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時光的歷練成就著生命的信念,人生的經驗不是在積淀對生命的成見,而是在合適的時間承擔合適的責任,合適的時段活出生命的恰如其分,適應用那些積極光明的力量去影響和改善生命的內涵和質量,有句話叫做知行合一。
【第2句】:恒東法師:不必要把幸福描繪得和春天一樣美好,人生本來就是在煩惱當中穿行,在痛苦當中浮沉,你的謙虛和樂觀,就是面對逆境出現的曙光,向前,就是方向。
【第3句】:【佛心禪語】把自己的修行功德回向給法界眾生廣結善緣才有龍天護法、才有功德,功是因、因為你付出了、徳者得也、故名為果。
【第4句】:甚至,西方的有識之士冷靜地指出:西方社會能否生存,取決于能否吸收東方首先是中國“天人合一”的思想,這將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文化革命。
【第5句】:【禪心佛語】世界上最寶貴的除了良好的心里素質,還有一個東西,就是勤奮。最寶貴的勤奮,不光是身體上的勤奮,而是精神上的勤奮。勤奮靠的是毅力,是永恒。
【第6句】:佛教微博經典:簡單的快樂有兩種人:一種是孩子,一種是徹悟人生的智者。物質的確可以買到快樂,但持續的快樂來自于內心深處的精神快樂。之所以生活得比較愉快,是因為你學會了放大美好。
【第7句】:【禪心佛語】耕云禪師說:為什么要發掘真我?因為人人都有真實、永恒的自我,真實地自我就是原來的自己;凡是真實地,必定是原來如此、普遍如此,而且是必定如此。
【第8句】:懂得付出才是富有,能回報,能喜舍,刀耕火種是良方,秋到家家晚稻香;放不下時擔取去,何如福田待來春。——明·憨山德清
【第9句】:一杯水,亂攪動的時候,是看不清楚的,沉淀下來就能看透了。打坐是口頭稱謂,實際叫坐禪,也叫正思維修,還有行禪、住禪、臥禪等稱謂。打坐不必是照釋迦牟尼佛一樣盤腿打坐,全世界歸納起來打坐的姿勢大概就有90多種。
【第10句】:寂寞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寂寞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同行者,寂寞是為了孤獨背后的解脫,寂寞的過程,就是一個尋找真愛的過程。找不到對的人,其實很可能是,改不掉正確的自己。
【第11句】:【佛心禪語】必需記住: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希望如何被人欣賞、如何被人重視。甚至會不顧一切的去達到這個目的。可是,沒有人會接受不誠懇的、虛偽的奉承。
【第12句】:禪是健康之道,禪的功用可以開闊心胸、堅定毅力、啟發智慧、調與精神、凈化陋習、強化耐力、改善習慣、磨煉心志、理解提起、記憶清晰,尤其禪能令我們認識自己,所謂明心見性、悟道歸源也。
【第13句】:【禪心佛語】求解脫,先要熏,就是聽聞正法。其次是覺,就是如理思維。再修奢摩他,就是進入定境了。得了定之后,用毗缽舍那再來通達一切。這個是我們修行的通道。
【第14句】:【禪心佛語】很多人活得夠用心、夠努力、夠辛苦,行于塵世,無論途經多少風雨,會有多少寒涼,也要盡量吸收陽光和雨露的清新,將自己開成一朵花的模樣,不為多絢麗,也不為讓誰讀懂,只為,做心底里最好的自己。
【第15句】:【禪心佛語】沉默是思念的啟程、煩惱是放下的啟程、愛情是頓悟的啟程、悲傷是忘記的啟程。人生,是修行的啟程;今天,是快樂的啟程。
【第16句】:【禪心佛語】看完了上述的小故事,大家有什么感悟呢?也許你平常生活中,就曾經遭遇到類似的事情,而你當時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第17句】:【禪語人生】在草原上,即使我們什么都沒有了。至少我,還有勇氣。這是我們最大的財富,有了勇氣就可以得到一切。
