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有些東西如雞肋,放棄了心靈反而輕松些;有些人似嚼蠟,放手了幸福反而自由些。有時到最后才發(fā)覺,勒住你的脖項,讓你窒息的,原來只是你自己。只有善待自我,那么你才能和自己的靈魂合二為一。生活中,能讓我們快樂的其實是一種心態(tài),有些人之所以缺少快樂,只是是因為缺少快樂的心態(tài)。
【第2句】:【天天禪語】當今時代的人們所遇到的問題,并非是饑餓寒冷、居無定所,而是精神崩潰、心靈空虛。我們?nèi)狈Φ牟皇俏镔|(zhì)文明,而是精神良藥。
【第3句】:學問不如人,能力不如人,錢財、地位、健康、長相……一切不如人,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這些都是假的,假的東西不如人,并無損失,反而正好可以念佛。凡夫稍有所長,便引以自恃,執(zhí)假為真,若由此失去念佛,則所失太大。
【第4句】:世間的傳唱,如裊裊禪音,在菩提深處悠揚。掬一捧懂得,刻一卷光陰,定格一份流年的悠然。不管世間有多少真情如流星劃過,不管身邊有多少愛恨隨風飄遠,不管有多少歲月被時光無情蹉跎。守一池清水,我依然如陽光般溫暖,馨香,宜人。
【第5句】:進云:“如何是境中人?”師云:“貧家女子攜籃去,牧童橫笛望源歸∥’——《楊岐方會和尚文案》
【第6句】:出離需要的不是勇氣與決心,而是所有的善意與清醒。我們每日所看到川流熙攘,凡塵榮辱,其實都不過是一場戲。一個修行者要有足夠的禪定,才可以走出人生逼仄的路徑,看云林綠野,落雁平沙。
【第7句】:習性不是“真性”。真性必須從人的習性中去體會、修為、契合,謂之“神會”,即是由精神體會而領(lǐng)悟出來的真理。
【第8句】:在慈悲的境界上,一切生命都血肉相關(guān)、休戚與共,自我生命的價值僅存在于為他人、為群體的無私奉獻中。
【第9句】:多做好事,可在行動中糾正過去不正常的心態(tài),從他人的贊許中得到利他的樂趣,使自己的靈魂得到凈化,從而與人結(jié)下更多緣分。
【第10句】: 淡泊以清心,日日是好日 善知識,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 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第11句】: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日:“幽澗泉清,高峰月白。”——《廣巖成澤禪師》
【第12句】:欲行所得之道而利于人,先須克己惠物,下心于一切,然后視金帛如糞土,則四眾尊而歸之矣。(宋)黃龍慧南禪師告王安石語《禪林寶訓》卷一
【第13句】: 寬恕眾生以德報怨,修心是福 充滿怨恨的生活,只會把自己推向死亡的深淵。
【第14句】:不要走叉路、抄捷徑。因為所選擇的小路可能是條死巷、走不通,終究還是得回到原路,反而平白多繞了許多路。
【第15句】:可言不可行,不若勿言;可行不可言,不若勿行;發(fā)言必慮其所終,立行必稽其所蔽。(宋)白云守端禪師(《禪林寶訓》卷一)
【第16句】:讓我們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吧!有了它,你會平和面對動蕩不安,積極應付挫折困難,于寒冬里感受到暖意,在風雨中體會到幸福。
【第17句】:信仰、因果、良心、道德,是佛門弟子安身立命的根本;感恩、包容、分享、結(jié)緣,是我們處世待人的根本原則。
【第18句】:禪智人生【第1句】:人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第2句】:恨別人,痛苦的是自己。【第3句】:不放下得失心,痛苦不會消失。【第4句】:煩惱比歲月更易催老。【第5句】:妒忌、仇視他人,等于把生命交給別人。【第6句】:能忍之人,事事稱心;常嗔之人,時時地獄。【第7句】:順境淡然,逆境泰然。【第8句】: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第19句】:總以為順著心走就可以安穩(wěn)的過此一生,可世間畢竟有太多的不如意,月圓月缺,相聚別離,都是生命中不可否認的一幕,倘若懷著一份淡然之心,領(lǐng)悟生活里的禪意,即使前方迷霧重重,也應堅信會有撥開云霧見得明月的一天。
【第20句】:【禪語感悟】 忍辱不是叫你做縮頭烏龜,而是學習烏龜?shù)木瘢瑫簳r縮頭,然后在 忍耐中尋找機會。
【第21句】: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zhí)念而已。可見這句佛語的深刻含義。有些人,有些事,我們不能強求,也強求不來,既然這樣,就放寬心態(tài),任其順其自然。保持一個豁達的心態(tài),不讓自己活得累,更不讓自己心太累。
