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一樣,不要拿你自己的去評判別人的,這就是尊重。
【第2句】:【佛心禪語】禪宗有一個故事說到,有一天有位僧人向趙州請法而問:「學人迷昧,乞師指示。」
【第3句】:我們必須知道“錯誤是煩惱的原因,毀滅是罪惡的結果”,若要免于毀滅,就必須遠離罪惡;要想免于煩惱,就要擺脫錯誤。——耕云先生
【第4句】:【禪語人生】一般的偉人總是讓身邊的人感到渺小;但真正的偉人卻能讓身邊的人認為自己很偉大。
【第5句】:【禪心佛語】世事無常,經歷過后,汲取經驗教訓,不要總是牽掛放在心上,否則,它會阻礙后面的因緣。
【第6句】:一顆質樸的心是這個世界的原始本色,沒有一點功利色彩。就像花兒的綻放、樹枝的搖曳、風兒的低鳴、蟋蟀的輕唱,它們聽憑內心的召喚,是本性使然,沒有特別的理由。
【第7句】:【禪心佛語】乞丐說:“我永遠不會忘記你的。”說完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第8句】:人生若能以“誠信”作為待人處世的準則,則彼此就能以純真的本性,來利益人間。
【第9句】:無兒無女者,私下認為,留財無益。有這種心思,送人錢物,是不凈布施。
【第10句】:【禪心佛語】地藏菩薩的入道因緣,不是孝順,是戀慕佛的莊嚴。地藏經是華嚴部分,屬于大方廣的。這里就告訴我們一個信息,要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如何修行?這兩個問題。
【第11句】:【禪心佛語】世界和平,除非世界倫理一體化,政治一體化,經濟一體化,宗教一體化,否則不可能世界和平。
【第12句】:【禪心佛語】愿得神助先自助,愿得人助先助人。怕得罪小人就是小人,肯扶助君子就是君子。
【第13句】:【佛語摘抄精選】善因雖微,獲果甚大。如小爝火能燒大山,一善能破大惡,亦如少燈能破多暗,輕日能消重露,小子能生大樹。世事尚然,何況善力也?(《法苑珠林》)
【第14句】:【禪心佛語】福報不夠,就會鎮(zhèn)不住人、事、物,比如鎮(zhèn)不住上司,鎮(zhèn)不住下屬,鎮(zhèn)不住配偶,鎮(zhèn)不住考試,鎮(zhèn)不住姻緣,鎮(zhèn)不住工作,匯聚不了人氣。于是產生種種問題。
【第15句】:【禪心佛語】當人們重復別人的話時,總將別人的話做極大的改變,那是因為他根本不了解別人的話。
【第16句】:【禪心佛語】道家的“三華”就是性、心、身。性華開天理足,心華開道理足,身華開情理足。
【第17句】:接受自己的陰影,就是用真心愛自己的過去。所有的日子都會成為過去。趕路的人那么多,那樣急,但在匆匆之中,誰也不會忘記回過頭去,看一看昨日的那個自己。
【第18句】:【禪心佛語】行善不求回報,無緣(條件)大慈,同體大悲是圣者之行。
【第19句】:凡事都要隨緣(有度),人必須隨著天定的因緣來處理事情。反之,只憑自己的主觀努力一意孤行,不管怎樣也會無法達成自己的意愿的。
【第20句】:【經典佛語】“高山仰止,景行行之”;“執(zhí)柯代柯,其則不遠”。要用最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切不可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僅得乎下。
【第21句】:【佛心禪語】把自己的心凈化了、安定了,法就會從你的生命中升華、顯現(xiàn),而迸發(fā)出你生命的潛力。
【第22句】:惡徒摧毀自己的靠山,賢哲保護自己的靠山;蟲子把自己的周圍吃凈,獅子保護自己的地盤。(宋末元初)貢噶堅贊《薩迦格言》
【第23句】:貪心也好,嗔心也好,癡心也好,都是從本能出發(fā),然后衍生成為生命墮落的催化劑;超越了一定的界限、超越了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煩惱。
【第24句】:流水下山非有戀,片去歸洞本無心。竹屋茆堂誰是主?月明中夜老猿吟。——《黃龍慧南禪師文案》
【第25句】:【禪心佛語】日日杯深酒滿,朝朝小圃花開。自歌自舞自開懷,無拘無束無礙。青史幾番春夢,紅塵多少奇才。不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xiàn)在。
