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懂得因緣,就會了悟世間眾生的運命浮沉,懂得世間生命的緣起緣滅,對于宇宙人生的真理就會洞然明白了。
【第2句】:學佛時間越久,修行功夫越高,越應該將煩惱、執著、習氣徹底降伏和斷除,同時,愛心和智慧得到無限提升。
【第3句】:平常人的心都有:貪婪、嗔怒、愚癡、驕慢、猜疑。這五種心病,是因為我們沒有把心照顧好,才會一一現形。
【第4句】:菩薩游化人間:“菩薩清涼月,常游畢竟空;為償多劫愿,浩蕩赴前程。”菩薩游戲人間,自無始以來,終至無邊際;與眾生廣結一分善因得度之情緣,在六道中鍥而不舍,直至證真入道。
【第5句】:【禪語人生】我們的言行當常隨順身邊的朋友,內在的本性當以正直善良為標準,如果要長久利益自已,那么適當時候幫助他人就是訣竅。
【第6句】:菩薩慈愍不忍眾生苦,故能常持歡喜心,倒駕慈航來人間。以智慧、柔和、善順化度頑劣剛強,化干戈為玉帛,轉災難為祥和。
【第7句】:你因而也無須擔心失去什么!你無法失去,即使是你的生命也是如此!因為,它與你同在。
【第8句】:放棄那些該放棄的,珍惜那些該珍惜的,適當放慢你執著的步履,不要讓人生太圓滿。給大腦一點空間,給自己一點時間,給他人一些自由,隨緣順勢過生活才叫真圓滿。
【第9句】:本自深山臥白云,偶然來此寄閑身。莫來問我禪兼道,我是吃飯屙屎人。——《育王凈曇禪師》
【第10句】:生活在某一個盒子里,未必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但不把我們的精神鎖在盒子里,卻可以由我們自己做主!
【第11句】:【心靈禪語】生活里有一種態度叫看淡,并不是對命運的服從和妥協,再好的脾氣,也不是允許煩惱無理由的占領心地,讓自己陽光、堅強、快樂的活著,才是命運真正的清規戒律。
【第12句】:佛教談因果福報,但并非有錢才能造福;若能時時體念佛心、觀照自己,并以一分親切的愛心去關懷別人,這分愛心便是造福的種子。
【第13句】:【禪語人生】壓抑自己沒必要,奉承巴結也沒必要,保持應有的人格力量將贏得更多的機會和尊重。
【第14句】:我知十方一切世界諸佛如來,畢竟無有般涅槃者,唯除為欲調伏眾生而示現耳。《華嚴經》卷六十八,入法界品
【第15句】:【佛家禪語】水有美德,我們做人應該向水學習,因為水具備人類值得學習的十一種特質,分別為清凈、透明、恒順、原則、謙遜、包容、調與、毅力、勇氣、利生與平等。
【第16句】:佛法不在經書中。求佛法猶如問月,以手指月,其實月不在手指,手指不過指月的工具,若認指為月,則永遠看不到月。經書如同手指,佛法乃是月亮。
【第17句】:【禪心佛語】阡陌紅塵,只有心靜了,才能聽到花開的聲音,只有經歷了,才知道生活的靜美,只有醒悟了,才明白生命的珍貴。花開不為誰紅,花香不為誰濃。不驚不擾,不驕不躁。素心向暖,淡淡清歡。
【第18句】:【禪語人生】在逆境中不能動心,在順境中更不要動心,順逆都有方便來對治;順逆都不動心,修行才有少分相應。
【第19句】:這其中的區別就在于能否駕馭好自己的心。習得了平常心,以平常心對待世間無常,反而能夠得到解脫。
【第20句】:【佛心禪語】禪即心,修禪即鍛煉掌握自己的情緒管理,能管好自己的心,才能管好一切。
【第21句】:一個人的修養如何衡量?應是存誠于內,而形之于外。待人接物、言談舉止。一切行動都充分表現內在的修養。
【第22句】:【佛心禪語】包容:水遇到阻擋物并不會爭鋒相對,而是繞道而流,包容與寬恕的人就像水一樣,既不計較,也不爭論。以善巧智慧,不傷害眾生的方式來完成自己的目標。
【第23句】:【禪語人生】在無數個睡不著的晚上,我相信會有很多人,習慣性的開始閉上眼睛,安靜的想念一個人,想念一張臉。而在他們心里,能夠有這樣一個人可以想念,或許就夠了。
【第24句】:延參法師:弘一法師的一則往事,當法師聽到有人稱贊其書法、音樂等等造詣如何高深時,只是答一句:一錢不值,一事無成。面對十幾歲的孩童來信批評時,法師卻自責愧疚許久,并回信懺悔。
【第25句】:無常是苦,欲望是苦,身處安逸也是苦,只是人們只顧追求和享樂,而忘了一切事物背后都暗藏著無常的苦痛。
【第26句】:【禪語人生】無論做什么,要學會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順應自然,因為我們周圍的人、事、物都屬于大自然的組成部分。
【第27句】:佛之所以為佛,不僅靠大徹大悟的智慧,還要靠無比高尚純真的感情,因此,佛法主要由兩條主線構成,即大智和大悲心,它是佛的靈魂,也稱“佛父”和“佛母”。
【第28句】:很多人在陷入困難的泥淖時,往往會喪失了基本的理智和判斷能力,往往會使得自己越陷越深,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其實,不要一直想著如何解決問題,試著想想,能不能憑借這個問題走出去呢?