【第22句】:真愛你的人,你無須聽他(她)的甜言蜜語,只須看他(她)的眼神是否真誠,便會知道他(她)愛的是你,還是你身上的外在條件。真的愛,會從你的心尖流到對方的心尖,當你感到痛時他(她)也會痛;當你感到冷時他(她)也會冷。
【第23句】:因緣就是一重又一重的關(guān)系網(wǎng),一切眾生都在這關(guān)系網(wǎng)內(nèi)緊密聯(lián)系,共 榮共存。這個網(wǎng)絡(luò)的運作法則就是因果定律,我們傷害人的話,最終都會自 食其果;若我們利益于他人,自己也會得到好處。
【第24句】:若應了禪意,自來處來,往去處去,虛空中無處是起始與歸途,活著越久,周遭人與物皆化為塵土,人海茫茫,說穿亦是孑然一身。
【第25句】:生活的禪法,它必須是溫暖與善良,寬闊與承擔,走在每一個時代,找找與時代的契合,它更是對命運的一種體醒,消極時振作,悲觀時期望,冷落時溫暖,能照亮人生理念的方法,就是禪道。
【第26句】:汝雖歷劫憶持如來秘密妙嚴,不如一日修無漏業(yè),遠離世間憎愛二苦。《楞嚴經(jīng)》卷四
【第27句】:古人教導我們:“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無論是佛道修行,還是世俗生活,目標的實現(xiàn)絕非一蹴而就,其秘訣在于能夠堅持到底。
【第28句】: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壇經(jīng)·機緣第七》
【第29句】:能夠根據(jù)自己的身份,受持相對應的戒條,如法行持、成就律儀、無所毀犯,就有相應的解脫自在。
【第30句】: “心若住法,名為自縛”,偏執(zhí)是束縛我們思維發(fā)展的罪魁禍首。倘若 一個人能夠放下心中的那份過分堅持,破除心理的固執(zhí)念頭,人生將會少 許多煩惱、多些快樂。相反,如果我們過于執(zhí)著于那些本不該執(zhí)著的事 情,我們將會迷失更多的人生。
【第31句】:遠煙別浦,行行之鷗鷺爭飛;絕壁危巒,處處之猿猱競嘯。又見漁人舉棒,樵子謳歌,數(shù)聲羌笛牧童戲。一片征帆孤客夢。——《法演禪師文案》
【第32句】:心亦不在內(nèi)、不在外、不在中間,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諸法亦然,不出于如如。《維摩經(jīng)》卷上,弟子品
【第33句】:最容易的是堅持,最難的也是堅持,從最細微處開始行動,一點一滴的積累也能穿透頑石。
【第34句】:菩提者,不可以身得,身無相故;不可以心得,心無相故;不可以性得,性即便是本源自性天真佛故。不可以佛更得佛,不可以無相更得無相,不可以空更得空,不可以道更得道。一《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
【第35句】: 就這樣一簇秋光里的野花,是不是已足以讓你心動?會不會 給你穿越的沖動?很多年前,老屋附近的水塘邊少年眼里的夢,是不 是已經(jīng)和歲月一起永恒?
【第36句】:心恒觀察諸法真性非有非空中道妙理,于世俗事悉能辦了,為化有情,恒修慈悲。以是因緣,即得名為愿波羅蜜。《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卷七,波羅密多品于一切法,了知善惡,遠離邪見,攝受正法,不厭生死,不樂涅槃,即得名為智波羅蜜。《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卷七,波羅密多品
【第37句】:若不是午后無眠,都不知時光如此的寂。云何時滑落下了山坡,風何時安靜不語地離去,心里都一清二楚,但也都不想再去挽留。只是一個人懶散地倚在秋千上,聽夏夜蟬聲,風月晴朗。那種聲音,不及音樂入耳深情,可以說,更似禪院里裊裊鐘聲,可以穿山越水,飄逸空靈,也可以隨緣隨遇,超離塵外。
【第38句】:如家犬不畏于人,山林野鹿見人怖走,瞋恚難去如守家狗,慈心易失如彼野鹿。《大般涅槃經(jīng)》卷十五,梵行品
【第39句】:當遇到善知識時,我們要仔細觀察,絕不可盲目依止。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可能出現(xiàn),“善知識”當中可能有真有假,有具德的,也有不具德的;有利他的,也有利己的;有救度眾生的,也有欺騙眾生的。為了對師徒雙方都負責任,我們就要小心翼翼地選擇善知識。
【第40句】:成佛的因緣全在自身上具足,諸佛的功德皆于白心中圓滿,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往外找求快樂呢?