【第26句】:【禪心佛語】佛法說萬法皆空,萬事萬物本無永恒,一切終將消散,教人們不要執(zhí)迷于萬事萬物之中,使身心不得自在。
【第27句】:【禪心佛語】時間讓愛情面目全非,情欲是水,流過身體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第28句】:門下青山潑黛,途中細雨如膏。靈云陌上桃花,處處芳菲溢目。——《圓悟佛果禪師文案》
【第29句】:【禪心佛語】成功與不成功之間有時距離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幾步。
【第30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我們的快樂源于我們一直都祈望他人得到快樂,我們的痛苦源于我們一直只祈望自己得到快樂。
【第31句】:人生的苦樂,不在于遇到多少事,而在于心里裝著多少事!清空心里的陰霾,心凈才能心靜,心靜才能自在、自安。
【第32句】:彼諸菩薩求正法時,當何所求?。以要言之,當求一切菩薩藏法、聲聞藏法,一切外論、一切世間工業(yè)處論。(古印度)彌勒《瑜珈師地論》卷三十八
【第33句】:【佛心禪語】我們要離一切相,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被迷惑,不計勝負,進而臻于安身立命的境界。——星云大師
【第34句】:以從容的心態(tài),微笑面對人生;以樂觀的心態(tài),感悟云起雨落;以隨和的心境,靜觀花開花謝。用苦澀眼淚沖刷生活的酸楚,用時光沉淀情感的碎片!
【第35句】:在大地上行走,身上不必怕惹灰塵,眼里不必怕進風沙。心干凈了,身上自然不臟,眼睛自然不迷。在大地上行走,值得信賴的引領者是自己的心靈。
【第36句】:【禪語人生】正念就如車子的煞車一般,沒有正念的生活是非常危險的。
【第37句】:【禪語大全】掬一杯淡茶,捻一縷清風,把憂傷攤開,將心放逐,在微笑中淡然。不去在意紛擾,不去憂慮明日,放下一切執(zhí)念,素心如簡,待蓮花開盡后,便是清歡。
【第38句】:在解決問題時,不要被問題的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要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只有抓住了問題的關鍵,才能從問題的根本上解決問題。
【第39句】:孔子贊美弟子顏回:“不遷怒、不貳過。”這的確是待人、處世的良方,也是學佛者應有的起步。
【第40句】:【禪心佛語】理解生活,所有經過的煩惱,不過是生命內涵的另一種形式表現(xiàn)。善良是人生舞臺最動人的旋律,散發(fā)著寧靜與淡泊,詮釋著生命的云淡風輕。
【第41句】:菩薩千手千眼,凡夫也千手千眼。不同的是,菩薩千眼觀察眾生受苦,而以千手救度出苦;凡夫千眼看人家的不是,千手往自心中抓進煩惱。
【第42句】:【禪心佛語】上課聞道要有歡喜心,指導訓話要有接受心,做事?lián)斠杏赂倚模腿讼嗵幰泄Ь葱摹?/p>
【第43句】:【禪語人生】我們最大的財富,就是另心空蕩蕩,無一塵可染;這是我們世間最大的財富,念佛的人若不能見到這樣,也是悲哀。
【第44句】:【禪心佛語】或者可以不見,或者可以相見,若是終究離散,不如此生不見;或者可以相惜,或者可以相離,若是煩惱相對,有如此生未見。
【第45句】:念佛之人,必須事事常存忠恕,心心提防過愆,知過必改,見義勇為,方與佛合。《印光法師文鈔·與陳錫周書》
【第46句】:看教貴精不貴多。一部中精研妙義,徹骨徹髓,自然旁通眾典,勢如破竹。欲徹骨徹髓,必須看時即是觀心,既日觀心,功同參悟。(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二之二
【第47句】:人生三分之一時間在休息,三分之一時間在工作,三分之一時間在等待。剩下的時間屬于心靈,雖然很少,但是最珍貴。
【第48句】:【禪心佛語】人生要結交兩種人:一,良師,二,益友。練就兩項本領:一,做事讓人感動,二,說話讓人喜歡。
【第49句】:【禪心佛語】如果這一生你已經得到了人生,而不好好地做人了,就會失去做人的資格,來生就不能再做人了。
【第50句】:佛之所以為佛,不僅靠大徹大悟的智慧,還要靠無比高尚純真的感情,因此,佛法主要由兩條主線構成,即大智和大悲心,它是佛的靈魂,也稱“佛父”和“佛母”。