【第18句】:【禪心佛語】可能一個人說你不服氣,兩個人說你不服氣,很多人在說的時候,你要反省,一定是自己出了一些問題。
【第19句】:【修心禪悟】人生可以失敗,但不可以被擊敗,精神和氣魄才是真正的勝利,信念是人生的太陽。失敗不失志,不言放棄,失敗不失智,冷靜面對,失敗不失勇,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來,只有堅持,你才能繼續前進,收獲成功。
【第20句】:【禪語人生】孝養父母是每個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因為,我們曾被她們辛勤哺育,深恩無比。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第21句】:心一寬,天地就大。天地一大,眼界就闊,神思就遠,游太極,接八荒,一無所礙;無障無礙,自在騰挪,任憑馳騁,何事不成?欲得快意人生,寬心為第一要務。
【第22句】:當你還是一只貓的時候,記著你的目標要成為一只虎。當你成為一只虎的時候,別忘了你曾經是一只貓。心態要高,姿態要低。不要看輕別人,更不要高估自己。
【第23句】:【禪心佛語】世人都期望得到更多。如果想要得到的東西和得到這個東西的途徑如理如法,那么,想要得到也不是壞事。反而是讓自己有了前進的方向和目標。
【第24句】:【禪語人生】一切壯無過于心。心是怨家常欺誤人。心取地獄。心取餓鬼。心取畜生。心取天人。能伏心為道者。其力最多。吾與心斗。其劫無數。今乃得佛。
【第25句】:【禪心佛語】蘇東坡說:“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雖然是蘇東坡對當朝的諷刺,但也說明,一個人徒有聰明才智,如果沒有培養福德因緣,也是很難立身處世。
【第26句】:【禪心佛語】千萬別把牛皮吹“破”了,自以為是往往會弄巧成拙,玩花花腸子是做不成生意的,有真本事的強者,“吹牛不破天”。
【第27句】:【禪心佛語】戒律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不應該做的就不去做,這叫止惡;另一方面是應該做的就必須去做,這叫修善。
【第28句】:【佛心禪語】在長達三年的拆遷過程中,兩位老法師遭遇種種獨有的“民宗局”待遇:上門談話、踢門。,以查賬交代不清為由威脅法師坐牢,一看到貴局某位副局長駕到,她們就被嚇得兩腳發軟,癱坐在地,這些情況您是否知情?
【第29句】:【禪心佛語】獨身的形式有很多種。有些出家人發愿終身不嫁娶,有些在家人也不過夫妻生活;有些人獨身出于自愿,有些則是迫不得已;有些人獨身非常快樂,有些則在這樣的境況中過得很不好。
【第30句】:【禪心佛語】什么事情,都是成也在人、敗也在人。失敗者并不是天生就比成功者差,而是在逆境或者絕境中,成功者比失敗者多堅持一分鐘,多走一步路,多思考了一個問題。
【第31句】:【禪心佛語】迷時在此岸,悟時在彼岸。若知心空不見相,則離迷悟;既離迷悟,亦無彼岸。如來不在此岸,亦不在彼岸,不在中流。中流者,小乘人也;此岸者,凡夫也;彼岸者,菩提也。
【第32句】: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想跟好人交朋友,除非自己是一個好人;假設自己沒那么好,交往范圍就窄了,想跟好人相交,又怎么能夠?所以,從小就要學好,在自己變壞之前便遠離壞人,跟著好人學好樣。