【第41句】: 早安,夜晚的精靈;早安,晨間的歌者!你們沉睡或者醒 來,在夢中還是路上,都一樣受到光明的眷顧。朝暉熱愛你們的思 想,晨風眷戀你們的身影,因為你們天空沒有憂郁,大地不再寂寞。
【第42句】: 報復,等于往怨恨的烈火上澆油 總是念念不忘別人的壞處,實際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靈,搞得 自己痛苦不堪,這種人,輕則自我折磨,重則可能導致瘋狂的報復。
【第43句】:佛說:善事和惡事,都由心造作。禍福都由人自己的善惡而決定,報應如影子追著形體、聲音隨著響動一樣。
【第44句】:(四)念佛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花,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觀無量壽佛經(jīng)》
【第45句】:【禪悟人生】【第1句】:贊嘆別人,要在大庭廣眾;【第2句】:責備人,必須在私下。【第3句】: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第4句】:作事不怕不成,只怕無恒。【第5句】:再大的功德,抵不過一念驕心;再大的罪過,抵不過一個悔字。【第6句】:山不轉(zhuǎn)路轉(zhuǎn),境不轉(zhuǎn)心轉(zhuǎn)。【第7句】:世間一切,為我所用,非我所有。
【第46句】:直須夢中念佛不斷,方有出苦分。……人生如覺,人死如夢,所以夢中念得佛的人,臨死自然不亂也。(明)真可《紫柏尊者全集》卷八,法語示眾念佛
【第47句】:人們?yōu)槊冻龊芏啵踔敛幌プ晕遥瑓s忘了去分辨真名聲與假名聲、好名聲與虛名之間的區(qū)別,以至于求了一輩子,最終只換來一生的偽飾和不自由。
【第48句】:入如果生活在跟別人比較之中,期待他人的掌聲和贊美,博取別人的羨慕,那就不是為自己而活。他就會慢慢地迷失自己,否定自己。——鄭石巖
【第49句】:喜心即快樂的心,對任何事都想得開、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因此常常保持著內(nèi)心的愉悅,同時也會設(shè)法帶給他人愉悅。
【第50句】:云何真言教法?謂阿字門,一切諸法本不生故。《大日經(jīng)》卷一,入曼荼羅具緣真言品
【第51句】:我們的痛苦與快樂,高興與悲傷,煩惱與智慧,富貴與貧窮,挫折與幸運,疾病與健康,都不來自于外在,既不是神仙賜予的,也不是魔鬼造成的,一切顯現(xiàn)都來自于自己的內(nèi)心。猶如晚上沉睡時夢中所顯現(xiàn)的境界一般,無論外在的顯現(xiàn)與內(nèi)在的感受,一切都由心中產(chǎn)生,由心而顯現(xiàn)。
【第52句】:【天地有美不能言,花開花落總是春】1.做生活的有心人,你若盛開,蝴蝶自來。2.送人玫瑰,手留余香。3.莫煩憂,你若努力,天自安排。
【第53句】:云何施具足?謂善男子離慳垢心,在于居家,行解脫施,常自手與,樂修行舍,等心行施,是名善男子施具足。《雜阿含經(jīng)》卷四,第91經(jīng)
【第54句】: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古印度)龍樹《中論·觀四諦品》
【第55句】: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xiàn)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永嘉證道歌》
【第56句】:【最有禪意的文案】現(xiàn)在的不愉快,是過去的執(zhí)著所致。今日的執(zhí)著,又會造成明日的麻煩。世間上的任何東西,得到是偶然,最終消失是必然。當我們失去這些東西的時候,我們對它的執(zhí)著越大,它給我們帶來的煩惱越多,痛苦也越大。
【第57句】: 對旅行者而言,攜帶的物品要輕便實用,如不加選擇,遲早 不堪重負;沿途遇到再好的東西都不要過分留戀,一則大多不屬于 你,二則因為時間有限。作為旅行者,有兩樣東西必備,一是健康的 體魄,一是發(fā)現(xiàn)的眼睛。人生也一樣,除了上述兩樣東西,你的行囊 只要準備三樣東西就行:時間、常識和愛。
【第58句】:以平常心對待生活是一種看淡得失、不為物役的姿態(tài)。正所謂“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保持一顆平常心說起來容易,但真正做起來卻很難。
【第59句】:女色者,世間之枷鎖,凡夫戀著,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間人重患,凡夫困之,致死不免。女色者,世間之衰禍,凡夫遭之,無厄不至。《菩薩訶色欲經(jīng)》
【第60句】:如果自己的心清凈,世界就變得完美;如果白己的世界就變得骯臟,無論我們的心安定、穩(wěn)同還是發(fā)揮功用,修行的成長都是階梯式的,需要一個過程。要在時間的打磨下,不斷地成就與完善自己。只要得到善知識的正確引導,依教奉行,并持之以恒地勇往直前,大器晚成又何妨?
