梭子——不打不走;直來直去;直進直出;直出直入;去了又來
【第49句】:罐子里掏蝦米——抓瞎(蝦)
【第50句】:【狐貍精】“狐貍精”指妖媚迷人的女子(罵人的話)。狐貍本是我國常見的一種動物,因為善于偽裝,性情狡黠,自古就被人們“妖化”,并且常與不良女子聯系在一起。東漢的趙嘩《吳越春秋》說大禹娶了涂山女為妻,此女為九尾白狐變化而來。許慎《說文解字》干脆說:“狐,妖獸也,為鬼所乘。”晉代干寶《搜神記·陳羨》也說:“狐者,先古之淫婦也,其名阿紫,化而為狐。”郭璞的《玄中記》描寫更詳細:“狐五十歲能變為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或為丈夫與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不過,這時尚未有“狐貍精”之名。 “狐貍精”之名始于唐初。《太平廣記·狐神》載:“唐初以來,酉姓皆事狐神……當時有諺日:‘無狐魅,不成村’。”這個“魅”字,《說文》釋為“老物精也”。狐魅,也就是“狐貍精”。 “狐貍精”名稱始于唐初,第一個被稱為“狐貍精”的女人則是女皇武則天。武則天被唐太宗賜號“武媚”,又名“媚娘”,因其穢亂春宮,淫亂狎邪,人們自然將“狐魅”與“狐媚”、“武媚”聯系起來。由此,“狐貍精”成為“不良”女性的代稱。特別是明代許仲琳寫的《封神演義》,把商紂王的妃子妲己說是“狐貍精”變化而來,迷惑商紂王致使其社稷滅亡,更加重了“狐貍精”的淫惡形象。《封神演義》影響廣遠,于是遂把這個名稱用到具有不良行為或嫵媚、輕浮而具有誘惑力的女性身上,由此,流傳開來并被廣泛應用。
【第51句】:爸爸是車間主任,媽媽經常勸他不能光聽好聽話,要聽得進不同意見。媽媽說:“冰糖只能使嘴巴甜一陣子,忠言卻能讓人受用一輩子。”(河南·許昌)
【第52句】:狐貍引著老虎走——狐假虎威
【第53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狀元,科舉制的第一名進士。 借指優秀者。三百六十行,指各行各業,謂不管什么行業都 可以做出成績,成為出類拔萃的人。馬南南《燕山夜話》: “俗話說,行行出狀元,你果真努力,將來也許會成了狀元。”
【第54句】:【 遇到攔路虎】遇到巨大的障礙。馬烽《飼養員趙大叔》: “遇到攔路虎就去問別人,學到一點好的辦法,馬上就試 驗。”
【第55句】:【牛眼看人高,狗眼看人低】釋義:牛的眼看到人高大,狗的眼看到人低小。比喻勢利,小看人。例句:牛眼看人高,狗眼看人低!老子是聶司令的先遣隊,你敢放刁?
【第56句】:【話不要說死,路不要走絕】意即情況是變化的,做事要考 慮后果,留有余地。劉彥林《春風得意》:“別急,別急,話不 要說死,路不要走絕,咱們再研究研究。”
【第57句】:一著輸.著著輸;三著不出車,滿盤都要輸。
【第58句】:【鍋里有米,碗里有飯】釋義:比喻集體富裕了,個人也會富裕,個人依靠集體。例句:富裕了大家有,社辦窮了大家也有份兒!“大河沒水小河干。”“鍋里有米,碗里有飯。”大家的事,就和大家商量么。
【第59句】:【在蜜罐里長大】(慣)比喻在優越的生活環境中成長起來。
【第60句】:【毒蛇黃鱔分不清】釋義:黃鱔:鱔魚,像蛇而無鱗。比喻分不清真假好壞。例句:武斌呀!你可不能毒蛇黃鱔分不清,好人壞人辨不明呀!你要看看清,想想明,不要把敵人的砒霜當冰糖吃,受騙上當啊!