【第33句】:人只要能回歸落實到生活的本身,接納自己,實現自己,肯定自己,就可以生活得安然自得。安適的情懷不是追求來的,不安的心也不是外面能強加給我們的。人的精神生活的關鍵是自己能否維持一個純真的心態。
【第34句】:佛說:有人因貧苦而多怨恨,與眾生無端結下惡緣。菩薩布施的時候,對怨家、親人一視同仁,不記念過去的舊惡,也不憎恨作惡的人。
【第35句】:【禪心佛語】懷著虔誠知足的心,乘著健康的身體好好去把握短暫的生命和寶貴的時間,為自己的人生去書寫不一樣的歷史。
【第36句】:【看透人生的佛家禪語】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鐘,別讓下一秒只是一個幸福的擦肩。對自己好點,因為一輩子不長;對身邊的人好點,因為下輩子不一定能遇見;遇見了卻來不及相識;相識了卻來不及熟悉;熟悉了卻還是要說再見。
【第37句】:【禪心佛語】淡名利、淡世繪、淡榮辱、淡誘惑,雖無蝶來,清香依舊。沒有傲氣,但存傲骨。需要腳踏實地的平實,豐富而不膚淺、恬淡而不聒噪、理性而不盲從。
【第38句】:【佛語悟道】過分追求滿足淫欲就會導致衰老,對他人懷有仇恨、憤怒的心理就會引起疾病,而愚昧無知、不明事理則是自尋死地。若能夠戒除這三毒,才能夠真正地得道。
【第39句】:【禪語人生】一種緣分就有一種倫理,世上的緣有千萬種,因此倫理也不是僵化的,也許今日是師,明日是友,這需要我們用智慧去觀照。
【第40句】:【禪語人生】有人問寺院大師,為何念佛時敲木魚而不敲雞、羊或其他什么。大師答曰:世間最勤快的生物莫過于魚,從不合目,終日游動。如此勤奮還需敲打,何況人乎?原來名為敲魚,實為敲人。
【第41句】:有些事,輕輕放下,未必不是輕松。有些人,深深記住,未必不是幸福。有些痛,淡淡看開,未必不是歷練。坎坷路途,給身邊一份溫暖,風雨人生,給自己一個微笑。生活,就是體諒和理解,把快樂裝在心中,靜靜融化,慢慢擴散!
【第42句】:佛家禪語:并非有錢就是快樂,問心無愧心最安。要批評別人時,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無缺。用愛化疑;心中有愛、就不會有疑。
【第43句】:【禪心佛語】明了降落傘。雨驟,打不濕鴨子的翅膀;狂風,吹不滅螢火的燈光。人最理智的時候,往往是別無選擇的時候。
【第44句】:【禪心佛語】容人之過,方顯大家本色。大度睿智地低調做人,有時比橫眉冷對地高高在上更有助于問題的解決。對他人的小過以大度相待,實際上也是一種低調做人的態度,這種態度會使人沒齒難忘,終生感激。
【第45句】:【佛心禪語】最后,東陽終于進入了真正的禪定而超越了一切聲音。他后來談自己的體會說:“我再也不東想西想了,因此,我終于達到了無聲之聲的境地。”
【第46句】: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眾生。是諸菩薩欲度眾生,諸余三昧無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滅諸罪者。(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三十一若人專念阿彌陀,號日無上深妙禪,至心想像見佛時,即是不生不滅法。《大集經》卷一,賢護分
【第47句】:【禪語人生】修行就是學會文明的生活,文明的生活就是于己于人都有健康向上的意義的生活,或者說是逐漸遠離一切過失遠離一切違背生命與自然規律的生活。
【第48句】:若自有縛,能解彼縛,無有是處。《維摩經》卷中,問疾品自治心病,即可治眾生病。若自有病,能治彼病,無一是處。《清凈法身毗盧遮那清凈法門》
【第49句】:【禪語人生】胸懷是委屈撐出來的;煩惱是自己想出來的;痛苦是與人比出來的;疾病是惡習造出來的;心態是經歷煉出來的;快樂是知足養出來的;健康是活動練出來的。
