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日常待人處事中,要秉持誠正信實的心念,不能自欺欺人、心懷不軌。若能終生抱持“此心即道場”的意念,才得入如來室,學如來行。
【第2句】:【禪心佛語】如果我們沒有學會對生命的尊重,金錢會讓我們的人性變得越來越惡劣,無論親情友情,全部反目成仇。
【第3句】:【禪語人生】只有你爬到了山頂、這座高山才能抬高你,只有你變的有智慧了、你才能結識有智慧的人,只有你先理解了大家、然后大家才理解你,只有你先成功、朋友才會離你更近。
【第4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既要有人往高處走的心態,又要有水往低處流的胸懷。或許把頭低下,我們的心,才會低成一口深井,泛出幸福的泉水:清冽、甘甜、沁人心脾。
【第5句】:【禪心佛語】對世間萬物的追求,萬不可強求,一切皆順其自然。付出方得回報,回報便要施之于人,如此循轉輪回,才為快樂。樹立真正的、有意義的理想,為之積極進取,方除煩惱,求得輕松。
【第6句】:【禪心佛語】人活一世,其實吃苦沒什么不好,它能讓你更好地珍惜甜的滋味;忍耐也沒什么不好,人生需要等待,沒有沉默就難有爆發;平凡沒什么不好,能夠每天感受生活的美好,就是一種莫大的幸運。
【第7句】:【佛心禪語】當我們受到別人贊美的時候,如果我們謙虛對待的話,我們的福德便會更加增長;當我們受到別人贊美的時候,如果隨之生起我慢的話,我們的福德不久就會消失。
【第8句】:【禪心佛語】從因果來講,每一個人從過去很多世以來,在人與人之間都是有恩也有怨的,沒有恩、沒有怨的話,不容易在一起結成夫妻,只有恩而沒有怨的夫妻并不多。
【第9句】:隨緣,是面對,是接納,坦然面對一切外境,欣然接納一切結果,有此心境,則無所憂畏,無善而不可求。
【第10句】:【佛心禪語】不為明天做準備的人永遠不會有未來,今天就準備好明天的事情就永遠不會餓死。
【第11句】:【禪心佛語】當下每刻只是去做的是心是十分重要的。當下的心是沒有主體和客體,你只是在這刻清晰的運作。
【第12句】:拋卻心中的“妄念”,才能做到于利不趨,于失不餒,于得不驕,達到寧靜致遠的人生境界。該收手時就要收手,切莫讓得到也變成另一種意義上的失去。合理地放棄一些東西,我們才能得到更珍貴的東西。
【第13句】:有些人,等之不來,便只能離開,有些東西,要之不得,便只能放棄,有些過去,關于幸福或傷痛,只能埋于心底,有些冀望,關于現在或將來,只能選擇遺忘。
【第14句】:【禪】只有心里有陽光的人,才能感受到現實的陽光,如果連自己都常苦著臉,那生活如何美好?生活始終是一面鏡子,照到的是我們的影像,當我們哭泣時,生活在哭泣,當我們微笑時,生活也在微笑。
【第15句】:【佛心禪語】這女人看了,忍不住笑說:“這只狼狗真傻。已有一只這么好的鷹,居然放棄而去咬魚。結果鷹飛走了、魚也游走了,真是傻啊。”
【第16句】:【禪語人生】修行中,粗重的煩惱就是指貪、瞋、癡、雜染、貪愛、執取及有意志的造作行為。
【第17句】:【圣經文案】73有耶和華幫助我。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么樣呢。(詩118:6)
【第18句】:在挫折的叢林中行走,盡管辛苦、彷徨、迷茫,甚至痛苦、無助、焦灼,但仍應前行不止。當透過重重迷霧,到達叢林的盡頭時,那種極致喜悅便會由心中生發:原來,挫折的滋味是這樣甘美。
【第19句】:【禪心佛語】所謂發展,就是在冒險與謹慎之間的抉擇。敢于冒險的人才有機會謀求發展;謹慎小心的人雖然沒有大的發展,但是可以得到生活的平靜。
【第20句】:人生就是這樣,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抵制各種各樣的誘惑,保持一種禪定的境界,才能心性安寧,遠離煩惱,從而實現寧靜的自我。
【第21句】:【禪心佛語】平常心也是無心的妙用,心里想著“要睡一個好覺”的人,往往容易失眠;心里計劃著“要有一個美好人生”的人,總是飽受折磨。
