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心禪語】佛云:“自己是自己的怙主,自己是自己的敵人,行善與作惡的時候,自己是自己的證人。
【第2句】:【禪心佛語】激情就像火中的鳳凰,當老的被焚化時,新的又立刻在它的灰燼中產生。
【第3句】:幸福的婚姻往往是,有一個時常擔心你的丈夫,無論你在工作時還是生活中,他都擔心你無法應付,擔心你受人欺負。心有掛礙才有愛,心無掛礙哪會有愛?
【第4句】:【禪心佛語】非但空摧外道心,早曾落卻天魔膽。震法雷,擊法鼓,布慈云兮灑甘露。
【第5句】:【圣經文案】135但以理卻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監長容他不玷污自己。(但1:8)
【第6句】:【禪心佛語】生活是一次偉大的失眠,我們都處在清澈的半醒狀態之中。
【第7句】:理明則信深,信深則行專,行專則功純,功純則妄除,妄除則真顯。(當代)夏蓮居《自警錄》
【第8句】:人,都有一雙眼睛,是給我們看的;也都有兩個耳朵,是給我們聽的。人的一生,假如活到80歲,甚至100歲,我們究竟都聽了一些什么聲音呢?
【第9句】:人生無常,很多事情難以預料。過去的是雜念,應該在時光的河流中淘盡。未來的是妄想,應該用淡然的心等待。
【第10句】:【圣經文案】309律法的總結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著義。(羅10:4)
【第11句】:【禪語人生】在黑暗與光明相互交錯的黎明,光明自然就是生活的智慧,黑暗也是令人生起無限慈悲的動力。
【第12句】:雖行于舍,而以大悲,不舍一切化眾生事。雖行無愿,而不舍菩提一切行愿。“四十華嚴”卷三十四
【第13句】:人生的苦樂并非造物主的安排,也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由人們自己過去的行為決定的。現在所受,乃過去所作而引起的;未來所受,乃現在所作而引起的。——凈慧
【第14句】:【禪語人生】要求完美的人總是陷入數落別人或挑剔自己之中,他無法隨遇而安。
【第15句】:切勿將佛“神化”,盲目追求虛幻縹緲的假相,以致走火入魔,心不由己,如此不僅自誤,也會誤人。
【第16句】:【禪心佛語】沒必要和命運爭吵,順其自然才彼此相安。成功的路徑不止一條,不要循規蹈矩,更不要冥頑不化,此路不通,不妨換條路試一試。
【第17句】:【佛心禪語】無論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東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別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第18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有煩惱,但有些并不是煩惱,人們也把它當成煩惱。
【第19句】:人只要有一念向上的心、向善的心,念念不舍,就是人生的出路,就是解決痛苦的辦法。向上者,求證無上大涅槃;向善者,從一點一滴的善言善行做起。
【第20句】:【禪心佛語】如覺昏沉來時,睜大眼睛,挺一挺腰,輕略移動臀部,昏沉自然消滅。
【第21句】:【禪心佛語】生命本身并沒有意義,你給他定位什么,他就是什么意義,意義是自己一手創造出來的。
【第22句】:【禪心佛語】人靜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
【第23句】:【常思己過寬待人,厚德載物低做人】1.低調做人。2.把別人的恩惠放在心上。3.品德是一個人的立世之本。
【第24句】:當一個人知道迷惑的時候,并不可悲,當一個人不知道迷惑的時候,才是最可悲的。所以人一定要認清自己的面孔,這樣才能超然物外,尋求真我。
【第25句】:要勇敢面對現實,遇到困難要歡喜承擔,把握人生做好事,聚合大力量為眾生服務。
【第26句】:一個人懶惰,虛度時光,最終一事無成,都是自己原諒自己的惡、安慰自己的失、欺騙自己的心造成的。
【第27句】:【善知識】一青年向禪師求教:“大師,有人說我是天才,也有人罵我是笨蛋,依您看呢?”
