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執著是自縛的蠶繭 該執著時執著,該放棄時放棄,一切隨緣,將來你才不會后悔!
【第2句】:戒德重于地,慢高于虛空,憶念疾于風,思想多于草。《雜阿含經》卷四十九,第1298經
【第3句】:人最不容易戰勝的是自己,或者說,最不容易戰勝的是自己的欲望、情緒和無知,先要實現自我超越,才能取得事業上的成長。不能戰勝自己,那么自己就會成為成功道路上一道最大的障礙。
【第4句】:不器之器,名日上器。積厚養深,一出名世。欲速不達,古人所刺。學道之士,靜以俟勢。(明)蓮池《大器晚成》
【第5句】:人有生苦、老苦、痛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及五陰 熾盛苦。所以,若有人要強說人生現實是樂多于苦,除非是“以苦為樂”的 無知無覺者(先天障礙),或是尚未嘗到現實生活真正苦味之輩(不識愁滋 味之輕狂少年),或是已解脫人間煩惱之修持者(有智慧的人),否則就是 自欺欺人了。
【第6句】:王為人中尊,海為江河長,月為星中明,明照無過日。上下維諸方,及一切世間,從人乃至天,唯佛最第一?!吨邪⒑洝肪硭氖唬惰竽洝?/p>
【第7句】:違背民心的勝利,那是失敗。隨順民意的勝利,才是真正的勝利。南傳《佛教格言·勝利品第八》
【第8句】:“言必信,行必果”,對佛家而言亦是如此,心底坦蕩,做事光明正大。想好了你就要大膽去做,無論做什么都不要優柔寡斷,畏首畏尾,錯失良機。
【第9句】:使佛覓佛,將心捉心,窮劫盡形終不能得;不知息念忘慮,佛自現前。——《筠州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第10句】:三界唯是心,分別二自性,轉依離人、法,是則為真如?!洞蟪巳肜阗そ洝肪砹?/p>
【第11句】:法眼禪師問眾人:“誰能解下老虎脖子上的金鈴?”大家都無法回答。正好法燈前來,法眼問他同樣的問題。法燈說:“將鈴子系上去的人能解開?!?/p>
【第12句】:一個人的日子,雖然有點寡淡,但看似平常的日子卻隱含著大的智慧。你可以心守一腔禪心云水,在萬般喧囂中,拾一點看似桃花源式的逃避理念,在修身、修心、修德、修性中感受佛境的清靜。
【第13句】:雖然,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自己的父母,但那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活得投入,活得出色,不把命運的安排當成沉重的包袱。
【第14句】: 人生就是畫圓,畫大大小小的圓,可到頭來卻沒有一個人能夠真正將人生 畫圓。
【第15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欲行千里,想成大樹,就從腳下開始,從毫末做起。想要實現凌云壯志,必須腳踏實地,專注于小事。
【第16句】: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就是為封閉的心胸打開了一扇門,忘卻那些煩惱才會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中。
【第17句】:“南無阿彌陀佛”是彌陀發給十方眾生的信息,我們聽到、口稱,即是收到了彌陀的信息,并回應了彌陀的呼喚。愚癡的眾生收到慈父的信息,茫然不知所以,下意識原樣返回一條信息,阿彌陀佛收到是如何地驚喜呀!
