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計較的太多就成了一種羈絆,迷失的太久便成了一種痛苦。過多的在乎會減少人生的樂趣,看淡了一切也就多了生命的釋然。
【第2句】:【佛語摘抄精選】問:“學人欲求識佛,何者即是?”丈日:“大似騎牛覓牛?!保ā段鍩魰肪硭模?/p>
【第3句】:【佛心禪語】當日,寺院被毀,兩位老法師依然堅守在廢墟中。第二日,村干部繼續對法師們喝斥:“你們趕緊回家,寺院不是養老院。”
【第4句】:【禪心佛語】生命的價值遠遠超過物欲的價值,可是現在的人恰恰相反、迷失了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過分的對物欲貪求,而荒蕪了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第5句】:【佛心禪語】要了生死就要斷生死的根,要斷生死的根一定要見到生死的根是什么才能從根斬斷。這個生死的根就是愛,所以古人說:“業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斷不生凈土。”
【第6句】:富貴求時甚苦,得矣守護亦苦,后還失之,憂念復苦。于三時中,都無有樂?!栋儆鹘洝?/p>
【第7句】:大氣是一種態度,孔子見齊景公面不改色,都是平常人,心中沒有神,見賢思齊,而不是懼賢,時刻保持自己的人格和尊嚴。
【第8句】:【禪言禪語】我們常常看見:一個人總是仰望和羨慕別人的幸福,一回頭卻發現自己正被仰望和羨慕著。其實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別人的眼里。
【第9句】:【禪心佛語】第三、四句,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妄心沒了,這時候純善起作用了,跟性德完全一致,吻合。
【第10句】:【禪心佛語】平常講生、老、病、死、苦,覺得很抽象,沒有具體的體會?,F在看到一個老人想說話卻咳嗽不止,想坐禪卻精力不支,就是一幕無常的“活報劇”。
【第11句】:【佛心禪語】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應該是誠心誠意的,佛說積德行善是不求回報的,只有無私的奉獻才是真的奉獻,否則就會玷污了這份善念。
【第12句】:【禪語人生】無論你有什么,別「擁有」它;讓它自是它,別使它成為你的。
【第13句】:由心故作惡,由心有果報。一切皆心作,一切皆因心。心能誑眾生,將來向惡處?!墩钐幗洝肪硎?/p>
【第14句】:【禪心佛語】當你把手邊的工作、身邊的事業作為一門學問時,你就鎖定了成功;當你把每一個成功、每一個進步作為一種享受時,你就擁有了學問。
【第15句】:【禪心佛語】但有一個雨天,我見到一位氣象學家,他對我只因為雨天給我帶來小小的不便就如此憤懣很不理解。
【第16句】:【禪心佛語】嫉妒他長,妒長,則己終是短。莫護己短,護短,則己終不長。
【第17句】:【禪心佛語】夢想往往被認為是年輕人的專利,但也不盡然。夢想是不分老少的,它屬于每個渴望創造精彩人生的人。
【第18句】:【禪心佛語】人生短暫,一如輕煙與飛霧。有的人追求愛欲榮華,過著愚癡煩惱的生活,有的人斷欲知足,過著心凈清涼的日子。崇高與卑微,全在感情的一念取舍。
【第19句】:做人要以靜修身,以儉培德,以退處事,以讓養心。人心何時知足,知足便足。人生何時閑,偷閑便閑。知足常足心,終身不辱人。知止常止心,終身不恥人。
【第20句】:【佛心禪語】不懂得“換位”,就會以自我為軸心,凡事以“我”為出發點,而忽略或不顧他人的“在場”,做出損害他人實則損害自我之舉。
【第21句】:【矮檐下要低頭】人到矮檐下,一定要低頭,因為肯低頭的人,就不會撞到矮檐上。
【第22句】:【禪心佛語】看得失其實也簡單:不計得失付出,順其自然得到。淡定從容面對,得失盡在福報??吹檬愕娜松欢ㄊ切腋5摹?/p>
【第23句】:佛說:人有美德,我虛心學習;人有惡行,我小心規避。我追隨“善知識”,自修成佛。
【第24句】:【禪心佛語】生活就是這樣,你越是想要得到的東西,往往要到你不再追逐的時候才姍姍來遲。
【第25句】:【禪心佛語】將眼光放遠些,福禍本無定論,一切逆境,未嘗非福,看你怎么用心而已。若僅就人生某一部分的影響,來判斷一生的成敗,即屬愚昧。