【第22句】:【靜心禪語】如瑞法師:自在是怎么得來的?為什么要觀自在呢?觀就是說的一種觀照的智慧。觀可以讓我們生起來管理自己情緒的智慧,能夠反省內心的智慧。因此,自在離不開觀照。
【第23句】:【哲理心語】人心本善,之所以有惡,是因為心智被塵封了。間的善也可以變惡,惡也可以變善,正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規勸那些惡人拭去塵埃,找回自己的善根吧,那樣才會春風照日。
【第24句】:【禪心佛語】良知告訴我們,人的一生很短暫,所以應該趁著我們在這個世上的短暫過程里,作一些對自己和對別人有用的事情。
【第25句】:為追求快樂,而把快樂建在別人的痛苦上,便會受到怨恨的困擾,最終無法擺脫怨恨。——《佛陀的格言》
【第26句】:我們越時常想著沉重的負擔,就越會覺得負擔越沉重。相反,如果我們能夠把心思轉移一下,不再時時關注身上的負擔,就會忽視了它的存在,從而使自己變得輕松。
【第27句】:直須心心不觸物,步步無處所,常無間斷,始得相應。(唐)洞山良價禪師《五燈會元》卷十三
【第28句】:【禪心佛語】脾氣小點,說話輕點。一個人脾氣暴躁,性子急,做事的時候就會頭腦發熱,亂彈琴,會失去分寸。比如說同事之間講話時候愛發火,甚至出口傷人,這樣就不利于搞好團結。
【第29句】:凡修真道、求正覺,須善發心。為眾生起“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四無量心,救度一切令共成佛,則順菩提。
【第30句】:佛家禪語:眾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荊棘,手被劃破。禪師:荊棘習慣依附別物,你卻依附它,當然自討苦吃,別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第31句】:【禪心佛語】待人:待人熱誠、舉止文雅,只要每天充滿喜悅,苦惱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
【第32句】:活著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多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
【第33句】:有性自悟,頓悟頓修,亦無漸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諸法寂滅,有何次第。——《壇經·頓漸第八》
【第34句】:【知羞恥】一個人只要有慚愧羞恥心,自然不做喪理敗德的事情。以,修行學佛一定要慚愧心,知羞恥。
【第35句】:【蘇東坡行香子詞】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休去勞神!似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取天真。幾時歸去做個閑人,背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
【第36句】:【禪心佛語】第二天,訪談見報。輿論如此評價:這位和尚不媚俗,堅守本分,沒有被現代活動的熱浪沖昏頭腦。
【第37句】:【禪心佛語】能原諒別人不是對別人的恩惠,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可以說原諒是一種風度,原諒是一份胸懷,一念之間能解脫自己,是一種生活的智慧和收獲。
【第38句】:來生愿為蓮,菩提樹下修輪回,守一份清寧待菩提花開結因果,不管輪回因果,禪心依舊如故,觀凡塵平生,唯愿遇見的他生生安好。
【第39句】:【禪心佛語】為何導演的“折中”之道沒有奏效?因為以《西游記》為代表的文學藝術通過敘事方式對玄奘大師進行庸俗化演繹由來已久。
【第40句】:生命是有限的,成為夫妻更是前世修來的難得的緣份,只有同心攜手去走人生的路途才是真愛。擁有它、珍惜它是幸福的,不要親手毀掉自己的幸福。
【第41句】:【佛心禪語】“沒有”,小沙彌依然興奮地說,“它的開放和閉合都是靜悄悄的,哪會吵到我呢?”