【第18句】:平常無所事事,讓時間空過,人生就會在懈怠、睡眠中慢慢地墮落,良知良能也就這樣睡了一輩子——如此的生命,只能做“睡中人”。
【第19句】: 生命雖然是充滿苦惱,但也同時滿載珍奇。留心察覺,才會發現生命 里的痛苦和美妙。遇到痛苦并不是要自己沉迷于痛苦之中,體驗到生命的 美妙也不是要自己迷失于其中。
【第20句】:關于生死之事,完全不必要擔心,該來的終歸會來,不會來的追也追不到。關于活著的事,也不用計較得太多,保持純善的心,寬以待人,生活自然處處是好風光,天天是好心情。
【第21句】:身體的病較好治療,怕的是心??;有了心病,行、住、坐、臥都不得安寧,渾身不得自在,甚而吃不下、睡不著……
【第22句】:除心中無明諸結使,以清凈實觀,得諸法本性,名為法性,性名真實。(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三十七
【第23句】:人生就是這樣,倘若有運,不用祈求,祈求終歸無用;倘若無運,無須悲傷,悲傷終歸無助。幸運只是生命的一種偶然,遇見誰,都會燦爛,得之,亦喜,錯之,不悲,生命之花,都會凋零,只是,有的,艷麗多點,有的,凋零早點。面對生命,我們都得接受,或許,生命就是一種殘缺之美,坦然面對,或許欣慰。
【第24句】:學佛是盡本分,在什么崗位就做什么事,不要將人間事想得太渺茫,而忽略了自己身處在人間。寧靜最美,安定最樂。這是習禪、修心、養性,最美好、怡悅且崇高的境界。
【第25句】:猶如火上草愈多,則彼火力愈熾盛。如是菩薩惑愈多,則彼慧火愈增盛。《慧海請問經》
【第26句】:照見五蘊皆空,不是要消滅五蘊本身,而是要空掉我們在五蘊上所起的種種妄念。
【第27句】:人若對自己有疑,就容易墮落沉淪,迷失人生的方向;若對他人有疑,就很難與人廣結善緣,共同成就有意義的事業。
【第28句】:以莫散心觀自心,若能自知自本性,諸相自脫大樂中,散心亦皆成大印。(古印度)薩羅訶《諸家大手印之比較研究》
【第29句】:返本還源便到家,亦無玄妙可稱夸;湛然一片真如性,迷失皆因一念差?!》迤斩?/p>
【第30句】: 寬容是一種處世哲學,寬容也是人的一種較高的思想境界。學會寬容 別人,也就懂得了寬容自己。
【第31句】:一者尊重,二者下心,三者發起精進,四者不失正念,五者隨聞受持,六者心善觀察,七者如聞轉教,八者不自贊毀他。是名八法人于多聞。《大寶積經》卷-。-,善德天子會
【第32句】:【天天禪語】無論哪一種宗教派系,只要具備慈悲與智慧雙運的見地,都是值得我們追求的。正如佛經所說:“大智故不住生死,大悲故不離眾生?!睋碛写缺c智慧,才能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自度度他。誰提倡慈悲與智慧教理,誰就是我們的宗教;誰宣說慈悲與智慧的真理,誰就是我們的導師。
【第33句】:應付困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駕馭心念,解決問題,這也是最容易、無害的方法,不但不威脅任何人的安寧,且能獲得心靈真正的安詳?!叭套鹫?/p>
【第34句】:十二惡律儀者:一者屠兒,二者魁膾,三者養豬,四者養雞,五者捕魚,六者獵師,七者網鳥,八者捕蟒,九者咒龍,十者獄吏,十一者作賊,十二者王家常差捕賊?!洞蠓奖惴饒蠖鹘洝肪砥?/p>
【第35句】:十方微塵如來異口同音告阿難言:善哉!阿難,汝欲識知俱生無明,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汝復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帶,亦汝六根,更非他物?!独銍澜洝肪砦?/p>
【第36句】:守一方凈土,只種竹菊梅蘭;棲一隅寒舍,只伴詩酒茶禪;鋪一紙平仄,只寫風輕云淡。撫一指琴弦,只彈流水高山;續一段前緣,只為若如初見。
【第37句】:心中光明還是黑暗,非眼所知,唯心能知。心的光明才是真正的光明。外面的光再大,內心黑暗,整個世界便黑暗。即使外面烈日炎暑,心若是冷的,整個世界就都陷入西伯利亞寒流。腳前有路,心中無路,必定還是絕路人。
【第38句】:【佛學大師經典文案】怎樣消解做“人上人”的沖動?佛日: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洞蟀隳鶚劷洝?/p>
【第39句】:茶如人生,因為變化,所以無常。世人都不喜歡無常,因為不能適應它 的鐵面無情,似乎它只能與悲傷和無奈相聯系。而對于覺悟的人來說,正是 有了無常,我們的生命品質才有提升的希望。
【第40句】:歲月雖然帶走了你青春的足跡,何必在意當年青春的美麗,只要你能夠坦蕩地面對血與淚的洗禮,直面去看待人生,無私地品味天地滄桑,正確品味自己生命中的禪唱。正確擁有自在的自己,整個世界都是你的傀儡。