【第26句】:保持一顆平常心,不執著于偶像,平??创篱g事卻不乏虔誠;心無雜念,將功名利祿看穿,將勝負成敗看透,將毀譽得失看破,就離佛更近了一步。
【第27句】:【禪語人生】無知的焦慮從來都是錯的,而過于忙碌的人一定會迷失方向。
【第28句】:【禪語人生】我們目下的當務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有敢來阻礙這三事者,無論是誰,我們都反抗他,撲滅他。
【第29句】:人生什么最有價值?就是愛。把犧牲當作享受,能夠付出愛心的人,永遠都很快樂,而且活得有意義。
【第30句】:【禪語人生】真正能夠修持佛法的人身才是暇滿人身,這是生生世世修來的,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會,錯后以后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不要輕易的放棄。
【第31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待人處事誠正信實,問心無愧,就可皆大歡喜身心自在。人生有三毒:貪、嗔、癡,以布施治貪,以慈悲治嗔,以智慧治癡。
【第32句】:若無所得,即是得,即是現觀,即是菩提?!洞蟀闳艚洝肪砣呷?,無相無得品
【第33句】:人生在世要想不被名利所累,不為名利所害,就要勇于超脫,懂得超越名利,超脫自己的內心,這樣才不會爭名于朝、爭利于市,人生也才能超然自在。
【第34句】:【佛心禪語】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何不于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無量壽經》
【第35句】:【禪語人生】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究竟的平等心。培養平等心,你也不必拿出任何財物來,只要有這種心態,你就快活得很、自在得很。
【第36句】:擁有一顆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歸本真,這便是參透人生,便是禪。
【第37句】:【禪心佛語】定慧即調,舉心動念,無非正道。從正道中安穩而行,疾至佛地。
【第38句】:【禪語人生】一切的發生皆是依賴因緣,已經發生的請放過自己,即使經歷是痛心的,沒有發生的請聽聽心聲,即使現象是誘人的。
【第39句】:【寶藏的琢磨】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處寶藏,與佛陀無異。是佛陀的礦山寶藏經過長期挖掘,已得寶石且不斷提煉琢磨,成就了很多發亮發光的玉石寶物。
【第40句】:【佛心禪語】我們總喜歡把消極的思緒向神明訴說,卻不知神明也有自己的煩惱,何不換位思考?
【第41句】:【禪心佛語】三界輪回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可見有淫就有生死,斷淫就斷生死。
【第42句】:【禪心佛語】每天二十四小時都活得開開心心就是最大的神通,每天二十四小時都生活在知足中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第43句】:【佛心禪語】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過;善念不間斷,好事日日做;妙法時時用,法喜多分享。
【第44句】:獨行布施,從生至老,不如復有多眾人,不問貧富貴賤,若道若俗,共相勸化,各出少財,聚集一處,隨宜布施貧窮、孤老、惡疾、重病困厄之人,其福甚大?!断穹Q疑經》
【第45句】:真正的布施,是把煩惱、憂慮、分別、執著、通通放下。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第46句】:【禪心佛語】對有智慧的人而言,一切現象皆是善知識(看你怎么用心)。
【第47句】:蓮花生在被人遺忘的廢物和污泥中,仍然放出悅人的芳香,宛如佛弟子在愛欲強烈的人群中,而能散發著智慧的光芒?!斗鹜拥母裱浴?/p>