【第42句】:常于諸法不作二,亦復不作于不二,于二不二并皆離,知其悉是語言道。《華嚴經》卷三十九,十回向品
【第43句】:富人說:一千萬就是小錢;佛祖說:連小錢都沒有布施過人,還屬于扶貧對象;行者說:妙,好玩。
【第44句】:【禪心佛語】或者可以不見,或者可以相見,若是終究離散,不如此生不見;或者可以相惜,或者可以相離,若是煩惱相對,有如此生未見。
【第45句】:【禪心佛語】突如其來的爭吵,往往會導致沖突,火苗可以燃著,也可以啐滅,兩者皆出于你的口。
【第46句】:【禪心佛語】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
【第47句】:【禪語人生】用雙腳丈量大地,用雙眼飽覽美景,用身體擁抱自然,用汗水洗凈心靈,用愛情升華情懷,用歌唱美化年華,用意志戰勝自我,用智慧感悟人生。
【第48句】:【心靈禪語】人與人之間,是應該而且可以互相幫助的。但是,如果凡事都求助于別人,那就是對自己沒有信心的表現,也是缺乏獨立性的表現。
【第49句】:【禪心佛語】了解在心中升起的所有事物,都只是感覺而已,它們是短暫變幻的。它們生起、存在、消失,它們就只是那樣。
【第50句】:【禪心佛語】勢力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之而不用者為尤高。
【第51句】:心亦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諸法亦然,不出于如如。《維摩經》卷上,弟子品
【第52句】:多去尊重理解別人,常懷寬容和感激之心,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讓別人誠心接受你的幫助而不被“無心”地傷害是一種智慧。
【第53句】:每一個優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那一段時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孤獨和寂寞,不抱怨不訴苦,日后說起時,連自己都能被感動的日子。
【第54句】:【禪心佛語】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佛性,即“自覺”,和“覺他”的德行。佛性,最講一個“善”字;禪境,最講一個“淡”字。
【第55句】:【佛心禪語】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我們必經的路程,花季的爛漫,雨季的憂傷,腳下路過的每一道風景,身邊經歷過的每一個人,哪怕就此刻一秒,腳踏實地的經歷,足夠讓我們的生命自成一種景致。
【第56句】:【佛心禪語】※有欲望就有失望,有盼望就有絕望。欲望越大失望越大,盼望越大絕望越大。
【第57句】:心靈禪語:生活的壓力,不等同于生活的壓迫,人生山一程水一程的向前,風一程雨一程的磨練,活的是一份從容和淡定,是努力,不是急躁,是向前,不是追趕。
【第58句】:【禪心佛語】內有起心動念,外有言行舉止;所有的問題都是人的問題,而人的問題又是心態的問題,心態的問題就是人品的問題。
【第59句】:愿心定,成佛之路就不遠;愿心不定,就會被世間各種愛恨情仇和貪欲的業障左右,貪戀繁華、富貴、情愛,最終隨波逐流。
【第60句】:【禪心佛語】佛像是傳統世間習俗,意思是要我們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以及安祥喜悅的意思。
【第61句】:可意不生欲,不可不憎惡,。平等舍苦樂,不滅者令滅。~…覺悟彼諸惡,安住離欲心,善攝此六根,六境觸不動,摧伏眾魔怨,度生死彼岸。《雜阿含經》卷十一,第260經
【第62句】:【佛心禪語】佛陀微微一笑:“我并不是讓你放下手中的花樹,你應該放下的是心中的執著。”
【第63句】:只有你自己修煉好了,那樣才會有別人來親附。這叫"近者悅,遠者來"。自己是梧桐,鳳凰才會來棲;自己是大海,百川才會來歸。你只有到了那個層次,才會有相應的圈子,而不是倒過來。
【第64句】:【禪語人生】中之得也,五藏寧,思慮平,筋骨勁強,耳目聰明。大道坦坦,去身不遠,求之遠者,往而復返。
【第65句】:【佛心禪語】※智慧是在人和事中磨練出來的,我們遇到一次違緣,能增長一種智慧;遇到一次障礙,能提高一個層次。
【第66句】:【禪語人生】再美的東西,也經不起近距離的日夜審視。再精美的玉石,拿到眼皮底下用放大鏡看,也會有料想不到的瑕疵,鏡中花水中月之所以美之所以誘人那是因為你不能真真切切的觸摸到。
【第67句】:【禪心佛語】人生體諒很難,理解不易,生活最好懂得體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不管是筆直的坦途,還是阡陌的小道。
【第68句】:不誹謗于人,亦不觀是非。但自觀身行,諦觀正不正。《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十不善品
【第69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謙虛的人,因為看得透,所以不躁;因為想得遠,所以不妄;因為站得高,所以不傲;因為行得正,所以不懼。隨緣是最好的生活。
【第70句】:時至今日,則須依于全般佛陀真理而適應全世界人類時機,更抉擇以前各時域佛法中之精要,綜合而整理之。(民國)太虛《人生佛教》