【第50句】:兩個聰明人商量,就會想出更好的主張,姜黃和硼砂配在一起,就會變出另一種色彩。(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51句】:第一功德:佛陀言:“諸苦難中病為最苦。”所以看病功德為第一,人生一切苦之中,病痛確實是最痛苦的;因此,救助痛苦眾生,是最具有意義的利生工作。
【第52句】:良玉不琢,不成其器;君子不學,不成其德。名為山人,心同商賈;口談道德,心存商官。難字壓頂,寸步難行;闖字當頭,隨意縱橫。能吃能睡,長命百歲;貪吃貪睡,添病減歲。鳥之將亡,其鳴亦哀;人之將死,其言亦善。
【第53句】:不與外界爭執,少和自己較量世相本空,煩惱也是空,不提起煩惱,便無須放下。人生不被任何事左右,來去自如、神清氣爽,何愁不從容。
【第54句】:世間有許多虛無的理論,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也非常深奧莫測,但卻令人難以體會、不易了解。難解則難行,難行難解就是虛渺,雖然有理,卻非正道,所以行不通。
【第55句】:【禪語人生】這位風水大師感到很憤恨,他認為是這家主人故意刁難他。但因為實在口渴得厲害,他只能忍氣吞聲,一邊吹散米糠,一吹冷水溫,一小口一小口地喝水。
【第56句】:【禪心佛語】人活一世,其實,有些東西,要學會思而勿亂;有些情感,要懂得痛而莫恨;有些追逐,要舍得持中有棄;有些浮相,要甘于塵而不染。世有千態,心有萬言,靜心觀水流,冷眼看世態,熱心過生活。
【第57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人生中的許多辛苦,不是壓力有多大,許多是來自自己的成見和固執,有些欠妥的態度,給人生平添許多彎路,有時候不得不承認,時光是最好的老師,給予人生細致、深刻的教化,才使生活能夠正常的繼續。
【第58句】: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已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自滅諸礙,礙已斷滅,無滅礙者。《圓覺經》卷上
【第59句】:【禪心佛語】內無六根,外無六塵;內無身心,外無世界,永脫根塵。這時候,既無人相,更無我相,無眾生相也無壽者相。沒有過去心,沒有現在心,也沒有未來心,三心了不可得,且四相也空了,這時就能得到一點妙。
【第60句】:【佛心禪語】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氣自己。【第2句】:活多干、話少說、人人心里有桿秤。【第3句】:少吃鹽、多吃醋、少打麻將多散步。
【第61句】:【禪語人生】一個不發菩提心,不求生凈土的修行人,他的結局跟一闡提、惡人相比,只是有一步之遙的差距。惡人當生下地獄,一個不求生凈土的修行人是第三世下地獄。
【第62句】:【佛家經典禪語】我們每個人都想找到一條通往山頂的捷徑,就像每個人到股市買進賣出都是為了賺到錢,而不是為了血本無歸。人生就是充滿這么多不確定性——有的路,看上去很容易,很平坦,可一旦上了路,就是一條不歸路。
【第63句】:【禪心佛語】人生的不自由、不自在,往往具體地表現為能力或者財富的不夠;但是最使人不能自由、不能自在的,是時空的局限。
【第64句】:身外之物如“火”。天寒地凍時,近火雖可取暖,但太靠近卻很危險;若看不開、放不下,猶如手拿燒紅熱鐵,必然被燙傷。世間名利又好比白雪,看起來很美,喝起來也很清涼,但握久了手也會凍傷。
【第65句】:【禪語人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幸福的事是百分之五,痛苦的是百分之五,剩下的百分之九十都是平淡的。而聰明人會把這百分之九十的平淡轉化為幸福,不聰明的人會把這百分之九十的平淡轉化為痛苦。