【第41句】:雖然遠離了,因為懂得,便微笑了,好似拈花一笑的禪意。如此,在陌生的風景里,觸摸熟悉的紋路,越來越明了的傷痛,越來越清晰的溫暖。
【第42句】:生活中,人們不斷邂逅、不斷離開,很多人剛剛下定決心,又被后來的繁華迷惑雙眼,拋棄了承諾,拋棄了誓言,上演了一幕幕“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的婚姻悲劇。
【第43句】:人們的生命跟朝露沒有什么兩樣,看起來不乏美麗,甚至有的時候是如 此的凄美壯觀,但是只要陽光一照射,一眨眼的工夫它就蒸發消逝在這個空 間而變得無影無蹤了,生命短暫,值得珍惜?;ǖ膱猿植皇菗沃凰溃?懂得生命的意義,在好好活著。
【第44句】:無事之時,閉門時品一壺清茶,嘗一平淡的心境,若鏡、似水;獨處時灑一縷清香,凈一凈塵霜的面容,醉神、靜心;靜思時掬一抹書香,濾一濾浮躁的人生,如冰、若禪。笑看人生,學會寬容。
【第45句】:最強時,當你身上的陰性能量呈現最強時,也是陰陽相互轉化的最好時機。因為萬事萬物都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如果你能反其道而行之,將壓力當成一種前進的動力,那最后彈跳的反作為越強,你跳得越遠。
【第46句】:人心會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而越來越復雜,一顆初心很可能在茫茫塵世中逐漸遺失。初心遺失了,我們就感受不到源于內心的幸福了,就會慢慢地變得麻木,最終幸福也會漸行漸遠。因此,只有保持內心的純潔,保持自我的靈性,才能獲得幸福的人生。
【第47句】:念若起時,即不擬他是覺是迷,是善是惡,輒不得執滯他、斷絕他。如一念瞥起,千重關鎖鎖不得,萬丈繩索索他不住,既若如是,爭合便擬滅他止他?!床挥贸钏麘]他。(唐)希運《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
【第48句】:【清心禪語】①處事不必求功無過便是功,為人不必感德無怨便是德;②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欲是壽;③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④寧愿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⑤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⑥受思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⑦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廉價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
【第49句】:問:“寺院有的設在山間,有的設在郊外,有的設在都市,哪一個位置適當呢?”答:“佛寺設在山野者,為自修者宜,遠塵勞易得寂靜也;設于都市者,為度他者宜,近群眾便于接引也?!薄畋暇邮?/p>
【第50句】:【天天禪語】不殺害生命,不欺蒙眾生,只愿利益有情。輪回中的一切蕓蕓眾生,皆是往昔曾做過我們的大恩父母。
【第51句】:墮俗生世苦,命速如電光。老病死時至,對來無豪強。無親可恃怙,無處可隱藏。天福尚有盡,人命豈久長?《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
【第52句】: 慧律法師說:“真正限制妨礙,埋沒自己的,永遠只會是你自己?!庇薨V的 人,一直想要了解別人;有智慧的人,卻努力地了解自己。
【第53句】:將人分為三六九等,認為覺悟正道只是少數特權者的專利,這是違背佛的本意的。有尊卑貴賤念頭的人,永不能成為悟者。佛的宗旨是使人覺悟,解脫俗世的痛苦。屠夫也罷,顯貴也罷,聰明人也罷,愚鈍人也罷,佛視之皆平等。所以玄素禪師愉快地接受屠夫的邀請到屠夫家做客。
【第54句】:三乘出家修道持戒誦經坐禪,皆由在家而為莊嚴。《優婆塞戒經》卷二,自利利他品
【第55句】:頓悟禪者心也,心中有禪,坐亦禪,立亦禪,行亦禪、睡亦禪,時時處處莫非禪也。禪也是頓生的,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空間,人頓悟,得禪意。
【第56句】:(一)戒為道基初人三寶海,以信為本;住在佛家,以戒為本?!镀兴_本業瓔珞經》卷下,大眾受學品
【第57句】:有人說,人的一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選擇,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人生境界中,我們的選擇標準會隨之發生變化。一旦選擇的標準發生了變化,視野就會隨之發生變化。以前可能只看得到自己身邊的一人一草一木,當眼光變得長遠、遼闊后,看到的就是整個世界的寬廣無限。
