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頓悟禪者心也,心中有禪,坐亦禪,立亦禪,行亦禪、睡亦禪,時時處處莫非禪也。禪也是頓生的,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空間,人頓悟,得禪意。
【第2句】:【佛語悟道】什么叫做懺悔?“懺”就是一輩子不做,“悔”就是省悟以前的錯誤和惡劣的思想行為,并永遠吸取教訓。僅在眾佛前口說懺悔是沒有用的,在我們這個佛門中,永遠不再犯錯,這就叫做懺悔。
【第3句】:【禪心佛語】錯誤的認識,顛倒的觀念:如不信因果,胡作非為;或不了無常,執著永恒等。
【第4句】:【禪心佛語】若心無實,口誦空名,三毒內臻,人我填臆,將無明心不見佛,徒爾費功。
【第5句】:【禪心佛語】你的善心,就是佛力的加持,就是上師三寶的加持,上師三寶不在別處,就在心中。你的恭敬心,你的誠心,你的信心,就是上師三寶的加持。心不善,心不誠,怎么求,怎么拜都沒有用。
【第6句】:【禪心佛語】人生最大的愚蠢,不是不懂得保護自己,而是自以為聰明幫助壞人傷害自己。【第3句】:人生最大的困擾,不是擔心壞人的謾罵,而是憂慮好人的歪曲。
【第7句】:【圣經文案】245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1:12)
【第8句】:急功近利是很多人的特點。生活中,我們常常被眼前利益的絢爛外表蒙住了雙眼,寧愿一直低頭享受那片刻的歡愉,也不肯抬起頭望向遠方,去尋找更廣闊的空間。
【第9句】:【禪心佛語】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茍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積極樂觀面對境緣,而不妄求,貪著。
【第10句】:吃一回虧,學一回乖。當家才知鹽米貴,出門才曉路難行。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真把式,連說帶練全把式。
【第11句】:妙湛圓寂,體用如如,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禪性無住,離住禪寂,禪性無生,離生禪想,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
【第12句】:有些事不可避免,有些事無力改變,有些事情無法預測。抱怨無用,明智的人會一笑置之,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常常發生。我們無法保證事事順心,但能夠做到坦然面對,該放則放。培養對生活美好...
【第13句】:【佛心禪語】有一天,佛陀在精舍中靜坐,有一個人愁眉苦臉地長跪在佛陀座前,等待佛陀的開示。不久,佛陀睜開眼來,問道:“你有什么事?盡管問吧。”
【第14句】:與佛結緣,以佛修心,可以使心靈得以平靜,智慧得以寬廣,境界得以捉升,可以感受名韁利鎖之外的寧靜、淡然、幸福、圓滿。
【第15句】:【禪語人生】修行最緊要的目的,是要養成適應生命被動性的功夫——在生死面前歡喜地接受,在痛苦面前歡喜地接受,在一切打擊面前歡喜地接受,在一切挫折面前歡喜地接受。
【第16句】:【禪語人生】我們關心的,遠比我們知道的少;我們知道的,遠比我們所愛的少;我們所愛的,遠比我們能愛的少;我們所表現的,遠比真正的我們少。
【第17句】:【禪語悟道】當人們暫時地獲得了期望中的物質財富時,卻發現青春年華已經消逝,身體健康已離我們而去,心情也經常悶悶不樂。這時即便付出再多的金錢,也無法換回原來的青春與健康。
【第18句】:【禪語佛心】人生,是一首承載寂寞的樂章,我們赤裸裸地來,孤零零地走。學會了享受寂寞,心底的塵埃才得以凈化,靈魂的污濁才得以洗滌,良好的心態才得以造就。學會了寂寞,也就等于讀懂了人生。
【第19句】:【禪語人生】我們對于佛陀言教的信賴感,很多時候不如對一個預言家的信賴。甚至于,一個十分普通、并無占卜經驗的卜卦人,也可以瞬間獲得我們的全盤信任,真是需要反察內心啊。
【第20句】:【圣經文案】26路得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得1:16)
【第21句】:【生活禪語】人的一生是一條上下波動的曲線,有時候高,有時候低。低的時候你應該高興,因為很快就要走向高處,但高的時候其實是很危險的,你看不見即將到來的低谷。
【第22句】:信仰是人生的最寶貴財富;遵行正法,帶來幸福;真理味兒最美;智慧的生活是人們稱說的最好生活。《經集》第十章《林主夜叉經》
【第23句】:【禪語人生】只有內心清凈,才能得到幸福,遇到任何逆境,就自然放得下,而能解脫自在,遠離煩惱,這樣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人生。
【第24句】:【禪語人生】在佛教傳統中,修行人不太會跟他人談論自己的體驗和了悟,主要是因為這樣容易增長我慢,而且也可能導致濫用這些體驗,以獲取世間權利或用來影響他人,這對自己和他人都會造成傷害。