【第61句】:人們都想方設法掙錢,可王叔卻每天悶在家里搞什么科學發明。王嬸沉不住氣了,嘮叨說:“人們都在急眉火眼地掙錢抓日子,你卻呆在家里冒傻氣。兔子能駕轅,誰家還買騾馬?”(河北·海興)
【第62句】:【老伴】“老伴”這個稱呼,現在一般用于老年夫婦之間,在城市這種稱呼比較普遍,在鄉下還有不知其意的。本人就曾遇到一個民工,我說自己的老伴如何如何,它不知所云。 “老伴”原是太子對老太監的稱呼。明朝憲宗皇帝朱見深冊立九歲的兒子為太子,派在宮中服役多年的太監覃吉做典璽局的郎官,專門照管太子的生活和學業。覃吉為人正派,忠于職守,太子極為尊敬和愛護他,稱他作“老伴”。后來,“老伴”才轉化為老夫老妻之間的稱呼。
【第63句】:【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諺)富貴之后如果不回家鄉顯示一番,就像穿著錦繡衣裳在黑夜里行走,誰也看不見的。舊指發達之后理應回故鄉顯耀榮華。 也作富貴若不歸田畝,如著錦衣黑夜游。 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
【第64句】:玩月被云遮——掃興
【第65句】:【把送殯的埋在墳里】釋義:比喻受牽連。例句:他已經看出來了,照這樣下去,要處理的處理不了,還得“把送殯的埋在墳里”,還得給自己找一身抖落不凈的病……
【第66句】:【 無功不受祿】沒有出力,不能接受饋贈。李準《黃河東流 去》:“不,我們無功不能受祿!這禮不能收。”
【第67句】:【江河千百條,條條歸大海】釋義:比喻遲早要歸到某處去或要走某一條路。例句:江河干百條,條條歸大海。今日言別,明日重逢,這也是常有的事。
【第68句】:【抗膀子】(慣)比喻對著干。
【第69句】:【親戚騎上馬,吃面細籮打;親戚騎上驢,蕎麥去了皮;親戚就地走,菜湯窩窩頭】(諺)騎馬的親戚來,白面招待;騎驢的親戚來,蕎面招待;光腳的親戚來,窩窩頭招待。 舊指人情勢利,即使是親戚,也按窮富分別對待。
【第70句】:【一人說話全有理,兩人說話見高低】兩個人的看法可能更 全面一些,要聽取不同意見。成語:兼聽則明。劉江《太行 風云》:“一人說話全有理,兩人說話見高低。我聽小五這是 幾句實話,不知道你鬼迷心竅想是甚!”
【第71句】:【苦干實干加巧干】謂工作踏實,能吃苦,又能想辦法。王 蒙《湖光》:“張勤還有個大優點,分配給他什么工作他都努 力去干,干一行愛一行,而且苦干實干加巧干,他還都干得 不錯。”
【第72句】:【先給杠子,后給麩子】(慣)麩子:小麥、大麥等磨成面過篩后剩下的麥皮和碎屑。比喻對人又打又拉。
【第73句】:【強龍不壓地頭蛇】強龍,比喻能力強大的人;地頭蛇,比 喻地方上有勢力的人。謂地頭蛇不好對付。姚雪垠《李自 成》:“他們以為強龍不壓地頭蛇么?我才不信這地頭蛇有 多么厲害!”
【第74句】:【不鉆不穴,不道不知】(諺)物體不鉆就穿不出洞,意思不說就領會不清。指心意要表述清楚,不把話說清就容易引起誤會。 也作“不鉆不透,不說不知”。
【第75句】:【唱高調】(慣)比喻說不切實際、實現不了或根本不打箅去實踐的漂亮話。
【第76句】:【拿香供敬神,也該認準廟門】釋義:比喻要認準對象,不要找錯了人。例句:你太會投機了!你當了一輩子狗頭軍師!你拿香供敬神,也該認準廟門啊!