【第58句】:眼耳鼻舌身,心意諸情根,一切空無性,要心分別有。如理而觀察,一切皆無性?!度A嚴經》卷十三,菩薩問明品
【第59句】:十、染凈因果諸佛解脫當于何求?答日:當于一切眾生心行中求?!毒S摩經》卷中,文殊師利問疾品世、出世間之事,不出因果二字?!队」夥◣熚拟n菁華錄》
【第60句】: 煩惱來自我們的心,別人不可能給你煩惱。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給自 己生煩惱的事比比皆是。當了幾年處長之后就想當局長,結果提了一個資 歷比自己差很多的人上去了,你肯定不高興,其實你所處的位置不知有多 少人羨慕著,再說局長有局長的煩惱,而且局長的煩惱未必少。
【第61句】:譬如牛行,其道正直,余牛皆從。貴賤有導,率下以正,遠近伏化,則致太平?!斗鹫f孛經抄》卷一
【第62句】:任修何佛為本尊,均需兼修西方凈土。因其他佛土,多賴自力,須修證至二地菩薩以上果位,方可隨愿自在往生。《諾那活佛文案》
【第63句】: 行走在雨中,不要總在意腳下的泥濘,如果心中有一條灑滿 陽光的路,你的步履就不會猶豫而沉重。
【第64句】:“覺悟人生”即是觀照在當下,破除煩惱;“奉獻人生”即是發心在當下,成就眾生。
【第65句】:落日是永恒,是生必然走向滅的象征,能洞察生滅現象者,才是有智慧的人。日出與日落皆是天地運行的一種規律,正如榮與枯都是生命固有的一種狀態,本就無須以人心的悲喜來評價。榮也好,枯也罷,都是無心、隨緣的結果,都包含著生命自由而純粹的喜悅。
【第66句】:當我們快樂時,快樂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我們多擁有了什么,而是減少了一些煩惱和執著;當我們痛苦時,痛苦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我們缺乏了什么,而是增加了一些自私和欲望。042
【第67句】:少林寺,最大的價值不是拳而是禪,是周文王用一塊石頭找到了天地的中心,觀景臺,看過那個石頭。
【第68句】:如人初開目,是名加行智;如人正閉目,是無分別智;即彼復開眼,后得智亦爾。應知如虛空,是無分別智;于中現眾相,后得智亦爾。(古印度)無著《攝大乘論》卷下
【第69句】:河水、湖水、海水都是一個整體,它們都會在空中相聚,而后,各自體驗,再度相聚的時候,攜帶著不同的信息。
【第70句】:人總會陷入這個怪圈:得不到的想得到,得到的又怕失去,總覺得別人 得到的比自己得到的要好。不過最大的悲哀莫過于得到的原本不是自己真正 想要的。
【第71句】: 可以放逐自己,不可放縱自己。被逐而后自醒,放縱而后自 迷。可以相信命運,不可被迷信所縛。命運可以自己掌握,迷信則被 外物驅使。
【第72句】:【天天禪語】學佛是為了覺悟宇宙人生的真諦,長養慈悲與了達智慧的真理。學佛不是注重表相的東西,更不是沉迷在修學佛法的表面形式上。作為一個佛弟子,做人的修養、品格要一天比一天提升,自己內心的煩惱、妄想要一天比一天減少,斷除煩惱與增上功德,這才是修行的目的。
【第73句】:設身有苦,念惡趣眾生,起大悲心;我既調伏,亦當調伏一切眾生,但除其病,而不除法?!毒S摩經》卷中,問疾品
【第74句】: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懺四重禁,除謗法心,盡五逆罪,滅一闡提,然后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甚深秘密之義?!洞蟀隳鶚劷洝肪矶?,高貴德王菩薩品
【第75句】:人生最不幸處,是偶一失言,而禍不及;偶一失謀,而事俸成;偶一恣 行,而獲小利。后乃視為故常,而恬不為意。則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第76句】:一般情況下,我們很難控制外界的情況變化,但是,切斷苦惱的“電 源”,讓快樂融入你的生活,這完全是你自己能控制并且能做到的。別皺眉, 別苦惱,相信你大腦中有取之不盡的寶藏,用你的腦子想一想,如何讓自己 快樂起來。
【第77句】:禪詩云:“有塵三界窄,無事一床寬?!毙睦锏挠螅鞣N各樣的雜念太多,無論遭際如何,無論收獲多少,總歸不會滿意,世界如此廣大,仍然處處受縛,不得自由;心里的欲望微小,凡事易于滿足,一張小床,足夠自己一夜無夢,睡得舒舒服服。
【第78句】: 你感恩生活,生活將賜予你燦爛的陽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 尤人,最終可能一事無成!成功時,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許多;失敗 時,不感恩的借口卻只需一個。殊不知,失敗或不幸時更應該感恩生活。