【第28句】:【佛心禪語】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壇經》
【第29句】:欲望橫陳,物欲橫流,物是人非。——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真實寫照。
【第30句】:【佛心禪語】愛一個女人要用生命保護她,不要放棄,或許她不知道,但她總會知道的,不能由著她的性子來。
【第31句】:【佛心禪語】翠巖禪師云:“處眾處獨,宜韜宜晦。若啞若聾,如癡如醉。埋光埋名,養智養慧。隨動隨靜,忘內忘外。”
【第32句】:【佛心禪語】做人須知理、知趣、知足。知理,是懂得做人道理,把握做人的本分;知趣,是處事把握分寸,能張弛有度;知足,即不為物欲俘虜,滿足以無為有。
【第33句】:【禪語人生】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含靈同此大涅盤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第34句】:【禪心佛語】道德品行雖然不能防范一個人的心,但能規范人的行為:有些事情不可以做,就不去做;有些事情可以做,就應該去做。
【第35句】:【禪心佛語】請相信相貌是能逐步改變,尤其是美好的相貌是會由內而外散發出一種吸引力,讓見者不知不覺心生傾慕。
【第36句】:田宅眾生有,賢妻第一伴,飲食已存命,業為眾生依。《雜阿含經》卷三十六,第1005經
【第37句】:【禪語人生】用最低的物質代價,活出最高的生命質量。這是一種智慧。也是一門藝術。
【第38句】:【禪心佛語】當我們面臨困境的時候,常常悲觀地認為自己孤立無援,非常無助和無奈。其實,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看一看,你就會發現,支持你的各種力量還是非常多的。
【第39句】:對物質的過度貪求和不合,常常成為束縛自己的枷鎖,守財人的眼中除了財,便再也看不到其他東西,因而失去了生命中其他的樂趣,甚至生生世世都為財所困。
【第40句】:【禪心佛語】大事不糊涂,小事不滲漏,得拿起時則拿起,得放下時且放下。做人要懂得拿得起是一種膽略,放得下則是一種智慧。
【第41句】:【禪心佛語】存在就是希望,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的,這個是有智慧看這個世間。
【第42句】:【禪語人生】知道喜歡,知道不喜歡,知道無聊,知道煩擾,不管你心里在想什么:都要知道并且看見它。
【第43句】:自性本來不生也,本來不生即是本來不動。生滅即指無明,意謂自性中本無無明,說有無明,由于妄見耳。
【第44句】:【禪心佛語】生命的弱點是為情緒而波動的。往往一念之差,便會過早斷送整個生命。
【第45句】:人都有過去,也都難免會犯錯,但是及時改正錯誤,就可以去除前愆,甚至超凡入圣,成圣成賢,作為人世的典范。
【第46句】:【佛心禪語】不要擔心被他人評判,或者被自我評判,不要害怕自己的不足被發現,不要害怕付出最大的努力還是做得不夠好,不要害怕達不到要求。
【第47句】:【禪心佛語】覺性常在,能了諸幻。心若無念,境從何生。三界六道,盡有心生。離心無境,離心無相。心息境寂,萬相性空,不住空。
【第48句】:【經典佛語】“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懂得隨緣的人,最明了人生的真意。
【第49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擁有一個無形的、非肉體的“人心馬達”,我們更應該以信仰、奉獻,為這一個馬達加油,讓它能夠順利運轉,以嘉惠更多的人。
【第50句】:【佛心禪語】最快的腳步不是跨越,而是持續;最慢的步伐不是小步,而是徘徊。
【第51句】:【禪心佛語】刷牙是一件悲喜交加的事情,因為一手拿著杯具,一手拿著洗具。
【第52句】:【禪心佛語】但言諸法皆在心內,離心偏心純屬外道。離心丟心無一切,降心用心成一切。其心無住超越一切。
【第53句】:別說誰是我的敵人,別說誰對我不友好,不友好也不要聲張,一聲張就造成裂痕。(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54句】:對自己所說的話、所做的事深具信心的人不會被別人錯誤的批評、無理的挑釁所擾亂、所傷害,讓你情緒失控的真正原因往往是自己內心的疑慮。
【第55句】:【禪心佛語】看它落向何處,但曾經你我也在枝頭翹望,千年古剎之中,誰曾斷絲絲紅塵之戀;對錯只為是非,好壞只為分別,如實修何時能照見自性。
【第56句】:【禪心佛語】佛說: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第57句】:佛弟子敬仰佛陀,應將佛圣化而非神化。圣人是真實的存在者,是真實出入世間來教育眾生的人。所以說,佛陀不是神,而是超凡入圣的大覺者。
【第58句】:【禪心佛語】鬼只能跟鬼(心)在一起,人是不能和鬼(心)在一塊的;所以,一個擁有一顆卑劣之心的人,他不是人而是鬼。
【第59句】:靜心就是對感情不執不舍,對五欲不拒不貪,對世間不厭不求,對生死不懼不迷。
【第60句】:一切法各各為因,各各為果,是名因果相。(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三十一
【第61句】:【禪心佛語】啟蒙決定了高度,下手決定了廣度。良好的基礎永不下滑,精進開拓才能上升。沒有全能冠軍,應拿單項第一。
【第62句】:【禪心佛語】工作不分貴賤,只要有心,一樣會歡喜自在;事務不論難易,只要有意,自然會群策群力。工作中能有作為,社會上就有地位。
【第63句】:【禪心佛語】凡塵俗事,總讓人沉溺,人們貪戀人間繁華,自己把自己圈在了欲望里。而繁華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打撈不起水月,折不斷鏡中花,空空也。
【第64句】:【禪心佛語】求解脫,先要熏,就是聽聞正法。其次是覺,就是如理思維。再修奢摩他,就是進入定境了。得了定之后,用毗缽舍那再來通達一切。這個是我們修行的通道。
【第65句】:【禪心佛語】若未證到空性的平等性,則無法在世間上展現離心意識的平等性。
【第66句】:【禪心佛語】徹悟本性的人,縱然全世界的人都不了解他,他依然不覺得寂寞。
【第67句】: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世上沒有任何人能夠給你痛苦,唯有你自己!