【第51句】:知苦無生,是名苦圣諦。知集無和合,是名集圣諦。于畢竟滅法中,知無生無滅,是名滅圣諦。于一切法平等,以不二法得道,是名道圣諦。《思益經》卷一
【第52句】:【禪心佛語】二六、當你知道迷惑時,并不可憐,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第53句】:佛言:夫為道者,如牛負重,行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視,出離淤泥,乃可蘇息。沙門當觀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四十二章經》
【第54句】:友情如果是十分,我愿意這樣珍存:三分是雪中送炭的相助,三分是惺惺相惜的欣賞,三分是淡如清茶的牽念,剩下一分是記得曾經那些純凈的美好。
【第55句】:古人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這是多么令人遺憾和悲哀的事情!其實,每天都是盡孝的良辰吉時。
【第56句】:【圣經文案】163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5:6)
【第57句】:【禪語人生】擁抱真是個奇怪的東西,明明靠的那么近,卻看不見彼此的臉。
【第58句】:做個內心陽光的人。不憂傷,不心急。堅強、向上,靠近陽光,成為更好的自己,你不需要別人過多的稱贊,因為你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好。內心的強大,永遠勝過外表的浮華。
【第59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能無私人自明。野花不種年年有,煩惱無根日日生。好翻舌頭多惹事,好說謊話落罵名。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巧弄舌。
【第60句】:鶴夢巢寒,耿耿蒼林之月;龍吟夜永,依依枯木之云。諸禪德,正恁幺時,無生滅,絕來去。一《宏智禪師廣錄》
【第61句】:【佛心禪語】注視定律:在鏡子里看自已,唯一不能活動的部位只有眼睛。
【第62句】:【禪心佛語】佛法認為,一個人要做得像個人樣,符合人的道德標準,就要遵守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第63句】:【禪心佛語】人生的道路上總是有填不完的坑坑坎坎,當我們正在困難之中時,要知道流而不盈的道理,要有持中守正的態(tài)度。
【第64句】:【禪心佛語】上師”分為了、不了義二種,了義上師是指成就佛位時所證智慧法身,不了義上師是指教授佛法的師長。
【第65句】:【禪心佛語】從孩提的時代開始,就要學會怎么和別人相處,怎么互助合作。小爭執(zhí)和小沖突雖然沒有辦法避免,但是,重要的是養(yǎng)成即往不咎、不記恨在心的習慣。
【第66句】:遺忘那些塵世的云煙,抖落那些人間的恩怨,好山好水好人生,把山水做知音,人間哪里還有煩惱?擁有寬容,我們將一生收獲笑容。
【第67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神:眾天神與人渴望得利益,思慮求幸福請示最吉祥。佛:勿近愚癡人,應與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為最吉祥。
【第68句】:【佛心禪語】佛陀說:「已經開始過靈性生活的人,就等于已把光帶進幽暗的屋子里,黑暗即刻被驅散了,只要堅持這種生活,你們的內心,一定能成為一個光明世界。」
【第69句】:見秋毫之末者,不自見其睫;舉千鈞之重者,不自舉其身。(宋)佛眼禪師《禪林寶訓》卷二
【第70句】:【禪心佛語】如果你前半生過得很充實,那就記住你在這段時間帶給社會的貢獻,你曾經很認真地做了一件有用的工作。所以,現(xiàn)在你沒有什么好后悔的。
【第71句】:【佛心禪語】心要清凈,做好內外環(huán)保——愛惜地球資源,照顧人生資源。
【第72句】:【禪心佛語】外在的因緣是一樣的,可是不同的種子播種下去,收成就不一樣,這個種子就是價值因緣。