【第66句】:【禪語人生】這是一種多么深厚的感情,滋潤著我們的心田。傳說著這么一個故事,一座廟,一群人,或者一座廟與一群人的傳說。
【第67句】:【禪心佛語】水貴在信念堅定。水總是百折不撓,它穿山越嶺,千回百轉,奔流不息。“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表現出非凡的毅力。
【第68句】:每個人都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對根器上乘的人,可以高標準、嚴要求,對根器下乘的人,只能低標準、嚴要求,對根器下乘的人要求太高,往往是致亂的原因。
【第69句】:【佛家看透生死的禪語】命運給我們設定了開始,也告訴我們最終的結局,但是中間這數十年如何過卻掌握在我們手中,而若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唯有熱愛,熱愛這來之不易的生命,和我們遇到的人。——《從未想過失去你》
【第70句】:【禪語人生】這個“小小戒可以開緣”的“小小戒”到底指的是什么?從當時詢問小小戒的緣起來說,它所指的應該是“區域性的小戒條”,稱為“雜碎戒”。
【第71句】:【禪心佛語】如果不讓念頭固化,如果能夠認清念頭的空性,那么每一個在心中生起和消失的念頭,都能夠讓我們對空性的體現愈來愈清晰。
【第72句】:百善孝為先,及時盡孝心世界上有很多事都可以想辦法去彌補,然而,錯過行孝的機會則永遠也無法彌補,只能空留遺憾,追悔不已。
【第73句】:【禪心佛語】你自性光明是沒有貪心,你的靈感上也沒有貪心,你的智慧上也沒有貪心。你有貪心,就等于一塊鏡子上面有了塵土一樣。所以我們用功的人,切記切記不要貪多,也不要貪快,也不要貪便宜。
【第74句】:【禪語人生】再重的擔子,笑也得挑,哭也得挑;再忙的日子,悲也要過,喜也要過;再多的票子,煩也是賺,樂也是賺;再大的房子,住也一間,躺也一間。不攀比,不計較,懂得取舍,知足常樂,逍遙一陣子,幸福一輩子。
【第75句】:一切眾生皆集善、不善業,力相障故不得并受,如負二人物,強者先牽。(古印度)訶梨跋摩《成實論》卷八業道如秤,重者先牽。
【第76句】:【佛心禪語】不會運用寬恕的人,他是在和自己的命運較上了勁,心地的寬恕不僅是對社會的一種義務,它是對自己幸福的一種基礎和最佳捍衛。
【第77句】:有一個道理永遠是不會變的,就是你必須賺到足夠令你安心的錢,才能讓你和你身邊的人過上自由的生活,才能令你在失戀時更加淡然。永遠只有努力,才能讓自己的世界安心。
【第78句】:【禪語人生】一般來說,我認為最好是跟父母信奉同樣的宗教。還有,如果信了一個宗教,又改信其他的,這樣不好。
【第79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幸福和快樂,然而,不是每個人都誠懇地愿意去播撒幸福和快樂的種子——斷惡行善。所以多數人越尋求幸福和快樂,越會適得其反。這就是生死永無止息的原因,更是痛苦無窮無盡的理由。
【第80句】:【佛心禪語】最難的修行,不是在深山獨處,與人世隔絕;不是在禪坐中,掉入某個境界。最難的修行,是在關系里。想在關系里和諧相處,就必須打開自己的心,同時看見別人的心;滿足自己的心,同時滿足別人的心。
【第81句】:譬如父母憐愍于子,心常欲令離苦得樂。王亦應爾,于諸國邑所有眾生,僮仆作使輔臣僚佐,應以諸佛所說四攝而授受之。《如來示教勝軍王經》
【第82句】:【佛心禪語】心頭鏡,慢慢磨,學問功夫細細做。誰信世間炒作客,飛蛾撲火自投鍋。抱元守一,不溫不火,躁什么?