【第29句】:《賢劫經》歸納了多種形式的“忍辱”,都是人們在事業、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事,能不能“忍辱”,就看各人的修養了。
【第30句】:人生在世,一切物質只是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方便利行。因此,對物要心存感恩、愛惜及知足。如此,生活在人間就會處處感到心安意足,時時覺得歡喜快樂。
【第31句】:幸福不是過富裕的生活,幸福不是瞬間的浪漫,幸福是和自己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平淡的過一生!
【第32句】:與其結新知,不若敦舊好;與其施新恩,不若還舊債。用人不宜刻(薄),刻則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濫,濫則獻媚者來。
【第33句】:【禪語人生】在我指導修行時,「認清自己」的層次分為自我肯定、自我成長和自我消融三個層次。
【第34句】:自身擁有寶,何須向外尋悟求真理的路途,千峰回轉,萬山阻礙,難免會有見歧路而茫然的感覺。此時要緊的是,不要迷失了自己的本性。
【第35句】:人可以欺騙世界,但人永遠不能欺騙自己。可能人都是這樣,你越是想證明自己的時候就越會失去自我。所以,坦坦蕩蕩地走自己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人,就是夠了。
【第36句】:【禪語人生】五蓋之十:內貪欲、外貪欲;嗔恚、嗔恚相;睡、眠;掉、悔;疑善法、疑不善法。
【第37句】:智者的抉擇:常言道:“不經一事,不長一智。”若能多接觸人事、多一分經驗,就可以多增長一分智慧;所以日常生活中的人與事,深具歷練智慧的功能。
【第38句】:【禪心佛語】沒有給人微笑的人,更需要別人給他微笑。所以,如果你希望人們都喜歡你,規則是:微笑。
【第39句】:人生就像一場長跑,跑得太快,容易后勁不足;跑得太慢,就會落伍;中途退出,就會斷送以前的努力;不參加,就沒有贏得比賽的機會。修行,永遠是在路上。
【第40句】:路就在腳下,現在不做,更待何時?來生的緣,可以是今生結下的;來生的果,可以是今生種下的。前世的債,今生正在還。
【第41句】:【禪心佛語】根據佛教的說法,人之所以能夠長壽,要歸因于他過去的功德。就算你不是佛教徒,也請想想那些年紀輕輕就夭折的人,并慶幸自己能夠享有長長的一輩子。
【第42句】:【禪心佛語】對失眠的人而言,夜是冗長的。對于疲倦的人,一里路都嫌遠。對無知的人來說,一生是漫長的。
【第43句】:【佛心禪語】※你最執著的,就是對你傷害最大的,也是最能考驗你的。他傷害你的時候,你如果不動心,能放下他,你才過關。
【第44句】:【禪語人生】認清煩惱的來處,請它消失在遠處。人生怎么活,量大福大,饒人失誤,諒人錯處。
【第45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只有兩種,一是健康,二是功德與罪過。能真正帶得走的,只有功德與罪過了。
【第46句】:【佛心禪語】萬事皆有緣,人生當隨緣。隨緣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憂,不躁進,不強求。以佛心保持平和,能處變不驚,并能體會到生活之樂之關。
【第47句】:走過歲月,經歷人生的所有,生命的可貴,讓我們懂得要遠離懶惰、傷害、懷疑和痛苦,假如生命還給我們一點時間,我們只用它來思索光明、向上、向善和希望。
【第48句】:開悟是生命的轉換、生命的覺醒,從有限的生命邁向無限的生命,從迷妄的生命進入覺醒的生命。
【第49句】:【禪心佛語】人生有很多話,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氣,需要忍。忍是一種眼光,忍是一種胸懷,忍是一種領悟,忍是一種人生的技巧,忍是一種規則的智慧。
上一篇:佛語禪心的文案,真是醉人醉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