【第79句】:【禪語感悟】 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有了錯誤不要回避,更不要一錯再錯,只要 誠心改過,也可以成佛得道。佛說,唯有清凈自己的行為及心念,才能夠 真正領納佛法,與真理相應,從中獲得真正的利益及解脫。
【第80句】: 早安!大干。早安!眾生。請接受我的真誠問候!成功穿越 夜晚的隧道,再次迎來早晨的霞光,我的內心充滿喜悅。沒有理由獨 享這種喜悅,我要將它傳遞給我熱愛的世界。每一聲鳥鳴都是感恩, 每一縷清涼都是想念,每一次呼吸都是美好,每一個念頭都是希望, 我們必須出發,不能等待。
【第81句】:人生本來與痛苦相伴,最可靠的處世之道是忍耐怎樣提高忍的修養、有效左右自己的情緒?佛日: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佛道教經》
【第82句】:善待社會,善待他人,并不是一件復雜的事,只要心中常懷善念,處處皆有愛的光輝閃現。有時候,一個發自真誠與愛的小小舉動,就會鑄就博愛的人生舞臺。
【第83句】:人若不能克己行事,持清定之心,那勢必早晚都會成為盲心人。行存于世悲哀度日卻全然不知。知足,知愛,才能知生命的樸質本源。
【第84句】: 轉過身,走自己的路,想自己的事,寫自己的文字,過自己 愿意過的生活。因為有些存在我們無法改變,但我們至少可以改變自 己的心情,我的心情我做主。
【第85句】:佛門“安心”,既是修行的手段,又是修行的目的。用“安心”——心境的安寧平和來應對紛繁的俗世欲求,便能鬧中獲靜,濁中得清,達到無貪欲、無妄想的清靜智慧之境,也即“安心”之境。
【第86句】:斧頭雖小,但經過多次劈砍,終究能將一棵堅硬的橡樹砍倒。只要不放棄,只要肯努力,再糟糕的境遇都能改變。命運就是隨機抓到手中的撲克牌,好壞全憑運氣。然而,高明的玩家,即使手中抓了一副爛牌,也不會輕易放棄。在他們看來,只要賭局還沒有結束,每個人就都有贏的機會。
【第87句】:阿鼻依正,全處極圣之自心;毗盧身土,不逾下凡之一念。(唐)湛然《金剛經》
【第88句】:你能寬恕多少、能退多少,實際上,就是善待了自己多少。善待自己,其實,就是與自己和解。一個人,若能不跟自己較勁,處處放自己一馬,就是置心靈于曠野,給心靈以自由。
【第89句】:一曲禪音,如清泉般緩緩流入內心。清涼,澄明,寧靜。凝神靜慮,祛除所有的雜念,讓心浸潤在音色中,盡享著夜的靜謐。精神這一刻是放松的,若有所思而又若無所思,天地變得無限遼闊,在清靜無擾中,覺清風徐來,吐濁納新。
【第90句】:月未沒,日又出,日月往來無間隔。奉觀禪流莫追尋,追尋特地生疑惑?!妒T山慈照禪師鳳巖集》
【第91句】:世間熙攘喧囂,因此世人心生浮躁。在喧囂處為自己留一份清靜,不時從熱鬧的俗世中退回來,調和內心,就能在紛擾中安頓自己。
【第92句】:若人觀知實相空,能滅一切諸重罪,猶如大風吹猛火,能燒無量諸草木。《心地觀經》卷三,報恩品下
【第93句】:人之所以會被誘惑,皆因貪圖世間一切有形之物,然而這些有形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如果執迷于此,我們就會如無果禪師一樣遭遇“魔境”,若不如禪師般定力深厚,就難免深陷其中了。
【第94句】: 一旦確定了人生的目標和方向,就不要貪戀沿途的繁華,也不要畏懼路 上的困厄,只要還能活著就已足夠。
【第95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己者,阿彌陀佛也。唯有阿彌陀佛知我,故是一知己。阿彌陀佛豈不知我?阿彌陀佛既知我,豈不幸福滿足?
【第96句】:【禪語感悟】 佛光禪師開示說:“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你永 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寬恕別人就是解放自 己,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p>
【第97句】:是啊!任何不幸事件、不理想的境遇,給你造成的傷害都是暫時的,總有痊愈的那一天。如果你長期感到痛苦,那是你的自我傷害造成的;如果你的心無法擺脫過去,那是你的自我囚禁造成的。
【第98句】:這是一句佛語,每個人的心是一塊田,種善因,故得善果;種惡因,故得惡果。
【第99句】: 企業摘下冠名銘牌,會不會要求清華退冠名費并付違約金? 我認為不會。理由有二:其一,企業曾經宣稱要支持清華的教育事 業,企業對清華教育的最好支持,就是讓清華既能獲得緊缺的教育基 金,又能保持尊嚴;其二,企業的宣傳效果已經大大超過預期,想賺 的都已經賺到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