【第61句】:【發(fā)心】人要發(fā)心,發(fā)大心,發(fā)心為大眾,為法門,為一切眾生,徹底利他。“只要你好,我就好。”此話可對一切人說。發(fā)心很輕松,很安樂,既不費力,也不費錢。沒有什么能障礙發(fā)心,唯一的障礙就是自私自利。
【第62句】:【挫折與磨煉】 受到挫折,也要感謝天意的磨煉,人間的是非要當做教育自我的師長。
【第63句】:當我們總抱怨世界陰暗時,恰恰是自己內(nèi)心蒙了很厚的灰塵。有智慧的人,從來不活在別人的嘴里,也不活在別人的眼里。
【第64句】:我們的生活充滿著禪意和禪機,所謂“神通及妙用,運水與搬柴”。但大多數(shù)人由于自我封閉,意識不到他本身具有體驗禪的潛能,這就叫做“百姓日用而不知”。
【第65句】: 一看就懂的人生感悟,一點就通的佛學智慧。是什么讓我們的心靈緊閉?誰能開啟塵封的闡門?透過感悟到佛學智慧;都能衍生出不簡單的人生。
【第66句】:譬如置毒乳中,至醍醐時故能殺人,乳時異故,醍醐亦異,雖復有異,歡第而生相似不斷,故能害人。五陰亦爾,雖復有異,次第而生,相似不斷,是故可言異作異受。《優(yōu)婆塞戒經(jīng)》卷四,雜品
【第67句】:汝雖于凈土法門頗生信心,然猶有好高騖勝之念頭未能放下,而未肯以愚夫愚婦自命。(印光法師)
【第68句】: 我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和情緒,就像變幻的天氣。當你覺得悲觀失望的 時候,你所看到的事物都是處在一片陰霾之中;但如果你選擇一種樂觀的 生活態(tài)度,你的生命中就會一直充滿陽光。
【第69句】: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所得,有所成就,有所收獲。什么是最大的收獲 呢?要能滿足。你不滿足,就是睡在天堂也如地獄;假如你滿足,地獄也如 天堂,所以滿足是最大的收獲。
【第70句】: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灰蒙蒙、氣冷冷的時候,只要能將最終目標穩(wěn)定住,就能像冬天的太陽一樣,感覺很溫暖。
【第71句】:服務社會有四項原則:慷慨施舍;體貼的言談;互相合作;行為合乎時節(jié)而且彬彬有禮。這四項原則宛如車子的軸,能帶動車輪轉(zhuǎn)動。——《佛陀的格言》
【第72句】:所以不一定任何人都能遇到、任何地方都會出現(xiàn)、任何時代都會出現(xiàn)的事情,而是眾生共同的善業(yè)福報和諸佛的慈悲愿行雙方機緣相合的結(jié)果。
【第73句】:佛教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盛。一個人從出生后發(fā)出第一聲啼哭,到去世時留下最后一抹微笑,幾十年都無法逃避人生的重重劫難。
【第74句】:不接受謬論,有德,有見識,不貪戀愛欲,那就肯定不會再投胎。《經(jīng)集》第青樹林,第八章《仁慈經(jīng)》
【第75句】:【自知知人是智者,人情練達即文章】1.換個角度想問題。2.做合群的人。3.提高你的執(zhí)行力。4.做事注意技巧,你會少走很多彎路。
【第76句】:同伴著急道:“命都快沒了,扔掉吧!”但這人堅持不扔,結(jié)果被淹死了。那種過分貪圖錢財,甚至把錢財置于生命之上的人,必然葬身其中。
【第77句】:人生于世間,不一定活在別人的目光里,但卻要活得像個人樣,不能自私自利孤立于世間。
【第78句】:無畏布施:無畏布施并不只是解救生命,而且能生起對生命的愛心。對生命生起愛心而解救生命,才是真正的無畏布施。如果具備慈悲心的前提下,能做到長期吃素,這是最好的無畏布施。大寶法王說:“最好的放生就是做到吃素。”
【第79句】:聰明的人是善于取舍的,是適時取舍的,他們清楚幸福需要有辨別的眼 光,更需要勇氣去放棄,心靈背負太重負擔的人是沒有辦法走得太快的。
【第80句】:生活在天地之間,若只是隨波逐流,讓身軀隨著時間而生老病死,這是沒有意義的人生。所以,我們應配合社會環(huán)境的教育及古今圣賢的引導,好好探究人生意義何在及“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的問題。
【第81句】:【一日一禪】佛陀告訴我們,人都有福,或多或少,或前或后。福是不可以量化的,只能感覺,知足為福。許上等愿,結(jié)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qū)捥幾摺?/p>
