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偉大的心胸,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
【第2句】:【佛心禪語】不要把煩惱帶到床上,因為那是一個睡覺的地方。不要把怨恨帶到明天,因為那是一個美好的日子。該來的都會來,該走的全會走,別抗拒,別挽留,別貪戀,別不舍,別擔心。
【第3句】:【禪心佛語】扼殺人的不是工作,而是煩惱。煩惱如同鐵銹—機器的損毀,不是肇因于不停的轉動,而是因為鐵銹,才導致故障的。
【第4句】:【什么是智慧九】“心中裝滿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毙目偸菨M著,這不是宇宙之道。宇宙是空,有空才有包容,所以空是非空,無中生有的道理就在這里。
【第5句】:【禪語人生】知白守黑老子說:知其白,守其黑。寫書法,黑的地方是字,白的地方也是字,寫書法的人就要這么看字。即將整幅字的布白,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來藝術處理。
【第6句】:【圣經文案】203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七次可以嗎?”(太18:21)
【第7句】:行善是一種愛心的表現,同時在禪學上來說,也是為自己培植福報的基礎。只要能牢牢地堅持“諸惡莫做,眾善奉行”,你必定能獲得他人的青睞,享受到生活的快樂和幸福。
【第8句】:【禪心佛語】慢熱型的人,對感情往往加倍執著。越緩慢的開始一段感情,內心的投入度也就越深。
【第9句】:【禪心佛語】大人物小氣,是手高眼低。對于兩者,這都是一種悲哀和不幸。我們可以不美麗,但我們健康;我們可以不偉大,但我們莊嚴;我們可以不完美,但我們努力;我們可以不永恒,但我們真誠。
【第10句】:好人總是被自己的好呵護著,壞人總是被自己的壞傷害著,小人總是被自己的小禁錮著,愚人總是被自己的愚戲弄著,誰說人間沒有報應?報應無時無刻不在發生。
【第11句】:【禪心佛語】說過的話、發生的事,所有的一切都讓它隨風飄散吧,不必太在意。無論是喜悅或是悲傷、成功或是失敗,一切都會成為過去,成為歷史中的一頁,成為我們生命旅途中的一隅風景。
【第12句】:哭出淚水,那是因為傷心過頭,笑出淚水,那是因為開心過頭。傷心過頭與開心過頭,最后流出的,是相同的淚水,最后得到的,是相同的結果。
【第13句】:【禪心佛語】讓自己的生命過的有意義,發揮人生最大的價值,實現這個愿望并不難,看我們每天所言所行所想,給人們帶來正面還是負面影響就知道了。
【第14句】:一切世間之所有,種種果報各不同,莫不皆由業力成,若滅于業彼皆盡?!度A嚴經》卷二十九,十回向品
【第15句】:平日不為別人著想,他的行為跟畜生一樣;專門尋找自己的吃喝,難道畜生不也是這樣?(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16句】:【禪語人生】在人情世事中,能多些許的坦然與風趣,能在不平的世間找出快樂與幸福。
【第17句】:【禪心佛語】從因緣的立足點上說,佛的一切教誡,無非是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因時空不同而有不同的種種接引教化的方便法門,其中并無一成不變的定規定則。
【第18句】: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人生何必錙銖計較?其實,心安即是福,當下能做即是福,眼前歡喜即是福。
【第19句】:若人無瞋恨,罵辱以加者,清凈無結垢,彼惡還歸己。猶如土坌波,逆風還自污。《雜阿含經》卷四十二,第1154經
【第20句】:【圣經文案】118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塞40:31)
【第21句】:【禪心佛語】凡是對面來的,都是命里有的,所以遇著不如意的事、不對頭的人,要能忍受。孔子在陳絕糧,耶穌被釘十字架,佛被割截肢體,都沒怨人,那才是真認命,真認命才能成道。
【第22句】:【禪心佛語】嘮叨對想聽的人來說都是甜蜜的話,對不想聽的人而言,卻只是嘮叨。嘮叨,是因為愛,因為在乎才多說了幾句話。其實,嘮叨是一種最真最美的情懷。
【第23句】:【禪心佛語】人生要學會吃苦,苦盡甘必來。因為人生在成長的過程中苦比樂多,能夠吃苦耐勞的人成功的機會總是在等待著他。歷盡艱辛萬苦,光明的前程就在盡頭。
【第24句】:【禪心佛語】弘一大師在他的一篇演講中說:我五歲時,父親就不在世了。七歲我練習寫字,拿整張的紙瞎寫,一點不知愛惜。
【第25句】:菩薩以四事不取正覺,何等為四:一者凈國土,二者護國土,三者救一切,四者護一切?!稄浝掌兴_所問本愿經》
【第26句】:眼光要遠,腳步要近,目光遠大的人,會有遠大的計劃:目光短淺、只看眼前的人,只能安于現狀,無法進步。
【第27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常會接觸復雜的人事;所謂“修行”,就是要借復雜的“人和事”來練心。
【第28句】:不要夢想生活總是那么圓圓滿滿,每個人的終身都必定要跋涉坎坷,品味苦澀與無奈。只需心中的信心沒有萎縮,只需本人的時節沒有嚴冬,即便凄風苦雨又奈我何?