【第71句】:【佛心禪語】按佛教的觀點,人每重復一次同樣的行為,記憶的痕跡就加深一次;重復得越多,痕跡越深刻,形成了習慣性思維和行為方式。
【第72句】:亦、心一切平等,真即菩提自現。若懷彼我二心,對面不見佛面。——《志公和尚大乘贊》
【第73句】:【禪心佛語】等我嫁給北京女孩時,你就不要再來找我了。可見,在如今這物欲橫流的社會,不光女的拜金,男的也很現實呀。
【第74句】:【禪語人生】學會幾分寬容,經歷人生的起伏跌宕,能夠樂觀的對待生活的考驗,這就是一場新生,不是歲月真的無情,是因為一切緣來緣去,學會一笑而過,所有的都將云淡風輕。
【第75句】:恒東法師:生活里如何消弭和協調煩惱,俗語說的好,一個巴掌拍不響,有時候已經習慣了和煩惱糾纏,甚至是達到了心不痛不能正常活的矯情程度,記得一個簡單的辦法,煩惱如同往事,少回味才是啊。
【第76句】:【禪言禪語】無論你多么努力地讓自己做到完美,始終會有一群人在背地里指著你的背影比比劃劃。你不需要跟誰對罵或者抽誰一嘴巴,他們未必是壞人,只是看不懂你的活法。
【第77句】:兩岸蘆花一葉舟,涼風深夜月如鉤。絲綸千尺慵拋放,歸到家山即便休。——《舒州龍門佛眼和尚文案》
【第78句】:【禪語人生】心者,譬如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生。若人心行,普知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也。何則,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也。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第79句】:【禪心佛語】人生在頭腦與心靈二重生命中,二者同步成長當然最好,單獨發展頭腦,忽視靈性的德性,總是不完美。
【第80句】:【禪心佛語】你的善良要留給那些懂得感恩的人,而不是那種將你的善良接受的理所應當且會欲求不滿得寸進尺的人。
【第81句】:【禪心佛語】過去的不可得,未來的還沒有到,當下也是當生即滅。就要在這當生即滅的時候,抓住當下這一念,面對世間、面對煩惱、面對生死。
【第82句】:若要常常保持心的快樂,就不要把人事當是非,應把是非當教育,以增進待人處世常識。如果把人事當是非,心將永遠很痛苦。
【第83句】:有情不是罪過,癡愛才生煩惱,在自己感覺幸福的時刻,就要認真享受它,這樣才能在情愛適度的狀態下平靜生活,不起煩惱。
【第84句】:【佛語摘抄精選】言五戒者,所謂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是其五戒也。此五能防故名為戒。前三防身,次一防口,后之一種通防身口,護前四故。(《大乘義章》卷十二)
【第85句】:【禪語人生】想要別人尊重你,首先你得尊重別人,尊重對方的自尊心,時刻重視對人的尊重和說話的禮貌,尊重觀眾贏得成功。
【第86句】:【禪心佛語】解脫自己執著的概念、黑暗的思想和綁住的感情,才叫現世解脫。不要以為天上云間有個地方可去——那樣跑到哪里都沒用。
【第87句】:【禪心佛語】合掌,不是并攏雙手,而是恭敬萬有。禪定,不是長坐不起,而是心外無物。歡喜,不是顏面和樂,而是心境舒展。
【第88句】:貢獻自己所學、所能,多為利益眾生而盡一分心力,這才實在,因為一個人所能留給別人的,就是他曾付出的一切。——海濤法師
【第89句】:問:“如何是衲衣下事?”師日:“石牛水上臥,東西得自由。”——《黃山月輪禪師》
【第90句】:世俗人的心,往往變滅無常,因外境的左右而浮動,身不由己。我們要訓練自我,心念不執著,永遠以歡喜的心來迎接每一個當下,就能掌握人生幸福快樂之舵。
【第91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在承擔生活的壓力,但同樣也承載著生命的信念,沒有誰會不堪一擊,那些軟弱不過是一些沒有意義的借口,人生的意義,不在于目標多么遙遠,而在于能夠選擇開始的勇氣。
【第92句】:【禪語人生】修行意味著改變態度,對自己、對其他眾生、對世界、對生活的態度。不用操心外在,真正的改變在內心。
【第93句】:【禪心佛語】寬容是心理養生的“安全閥”;樂觀是心理養生的“不老丹”;淡泊是心理養生的“免疫劑。
【第94句】:【禪語人生】有先見之明,是一種智慧。有自知之明,是一種成熟。有知人之明,是一種素養。
【第95句】:為欲成熟一眾生故,修一切剎極微塵數波羅蜜門,成就圓滿如來一力。如是次第,為一切眾生成就如來一切智力,心無疲厭。“四十華嚴”卷四
【第96句】:【禪語人生】恒唯法師:我理解的生活,是陽光耐心寬恕希望還有祈禱,人生最大的失望莫過于希望的粉身碎骨,人生最大的希望莫過于在失望中無數次的復活。
【第97句】:【禪語人生】我能為你煮東西,但我不能為你吃東西。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個人了。
【第98句】:【禪語人生】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
【第99句】: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輝煌,都是從苦中來。事業的成就如此,學問的成就如此,修行的成就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