【第48句】:【佛家禪語】當今時代的人們所遇到的問題,并非是饑餓寒冷、居無定所,而是精神崩潰、心靈空虛。們缺乏的不是物質文明,而是精神良藥。
【第49句】:【禪語人生】幸運會轉為不幸,不幸會轉為幸運;因禍得福,塞翁失馬,都說明了幸運與不幸會相互轉換。
【第50句】:香痕點滴墨為姿,流水清風硯作池。簾幕輕寒花未徹,半含朝雨海棠時。
【第51句】:【圣經文案】112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塞9:6)
【第52句】:【佛心禪語】金融風暴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風暴;景氣不好不必驚慌,怕的是人心不安。
【第53句】:常在報端看到,有些子女為了名利而忤逆犯上,或手足反目,這就是癡。
【第54句】:【禪心佛語】那么佛陀度化眾生為何要有間隔?為何不選擇來而不去、畢竟永?。窟@里有六個原因。第一,佛陀隨緣度化,若與一世眾生化緣已盡,還要久住,反而有損無益。
【第55句】:有人說:好好愛自己。假如“愛自己”就是全心全意關注自己,那就是把憂愁請進來,把快樂趕出去。愛自己的最好方式只是愛他人,除此別無妙法。
【第56句】:【禪心佛語】入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著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坐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
【第57句】:【禪心佛語】體會到生命無常的人,便不會再放蕩和貪逸,所以說,對于生命無常的覺醒是智慧的開端。
【第58句】:諸蘊業為本,諸業心為本。心法猶如幻,世間亦如是?!度A嚴經》卷十九,夜摩宮中偈贊品
【第59句】:疑于人者,人亦疑之。忘于物者,物亦忘之。(宋)山堂禪師(《禪林寶訓》)
【第60句】:【禪心佛語】成長的每一天里,不忘初心,單純清澈,有著如孩童般的自在喜樂。
【第61句】:【禪心佛語】俗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可俗話又說:百無一用是書生。
【第62句】:【禪心佛語】其實,勇于承認錯誤并沒有人嘲笑你,反而得到別人的尊重。因為每個人都有錯誤,只不過有的人善于掩飾自己的錯誤,有的人勇于承認罷了。
【第63句】:有記者問科比:“科比,你為什么如此成功?”科比反問記者:“你知道洛杉磯凌晨4點的樣子嗎?”記者搖搖頭。科比:“我知道每一天凌晨4點洛杉磯的樣子?!?/p>
【第64句】:【禪語人生】我們無法祈求痛苦停止,但是必須祈求我們的心能夠征服痛苦。
【第65句】:夫一體三寶者,只是一心:心性自能覺照即佛寶,心體本自性離為法寶,心體無二即僧寶。(五代)延壽《宗鏡錄》卷六十二
【第66句】:修禪:教人做明白人,做覺悟人;教人做最尊貴,最有智慧的人;教人做最快樂的人,最幸福的人!一切隨緣心方安,處處是禪體安然;明心之時即順達,安心之時即幸福。
【第67句】:如師子身中蟲,自食師子肉,非余外蟲。如是佛子自破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惰缶W經》卷下
【第68句】:【禪語人生】我們在無情掠奪自然,實際在掠奪我們自己;我們驕奢淫逸地享受生活,是在享受我們后代的生命。
【第69句】:不要把生活里的故事想象的多么復雜,生活樸素的不過就是一道平常的菜,快樂也罷,煩惱也罷,不過就是油燜茄子罷了。
【第70句】:夫父子、夫婦、兄弟、家室、知識、奴婢,有五因緣,云何為五?一日怨家,二日債主,三日償債,四日本愿,五日真友。《五苦章句經》
【第71句】:【禪語人生】眾生著相外求,求之轉失,使佛覓佛,將心捉心,窮劫盡形終不能得。
【第72句】:【禪心佛語】禪修的對象(也即過程)是什么?是疼痛、是昏沉、是散亂、是欲望、是無明,禪修的結果是什么?是深沉的喜悅、是深沉的寧靜、是深沉的柔順、是深沉的智慧。
【第73句】:【佛心禪語】不說他人長短,不念他人恩怨,是善心;時刻誠心待人,日夜專心做事,是懿行。
【第74句】:當你將全部的生命與精力投入到有意義的生活中時,哪里還有時間關注自己鬢角催生的白發、額上乍現的皺紋呢?