【第77句】:看到我和鄰居家的小孩打架,爺爺虎著臉說:“遠親比不上近鄰。以前咱家有困難,多虧鄰居們的幫助,怎么能好了瘡疤忘了疼呢?快去給人家賠禮道歉!”(河北·巨鹿)
【第78句】:我學習總是心猿意馬,精力不集中。爸爸說:“心專才能繡得花,心靜才能織得麻;人深水者得珍珠,涉淺灘者撈魚蝦。你呀,今后可得用心點。”(廣西·都安)
【第79句】:【聽見風,就是雨】釋義:比喻做事輕率,盲目。也指輕信。例句:“這號人哪,都是氣象大學畢業的,聽見風,就是雨,看見閃,就是雷,……”
【第80句】:【天無二日,地無二主】原指中國只能有一個皇帝,借指需 要集中統一。地,也說:國。主,也說:王。姚雪垠《李自 成》:“天無二日,地無二王。倘若張獻忠他們不愿臣服的, 一律剿滅。”
【第81句】:高速公路——暢通無阻
【第82句】:【上山打虎易,開口求人難】釋義:向人求助不容易。“打虎”又作“擒虎”。“開口求人”又作“出門告人”。例句:老梭這人死愛面子,上山打虎易,開口求人難,再說剛才你們又戳了他幾篙竿。
【第83句】:【啄木鳥得了傷寒病——身子壞了嘴還硬】(歇)啄木鳥:一種益鳥,嘴堅而直,能啄開木頭,捕食樹洞里的蟲,尾羽粗硬,啄木時支撐著身體。嘴:本指嘴巴,轉指說話。 硬:本指堅硬,轉指強硬。指人內心怯懦或處境困難,而說話卻還很強硬。含譏諷或責罵意。
【第84句】:【天高皇帝遠】見“山高皇帝遠”。
【第85句】:你往哪里跑;死路一條;走投無路
【第86句】:【人到窮時想賣天】(諺)天是無法賣的,但人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連天也想賣。指人到窘窮無援的時候,便會想入非非,不顧一切。
【第87句】:【八九不離十】十、實諧音,謂與實際情況差不多。阿來 《塵埃落定》:“這下,我對將發生的事情知道個八九不離十 了,便打了一個長長的呵欠。”
【第88句】:【活到老,學到老】(諺)學習是人一輩子的事,活到什么時候,就要學習到什么時候。指學習沒有止境。
【第89句】:【請酒不吃吃罰酒】見“敬酒不吃吃罰酒”。
【第90句】:【丟了芝麻,撿了西瓜】(慣)比喻得大于失。 也作“撒了芝麻撿個西瓜”。
【第91句】:帶刺的鮮花——好看又扎手
【第92句】:街上賣笛子——自吹
【第93句】:快樂的撒錢——旅游
【第94句】:丈夫因舍不得花錢修車,不幸把髕骨磕碎了,到醫院治療,花了幾千元。他妻子逢人就說:“他啊,沒見過他省那幾個錢,小窟窿掏出了個大螃蟹。”(河南·正陽)
【第95句】:【雖有神藥,不如少年;雖有珠玉,不如金錢】(諺)縱然有神奇的藥可抗衰老,也比不上青春少年生氣勃勃;縱然有價值極大的珠寶玉石,也比不上銀錢在手能自由周轉。指珍奇的東西再寶貴,也不如順乎自然的事物好。
【第96句】:【風馬牛不相及】“風馬牛不相及”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這個詞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被人們所引用。那么,它源自哪里呢?其典出自《左傳·僖公四年》:“君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孔穎達疏引服虔日:“牝牡相誘謂之風……此言‘風馬牛’,謂馬牛風逸,牝牡相誘,蓋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此后,后世遂用風馬牛不相及,風馬牛不相接等來比喻事物之間的毫不相干,沒有關聯。 “風馬牛不相及”除此解釋之外,還有一種解釋——遠距說。認為風為放逸、走失之意。齊楚兩地相距甚遠,所以馬牛不會走失到對方地界。如北京大學中國文學史教研室選注的《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中說:“‘風’與‘放’通,此指兩國相去極遠,絕不相干,雖牛馬放逸,也無從相及。”
【第97句】:【露一手】(慣)比喻顯露出不為人知或比人強的本事、技能。 也作露兩手。 露一兩手。 亮一手。
【第98句】:【錢為人之膽】見“財是富之苗,錢是人之膽”。
【第99句】:初二三的月亮——不明不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