【第25句】:【禪心佛語】凡事抱怨的人是沒有看淸困果的人,開悟的人凡事都不會抱怨,只會隨緣消舊業、隨緣結善緣。
【第26句】:【佛心禪語】做一個內在不較勁、外在不抱怨的幸福女人。如果你是一個知足的人,一粒沙子的幸福也會像得到一顆星球那么大。如果你是一個貪婪的人,一整顆星球的幸福也只會像得到一粒沙子那么小。
【第27句】:【禪語人生】無生亦無滅,性凈恒寂然。離垢聰慧人,彼智所行處。自性本空寂,無二亦無盡。廣大忍,精進不退轉,光明照世間。
【第28句】:【佛心禪語】不爭不是無爭。物競天擇,優勝劣汰,有生命的地方,這句話就適用。不爭的是身外之物。
【第29句】:走正確的路,放無心的手,結有道之朋,斷無義之友,飲清凈之茶,戒色花之酒,開方便之門,閉是非之口。凡事順其自然;遇事處之泰然;得意之時淡然;失意之時坦然;艱辛曲折必然;歷盡滄桑悟然。
【第30句】:入迷稱作失,人悟稱作得。得失在于人。真正了悟了人生道理,即便在喧囂紅塵中,心也能逍遙于山谷,放曠于城鎮,精神則是超脫的。
【第31句】:【禪心佛語】雖然我們不能改變世界,我們就只好以身改變自己,用愛心和智慧來面對這一切。
【第32句】:廄里買回千匹馬,又思無官被人欺。居處恭,執事敬,接眾和,與人忠。舉手不打無娘子,開口不罵賠禮人。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親。看海聽濤增度量,尋梅賞竹長精神。
【第33句】:【禪心佛語】乳名是父母取的,惡名是自己惹的,肉體的形象是父母制造,精神的形象是自己塑造。生命在父母,命運在自己。
【第34句】:【道家經典禪語】最好的心態是,即使青菜豆腐,也能陽春白雪。真正善良的人,磨難不會讓你的心變硬,反而更柔軟。幸福往往不是滿足了你多少小欲望,而是,你有了新的目標而且你看到了希望。
【第35句】:【禪心佛語】活在當下,我們就能覺察到自己面對事物的心態,好的就保持,不好的就把它改正。
【第36句】:可以不認錯,不能不改錯,行動比語言重要;可以真愚癡,不能裝聰明,無明比無知可怕。
【第37句】: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阿毗達摩大乘經》,《攝大乘論》引
【第38句】:【禪語人生】學佛,不是僅僅學道理,更不是給人講道理,而是要把佛法與自己的身心結合,通過實踐佛法,提升心靈。只有內心改變了,生命狀態才能改變。
【第39句】:一般世俗所謂的“孝”,是以物質為主;總以為在日常生活中供給父母吃飽、穿暖等一切享受即是盡孝,其實不然。
【第40句】:【禪心佛語】鄰里團結,家庭美滿,職業安定,環境優美,這是眾生應求的幸福。能慷慨地施舍,能誠心地服務,無怨無悔,這是最大的幸福。
【第41句】:【禪語人生】幸福,不是收獲的多,而是抱怨的少。于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只有善于駕馭自己情緒和心態的人,才能獲得平靜,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第42句】:大氣是一種境界,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擁有大氣的你,此時站得高,看得遠!
【第43句】:《六祖壇經》中,五祖說過:“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只要因地以誠心來播下種子,來生必得果報。濟世工作,不但救貧教富,且能提升人格、美化人生、造就和樂世界,這就是人生的善業。
【第44句】:【禪語人生】我們修學佛法,首先要信仰三寶,要對三寶樹立不可動搖的信心。對三寶沒有信心,修行就不能入門,修行就沒有加持力,修行就沒有效果。
【第45句】:【禪語人生】這位讓他父母傷透腦筋的小孩,年紀雖小但塊頭很大。既然要讓我教,那就給他取個法名。我想:前面已經有“放下”、“看破”了。再來就是要自在。所以就把他取名為“自在”。
【第46句】:【禪心佛語】平安即富貴,心靜大吉祥。這世間萬事,悠悠來往,拿起多少,放過多少,全在心量寬窄之間。
【第47句】:佛家禪語:布袋與尚: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掛礙。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游。睹人青眼少,問路白云頭。
【第48句】:“吃虧是福”,簡單的話,簡單的道理,誰人都懂,可遇境逢緣,仍然就是不愿吃虧,可知我們的心是多么僵硬、不聽話。明知吃虧是福,就是不愿吃虧,還談什么修行!
【第49句】:【禪語人生】真正的絕望,是內心的迷茫。我們必須記住:路是自己選的,后悔的話,也只能往自己的肚子里咽。我們自己選擇的路,即使跪著也要走完;因為一旦開始,便不能終止。這才叫做真正的堅持。
上一篇:人生感悟佛系文案-佛家經典禪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