【第83句】:人需要沉淀,要有足夠的時間去反思,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完美。也許每個人出生時都以為這天地是為他一個人而存在的,當他發現自己正確的時候,他便開始長大。
【第84句】:【禪心佛語】懂得選擇才能得到:如果你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千萬別忘了選擇,因為只有選擇才會給你的生命不斷注入激情;也只有選擇才能使你擁有把握自己命運的偉大的力量;也只有選擇才能把你人生的美好夢想變成輝煌的現實。
【第85句】:只需拈花一笑,萬千心事盡在其中。往事的腳步輕了,悄悄地走過歲月。一笑于休閑處,坐看時光著地成灰。生活仍是一片寧靜。禪在心中,悟自心生。
【第86句】:【禪語人生】眾生為什么沒有福報?因為不種福田的緣故,那么到什么地方去種福呢?就在佛、法、僧三寶面前種。
【第87句】:【佛心禪語】佛教認為,人的生命不僅是從生到死,還是一個循環的過程。人的一生僅是這個大循環中的一個環節。佛教對現實的態度超然,對文明的終極追求更透徹、更究竟。無論世界如何變換,佛教都有自己不變的真理。
【第88句】:于他無害心,瞋亦不纏結,懷恨不經久,于瞋以不住。雖復瞋恚盛,不發于粗言,不求彼闕節,揚人之虛短。常當自防護,以義內省察,不怒亦不害,常與賢圣俱。《雜阿含經》卷四十,第1107經
【第89句】:心靈禪語:生活的所有提醒,不是把人生活成陌生,用一種心地的寬厚和溫和,去面對這世間的變幻莫測,去突破那些自以為是,或者說自己總以為。用一種平和,活出人生的冷靜和思考,能送遠的送遠,能看淡的看淡。
【第90句】:批評和指責的話語一旦說出口,便烙在了對方的心里,留在了對方的記憶中,能不能讓它消失,已經不由自己掌握了,而惡業卻要自己承當,所以,說話時,要慎之又慎。
【第91句】:【佛禪語】不攀不比,心淡然;不怒不嗔,心隨和。不艾,不怨,心坦然。生活,有苦樂,人生,有起落。學會揮袖從容。樂觀,那不是沒煩惱,而是要懂得知足;人生無完美,曲折亦風景,看開,想通,就是完美。
【第92句】:【佛心禪語】日本凈土宗的創始人親鸞上人自小父母雙亡。九歲時,他就已立下出家的決心,于是跑去找慈鎮禪師為他剃度,慈鎮禪師就問他:“你還這么小,為什么要出家呢?”
【第93句】:在生活中,只要我們超越狹隘之心,主動幫助他人,為世界散播美麗,善意地看待所有人和事,快樂、幸福和豐收就會時時與我們相伴。不吝于付出,既是一種道德與精神力量的感召,也是一種處世智慧和快樂之道。
【第94句】:【禪語人生】要結四緣:結人緣,結善緣,結法緣,結佛緣。這就是講如何發揮人的主動性,推動善因善果的成熟,避免惡因惡果的來臨。
【第95句】:【得過歌】得過且過,多惜福,少惹禍;石家豪勢傾蒼天,項楚烏江竟難度,何如陶潛撫孤松,醉來閑向北窗臥。世事到頭終坎坷,快意終須有折挫,得過且過!
【第96句】:在生命層面,抓住吃飯的本質,按需要攝取營養的人,身體更健康;相反,大吃大喝的人,經常攝取過多的營養,讓體內的循環系統超負荷運轉,身體很容易壞掉,什么肥胖病、糖尿病、高血壓、心肌梗死之類的疾病,專愛找這種人。
【第97句】:【寶藏的琢磨】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處寶藏,與佛陀無異。是佛陀的礦山寶藏經過長期挖掘,已得寶石且不斷提煉琢磨,成就了很多發亮發光的玉石寶物。
【第98句】:知識像新鮮的牛奶,存放過久就會變質怎樣吸收和運用有益的知識?佛日:汝等此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金剛經》
【第99句】:佛僧團中,曾有一位比丘,平時誦經念佛精進求道,卻獨善其身,與人群隔離。別人生病時,他認為與己無關;甚至連舉手之勞便能利益天下的事,他也不肯做,整日只顧用功修行以求解脫。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