【第75句】:【禪心佛語】人何謂善?簡單地說,有付出之心和行動,這就是善念的發揮,佛陀在世時也是教人要體念眾生,憐憫悲苦之人。
【第76句】:【禪心佛語】生活的滋味,百千雜陳,生命的覺醒也就在于這人情冷暖中啟迪,更在這世態炎涼中思考、平衡?;蛘呃斫鉃榫彌_,化解煩惱的秩序、責任、余地、從容。
【第77句】: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恒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夫身心方寸,舉足下足,常在道場,施為舉動,皆是菩提?!独阗熧Y記》
【第78句】:【佛心禪語】最快的腳步不是跨越,而是持續;最慢的步伐不是小步,而是徘徊。?三、寧愿保持沉默讓人看起來像個傻子,也不要一開口就證明確實是個傻子。
【第79句】:【佛心禪語】自此已上,入不思議分,非凡所及;識心故悟,失性故迷;緣合即合,說不可定;但信真諦,守自本心。
【第80句】:【禪語人生】我們會把家里的廁所清理得很干凈,卻從來不把自己內心的骯臟清理干凈。
【第81句】:【佛心禪語】不可輕視任何人,當我們心中對某人涌現出惡劣的情感,或可恥的猜疑之時,要立刻消除它。別人的言行,我們必須以善意、率直的心來解釋。
【第82句】:【禪語人生】無法放棄過去的無知,就無法走進智慧的殿堂。偏見比無知更可怕。
【第83句】:【佛心禪語】把握第一個念頭,它影響我們對人、事、物的觀感,決定自己眼光投注的重點,當然也左右思考和行動的方向。
【第84句】:【禪語人生】我們認為實有的外境,其實是各自善惡習氣的展現,雖然我們會感知到外境,但是那只是我們內心的展現。
【第85句】:若悲傷有人分擔,又何嘗不是一種慰藉;若孤單有人陪伴,又何時何處不是心暖、心安。最真的感情永遠都是:死皮賴臉中破涕為笑,心甘情愿中不厭其煩。
【第86句】:慧忠的眼光暗了下去。有的人為什么只會應聲、被動?進退都跟著別人走,不會想到自己的存在。難道他不能感覺自己的心魂,接觸自己真正的生命嗎?
【第87句】:縱能悟徹法界,若不學善財修習普賢大行,終是不免墮落空見外道,可不懼哉?。鳎┖┥健秹粲渭肪砦澹妒径位萌唤o諫請益》
【第88句】:【禪心佛語】上師是父親,壇城是母親,弟子是兒女,生生世世都是一家人,金剛道友必須要互相尊重,互相幫助,搞好團結,要珍惜這個緣分。
【第89句】:【禪語人生】要對自己講一個字:干。二個字:主動。三個字:我先來。四個字:積極思考。五個字:責任是我的。六個字:有誰需要幫助。
【第90句】:【佛家禪語】三寶加持的陽光下成長的我,由于獲得恩德善知識的正確引導,堅定地認知心中本來具足愛心的明燈與智慧的光明,再也不怕生命的夜路,也不畏輪回的黑暗。
【第91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生命中的許多人和事可遇而不可求,刻意強求的得不到,而不曾在意的往往會不期而至。
【第92句】:【禪心佛語】九九、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恒的至理。
【第93句】: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的前世,明天的我就是今天的我的來生。我們的前世已經來不及參加了,讓他去吧!我們希望有什么樣的來生,就把握今天吧!
【第94句】:【佛心禪語】三寶加持的陽光下成長的我,由于獲得恩德善知識的正確引導,堅定地認知心中本來具足愛心的明燈與智慧的光明,再也不怕生命的夜路,也不畏輪回的黑暗。
【第95句】:凡夫心念容易散亂,若能收攝散亂心,使成為一念道心,則身與心皆可清凈寂定,輕安快樂。然而世間多障礙,障礙有自障他障,致使道行受阻。
【第96句】:【禪語人生】無聊定律:空虛到對自己都無話可說的地步,才是真正的無聊。
【第97句】:【禪語人生】雪竇見是曾會學士,也感到十分驚喜,他與珊禪師各自作禮。珊禪師一見雪竇禪師,就看出他將來一定會有不一般的造化。
【第98句】:是不是帝王將相的苦少一點,黎民百姓.的苦就多一點呢?不是的,苦在一切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只不過苦的方式不同而已?!獌艋?/p>
【第99句】:【禪心佛語】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這是自然之道理,不必過于執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這才是正理,才得灑脫。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