【第29句】:【佛心禪語】自我的滿足,始終隱含著巨大的貪執,使生命不斷形成依賴、束縛和煩惱,從而失去獨立,失去自由。解脫,是逐步解脫貪執,以及貪執形成的依賴,恢復生命的獨立,恢復心靈的自由。
【第30句】: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念異便于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情分萬法沈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曹山本寂禪師》
【第31句】:【禪心佛語】僧人有心,即是佛前游客。游客無心,即是佛前僧人。心不定,浮萍一生;心堅定,神佛可成。
【第32句】:【禪心佛語】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愛情,會不會像水泥上的花朵,開出沒有風的,寂寞的森林。
【第33句】:【禪語人生】學佛修行,沒有別的要求,就是如何面對我們生命當下的困惑、當下的煩惱。
【第34句】:【佛心禪語】在輪回的大牢獄里,很少人擁有出離的勇氣;在生死的大苦海里,更少人擁有解脫的智慧。
【第35句】:【佛心禪語】多少人要離開這個世間都會說出同一句話:「這世界真是「無奈與凄涼」?!?/p>
【第36句】:佛言:若有菩薩以勝意樂,能于我所起于父想,彼人當得入如來數,如我無異?!都磺懈5氯两洝肪碇?/p>
【第37句】:【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輔車相依,唇亡齒寒。((佐傳·僖公五年》)☆頰骨和齒床互相依靠,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
【第38句】:【禪語人生】我就守在“自我”的碉堡里,左手重機槍,右手手榴彈,對抗一切,所有人都攻不進來。我很得意。但卻不知:我把“自我”頑強地守住了,表明的勝利卻是真正的失敗,我正一次次走向深淵。
【第39句】:【禪心佛語】如果任何人能提升心靈質地到人類的層次,就可以認識鬼而不怕他們,而如果有人還會怕鬼,那這個人就只是個凡夫。
【第40句】:【佛心禪語】不管在何時何地自己都要寬大為懷,有時候“急流勇退、退避三舍、明哲保身”一下也為何不可。這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淡定,是一種足智多謀的恬靜,是一種釜底抽薪的深沉。
【第41句】:【禪心佛語】佛說:逆境是成長必經的過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的茁壯。
【第42句】:【佛心禪語】小和尚一聽急了,跺著腳說道:“師父,我沒有說別人的壞話,是他們胡亂猜忌?!?/p>
【第43句】:【禪心佛語】生命如樹木,是依靠我們的活力延伸它堅實的根基。因此,保持旺盛的精神,我們才能有效地發散生命的熱能。
【第44句】:【禪心佛語】對于“少林形式”的微詞和少林寺自己的辯護,實際上一直伴隨著少林寺的現代史。不少造訪少林寺的大德們,都曾意味深長談及少林對本位的偏離,其中的憂患之情令人動容。
【第45句】:至道無難,惟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莫逐有緣,莫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一三祖僧璨
【第46句】:【佛語悟道】世間一切事物,都處在生起、變異、壞滅,不停遷移變動的過程中,沒有恒常的存在。這就是生滅現象的規律。
【第47句】:一切世間貪性清凈、瞋性清凈故,一切世間垢性清凈,罪性清凈。。一切世間法性清凈、眾生性清凈故,一切世間智性清凈。《實相般若波羅蜜經》
【第48句】:老是苦,病了更慘!但是病是可以預防的。病有身病與心病兩種,身病可找醫生預防和治療,心病卻要找大醫王——佛陀來治療了。
【第49句】:你能寬恕多少、能退多少,實際上,就是善待了自己多少。善待自己,其實,就是與自己和解。一個人,若能不跟自己較勁,處處放自己一馬,就是置心靈于曠野,給心靈以自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