【第73句】:【禪心佛語】山不在高低,要有景致;人不在老少,要有能耐。世界上永遠有二十歲的朽木,也永遠有八十歲的常青樹。
【第74句】:【禪心佛語】太陽追不及月亮,黑夜無法超越白晝,它們各在一個軌道上浮游著。
【第75句】:【禪心佛語】當我們擁有正念時,我們靠近了佛法。如果我們擁有正念,我們便會看到無常,我們將見到佛陀,并且超越輪回的痛苦。
【第76句】:【心靈禪語】無論遇到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界,不起煩惱念,不增執(zhí)著心,就是看破。人無恒常,事無恒久,順境時處之安然,逆境時處之泰然。
【第77句】:“佛”字不過是一個符號而已。只有真正把佛法的精神融入生活中、融入社會中,那才是真實的受用,那才是無相的佛法。
【第78句】:佛家禪語:修行不僅僅僅要有誠心,更要有恒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時刻如是,平時不好講那么多話,舌尖頂上顎,有口小時咽下,那是甘露水。
【第79句】:【禪心佛語】空是因緣空,法以因緣而有,既然法以因緣而有,沒有自性,沒有自性,所以空。
【第80句】:【禪心佛語】為什么要知道對方的秘密呢?世上最黑暗的地方,是一個人的心底。
【第81句】:大多數(shù)男人愛女人時,不自覺地會扮演強者的角色,照顧弱小的女子是他們陽剛的天性使然。
【第82句】:【禪語人生】修行要尋訪善知識,不尋訪善知識而能夠開悟者,萬人中難得一人。
【第83句】:【禪心佛語】土地是人耕出來的;有第一年的播種,才有第二年的收成。
【第84句】:【禪心佛語】懶云:如果心還被情緒外境干擾,那就永遠入不了禪,就永遠見不到本我。
【第85句】:【禪心佛語】受了受了,一受就了。受罪了罪,受苦了苦。沒孽不挨罵,沒罪不挨打。逆事來了,是給你送德來的,不但忍受,還要感激他。
【第86句】:【禪心佛語】為人要學會知足。知足是一種做人的性格,是一種為人的智慧。只有學會知足,才會體驗到人生的樂趣,知足常樂。懂得知足,就是懂得珍惜,懂得擁有。
【第87句】:【禪心佛語】放不下的,通常都是人,我們放下尊嚴、放下個性、放下固執(zhí),都只因為放不下一個人。
【第88句】:【禪心佛語】四圣諦是佛陀教法的根本,如果一個人把握了四圣諦,他就把握了佛教的精髓。
【第89句】:被不正確的思想困住,愛欲強烈貪圖感官享樂的人,欲望便加倍地增長,束縛也因而更加堅
【第90句】:【佛家禪語】貪念生,就會善解;惡念消,就不會作惡,則災難自然遠離。
【第91句】:【禪心佛語】當我們被流言中傷的時候,首選必須先冷靜下來,反觀自己,如果它具有真實性,那么我們就應該摒除恩怨、閉門思過,并且鼓起勇氣重新做人。
【第92句】:【佛家禪語】利生:水的存在就是利益。有水,人與動物無法生存;沒有水,花草樹木無法生長、發(fā)芽、結果。動物、一切生命,大自然的一切萬物都離不開水的滋養(yǎng)。
【第93句】:拿得起放得下的大智慧,如何經營名利場,不求名利不求榮,只幺隨緣度此生;一個幻軀能幾時,為他閑事長無明。——唐·洞山良價
【第94句】:人譽我謙,又增一美;自夸自敗,又增一毀。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懷一顆謙卑之心。
【第95句】: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你看到的只是內心的映像怎樣讓你的世界變得美好起來?佛日:心垢故眾生垢。心凈故眾生凈。一《維摩詰所說經》
【第96句】:善為大鎧,不畏刀兵;善為大船,得渡河淵。有能守信,室內和安。現(xiàn)世有慶,福追自然。行之得報,非神授與。《事佛經》
【第97句】:大多數(shù)的人都太愛自己,難免就會有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唯恐受到傷害。
【第98句】:【禪心佛語】大家都知道,生氣是一種無知,又無濟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
【第99句】:【佛心禪語】不因他人辱罵而生氣,受人夸贊而高興,叫做“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