【第82句】:持己當從無過中求有過,非獨進德,亦且免患。待人當于有過中求無 過,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第83句】:【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有愛心的人,處處給人溫暖;有私心的人,處處給人冷漠。
【第84句】:一個人要想貪占天下所有的東西,災難就要來了。做人必須要想透,人生一定要頓悟。物欲是沒有止境的,輕一些的,會讓你一生得不到快樂;嚴重的,甚至會一不小心斷送生命。
【第85句】:佛祖所說之法有沒有包括在“一切音聲”中呢?那是自然的,佛祖所說之法,也是“虛偽”,對此,佛祖曾多次表示,自己所說之法,“非法非非法”,不是佛法,但也并非不是佛法,并不是絕對佛法;當佛祖離世時,將弘法49年所說之法,一舉推翻,自稱“不曾說著一字”,沒有一個字可以當不變的真理。
【第86句】:曾經(jīng)混沌懵懂的誓言,曾經(jīng)瀟灑狂放的書簡。歲月流遠,帶去了曾經(jīng)年輕的苦禪。成長后內(nèi)心的孤單,也漸漸朦朧在天邊,留下的,只是許多回不去的遺憾。
【第87句】:佛體本無為,迷情妄分別。法身等虛空,未曾有生滅。有緣佛出世,無緣佛入滅。處處化眾生,猶如水中月。——《南岳懷讓禪師法嗣第二世·洛京佛光如滿禪師》
【第88句】:有一首禪詩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時節(jié)。
【第89句】: 對于挨罵的人,要反思自己為什么會挨罵,但不必睚眥必報,以牙還 牙。有人背后罵你,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 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第90句】:錢要花出去才有價值,同時也要花得合理,花得有意義,如此,人的品質(zhì)才能得到提升,心靈才能獲得安穩(wěn)。緊緊攥在手心的錢就像沙子,攥得越緊,流失得越快。不吝惜錢財,善于“用有”,發(fā)揮財富的最大價值,就可以利用它來為人們解決困難,創(chuàng)造幸福,為世間增添更多美好的風景。
【第91句】: 不要指望別人都對你好,人家沒有這個義務。要別人對你 好,前提是你要對別人好。假如有了這個前提,別人依然不會對你 好,那是別人的事情,你也沒有必要糾結(jié)。如果你總是心存好心,樂 善好施,即使得不到所有人的好,也能得到自己良心的好。良心需要 修煉,就當對別人的好是你修煉必需的付出吧!
【第92句】: 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的人被仇恨左右著自己的意志,被仇恨燒 毀了自己的理性。仇恨使人失去理智與原本善良的本性,仇恨使人變得心 胸狹窄和冷若冰霜,使人喪失了對真善美的追求,變得自私與冷漠,有太 多太多的人在仇恨中喪失了自我。
【第93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有些人想盡一切辦法苦苦追求本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卻不知認真做事、老實做人才能開開心心地生活。
【第94句】:人生中處處有小事,處處有煩惱。每個人都在不斷地累積著令自己煩惱 的東西,每個人都在與一些無謂的小事做斗爭,世上的事本身就很平常,沒 有必要讓一些小事占據(jù)你的內(nèi)心。
【第95句】:大海之舟因舵手而到岸,人生之舟因良師而解脫,身軀之病因良藥而治愈,精神之病因妙法而覺醒。
【第96句】:住三世無礙智戒者,以身語意合一,不作一切諸法。云何為戒?所謂觀察舍于自身,奉獻諸佛菩薩。《大日經(jīng)》卷二,入曼荼羅具緣真言品
【第97句】:放棄也是一種智慧,懂得放棄,你能尋獲另一種釋然的快樂。人生有時 就是如此,你不能背負著你所有想要的東西走完人生的全程。
【第98句】:對憤怒的人,以憤怒還擊是愚蠢的,那樣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憤怒。而且兩虎相斗必有一傷。所謂“逢強智取”,如果保持冷靜,態(tài)度更平和些,讓對方心平氣和地接受,對雙方都有益。
【第99句】:人生無常,人命只在呼吸間,一秒間過不了關(guān),生命就結(jié)束了。所以:我們要好好把握每一分、每一秒。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