【第68句】:【禪心佛語】死亡是生命的另一扇門被打開,顯露出生命的真實奧秘。修習禪定即是訓練死亡。
【第69句】:我們沉醉于自身,沉醉于親情、友情、愛情甚至金錢,殊不知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內心和靈魂,只有它才能陪伴我們生生世世。
【第70句】:【禪語人生】遺忘那些塵世的云煙,抖落那些人間的恩怨,好山好水好人生,把山水做知音,人間哪里還有煩惱。
【第71句】:【禪心佛語】說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有殺傷力,不夸已能,不揚人惡,自然能化敵為友。
【第72句】:【禪心佛語】當我沉默地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第73句】:住持以眾智為智,眾心為心,恒恐一物不盡其情,一事不得其理。孜孜訪納.唯善是求。(宋)圓悟克勤禪師(《禪林寶訓》卷二)
【第74句】:痛有兩個詞:一個是痛快,另一個是痛苦。面對痛苦時,要“痛快”,也就是視“痛”為“劫”。“痛”去“劫”消,則病痛反能帶來“劫后歸來”之快。
【第75句】:呂新吾云:“論人情,只向薄處求;說人心,只從惡邊想。此是私而刻底念頭,非長厚之道也。”
【第76句】:設滿世界火,必過要聞法,會當成佛道,廣度生死流。《無量壽佛經》卷下
【第77句】:【禪語人生】有時越是你在乎的事情,越是想不明白。原因很簡單:因為在乎,所以多想。其實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內心簡單并甘愿,便會變得簡單。
【第78句】:或許經歷的太多,生命便在不知不覺中,開出了一朵禪意的蓮,參不透浮生若夢,便只想用一朵花開的時間,去守候這人生中的似水流年。
【第79句】:鄰里睦,鄉黨和,人肯吃虧善緣多。李翁鄭婆常贈果,張兄王嫂每送禾。有茶且喝,有話直說,慮什么?
【第80句】:覺悟人生是智慧解脫,奉獻人生是慈悲關懷。二者的融合無間就是菩薩的人生,是大乘佛法的真精神。
【第81句】:【佛心禪語】感情就像一條橡皮筋,你牽一頭,我牽一頭,兩人互相承諾永不分開。后來有一天,有一個人違背了承諾,松開了手,傷得最深的是那個死拉著感情不放的人!
【第82句】:【佛心禪語】做人要五有:有強健的身體;有正當的職業;有精湛的技能;有豐富的知識;有公道愛人的熱心。
【第83句】:《長阿含經》卷十五,《種德經》道品樓觀,以戒為柱;禪定心城,以戒為郭。(古印度)訶梨跋摩《成實論》卷十四
【第84句】:若想在世間成就事業,一定要先成就自己的品德;要成就品德,必須先從“隨時隨地尊重他人”的基礎做起。
【第85句】:復有二法,二因二緣:一者有為界,二者無為界。《長阿含經》卷八,《集眾經》
【第86句】:【禪心佛語】歲月不會被忘記,但是會忘記你。人間流傳許多事,但是唯獨沒有你的事情。歷一遍人生路,獨來獨往。冷暖悲歡,自己不說,別人不猜,也就罷了。
【第87句】:【禪心佛語】體驗呼吸的進與出;還有一口呼吸,就是享有完整的生命,生命既然是完整的,又何苦生氣。
【第88句】:凡欲出離生死,先須知苦,苦若不知,不免認苦為樂。即認苦為樂矣,則終莫返,一迷永迷,出離何期?——《紫柏尊者全集》
【第89句】:生活為我們準備了失落。準備了希望。準備了憂郁。更準備了堅強。什么樣的態度,就是什么樣的命運。
【第90句】:【禪心佛語】大小物命都憫惜:這就是慈悲心腸的具體表現,要本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憫愛珍惜一切生命。
【第91句】:【禪心佛語】菩薩心閑身不閑,凡夫身閑心不閑;做人應如羊,做事應如狼;負重必須忍辱,求全先得委屈。
【第92句】:禪悟人生:有錢也苦,沒錢也苦;閑也苦,忙也苦,世間有哪個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會覺得痛苦,何不把苦當磨練?
【第93句】:【禪語人生】我們產生一點小分歧:她希望我把糞土變黃金,我希望她視黃金如糞土。
【第94句】:離該離,合該合,世間因緣當看破。一世夫妻百世恩,今生憎會前生錯。無情不來,冤親難躲,煩什么?
【第95句】:【禪語人生】偉大的人,其最大的特征是遭遇不幸或者處于逆境時,仍然能夠忍耐到底。
【第96句】:【人生應該遠離的十類人】【第1句】:永遠在抱怨的人【第2句】:過分依賴的人【第3句】:極度敏感的人【第4句】:咄咄逼人的人
【第97句】:參問之要在專一,不強作為,只守本分,須根腳有透脫處,明見本來面目。
【第98句】:【佛家禪語】以“念純”自修——心念單純能自愛;以“心寬”待人——廣結善緣心寬闊。
【第99句】: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上一篇:形容細節的句子(形容細節的語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